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财政支农资金与农民收入关系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小舟 《理论月刊》2005,(3):164-166
农民收入成为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如何有效的实现农民增收,财政支农资金与农民收入关系密切,但是,财政支农资金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本文从实证的角度研究了财政支农资金及其组成对农民收入增加的绩效。  相似文献   

2.
秦嵩 《求索》2008,(10):24-25
财政支农和农业贷款是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对农业投入的两大主要途径,两者能有效促进农民收入的增长。本文拟通过山东省的相关数据对财政支农和农业贷款与农民收入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在我国当前的农业政策中,财政支农比金融贷款更能有效促进农民收入增长;而且金融贷款与财政支农之间具有显性的依存关系,即政府对于农业的政策性投入多寡会影响金融机构对于农业的贷款数量。据此,我们认为,有理有节地实施财政支农仍然是当前发展农村,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重要政策,另一方面,政府应该正确引导金融机构,以促进金融贷款更多的向农业发展倾斜。  相似文献   

3.
刘革  邓庆彪 《求索》2007,(5):16-18
本文运用复合DEA方法对1995年~2004年我国财政支农的规模经济效益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其中的4年处于规模收益递减阶段,其余的6年规模收益不变。影响国家财政支农绩效最重要的投入因素是支农支出的规模,其次是农村救济费的投入。  相似文献   

4.
采用VECM模型和岭回归等分析方法,实证研究了1978—2012年我国财政支农支出的规模与结构对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动态影响。结果表明:从规模影响上看,尽管财政支农支出对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当期效应未显现,但之后逐期递增的长期促进效应显著。从结构影响上看,各项财政支农支出均对农业劳动生产率有正向作用,其中科技三项经费的贡献最大,基本建设费次之,生产及事业费、农业救济费的贡献较小。主要政策含义在于,增大投入规模,优化支出结构,发挥财政杠杆效应,以促进农业劳动生产率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5.
罗辉 《政策》2004,(3):14-15
财政支农是政府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政策工具。近年来,全省各级财政部门认真履行支农职责,综合运用财政政策、财政资金和财政管理等手段,全面落实财政支农投入政策,不断优化支农支出结构,规范财政支农资金管理,在服务农业、服务农村、服务农民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新的一年,我们将根据省委、省政府针对“三农”工作所提出的新任务和新要求,切实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工作自觉性和主动性,认真履行财政支农职责,以“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为目标,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6.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一个特殊部门,其特殊性不仅表现在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而且还表现在农业具有生态环保以及社会稳定等外部效益。浙江农民的收入虽然主要来自于非农产业,但农业仍然是农民收入的基本来源,特别是对于非农产业相对小发达的地区的农民来说,农业更是他们的重要收入来源。  相似文献   

7.
2010年7月,罗山县人大常委会成立调查组,对以村卫生室建设为主要内容的财政支农资金的投入、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调查,从而引出一个值得关注和思考的话题——村卫生室建设的探索罗山县的村卫生室建设始于2008年。如今,该县248个村卫生室全部建成投入使用,设备配备率、村医入驻率、村医规范化培训率和村卫生室规范化管理率均达100%。  相似文献   

8.
利用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对地方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地方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有正向影响,但由于支农财政支出的规模、运用效率低下,其作用在统计上并不显著,农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是影响农村居民消费的重要因素,并且农村居民消费具有空间效应。据此,对促进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地方政府财政支农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易洪海 《求索》2010,(1):77-78
本文通过建立回归模型,分析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县级政府各类财政收入对财政支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本级财政收入、专项补助、税收返还和一般性转移支付对各地区不同财政支出影响不同。本级财政收入对各地区大多数财政支出都有明显影响,合理划分财权事权,增加地方财力,可增强地方政府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持。转移支付对各地区支农影响不同,需实施区域差别化政策。各地区在利用上级转移支付时,存在粘蝇纸效应,需加强涉农资金管理,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0.
财政支农两千亿农民受益毛毛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健  牛纪伟  段羡菊 《半月谈》2004,(10):50-53
记者最近调研时发现,作为政府对农业扶持最重要、最直接的手段。每年全国的财政支农投资规模在2000多亿元。但由于支出结构不合理、管理体制不完善等诸多原因,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率很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调查表明,我国财政支农资金中有70%左右用在了农业行政事业单位上,而没有用于农业生产本身。  相似文献   

11.
论财政农业支出与农民收入增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农民增收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局面,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持续下滑,严重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进而可能动摇我国农业基础,农民收入是“三农”问题的核心所在。从考察财政的农业支出与农民收入的关系看,增加财政的农业支出,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2.
周湘智 《湖湘论坛》2007,20(2):84-85
发达国家在财政支农中主要采取重视用立法手段保证对农业的长效投入,实行高支出、高补贴、宽领域的支农政策,通过财政投资和补贴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对农业生产实行优惠的信贷、税收政策和保险政策,实施农产品市场价格保护政策促进农产品的流通,通过财政资助和政策引导推动农业科研、教育发展和农技的推广六大措施,对我国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正确实施财政支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采用关键绩效指标法建立我国财政支农绩效评价体系,从目标和指标的确立,到运用计量经济的VAR模型进行绩效指标的分析,最后对绩效评价体系结果的导出,得出的结果是:在我国现存财政支农支出结构中,增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效用最大,农业科技虽有较大潜力,但现时效果仍不明显;加强对支援农村生产资金管理力度,加大农村救济费的支出,才能从整体上优化财政支农结构。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人类活动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越来越大,人们逐渐感受到气候变化对生存环境安全的威胁。农业部门是受气候变化影响最大的部门,农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为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维持农业持续高产稳产、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议财政支农聚焦气候智慧型农业,强化适应气候变化的财政支农顶层设计,研究制定适应气候变化的财政支农试点方案,建立完善的农业保险和巨灾保险体系,增强适应气候变化的农业科技能力,支持构建农业多品种市场政策模拟系统等。  相似文献   

15.
城乡差距并没有伴随中国经济快速增长而缩小反而出现持续扩大的变化,导致这种局面的根源是城市偏向的财政制度。通过利用1997—2011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第一,从城乡产值差距来看,在城市偏向的财政体制下,经济建设支出与民生支出的交互项符号为正,这说明了它们与城乡差距呈正相关;第二,从城乡收入和消费差距来看,经济建设支出与民生支出的城市化偏向是扩大城乡差距的重要原因,因为两者的交互项符号都为正,而且在统计上很显著;第三,作为农村发展的专项资金,财政支农与城乡差距呈负相关,这说明它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所以地方政府应该加大对农业的财政投入,确保财政支农资金总量的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16.
《人大论坛》2008,(5):44-44
财政部4月8日明确了今明两年全国财政支农工作的七大重点任务,强调财政部门要继续完善强农惠农政策,大力支持发展现代农业。财政部8日在安徽省芜湖市召开全国农业财政工作会议,部署了今明两年财政支农丁作的七大重点任务:一是进一步落实“反哺农业”的方针政策,深化“三农”投入机制创新;二是完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大力支持农业和粮食生产;三是加大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支持力度,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四是创新机制体制性措施,进一步推进支农资金整合;五是支持推进农村改革,为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提供体制保障;六是牢固树立新的理财观念,不断提高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七是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全面提高财政支农工作水平。  相似文献   

17.
李振海 《湖湘论坛》2013,(4):38-40,108
湖南省石门县地处湘西北,属于省定扶贫开发重点县,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大县,现行财政支农政策为现代农业发展注入活力的同时,也存在配套压力大、资金支出结构不尽合理、管理体制不健全等问题。因此,应从以下几方面完善财政支农政策:一是尽量减少对县级基层单位的配套要求;二是调整完善支农资金支出结构;三是改革完善支农资金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8.
詹花秀 《长白学刊》2007,(3):99-102
财政支农资金是农村资金的重要来源。在过去较长一段时期里,我国财政对农村的投入显然不够,近年来有所改善,但财政资金注入和使用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导致其使用效益低下,对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不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研究财政资金注入方式,改革财政支农资金管理体制,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9.
《政策》2008,(11):63-63
财政部表示,近几年。财政部门遵循存量适度调整、增量重点倾斜的原则,不断加大支农投入.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正在建立。财政部门采取措施努力拓展支农资金新的来源渠道,耕地占用税税率提高后新增收入主要用于“三农”: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土地开发和新农村建设: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用于基本农田建设和保护、耕地开发、土地整理:从水电和矿产资源开发收益中安排资金扶持“三农”。财政部门还将引导和改善农村金融资源配置。发挥农村金融在新农村建设资金供应中的主渠道作用。同时,利用以奖代补、贷款贴息等手段。真正发挥新农村建设中农民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20.
城乡差距并没有伴随中国经济快速增长而缩小反而出现持续扩大的变化,导致这种局面的根源是城市偏向的财政制度。通过利用19972f)11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第一,从城乡产值差距来看,在城市偏向的财政体制下,经济建设支出与民生支出的交互项符号为正,这说明了它们与城乡差距呈正相关;第二,从城乡收入和消费差距来看,经济建设支出与民生支出的城市化偏向是扩大城乡差距的重要原因,因为两者的交互项符号都为正,而且在统计上很显著;第三,作为农村发展的专项资金,财政支农与城乡差距呈负相关,这说明它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所以地方政府应该加大对农业的财政投入,确保财政支农资金总量的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