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优先购买权又称优先承买权,依照优先购买权发生的原因可分为法定优先购买权和约定优先购买权,二者虽然成立方式不同,但基本性质并无差异。我国大陆地区的民事法律仅规定了法定优先购买权,因此本文仅探讨法定优先购买权的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2.
有限责任公司是社会中一种重要的公司形式,也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来源之一,其发展的好坏对国民经济整体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完善有限责任公司运行中的相关法律和法规,对提高我国整体的国民经济有重要的影响。公司法针对公司人数较少、封闭性强的特点,制定出了股东优先购买权,是为了限制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对外转让股权而设立的法律条款,有利于维护有限责任公司人合行和一些老股东的利益。本文主要对股东优先购买权的相关概述进行阐述,并对优先购买权中存在的各种情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所有权人转让已出租房屋时,承租人在租赁期内具有优先购买权。但是通过拍卖程序公开转让时,就出现了承租人的优先购买权与拍卖中"价高者得"的拍卖原则的矛盾。一味强调优先购买权利而否定拍卖这种具有特殊程序价值买卖的做法是错误的,应当分不同情况,尽量衡平房屋所有权人、房屋承租人、竟价者以及拍卖机构的合法利益。  相似文献   

4.
我国有关国家文物优先购买权的法律规定较为粗疏,这使得文物优先购买权的行使在实务中产生了诸多疑难。文章从现有法律体系出发,先对文物优先购买权的现有规则进行全面理解。并以此为基础,尝试构建出一个完整的文物优先购买权行使制度,以期为未来法律的完善提出一些个人认为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2005年1月1日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拍卖、变卖财产的规定》对房屋承租人的优先购买权做了一些规定,但在实务中还存在一些不明确地方。笔者首先分析优先购买权成立条件和房屋买卖中的优先购买权特征,归纳出优先购买权的属性,为以后的分析得出依据。根据对在拍卖场合,优先购买权否定说与肯定说的比较分析,得出结论应该保护承租人的优先购买权。如何在实务中既能使拍卖正常进行,又能保护优先购买权人的正当权利,对此问题,笔者提出法院应当在将标的物交付拍卖之前的合理期限内通知优先购买权人;拍卖应当以行使优先购买权的权利人的承诺出价为拍卖底价;对于优先购买权的限制等几点设想。  相似文献   

6.
苗畅 《法制与社会》2013,(23):286+292
现行法始终未规定承租人优先购买权被侵害时的具体赔偿办法。作为请求权,承租人优先购买权的实现有赖于出租人的行为。因此应区分登记与未登记、第三人善意与恶意时出租人与第三人房屋买卖合同的效力,对于善意第三人已与出租人完成房屋变更登记,承租人只能寻求事后救济的情况,可以以出租人与第三人买卖合同的交易额和出租人租赁时间作为综合考量标准建立法定赔偿机制。承租人优先买权与"价高者得"有着天然矛盾,因尽量不使租赁房屋进入拍卖程序,提前询问承租人是否愿以底价购买。  相似文献   

7.
王海兵 《法制与社会》2010,(24):10-11,14
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其存在的基础,古代中国优先购买权也不例外。优先购买权起于民事习惯,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修正与演化。它的存在有利于当时社会的发展与资源的配置、有利于家国一体。其政治、经济、伦理根基的存在,架构出优先购买权的存在符合当时古代中国现实性的国情,具有存在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8.
民事优先购买权是基于特定主权利而产生的,保证相应权利以一定秩序实现的随附权利。我国民商法所建立的相应法律体现较为简略,存在制度性确实与法理性质的认定,因此造成在司法实践中主权利与随附权利行使的冲突。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民事执行程序中,执行拍卖作为一种极其重要的对查封、扣押财产的变价方法,其运用如何不仅直接关系到执行债权人已被生效法律文书所确定的实体权利的实现,而且还直接涉及到国家执行权的实现,进而影响到司法公信力的维护。本文在对执行拍卖所涉及的不同主体的具体利益、社会公共利益、该法律制度的制度利益以及不同利益冲突的衡量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构建民事执行拍卖效力所涉及的诸如拍定人对拍卖物所有权的取得、案外人利益的救济等具体制度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期构建完善的执行拍卖效力制度,从而保障执行拍卖制度功能的有效发挥。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民事执行拍卖制度不够完善,关于拍卖效力问题争议更为集中。民事执行拍卖的效力问题,涉及民事执行法与民事实体法的协调与衔接,对于当事人及其他利害关系人的利益有很大影响,研究拍卖的效力问题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本文从拍卖性质入手界定拍卖的效力,力图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践分析的结合,促进我国建立完善的民事执行拍卖制度。  相似文献   

11.
范云海 《法制与社会》2010,(32):275-275
房屋承租人优先购买权是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但由于规定简单原则,不易操作,且存在着过于强调承租人的权利,而忽视对出租人权益保护的弊端。本文认为在一定范围内对承租人优先购买权进行限制也是必要的。文中首先对承租人优先购买权的限制进行分析;其次,对承租人优先购买权的限制进行了案例分析。  相似文献   

12.
陈斌 《法制与社会》2011,(34):249-250
房屋承租人的优先购买权,在我国的民事法律体系中是比较有特色的一个权利。有关该权利的性质及与其他优先购买权之间的关系,历来为我国理论界和实务界所热议。本文试从其他的角度,探讨对这两方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耿峰 《法制与社会》2010,(33):106-106,127
在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中十分重要的一个部分就是股东优先购买权的行使。对于这一项权利的行使,现行法律对其权利的规定并不是非常完善和清楚。本文从什么是股东优先购买权、行使股东优先购买权的条件、行使股东优先购买权的具体措施、对于股东优先购买权的限制等方面介绍了股东优先购买权。  相似文献   

14.
承租人优先购买权属于民法上之优先权制度,在大陆法系,德国民法典对其有明文规定。我国民国时期,将其规定于民法典之中,现在我国台湾地区民法仍沿袭之。目前我国法律虽有关于承租人优先购买权之相关规定,但均非常简陋,仍然存在很多的不足,需要不断加以完善。本文试图从承租人优先购买权制度的概述、行使、完善等方面来对其加以阐述,以期能对我国民商事立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我国民商法中规定了优先购买权,而我国《拍卖法》中规定了对所有竞买人平等对待,依“价高者得”规则确定买受人的规定。显然,这两者是冲突的。在拍卖中是否应给予优先购买权,拍卖实践和司法实践中出现了较大的争议。本文意图对此问题予以分析,并主张拍卖中不应有优先购买权。一、法定的优先购买权(一)承租人的优先购买权承租人优先购买权的法律依据为:国务院1983年颁布的《城市私有房屋管理条例》第11条规定“:房屋所有人出卖租出房屋,须提前三个月通知承租人。在同等条件下,承租人有优先购买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  相似文献   

16.
李艳宁 《法制与社会》2011,(12):106-107
面对实践中日益增多的股东优先购买权问题,我国对此立法规定不尽全面.本文运用法解释学的方法,通过对有限公司股东优先购买权的法理解释、解释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等加以梳理,提出相应的观点,希望对这一问题的解决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新中国成立之后,通过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在我国的民事法律体系一直都为优先购买权制度保留着一席之地。但在现有诸多论述中尚缺少独立自主的、系统性的研究,所以本文拟尝试对我国优先购买权制度进行分析和探讨,希望有助于厘清对优先购买权的本旨和意义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论共有人优先购买权与承租人优先购买权之竞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按照现行法律的规定 ,共有人优先购买权的客体是共有份额 ,承租人优先购买权的客体是 (共有 )物 ,两者根本不存在竞合的问题。从承租人优先购买权的立法意旨来考量 ,目前在我国也没有将承租人优先购买权扩张解释及于共有份额的必要。在传统民法中 ,由于共有物的处分须经过全体共有人的同意 ,所以无需考虑共有人对共有物的优先购买权问题。但在立法对共有物处分采“多数决原则”的情况下 ,为保护少数共有人的利益 ,应规定在多数共有人基于该原则处分共有物之前 ,少数共有人有权对多数共有人持有的共有份额行使“优先收购权”。  相似文献   

19.
<民法通则>的意见以及<合同法>中均有房屋承和人享有优先购买权的规定,但是规定有不一致,在法律适用的过程中也有不少问题存在,比如与房屋共有人的优先购买权的冲突,以及"同等条件"的含义,实践中承和人维权的困境.本文将以案例作为引导,分析这些问题并探讨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20.
戚枝淬 《行政与法》2006,(4):103-105
民事强制执行权是指民事执行机关代表国家依照法定程序行使的,迫使债务人履行法律文书所确定的债务,以确保生效的法律文书的内容得以实现的权力。民事强制执行权包括执行裁判权和执行实施权。这两种权力反映出民事强制执行权兼具有司法性和行政性。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审执合一的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因此,对民事强制执行权应进行分权运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