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生如夏花     
我是这耀眼的瞬间/是划过天边的刹那火焰/我为你来看我不顾一切/我将熄灭永不能再回来/我在这里啊/就在这里啊/惊鸿一般短暂/象夏花一样绚烂……  相似文献   

2.
陈建刚 《求索》2007,(7):159-161
历来谈《文选》选录标准,都不离一个先行的主题,即《文选》有其始终如一的成熟的选录标准。本文立足于六朝文学史及文学观念的发展史,对《文选》的选录标准做了客观的考索,认为《文选》的选录标准并未完全确定,由于种种原因,在编纂过程中选录的标准也未能始终如一地得以贯彻。在此基础上,本文对有关《文选》编纂的几件公案做出了说明。  相似文献   

3.
两年前,仙居县官路镇纪委书记王益群因病早逝,她的先进事迹传遍了大江南北。两年后,由台州市纪委编写的《生如夏花——纪检干部王益群》一书正式出版,当再一次直面她的人生时,我们除了感动还有震撼。王益群是一名基层党员干部,26年来,深深扎根基层,任劳任怨、一心一意。无论到哪个岗位,她都把党的事业放在第一位,把人民群众的需要放在第一位。遇到工作中的  相似文献   

4.
吴斌的英雄事迹引起了全社会的强烈反响。在众多表达崇敬、向往与哀悼之情的方式之中,诗歌特别引起人们的注意。《浙江日报》、《杭州日报》、《交通旅游导报》等报先后出了歌颂吴斌的诗歌专版,由浙江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黄亚洲主持的第三届韵和诗会,举办了以怀念平民英雄吴斌为主题的诗歌朗诵会,浙江电视台、杭州电视台等同时对此作了报道,激励起更多的人拿起诗笔……由《中国新闻出版报》驻浙江记者站站长吴重生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诗集《我歌吴斌》,就是在这个基础上产生的。这无疑是美丽的杭州又一丛亮眼、清心的花朵。  相似文献   

5.
曾祥云 《湖湘论坛》2010,23(2):69-73
《公孙龙子》名学与《墨经》名学有着比较复杂的关系,在对名及名实关系的理解、正名的标准、兼名与单名间的关系等问题上,《公孙龙子》与《墨经》的认识完全一致,但在指物观上,二者的主张则完全相左。此外,《公孙龙子》还论及正名的方法、兼名的合成问题,而《墨经》则区分了名的种类,并论及到用名的方法等。  相似文献   

6.
段俊杰 《求索》2015,(1):128-132
《七国考》中《法经》引文的真伪是学界争论的热点。对于该段引文,《法经》标题中的"法"字符合李悝所处时代的背景;"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的说法符合李悝时代对法律的需求。结合传世和出土文献,利用秦汉律二级分类的理论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引文的篇目和体例结构具有合理性。学界对这段引文的内容的质疑不能成立,应该重视这段引文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7.
梦芝 《人民公安》2012,(1):55-55
身为一名著名的翻译家,傅雷的作品影响了几代中国人。他不但在文学方面造诣深厚.而且再教育子女方面.更是呕心沥血。他时刻关注着孩子们的成长.尤其是在长子傅聪出外求学的那段时间里,他更是费尽苦心,写下许多家书。  相似文献   

8.
刘少才 《友声》2007,(2):35-36
慕尼黑位于德国东南部,是德国第三大城市,是一座有8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游客来慕尼黑有四大理由,一是啤酒多,举世闻名的啤酒节吊  相似文献   

9.
<正>1983年读阿尔温·托夫勒《第三次浪潮》,那时还是改革开放之初,我还记得《第三次浪潮》给我们思想上的启迪和冲击,托夫勒书中预言"第一次浪潮历时数千年,第二浪潮至今不过三百年,第三次浪潮可能只要几十年。"仅30年的时间,互联网、新兴媒体已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中一个新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次浪潮》中一些论述我们今天可能有更深刻的理解:"我们不仅被迫接受现实提出的认识模式,而且还主动创造和不断再创造新的认识模式。这就向我  相似文献   

10.
李商隐的《锦瑟》晦涩难解 ,用西方“意识流”创作手法解读 ,或可从其“无端”中作有序的把握 :它采用内心独白方式思忆华年往事 ,用“自由联想”将种种意绪、意象随意性地跳跃闪现 ,并随人物的“心理时间” ,把过去、现在的时空序列互相渗透 ,其描写叙述非逻辑性的带有扑朔迷离的梦幻色彩 ,用以表达出一种流动多变的心理状态。其中自有一段难言的奇情和隐痛 ,诗人将种种纷繁的人生憾恨 ,相杂相揉郁结于怀 ,发为诗句 ,汇成一条低咽潺氵爰而又激越流荡的“河”。  相似文献   

11.
夏世铎 《黄埔》2007,(5):33-33
报载,曾在抗日战争“八·一三”淞沪战役中英勇抗敌的一代名将——黄埔一期同学孙元良,于今年五月在台去世,作为黄埔后期同学的我闻此噩耗颇感悲痛,至为哀悼。  相似文献   

12.
曾小梦 《求索》2010,(11):244-246,252
《晏子春秋》通过一个个生动活泼的故事,塑造了主人公晏婴和众多陪衬者的形象。这些故事虽不能完全作信史看待,但多数是有一定根据的,可与《左传》、《国语》、《吕氏春秋》等史籍相互印证,作为反映春秋后期齐国社会历史风貌的史料。全书共引《诗》24次,引诗者多为晏子,兼有齐景公、叔向等人。晏子引《诗》主要是将《诗》作为论说礼治、德治、仁政以及民本思想的依据,增强劝谏的说服力,可见《诗》在其中发挥着理论依据的功能。《晏子春秋》引《诗》,反映了春秋末期《诗》的流传与接受情况。晏子等人对《诗》的接受,主要代表了当时儒家以外的人对《诗》的接受和应用。  相似文献   

13.
《井冈山》     
《创造》2008,(9):17-17
2008年10月6日,为挖掘井冈山红色文化内涵,让观众重温八十年前的峥嵘岁月,一场富有浓郁革命特征的红色经典歌舞《井冈山》在井冈山新城区拿山剧场实景试演。据介绍,《井冈山》共分为序幕《血》和《旗》、《灯》、《情》、《火》、《路》五幕。  相似文献   

14.
<庄子>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美学思想资源,这首先表现在对自然生态之生命性、有序性、联系性这三大生态美学基本属性的深刻认知上;其次又进一步体现在对主体此在人格理想和社会理想的认知和对生态人生的践行上;再次是庄子站在具有生态意味的立场上,否定人类中心主义,批判所谓有为和文明对自然生态的危害和对纯真人性的异化,还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5.
曾小梦 《求索》2011,(8):254-256
《国语》是以记言为主的国别史,其记载上起周穆王十二年(前990年),下迄周贞定王十六年(前453年)共五百多年历史。其中引《诗》37处(次),反映了春秋时期的引《诗》风尚、人们对《诗》的接受、阐释以及《诗》在当时的社会交际功能。  相似文献   

16.
张聪 《协商论坛》2015,(3):57-58
"谨以此书,献给我生活过的土地和岁月!"1986年冬,写完《平凡的世界》第一部的路遥,在手稿前写下了这样的题记。这片土地,就是陕西省延川县,它是路遥自7岁过继到伯父家之后,生活了18年的地方。而在他《平凡的世界》笔下再现的40年前这片土地上的故事,正在北京卫视、东方卫视播出。  相似文献   

17.
史继东 《求索》2010,(9):194-196
《荀子》承继了儒家的价值立场,它以儒家先圣学说为基点,批判地吸收了诸子各家之学术思想,构筑了新的儒学思想体系,是"儒家的荀学"。《国语》作为一部先秦史书,其编撰成书远在荀子之前,其蕴含的政治、经济、礼乐等思想成了《荀子》"王霸兼用"、"法后王"等思想的重要渊源。"王霸兼用"思想是荀子政治思想的一大特色,《国语》是先秦时期最先肯定霸道思想的一部典籍,它的"重霸"思想对周道衰亡这一历史潮流作出了必然性阐发,也对霸主功业之措施作出了高度肯定。《荀子》的"王霸观"表现了对《国语》霸道的肯定以及对争霸措施方略的因袭。同时,《荀子》的"法后王"思想也得益于《国语》的影响和启迪。《国语》中诸多"法后王"式思想的记载都为荀子这一观点的提出提供了事实依据。  相似文献   

18.
<正>今天,我既讲《焦点访谈》,又讲《感动中国》,这是两个不一样的节目。16年前我加盟《焦点访谈》,那时候我根本没有想到会和它一起走那么久。《焦点访谈》是让人们期待的一个节目,让人们托付的一个节目,也是让人信任的一个节目。中国的老百姓对《焦点访谈》的那种期待和肯定超过了其他类型的电  相似文献   

19.
人类文化史上的又一次革命性变革——评《自然价值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价值”是一个新概念。中外所有辞书,包括《中国大百科全书》、《大英百科全书》,都分别有“自然”和“价值”两个词,但没有“自然价值”这个词。在人对自然进攻屡屡取得胜利的情况下,人们逐渐形成这样的观念:一是地球上有无限的自然资源,它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二是自然资源没有价值,人对它的使用是大自然的恩赐,总是无须付出代价;三是自然资源无主,可以谁采谁有。这些历史过程反映在人们的思想中,形成20世纪占统治的观点———“只有人有价值,自然没有价值”的观点,发展了一种自然没有价值的科学和哲学,并在这种观点指导下,发展了人类…  相似文献   

20.
周兴泰 《前沿》2008,(10):177-181
本文旨在探讨陆机《文赋》对刘勰《文心雕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文学功能、艺术构思、艺术灵感、文质关系、文体分类、文体特征及具体的文学技法等方面。从二者的前后继承关系中我们大致可以窥见六朝文论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