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以食为天,地为农之本。粮食问题历来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问题和敏感的社会政治问题。粮食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一种涉及国家安全的特殊商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是其首要内容.又是其他事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础和前提。农业生产发展,首先是粮食生产的稳定和发展。而在当前形势下,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则是稳定和发展粮食生产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2.
《新长征》1999,(11)
中国工程院院士卢良恕在1999年9月21日《经济日报》上撰文提出,要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必须面向21世纪,在农业观念上有重大的转变。具体内容包括:由传统的粮食观念向现代食物观念转变;由传统的种、养业二元结构向建立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的三元结构转变;由传统的农产品加工业向现代食品制造业转变。此外,还需要从更广阔的视角和更深的层次来审视下世纪的农业,由仅仅依靠耕地向整个国土资源的开发利用转变;由注重物质投入的资源型产业向既重视物质投入,更重视智力投入的知识型产业转变。在对农业的宏观认识…  相似文献   

3.
赵春雨 《奋斗》2006,(5):40-41
黑龙江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和粮食安全战略后备基地。但多年来粮食运输瓶颈问题却极大地困扰、限制了其粮食主产区优势的发挥,加入WTO后,在粮食生产、销售市场等方面更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黑龙江省必须适应国际市场本土化、国内市场国际化的大趋势,调整粮食的生产结构,改革粮食流通体制和创新粮食经营方式,培育黑龙江省粮食的比较优势和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由于"大跃进"开始后的瞎指挥和对粮食产量的浮夸风、高指标和高征购,再加上从1959年起严重自然灾害的影响,我国在20世纪60年代初出现了粮食供给空前紧张的局势.在严峻的形势面前,周恩来担起了领导扭转国家粮食供给紧张局势的重任,领导全党全国人民同心同德、共渡难关.他亲自指挥,统筹全局,使用国家手中的机动粮和进行地区间的调拨,为一些地区解了燃眉之急.他主持起草了中共中央《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积极开展调研,推动政策调整,调动农民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他还从国民经济的全局考虑,综合施策,把指导城市精简工作和解决粮食困难问题结合起来.在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国家渡过了粮食难关,农业生产逐步重新进入正常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在指导国民经济第三个五年计划的制订中,提出了“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方针.这个方针的提出有众多因素,特别是与毛泽东对中国粮食问题的认识紧密联系在一起.它深刻反映了毛泽东对“大跃进”运动后中国在粮食问题上所存在的严重困难的越来越清醒的认识和对解决粮食问题的战略思考,从而对六、七十年代的中国粮食工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粮食问题是农业问题的核心,中国的粮食安全更是关系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根本,也是世界关注的焦点。随着耕地面积的锐减,中国的粮食将长期保持大量进口以维持国内供给平衡,粮食安全保障问题再度摆在人们的面前。农业结构如何调整,粮食安全如何保证,是当前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应当认真研究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将在对粮食安全概念准确界定的前提下,从中国和世界近年来粮食产量及贸易变化的实际情况入手,分析我国加入WTO后在粮食安全战略选择上应参考的依据,并提出当前我国保障粮食安全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循环经济是我国经济走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是当前可持续发展研究的热点问题。文章就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本质特征和存在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以观念创新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思路,即从国家宏观管理、企业生产经营和社会大众消费三个层面的观念创新,促进循环经济的快速发展,最终推动我国新型工业化、生态现代化的早日实现。  相似文献   

8.
陈沬  周殿武  宁逵  杨帆 《奋斗》2020,(3):29-30
黑龙江省是我国粮食主产区和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粮食商品率和外调量均居全国首位,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但由于历史、地理和产业传承等各种原因,黑龙江省粮食主产县大多是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效益较低。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应该建立与之相应的粮食生产利益补偿机制与扶持政策,保护和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巩固粮食主产县的地位,保障“中国粮食”产能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9.
着力构建粮食生产的长效机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粮食始终是关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靠政策、靠科技、靠投入,成功地解决了亿万人民的温饱问题,实现了农产品供求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跨越,取得了用世界上不足9%的耕地养活世界上近21%的人口的辉煌成就。但要看到,我国粮食生产的基础还不稳固,投入比较少,抗灾能力弱。特别是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随着人口增加和社会发展,粮食需求将不断增长,而制约粮食生产的因素会越来越多,耕地资源减少的势头难以逆转,水资源短缺的压力进一步增大。粮食供求偏紧运行,将成为我国经济生活的一种常…  相似文献   

10.
钱常胜 《唯实》2012,(11):46-49
市场营销观念是与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市场问题"的日益突出相伴而行的。市场营销观念及其演进所反映的是特定的市场经济发展阶段,所体现的是在不同的市场格局和竞争态势下,市场主体特定的行为取向。现代市场营销观念在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近、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现代市场营销观念导向之下的西方经济学,本质上是一门行为科学。透过市场营销观念的演进,从中可得到规范我国工商管理行为和市场经济秩序的有益启迪。  相似文献   

11.
粮食产能安全是国家粮食安全的核心,恢复发展粮食生产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提高粮食产能的过程。面对纷繁变化的新形势,我国粮食产能安全将不得不长期应对粮食运作格局、粮食生产环境、粮食作业成本、粮食市场风险、粮食贸易壁垒的变化的新常态。基于此,有必要从时空布局、经济属性、作用地位、矛盾索解、类型层面、产品加工、国际粮情等进行多维度的分析。应当在分析新常态下粮食产能安全多维度变化的基础上,从问题和忧患意识出发,提出建构新常态下我国粮食产能安全复合系统的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12.
段秀萍  李岩 《新长征》2011,(11):11-13
在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从事粮食生产的有生力量日益减少,粮食生产与消费的矛盾逐步显现。虽然从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生产连续7年增产丰收,但粮食生产难以适应人口的不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在社会建设不断发展,占用耕地需求量大的情况下,保证95%的粮食消费国内自给是一个十分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13.
2012年11月17日,国务院正式批复的《中原经济区规划》确定了中原地区“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基地”的战略定位,提出要集中力量建设粮食生产核心区。顾名思义,粮食主产区是以供给粮食产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主体功能的。  相似文献   

14.
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特殊商品。进入新世纪以来 ,中国农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由过去的资源约束转变为资源和市场的双重约束 ,主要农产品已由长期短缺转变为供需总量大体平衡。而我国现行的粮食流通体制仍是以“计划调节为主 ,市场调节为辅” ,与当前的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不相适应。本文运用市场配置资源的理论分析了当前我国粮食流通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论证了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提出了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和近期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5.
我国近年来的粮食管理体制,处在左右摇摆不断变化的状态。1992年取消“双轨制”后,粮食经营进入无序市场经济时期,国家利益和农业经济都遭受很大损失。1994年,国家虽然采取一系列行政宏观调控的强制性措施,但由于需要理顺的问题很多,所以出现了许多矛盾。从总体上看,我国至今还没有形成比较稳定,取向明确,便于操作,形成体系的粮食管理体制。因此,在实践中常常使我们陷多与少,统与放的困扰之中。那么我国粮食管理体制究竟要如何确定?笔者认为,要设计科学合理的粮食管理体制框架结构,必须首先把握以下几个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在当前粮食市场价格出现比较明显波动的情况下,政府如何实现对粮食的宏观调控目标,运用什么工具“加强宏观调控”,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经济发达的国家一般都比较重视对粮食的宏观调控,他们使用的调控工具也比较多。我国粮食宏观调控工具的选择必须在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国内外经济社会背景,并与粮食宏观调控的目的结合起来,根据本国实际情况理性地进行。我国粮食宏观调控工具的选择既要把握必要的基本原则,又要合理科学地确定需要使用的调控工具,还要处理好粮食宏观调控工具的组合及运用机制。  相似文献   

17.
程延 《廉政瞭望》2004,(9):16-19
近年来,全国农业连年丰收,然而粮食减产的幅度却很大:去年我国粮食产量为4.3亿吨,比上一年减产2639万吨;粮食种植面积14.9亿亩,比上一年减少6720万亩:由于生产锐减,每年形成的粮食缺口高达250亿至350亿公斤,去年更高达500亿公斤:粮食生产亮起了“红灯”:粮食安全是国家稳定的基础,已引起国家高层的高度重视一今年2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一号文件《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此后,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国务院总理温家宝频顿入访农家,鼓劢农民种粮,并承诺以“不低于0.7元一斤的保护价收购”:但令人忧虑的是,中央的好政策,到下面执行时却走了样.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粮食生产,一直把这项工作摆在突出的位置,从而使我国粮食供给实现了由紧缺到供需基本平衡的根本性转变。但是,随着人口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等原因,粮食生产的约束因素日益突出。我国粮食生产和安全面临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9.
陈云有关粮食问题的思想理论观点,贯穿着一个基本指导思想,这就是一定要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始终高度重视粮食生产,讲究科学发展,讲究实际效果。今天,我们学习和研究陈云有关粮食问题的观点,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我国农业、农村经济,特别是粮食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有着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李家洋 《求是》2013,(8):24-25
我想谈三个问题:一、粮食总产由1.13亿吨到5.89亿吨的历史性跨越缘何实现?至今,我国粮食总产从1949年的1.13亿吨增加到2012年的5.89亿吨,这既得益于国家实施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投入与市场激励措施,更与农业科技创新须臾不可分割。第一,科技对粮食生产的保障能力愈来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