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福明 《探索》2001,2(1):85-86
研究现代市场经济中的工资本质问题,必须以现实的劳动力产权关系为出发点.从劳动力产权关系看,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工资的本质已经表现出了由劳动力的价格或价值的转化形式向劳动力资本价格演进的发展趋势.工资的本质转化为劳动力资本价格,能激励劳动者增加人力资本投资、提高自身的素质,能增进整个社会的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的速率,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按劳分配找到了理想的实现形式;确立劳动力资本价格论,能令人信服地解释现代市场经济中出现的工资收入分配的新现象、新问题,是对马克思主义工资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关于市民社会与国家的科学批判,即市民社会决定国家,首先是国家的问题(国家的起源、本质和职能的问题),然后是市民社会同国家两者的关系问题,最后确立市民社会决定国家精辟论断.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不仅涉及经济范畴,而且也涉及政治范畴,对我国当前社会管理创新有着重要的价值意蕴.  相似文献   

3.
关柏春 《理论学刊》2007,1(10):56-61
十九世纪中叶,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展开了激烈的斗争,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如火如荼,马克思说明工资是劳动力的价格,利润是剩余价值,利息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本质,为唤起劳动人民进行剥夺剥夺者的革命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根据。但是,今日社会已经进入二十一世纪了,大家都在集中精力发展经济,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如果这时候经济学家们照搬马克思的工资、利润和利息范畴怎么可能客观反映今日社会的现实呢?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作为一门科学必然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创新。我们应当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现实相结合进行理论创新,对工资、利润和利息范畴做出全新的理论概括,这样才能客观反映今日社会的现实。我们的基本结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工资是劳动的价格,利润是经营收入,利息收入具有劳动收入的性质。  相似文献   

4.
劳动价值理论是沟通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两大发现的桥梁与纽带。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内核是“劳动力”价值理论。受制于马克思时代物质生产力水平和劳动本然局限,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研究视域局限于体力劳动者的价值创造。在寻求劳动应然解放中,马克思将解放路径面向于人的“类本质”特性解放,归向为自由人联合体,进而将对社会主义的预想指向了统一联合的计划生产模式。随着当代劳动实然表现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信息要素的生产登上历史舞台,使得对当代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视域获得极大拓展。劳动形态的必然转变,推动脑体关系的必然和谐、劳资关系的必然重构,并在劳动力回归生产力统一中明确了中国改革的必然性,明确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性,明确了实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和共享发展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社会发展思想与现代化思想的理论分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社会发展思想与现代化思想是当今时代我们用来衡量社会进步的两个重要理论维度,两者之间有着极为紧密的理论关联;但严格意义上来讲,社会发展与现代化是两个不同的理论概念,有着不同的运动规律及发展趋势,它们之间不是简单的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也不是并列关系,而是一种交叉关系.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过程中,在处理这两者关系的问题上,有过成功的经验,也有着极为惨痛的失败教训.  相似文献   

6.
《世纪桥》2016,(2)
马克思从主体价值的视角出发,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和趋势,提炼出唯物史观中极具历史穿透力的三大社会形态理论。当前,我国正处于也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与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同处于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二大阶段。正确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三大社会形态理论有助于准确认识我国现阶段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性,对于精准定位中国所处的历史方位,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以及全面深化各领域改革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从研究方法看,在马克思经济学中,存在着几组重要的划分关系,其中,剩余价值和利润的划分是总纲,是马克思经济学和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根本区别,也是马克思经济学区别于迄今为止所有经济学理论的重要的理论特色。马克思的经济学研究是以剩余价值为中心,从剩余价值与利润的划分出发,经过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划分、劳动与劳动力的划分等逻辑环节最后达到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划分的。这几组划分关系构成了马克思经济学研究方法的逻辑主线,建构起了马克思经济学的主体框架,是理解马克思经济学的逻辑路标,也是马克思对经济思想史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的市民社会概念及其全部理论是他在批判黑格尔哲学的过程中形成的,市民社会一词在马克思的早期著作中频繁出现,具有重要价值.界定马克思市民社会的概念,并研究分析马克思与黑格尔市民社会理论的关系,才能进一步研究其中蕴含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理论立场是实践的唯物主义,马克思政治立场是无产阶级立场。马克思理论立场与政治立场逐渐统一在马克思长期的理论研究和政治斗争的过程中,它们在内在逻辑上具有一致性。马克思政治立场与政治斗争推动了其理论立场与理论研究的深入发展,而马克思理论立场与理论研究成果之深刻的解释力和说服力又进一步坚定了马克思的政治立场与政治斗争。深入研究马克思理论立场和政治立场及其之间的关系,对于我们从整体上深刻理解和把握马克思的理论与实践活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以及加强和保持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是不是商品? 一种意见认为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仍然是商品。理由是:1、马克思所分析的劳动力成为商品的两个条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仍然成立。①我们的劳动者是自由的,而且这是一种崭新的自由;②马克思所讲述劳动力成为商品第二个条件实际指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结合与分离关系,这在我国的实际生活中也是存在的。2、社会主义条件  相似文献   

11.
学习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这对我们今天研究社会主义的经济范畴,仍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长期以来,我国经济理论界的一些同志认为,剩余价值的经济范畴,是马克思用以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特定的范畴,不能用来研究社会主义的经济范  相似文献   

12.
劳动力价值实现论--劳动价值论的深化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昌清 《求实》2002,23(1):18-20
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说 ,劳动价值论应为劳动力价值论。马克思可能受当时历史条件限制 ,未能完成这一彻底转变 ,造成了价值理论中的一些缺陷 (如劳动二重性的观点 )。同时 ,应当区分“价值”与“实现” ,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区别于计划经济的根本特征。将这二者结合起来 ,就形成劳动力价值实现论 ,可以合理解释现实中存在的许多新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区别 ,在于前者以劳动力的价值实现为出发点 ,而后者以资本的价值实现为出发点 ;但二者又存在两极相通。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人们都认为,工人在劳动中所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叫剩余价值。榨取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唯一目的,马克思说:“生产剩余价值或赚钱,是这个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现在有的同志认为,剩余价值不是资本主义的特殊的经济范畴,而是商品经济范畴。剩余价值在资本主义社会有,在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4.
薛莉 《唯实》2011,(10):57-60
随着经济全球化,世界经济逐步成熟,世界经济整体运动规律成为各国宏观经济运行的共性,各国共同面对宏观调控方面的问题和挑战。马克思世界市场理论对世界经济整体运动规律的阐述对中国宏观调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只有把握世界经济整体运行规律,才能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础上真正摆脱宏观调控困境,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保持长期稳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工资报酬的劳动力价值决定论是建立在劳动力商品这一范畴的基础上的,工资报酬就是劳动力这种特殊商品的价格。工资即劳动力价格取决于劳动力价值,市场供求状况只能影响工资的实际界限。劳动力价值由社会生产的物质技术条件和社会经济关系共同决定,影响劳动力价值的因素包括:纯粹生理的因素、历史和道德的因素、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社会生产技术水平、劳动力在社会生产中的作用和地位以及劳资双方在利益斗争中的力量对比等六种因素。这六种因素在劳动力价值的决定中的贡献大小和作用方式可以用一个理论公式来表达,即:V=V0(g)+t[P·df/dL-V0(g)]。  相似文献   

16.
文章立足马克思劳动力——资本理论,对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进行全面比较、客观评价,不是一味的褒扬,也不是一味反对,充分肯定其进步之处,批判其庸俗之处。认为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与马克思的劳动力——资本理论在形式上虽有着相似,但却具有本质的差异,两个理论是不同研究范式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理论特点的角度,对马克思的宏观经济理论进行了探讨。指出,马克思的宏观经济理论与西方宏观经济理论相比,其特点主要是:重视对制度因素的分析;以微观经济理论为基础和出发点;对唯物辩证法和抽象法的运用贯彻始终;理论结构的开放型、大容量等等。作者认为,马克思宏观经济理论的这些特点,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与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能完全照搬西方的东西。在宏观调控的具体操作中应该体现马克思宏观经济理论的特点,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制度因素发挥积极的有效的作用,协调好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关系,处理好改革与发展的关系;在宏观经济理论的创新与发展上,要重视基础性理论研究,要注重和发挥马克思宏观经济理论的优势和特长,吸收借鉴其他理论合理有益的成分,建立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客观要求的宏观经济理论。  相似文献   

18.
李黎山 《实践》2002,(7):29-31
江泽民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理论,揭示了当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行特点和基本矛盾,现在,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当时所面对和研究的情况有很大不同.我们应该结合新的实际,深化对社会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江总书记提出的这一重要论题,不仅是我国经济学界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攻克的理论难题,同时也是我国当前改革开放实践中急需解答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结合现代市场经济的一般运行规律,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9.
蒋海益  张炜 《唯实》2009,(6):41-46
运用马克思的概念演化分析法解读《资本论》,我们可以发现:马克思的剥削概念是复杂的,其中资本家占有相对剩余价值不是剥削;马克思的价值理论是复杂的,它实际上是价值演化论;马克思的市场经济价值观也是复杂的,它反映出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生产方式自然演进和内含矛盾的必然性。这些都是马克思演化经济理论的基本内容。这三个新发现的理论意义在于有助于重新认识《资本论》对现代社会的启蒙价值,有助于重建马克思的演化政治经济学,有助于深化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社会中的剩余劳动问题,是一个重要理论问题。研究这一问题,对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科学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经济思想史上,马克思最早把剩余劳动作为一个经济范畴给予科学的说明。马克思采用一般与特殊、共性与个性的辩证方法,发现了剩余劳动存在的两种形式,即剩余劳动一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