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秦海燕 《传承》2011,(9):62-64
巴马是世界第一长寿之乡,通过结合田野调查资料,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解析了其长寿现象除了得益于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外,还与其悠久的敬老传统和长寿文化、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的饮食习俗、乐观豁达的心态、丰富的精神生活以及"补粮"和"备棺"等文化习俗相关。  相似文献   

2.
水书是水族社会一项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独特的秘传制度,使水书文化形成了水书文本、水书先生和水书习俗三者有机结合的活态传承体系。千百年来,水书一直是水族社会族群认同和凝聚民族精神的重要标识。当"文化遗产"概念出现时,水书文化作用于水族民俗事项的事实,使我们获得"水书习俗"的文化新理念,去重新审视和理解水族社会的神本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3.
吕青  ;宋亚萍 《求索》2014,(11):175-179
我国的传统民间艺术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民众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所形成的价值观、认知方式、行为模式以及风俗习惯、审美情趣在文化中的集中表现,其生成发展过程可以涵盖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对于民族文化传统与习俗的造就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是当代人弘扬、传承文化传统的优良资源。基于文化生态的研究视角来探析陕北民间艺术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的陕北说书的文化特色与价值,可以揭示其文化上的"习俗意义"和"内在价值",明晰其当代生存价值,有效促进传统民间艺术文化在当代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长寿社会是当今人类社会发展新形态。参与长寿社会下全球公共治理体系建设,共建长寿社会治理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公共治理体系变革既是推进我国新时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客观要求,也是全球应对长寿社会风险与挑战的必然趋势。长寿社会下全球公共治理需要遵循公正与平等、权利与尊严、生命周期、代际公平及参与五个基本原则,其核心议题主要集中于公共制度创新与多元主体治理体系构建、长寿红利与经济可持续发展、技术进步与年龄友好环境建设、家庭照料体系与文化变迁、健康不平等与社会公平五个方面。超前应对长寿社会的共同挑战,需要妥善处理"人口预测"与"人口发展""服务均等"与"分配公平""悲观论"与"乐观论"之间的关系,并着力探索"理念创新—制度构建—资源整合—战略把握"的全球公共治理新路径。  相似文献   

5.
文旅融合背景下“坐妹”旅游演艺舞台真实性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演艺作为文旅融合的生动样本,承载着一方文化底蕴的同时更是提升了旅游体验。文章基于舞台真实性理论,探讨了"坐妹"从侗族民间习俗到旅游演艺的活态演变。东道主将自身熟知的文化习俗搬上舞台,通过对建筑、服饰、语言、乐器、场景、场地和人物等要素的细致刻画和摸索创新尽可能地还原了文化本身,游客也能从这些细节中窥探其"真实性",游客对于真实性感知往往会影响其旅游体验。舞台真实是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民族文化舞台化其实就是一种文化基因的传承和表现方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6.
香港客家宗族祖上于元末自福建迁移至新界聚居立村并渐次侨居海外后,子孙繁衍扩展至世界各地。客家族群传承了儒家礼制以及文化习俗。其祖祠建筑乃至功名祖屋,都保留了客家围村独有的建筑特色;每年村中仍然举行诸如"春祭"、"秋祭"和"舞麒麟"等祭祀活动;婚嫁丧礼等习俗也别有特色,保留了很多古礼的特色。香港客家宗族文化在现代化的香港社会继承和保护了中国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7.
民俗是广泛流行于民间的风俗习惯,是一种悠久的历史文化继承现象。鄂东位于长江北岸、大别山南麓,地处"吴头楚尾",其地域文化极富特色,特别是其丧葬习俗。  相似文献   

8.
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是广西重点打造的三大国际旅游目的地之一。该区域民族文化多姿多彩,民族风情淳朴浓郁,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富集。要不断丰富该区域民族文化的内涵,打造民族文化品牌,将民族文化与旅游产业进行深度融合,实施民族文化"走出去"战略,促进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9.
文化互动是指不同文化之间的接触、冲突与融合,是不同文化之间的平等对话和相互吸收.大理白族在其民族文化生成和发展的进程中,与儒家文化、佛教文化、道教文化和周边主要民族的本土文化发生了碰撞和互动,并造就了其融合汉族、纳西族、彝族等众多民族文化元素的习俗,这些习俗包括了岁时节日、居住习俗、婚俗、葬俗等方面,而这种文化互动的发生又是由白族生活的自然环境、面对的社会历史因素和该民族自身的选择和创造决定的.  相似文献   

10.
云南永胜民间一直流传着丧葬中哭丧的习俗,永胜的哭丧习俗有其自己的程式和特点,这种习俗是传统的孝道文化.孝道文化在今天仍然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应该传承下去.  相似文献   

11.
杨国英 《传承》2012,(22):70-71
云南永胜民间一直流传着丧葬中哭丧的习俗,永胜的哭丧习俗有其自己的程式和特点,这种习俗是传统的孝道文化。孝道文化在今天仍然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应该传承下去。  相似文献   

12.
正地处桂北的融安县素有"中国金桔之乡"和广西"彩调之乡""文场之乡"的美誉。在"美丽广西·生态乡村"建设中,融安县致力打造有文化底蕴的生态乡村,把生态文化、长寿文化、体育文化和旅游文化等全方位有机结合、互相支撑、相互发展,使其成为别具一格的宜居乡村、幸福乡村。生态乡村之健康文化融安县具有独特的山、水、林的资源环境优势,空气质量优良,珠江水系的融江流域水质常年保持在二类标准以上,非常适  相似文献   

13.
正"打油茶"是广西北部地区三江、龙胜和恭城瑶族一种特别的饮茶习俗。"打油茶"就是煮油茶、喝油茶的意思,以茶汁和杂粮食品配制成咸、辛、苦、甘、香五味俱全的"油茶"汤。目前,"油茶"茶馆遍布广西的各个城市,喝油茶已经成为广西人的一种传统文化,恭城油茶成了一种广西特产。桂北少数民族"打油茶"的生态文化现象"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广西北部少数民族"打油茶"的习俗,是人们长期依托于  相似文献   

14.
七夕,农历七月初七.北宋时期,民间在这一天有"拜双星、并乞巧、玩摩喉罗"的习俗.在浙江温岭的石塘,一直延续着叫"小人节"的习俗,是我国民间乞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11年,"石塘七夕习俗"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15.
改土归流后贵州少数民族生活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滇黔"第一要务"--改土归流的完成,不仅解除了"汉民被其摧残,夷人受其荼毒"这一"大害",[1]而且也对贵州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产生了极其重大的影响,尤其更加快了各少数民族生活习俗的递嬗步伐.  相似文献   

16.
论少数民族习俗文化的伦理价值与教育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习俗是少数民族进行道德教育的传统形式,在习俗文化耳濡目染的熏陶中,伦理道德自然而然地渗透到人们的心里。习俗文化融汇于少数民族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承载的道德内容涉及少数民族精神文化活动的整个领域。将优良的民族习俗文化与现代社会的道德观念协调起来,有利于建立起民族地区社会主义道德的新体系。  相似文献   

17.
高岗仓  马丽 《人民论坛》2015,(8):172-173
回族的传统婚俗是中国少数民族生活习俗的重要构成,有着深厚的文化意义。丝绸之路重镇—吐鲁番,自古以来就是新疆少数民族的生活聚集区之一,其"回城"回族婚俗是历代民族文化融合发展的再现。通过对"回城"回族传统婚俗的透视与其文化渊源的探索,研究吐鲁番市"回城"回族传统婚俗表象之下的文化意义,对于保护、发展、传承回族传统文化以及建设和谐社会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湖北钟祥长寿文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祥是闻名全国的长寿之乡,而且自古至今,长寿现象绵延不绝,通过研究、探寻、总结当地人民长寿的内在规律,作者认为钟祥的长寿现象有着文化、生态、物产、习惯、人际、遗传等方面的深层次原因,这对于湖北地域长寿文化的研究、对于人们养生认识的提高和养生习惯的形成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寻根小说是新时期文学中重要的文学与文化现象,在这一思潮中有大量民间习俗的潜伏。本文以扎西达娃、余华,苏童等典型性文本为例,来铺展寻根小说中的民俗特色,揭开寻根小说的信仰习俗、巫傩习俗,鬼异文化等民俗学植被,肯定其在物质化时代对精神厚度和人文底色的守望。  相似文献   

20.
赵玲 《创造》2013,(5):60-61
一方风土一方民情,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每个地方的文化都会有自己的独特性。生活在云南的25个少数民族以他们的建筑形式、生活方式、服饰饮食、婚丧习俗、宗教习俗、音乐歌舞、节庆活动等与我国中原地区的汉文化迥然相异,具有很强的文化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也构筑了云南省发展文化产业的独特优势。中国文联副主席丹增把云南称为"民族文化资源的富矿",但是从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