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世界社会主义事业遇到了严重的困难,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处于低潮,在这种形势下,我们中国共产党经受着执政、改革开放、发展商品经济和反和平演变的严峻考验。江总书记的“七一”讲话是一份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的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布了中国共产党坚定地走自己的路——既不是走“苏联模式”的老路,也不是走“全盘西化”的岐路,更不是走所谓“新思维”的错路,而是坚定不移地领导中国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光明大道。  相似文献   

2.
对于当代中国正在加速发生着的社会转型,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是最佳分析工具,它能从整体上深刻揭示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内在规律,即在经济社会形态领域,主要是由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转型,这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模式和发展模式的转换与重构;在技术社会形态领域,则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现代化。这是一种"双重转型的特殊组合"。社会主义与现代化的结合,是当代中国转型的"普照之光"。  相似文献   

3.
在世纪之交,党的十五大提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这一跨世纪的伟大历史任务,向文化建设的主要承担者——知识分子,提出了一系列现实而严峻的课题:在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进一步激烈碰撞、震荡、融合的历史进程中,中国文化的发展将是怎样的一个客观过程;...  相似文献   

4.
王莉英  赵殿川  温泉 《民主》2012,(5):22-23
文化立法广东再开先河,全国第一部关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综合性地方法规《广东省公共文化服务促进条例》于2012年1月1日起实施。这是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研究部署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之后,广东文化领域出台的又一项重大举措,也是广东民进提案催生法律法规的又一成功案例。  相似文献   

5.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既是我国提高综合国力、应对复杂国际国内新形势的当务之急,同时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长期任务.农村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在我国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提升新农村文化软实力已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现实要求.当前新农村文化软实力建设总体上滞后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这需要我们积极探索,梳理出科学而合理的构建思路.  相似文献   

6.
文化对社会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化建设为经济发展营造健康的社会人文环境,为社会进步提供新的理论和发展思路,确立健康的社会伦理观念和心理素质。正是基于文化和社会进步的良性互动作用,党的十六大报告才再次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纲领,并对新世纪、新时期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作出了全面的部署,提出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当前形势下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本命题,是我党的主流意识形态的核心价值观,也反映了我党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深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应该有繁荣的经济,也应该有繁荣的文化”;“只有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只有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报告要求全党“从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和民族振兴的高度,充分认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党中央对于文化建设的这种高度重视,无疑为今后我国文化事业的加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年轻的特区文化应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一、探索者的成功实践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两个文明建设的卓越成就,为特…  相似文献   

8.
“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邓小平同志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作出的科学论断,也是我们党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又一新发展和新贡献,对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推进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走自己的路,首先要坚持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即要明确无产阶级在夺取政权、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之后,将有一个相当长的历史发展过程,才能最终实现共产主义。在这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各个时期的生产力水平有很大不同,生产关系的性质和特征也会有很大的差异,因而社会主义将经历一系列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5,(35)
党的十八大"五位一体"的总布局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其中,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走向了新时代,从而有助于指引我们更好地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中国在走向现代化的同时面临着严重的生态困境,而生态转型是我国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走生态现代化之路是摆脱现代化生态困境的出路。生态现代化为努力实现生态转型的中国现代化建设提出了可供借鉴的思路。中国走生态现代化之路的对策:牢固树立生态价值观;实现集约型的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环保法律机制。  相似文献   

10.
中国走上社会主义的道路是一个客观的事实,但是,有人认为或主张,社会主义制度对中国是不可取的,中国本来应该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对这种错误的说法,应该进行一次认真的讨论。中国为什么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而且只能走社会主义道路!这个问题换一个说法就是,中国为什么不能走资本主义道路!如果说,其原因就在于社会主义制度比资本主义制度更先进,这不是完满的科学的答复。西欧资本主义初兴时,有些先进的思想家反对资本主义制度,认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制度才合乎人类理性。他们的善良愿望并不能决定社会发展的进程,资本主义制度还是在西欧各国发展起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论证了资本主义制度必然由于自己内部的矛盾而灭亡,社会主义制度必然代之而兴,社会主义制度能够在发展社会生产,使生产的结果造福于人类,并为一切人的自由发展创造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6,(7)
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功经验证明,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的有机统一,因此,文化建设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任务,构建科学合理的农村文化,对当前农村社会的和谐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上海市市级机关各单位坚持把机关文化建设放在机关党的建设的重要位置,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引领,扎实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积极营造廉政文化氛围,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推动机关文化建设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努力在建设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中走前头作表率。  相似文献   

13.
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民族的灵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的科学命题,是十七大精神的重要内容。十七大报告首次向全党发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号召。为响应这一号召,当务之急,就是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4.
崇高与和谐     
贺茂之 《党政论坛》2009,(16):37-37
走向崇高,就是崇尚崇高、学习崇高、弘扬崇高,用崇高规范自己、指导行动,这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什么是崇高?大致有三种解释:一日雄伟、高大,二日高贵、高尚,三曰壮美,这是美学概念。自然界的崇高,表现在其大其奇上,能引起人们的惊讶和敬赞。社会生活中的崇高,表现在先进社会力量及人的高尚精神和行为上。  相似文献   

15.
吴苓  王绍森  丰仕琪 《求知》2013,(8):30-32
党的十八大报告在论述"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时明确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这是我们党把握时代和形势发展变化、积极回应各族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认真领会这一重要战  相似文献   

16.
李炳毅  王丽鸽 《理论导刊》2012,(8):66-68,72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任务,其中提出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走出去"为我们打开了一条新思路。在内在文化转型与外在文化变迁的背景下,只有深入了解"文化自觉"与"文化走出去"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才能更全面地实现文化自觉,更科学地践行文化走出去。  相似文献   

17.
世界在变化,形势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在深入,不断学习、善于学习,努力掌握和运用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是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决定性因素。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向全党提出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要战略任务,明确要求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相似文献   

18.
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目的,对圈内流行的两种说法我都不敢苟同。一种说法认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目的是不断改造人们的主观世界,提高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这是把人和人的思想作为研究的对象。这种说法缺乏客观现实性和具体性,思想认识及能力高低的检验没有客观标准,往往在“纯粹精神领域兜圈子”。另一种说法认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目的是发展生产力,是增加效益。这种说法实质上是对前一种说法的矫枉过正,在实践中则是难思想政治工作者之所难,不管人、财、物,怎能发展生产力?再者,调解一个家庭纠纷,上一堂形势教育课…  相似文献   

19.
岳奎  张鹏启  李敏 《理论探讨》2023,(2):103-110
在百年文化建设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勇立时代前沿、顺应时代需要、紧扣时代主题,引领文化建设不断前进。百年文化建设的起承转合,历经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浴血奋战、百折不挠的文化斗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自力更生、发愤图强的文化发展,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解放思想、锐意进取的文化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的文化复兴等四个阶段,逐步实现了中国文化的重构、建设、改革与自信的历史性转型与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时代要求。在这一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回顾和梳理百年来党领导文化建设的历史进程,揭示百年来文化建设在各个阶段的显著特征,总结百年来文化建设的经验启示,不仅有益于把握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基本进路,更好在实践探索中推动文化发展,对于加快推进文化强国战略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向前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当前在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有一种说法:经济建设上去了,生活改善了,人们的思想觉悟就自然而然地提高了,精神文明建设就自然而然地上去了。这种说法有片面性,故有澄清的必要。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是上层建筑赖以产生、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需要。但这决不是说经济基础改变了,上层建筑就立即改变。这是因为上层建筑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它不只是消极地反映经济基础,而是对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具有重大的反作用。上层建筑的变化往往落后于经济基础的变化,特别是上层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