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战”以来,日本青年文化具有显著的混合型文化特质。一方面它有着很强的政治文化色彩,另一方面,享乐主义意识又逐渐占据越来越大的市场,日益成为其文化主流景观。前者与发展中国家青年文化极其类似,后者则反映出日本作为工业发达国家所特有的社会现实。这两种截然不同的青年文化现象是战后日本经济发展与政治进步不平衡的现实的必然结果。70年代以后,日本青年文化逐步与整个西方青年文化的大势合流,政治文化色彩减弱,但由于文化定势的惯性作用,仍然有着自己的特色。因之,日本青年文化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于分析东方社会走向现代化的正负效应或许不无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青年文化     
①指流行于青年人社会群体中的文化,它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群体文化,是青年人社会群体共同参与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特殊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取向,为青年人社会群体所共享。②指一个国家或民族文化类型,即“年轻的文化”。费孝通教授认为:“文化有两种不同的类型,一种是扩张的,一种是生了壳,停止了生长的,我所谓‘年轻的文化’就是第一种。美  相似文献   

3.
无论哪个时代,报纸和杂志总是源源不断地推出些“生存意义”方面的文章。基于人们的习惯意识,从很早起,社会就普遍使用“人生观”一词了。当代青年和过去青年对“生存意义”、“人生观”的认识,可以说是大相径庭,这是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的结果。最能反映这种变化的就是年轻人对自己、对社会看法的变异和思维更新。然而,无论哪个时代,青年  相似文献   

4.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以惊人的速度跨入了世界经济大国的行列。日本国内外的许多专家、学者认为,日本能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是与日本的企业界有意识地向职工注入“忘我工作精神”分不开的。在日本,公司的职工效忠于自己的公司,置个人和家庭的利益于不顾,为公司的发展可以抛弃自己的一切。这种被称为“爱社(公司)精神”的“美德”,曾是每个职工都必备的,日本人的能干也因此而扬名世界。然而,最近这种“爱社精神”却在日本青年中出现了崩溃的迹象。  相似文献   

5.
今年3月20日东京地铁发生的沙林毒气事件震惊了世界。我们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研制出两样大规模杀伤武器,一个是原子弹,一个是沙林毒气。沙林毒气又被称为“贫穷者的原子弹”,是说它造价低廉但威力极大,不幸的是,这两种“原子弹”都是在日本用上的;二战后期美国人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50年后,正当世界各地准备纪念二战胜利50周年的时候,日本又“爆响”了另一种“原子弹”。东京地铁沙林事件使12人丧生,5500人受伤。就受害的程度而言,远不能与50年前原子弹的爆炸相比,但这一事件潜在的危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这给青年审美文化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发展契机。反省自身,明确方向,确立对策,是青年审美文化工作者都应思考的问题。 (一) 青年审美文化建设对当今时代当今社会的不适应及迫切性是显而易见的,在以下三个方面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7.
一珠海自1980年试办特区以来,经过短短的几年建设,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昔日落后的小镇,崛起成为繁荣的海滨城市。开放改革不仅带来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同时也影响着社会文化的演变。外来文化极大地冲击着珠海原有文化基础,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艺术观、消费观等等,同时,这些观念的变化又促使娱乐方式、消费方式、交际方式等方面发生更替。由于珠海特定的历史条件,原有文化基础极其薄弱,文化构成和素质较低,而在经济得到迅速发展的同时,特区文化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8.
广告文化与青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告已成为现代商业社会无处不在、无孔不入的市场活动形式。对广告作为营销手段的品味、真假、优劣的研究和评论颇多,但将广告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作为现代商业社会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对其价值倾向、观念特征、社会效应,却缺少理性的分析和判断;尤其是对于广告文化对青年——现代社会消费的先导群体、时尚的主要载体、商业广告的主要目标受众——的影响,缺乏自觉的认识和观念疏导。这使得我们面对潮水般涌出的广告,面对广告文化对青年日益强烈的观念渗透和行为塑造,缺少起码的准备。  相似文献   

9.
文化人类学的创始人(英)泰勒在1871年曾将文化简单归纳为“整个生活方式的总和”。这个定义被后来的学者普遍采用,若将这个定义推而广之,青年文化即是青年群体所具有的“整个生活方式的总和”。在社会文化中是否存在着青年区别于成人的文化呢?现代社会人们日益认识到它的存在。在特殊的历史阶段青年群体以运动、骚动的形式影响着社会发展的进程,在非特殊的历史时期青年以夸张的情感,独特的语言、音乐、绘画、服饰等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社会文化。正是由于青年文化对成人文化的影响作用,才使现代社会既兴奋又恐惧。  相似文献   

10.
摇滚乐与青年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迪克斯坦在《伊甸园之门》中曾说:“摇滚乐以一种与众不同的独特方式代表了60年代的文化。听摇滚乐‘它使你想动’。摇滚乐是60年代青年人的集体宗教。所有这一切集合构成一个单独的自我表现和精神旅行的仪式。“另一位美国学者则说得更清楚:“什么是青年文化,青年文化就是流行歌曲,就是摇滚乐。”  相似文献   

11.
“文化大革命”并没有使中国的文化发生革命,在其结束后的十余年间中国的文化却发生了断裂。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几十年的革命文化几乎是两败俱伤,西方的异质文化在“开放”的潮流中乘虚而入。象地壳板块的碰撞,你挤我压,引起了八级地震。带着“文化大革命”创伤开始的社会变革使中国的历史又一次走进了文化的失范期。与以前所不同的是在这次的文化失范中产生了青年文化。一 80年代中国的文化热潮中,最引人瞩目的是青年文化的生成和崛起。“逆反”一时间成为一种时髦,对主流文化的不认同,随之而来的“越轨”行为和文化上的标新立异常常使社  相似文献   

12.
一、问题的提出肯年文化的载体和主体是青年。现代意义的青年是现代社会的产物,青年文化无疑也是现代社会的产物,而且要比青年群体的产生晚得多,严格说来,具有典型意义的青年文化是在本世纪初开始出现的。然而不容忽视的是,由于现代社会大众传播媒介、通讯联系迅猛发展、教育的高度发达以及各种社团的大批涌现,青年文化一经产生便呈现出日益加速度发展和传播的态势。青年文化的发展和传播对青年的成长,对社会主流文化、对社会的生存和发展都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影响,并将产生越来越大和越来越深远的影响。为此,对青年文化实行有效的合理的控制,应当成为社会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应当引起高度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商业发展与青年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流行服饰,流行发式,流行音乐都源于青年,既而被推及全社会。青年文化逐渐成为大众文化的排头兵。青年文化被推至大众文化的先锋,固然有其自身文化特质的因素,但商业的影响不容忽视且作用越来越大,以致改变了青年文化的内涵,弱化了它的反叛性。 一、青年文化内涵 青年文化是现代大工业社会的产物,是“青年在参与各种社会活动时由其特殊的行为方式所体现而出的独特的价值判断、人格倾向、审美情趣及思考方式的概括。”帕森斯最先使用了“青年文化”这一概念,他认为:“青年文化是青年人共同分享的独立的文化系统。一种或多或少不同程度的不负责任的青年文化与强调职责、服从和生产劳动的成人观念存在着  相似文献   

14.
随着1999年的迫近,澳门更为世人瞩目,澳门研究也逐渐成为大陆学术界的一门“显学”。本文旨在对后过渡期中的澳门青年文化及思想状况作一介绍与评述。 一、澳门历史、文化的特殊性 澳门,原名濠镜,并因“以澳南有四山离立,海水纵横贯其中,成十字”而得名。1842年雅法战争后,为葡国所占。纵观澳门历史、文化大约有以下几个特点: ①地方极小,可谓弹丸之地。1990年,澳门半岛才6.5平方公里,且一半以上是靠40年来不断填海造地而成。加上凼仔、路环两个离岛,总面积也不过17.32平方公里,仅及香港总面积的1.61%。澳门总人口90%以上集中在澳门半岛上,那里人口密度高达每平方公里5万多人,10倍于香港。这对其社会经济的发展不能不是一个严重的限制因素。  相似文献   

15.
1986年我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社会学系访问时发现,西方的大学里各国青年都有,是个小国际社会。与各国学生接触使我得以比较他们的不同特征,进一步观察比较我国的青年状况。同时我发现,青年文化社会学在西方也是所谓后工业社会时期社会学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它显示任何社会都关心着它们的接班人和未来。下面对我亲见和研阅的资料作一个不成熟的评介,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6.
暂且不论流行音乐的艺术性和审美性如何,就其本质而言,流行音乐更多的是一种文化的外化,它的文化象征意义使它既是两方青年文化不可或缺的构成要素,又同时促动和再创造着西方青年文化。因此,可以将流行音乐表述为:流行音乐是由青年作为创造和参与主体的、利用现在电子乐器和人声合成的、表现青年文化观念的、节奏和旋律多变的一种文化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7.
一城市文化是城市众多特殊社会现象的一大方面。一方面,它既与旧文化相对立,在日益频繁的传播交流中吐故纳新,努力与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适应,成为人们精神生活的中心,发展新的文化;一方面,又不可避免地带有城市发展中消极因素的痕迹。我国第一本單独由文人创作的长篇小说《金瓶梅》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它第一次以反映家庭生活、塑造现实生活中的典型人物为特点,在中国古典小说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又以大量露骨的淫秽描写在白话小说史上开了恶劣的先例。而这两大方面又都是与明代城市文化的发展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8.
今年八月四日上午,第二次来中国治病的日本青年仲地宗辉就要乘飞机离京回国了。三周来,他在北京侣松园宾馆结识的新朋友张振林和故交庞家祥等前来为他送行。仲地宗辉那种独特的告别方式很引人注目:他行动不便,在人们的扶持下过了海关,他没有向送别的人说一声“再见”,而是满怀激情地大声喊着:“张振林,张振林,我们不说再见,永远不说!”这位吕本青年为什么不愿意说“再见”呢?送行的中国青年张振林(侣松园宾馆食堂管理员),代他作了解释:“我们的友谊绝非一般,我们是  相似文献   

19.
在对无赖青年文化的评述中,托尼·杰佛逊涉及了三个相互联系的方面:无赖青年的群体意识和他们低下或近乎“流氓”的地位使他们对真实的或想象的侮辱极端敏感;由于这一极端敏感性引起他们对群体独特的服饰和外表的特别依赖;无赖青年吸取统治文化中的因素并发展成为自己的独特风格。杰佛逊指出,上层阶级服饰方式的“无产阶级化”并不只是一种时髦,它既表达了现实,又表达了该群体的抱负。  相似文献   

20.
处在世纪之交的当代青年敢于冲破传统的世俗的羁绊,树立与现实一体、与世界一体的观念,追求绚丽多彩的精神生活,呈现出鲜明的、多变的文化“热点”。本文试图从概念、建构、特征、功能和趋势等五个方面就文化热点在理论上进行初步的阐发,从而寻找出其中的一些规律性东西。概念众所周知,进入80年代以来,青年在精神方面的追求使人感受到阵阵热浪,歌舞自娱热、影视观评热、社会交际热、服饰美容热、旅外观光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