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仿毛书法,手抄《毛选》曾庆南寒冬腊月,王家斗这位山东汉子背着一大摞沉甸甸的书稿专程来北京看我。当他打开那摞起来有一米多高的书稿时,我简直惊呆了!原来这是他历时一年,用仿毛泽东书法手抄的《毛泽东选集》一至四卷。这部不寻常的书法作品是用八开新闻纸书写的,...  相似文献   

2.
<正>当我拜读《城市人口综合测算》这部书稿时,脑海里浮现出在京西门头沟区夜宿的情景。有一个周末,我住在著名景点潭柘寺旁的一个"农家乐"里。楼下是一条河沟,干涸得几近焦枯。房主告诉我,只有到了夏天,河里才有水,但时间很短。这里的自来水限时供应,只有到了每天的下午5点才会来那么一阵儿。房主一边放水,一边介绍:原来河里四季有水,自从山上开采煤矿后,断了水脉。第二天一早,我便匆忙逃离。我有个切实的感受:没有资源的支撑,  相似文献   

3.
最近出了一本散文集,把书稿交给出版社之前,我细细研读修正了一番。可在编辑把书稿寄回修改的时候,我还是大吃一惊:厚厚的书稿里,每一页都用红笔标注出了修改意见,从文字、语句到语法运用,以及段落、结构直至文章总体思想的把握都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心怀感激之余,我给责任编辑去电话表示感谢。然而,他却淡淡地说:"我是这本书的责任编辑,当然要负起责任。"  相似文献   

4.
我手写我心     
说起“文学创作”的原因,这个词至今还会使我失眠和出汗,还是用“写东西”来表示我的这一活动比较舒服。我写东西起源于一本武侠小说。那里的跌宕起伏和风流溢彩使我变得蠢蠢欲动。第一次动笔的小说名叫《梦入神机》。我在里面刻画了几十位性格迥异的人物,围绕一部神秘、珍贵的棋谱繁衍出无数恩怨情仇故事。这部书我计划分为30个长篇1200万字,里面角色众多、情节复杂。放弃时我已写足40万字,共1万页稿纸。我的仅有读者——一家5口人,按照每人1天使用2页纸计算,这部未完的书稿使他家1000天,也就是2年9个月没买手纸。他们还常常为此而争吵,原…  相似文献   

5.
为了接待好"上官"、争取最大利益,"下官"们既要用足法律与财政,更要用尽人情与脑筋,变"上头来人"为"上头有人""上头来人"矛盾的根源当今中国官场,流行一句大实话:"既怕上头来人,又怕上头不来人,更怕上头没有人"。寥寥数语,言简意赅,通俗晓畅,既道尽了官员的心态,也道明了官场的生态,还道出了"情法冲突"这一烦恼根  相似文献   

6.
《人民论坛》2012,(4):40
岁末年初,各种调研、检查、考评纷至沓来,基层政府官员小心翼翼,"上头来人"酒足饭饱之余走马观花,让公务接待只剩下了"接待"。"上头来人"原本是让政令上达下传,提高各级政府行政效率的有效沟通。但当这种公务往来被扭曲成拉关  相似文献   

7.
林永强 《中国保安》2011,(24):23-23
“作为一名普通的保安员,我的生活里没有轰轰烈烈,只有平平淡淡:每天在值班窗口面对不同的面孔、重复相同的语言,接待来人来访、车辆进出检查登记,周而复始、枯燥单调。”  相似文献   

8.
《小康》2017,(28)
正2016年春节后,我收到王晓秦先生近1000页的排版稿《鸦片战争》。凝视着这与我头顶齐平的书稿,我一开始是充满疑惑的:到底是什么样的内容能让一场战争充其为如此大的体量?是一位什么样的作者不去投明粉、三国粉、宋粉所好而去书写这样一个不是热点且发挥空间有限的历史故事?我花了两个月时间集中审阅这部书稿。读完后我欣喜地发现,这简直就是一部全新视角秉笔直书更加客观的鸦片战争史,是一部基于中英史料再现艰难时世背  相似文献   

9.
邢万生 《长白学刊》2010,(4):160-160
虎年新春,赵展岳先生尘封了37年也是珍藏了37年的笔记手稿《理性的思辨——1973年写于长自山的哲学笔记》悄然问世了。37年过去,弹指一挥间。这部带着长白山原始森林的清新气息、带着逝去时代的特殊印记、饱含着作者直面人生的勇气和创作艰辛的书稿虽然是哲学笔记,阐述的却是深奥的哲学和社会学问题。  相似文献   

10.
王建平 《当代广西》2014,(13):55-55
正这是我一口气读下来的书。南宁医生钟日胜以充满感情色彩的笔触,在这部长篇报告文学里,为我们打开了面向世界的那一扇窗户。我们在这里看到了遥远的撒哈拉大沙漠边缘上世界最穷的国家的最穷地区——尼日尔的津德尔城,一批广西医生医疗救助的身影,以及那里人们的生活与文化,感受到了浓郁的异国气息和强烈的审美新奇。  相似文献   

11.
正《厉害了,我的国》这部影片浓缩了中国5年来的飞速发展成就,给人启发的地方很多。每个观看者的角度和关注点不同。而对于长期坐在办公室里,沉溺于细细碎碎的我来说,最感动的是这部影片中自始至终都贯穿着一种坚守的力量,一种在平淡中不断突破自我的力量。  相似文献   

12.
树高千尺     
最近在新出的《柳江文史资料》里读到一篇文章:《我的二十年退休生活》。但是,文章作者韦日荣的名字已圈上了黑框。不禁让人感到惋惜和悲痛。韦日荣原为柳州地区行署副专员,1984年退休后,他自愿回农村老家——柳江县上龙屯定居。2003年秋,我和县党史办的同志去看望他时,80高龄身体欠佳的他,还在整理将要出版的第二本书稿《夕阳异彩》,写他的新作《我的二十年退休生活》。2004年5月3日,他与世长辞。  相似文献   

13.
报载,近日上海市徐汇区政府用每位1美元的象征性年薪,正式聘用了三位高级海归人才为政府官员.此举一出,叫好声迭起,如新浪时评是<"1美元官员"体现民意和政府互动>,新华网的评论是<"1美元官员"的双赢意义>等等.在我读到的很多篇肯定性评论里,基本上都看到同样的一句话:聘用年薪1美元的官员是发达国家政府机构的常见做法.  相似文献   

14.
<正> 报载,近日上海市徐汇区政府用每位1美元的象征性年薪,正式聘用了三位高级海归人才为政府官员。此举一出,叫好声迭起,如新浪时评是《“1美元官员”体现民意和政府互动》,新华网的评论是《“1美元官员”的双赢意义》等等。在我读到的很多篇肯定性评论里,基本上都看到同样的一句话:聘用年薪1美元的  相似文献   

15.
世说新语     
《当代广西》2014,(12):9-9
正官员每天忙得不行,我相信他们自己也很疲倦,一天到晚忙于公务。未来是否可以有制度的规范,实现政府官员和一般公务员每天下午五点可以正常下班。通过制度建设把官员变成一种职业,而不是在政府工作就要全天候待命。——诺丁汉大学中国政策研究所副所长王正绪副教授表示,中国官员需要在制度上实现"权责明确"有了房子之后,你就不能随时想走就走了。你就会被冻住,固定在一个地方无法动弹。这对创新很不好。——年逾8旬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埃德蒙德·菲尔普斯表示,自己现在仍是一名"租房客",从未考虑过购置房产,一直对那些花了大半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的公车改革终于在20年之后全面启动,这是好事。但是车改也会遇到很多问题和挑战,车改实施后,我最为担心四件事。一是担心有的官员把自己的修车、用车发票等,塞进各种可以集中报销的费用中。我的建议,加强本单位的财务检查,在不定期的审计中,对涉车发票予以更多的关注,发现不当发票及时拿出并予以警告。二是担心有的官员一手拿车补,一手开"他"车,找私企、私人借车,以权谋车。这种官员一般是原来就有公车坐,或者手上有实权。建议各单位的监察室多做一件事——登记官员私车,一旦发现官员开新车,要  相似文献   

17.
因在报刊上发表了几篇小说,便被局长乱点鸳鸯谱地调到分局政治处搞宣传工作。写小说是形象思维,搞政工简报、领导讲话乃抽象思维,阴差阳错,虽无奈,但材料颇多,我一时像着魔似的搞起了新闻报道。一次,我着便装去看守所找所长采访,刚走进壁垒森严的大铁门,看门的老头儿听说我找所长,便热情地向里吆喝来人,须臾,一位老警官闻声拿着一长串钥匙,绷着沧桑的脸疾步走来。我满脸笑容地与老警搭讪:“这里关了多少犯罪嫌疑人?”老警一脸“阶级斗争”地训斥道:“严肃一点儿!”我当时尚未反应过来,不知老警干嘛如此无礼,老警来到大铁门前,唏里哗啦地打开…  相似文献   

18.
我说中国的一些官员在“逃避自由”,有人会说我脑子有问题——中国官员有太多的自由,会有人“逃避自由”吗?的确,现今世界上恐怕没几个国家的官员像中国官员这样在行为上有那么大的自由度。但不要忽视,他们在逃避着另一种自由,这就是实现自我、彰显自主意识、充分表达个人主张和观点的自由。  相似文献   

19.
孔庆东 《创造》2009,(11):82-83
不久前,有一位文友送给我一本厚厚的《云根诗词》,作者乃是我的本家孔祥庚,请我给轩轾几句。一页一页翻阅了孔祥庚的《云根诗词》后,我答应了。并非仅是因本家的缘故——这确是一部“斯文在兹”的高水平的诗词著作,不能以一般的“官员诗作”视之。  相似文献   

20.
今年5月下旬,阿勒泰地区出台了一个文件——《关于印发县(处)级领导干部财产申报的规定(试行)的通知》(以下简称《规定》),立即引起了不小的波澜。按照文件的要求,2009年1月1日,阿勒泰领导干部首次财产申报将正式拉开序幕。随着时间的临近,这部被誉为"阳光法案"的官员财产申报制度,越来越受到党政官员及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