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统战史上的5月中共确定共产党员在国民党内的活动准则1924年5月,中国共产党扩大执行委员会就中国国民党改组后,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共产党员怎样开展工作作出决议。决议认为,改组后的国民党由国民党左派和共产党员组成,共产党员是国民党左派的基本队伍。因此...  相似文献   

2.
《时事资料手册》2006,(1):81-81
国民党的智库:国民党智库2000年7月正式成立,由“财团法人国家政策研究基金会”改组扩充而成。时任国民党主席连战任董事长。2005年连战卸任国民党主席后,仍担任国民党智库董事长。  相似文献   

3.
1922年8月,因为陈炯明的叛变,给孙中山先生再一次沉重的打击。这时候,中国共产党正确估计了孙中山先生反帝反封建的立场和国民党改造为四个革命阶级联盟的可能性,以李大钊同志为代表,会见了孙中山先生,向他伸出了中国工人阶级的援助之手。由此,开始了他一生中最伟大的转变。 1922年9月4日,孙中山先生召集了有中国共产党人参加的研究国民党改组计划的会议,成立了起草宣言、党章和总纲的机构。1923年11月,国民党发表改组宣言。1924年1月,国民党举行了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出席者  相似文献   

4.
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共三大明确了全党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转向以党内合作形式帮助国民党改组,要求中共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但仍保持共产党组织的独立性。大会选出9名正式委员、5名候补委员组成新的  相似文献   

5.
正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30多人,代表全国420名党员。党的三大正确估计了孙中山的革命立场和国民党进行改组的可能性,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以实现国共合作。明确规定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时,党必须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保持自己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6.
上世纪20年代,孙中山采取联俄联共政策,在苏俄和中共帮助下于广州改组国民党,创办黄埔军校,建立国民革命军,并推动1926年开始的北伐终获成功。在此期间,一大批苏联军事顾问曾先后来到广州参与广州政府军事建设和军事斗争,并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许艳民 《传承》2011,(24):18-19
1924年1月,以国民党改组为标志,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国共合作推动了工农运动的兴起,使国民党获得了新生,促进了共产党的发展,建立一支革命武装,统一了广东革命根据地并赢得了北伐战争的胜利。求同存异、合则两利是这次合作的重要经验,对于今天海峡两岸交流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许艳民 《传承》2011,(9):18-19
1924年1月,以国民党改组为标志,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国共合作推动了工农运动的兴起,使国民党获得了新生,促进了共产党的发展,建立一支革命武装,统一了广东革命根据地并赢得了北伐战争的胜利。求同存异、合则两利是这次合作的重要经验,对于今天海峡两岸交流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大革命时期,国共合作在湖南是很成功的,在全国都有着很大的影响。湖南国共合作的具体组织形式就是湖南的国民党组织。本文拟就国民党在湖南的建立做一初步的探讨。 一 1922年8月下旬,中共中央召开了西湖特别会议,确定了先以少数负责人加入国民党,帮助国民党改组,进行国共合作的方针。这一方针为孙中山所接受。随即中共中央主要负责人陈独  相似文献   

10.
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成贵 《理论月刊》2007,1(5):62-64
民族主义是孙中山思想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辛亥革命准备时期到中国国民党改组前,由狭隘的革命的民族主义,经过五族共和,演变为民族同化的民族主义;国民党改组及其后,承认国内民族一律平等,少数民族有自决自治的权利,争取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自由,以建立各民族平等的世界新秩序为主旨。孙中山民族主义的形成发展以中国传统思想为基础,受到西方传统民族主义理论影响,正视顺应了20世纪民族解放运动的潮流。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是构建和谐世界的重要文化资源。继承发扬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应当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国家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1.
1924年1月,孙中山在广州召开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改组了国民党,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在会议后成立了国民党中央党部,安排了各部部长,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孙中山在1925年3月逝世后,国民党右派猖獗起来,就把矛头指向国民党左派代表廖仲恺先生。因为廖仲恺先生继承孙中山先生的遗志,执行“三大政策”,与共产党紧密合作,又是工人部长。他支持工人运动,维护人民利益,誓将国民革命进行到底。因此,国民党右派对廖仲恺先生恨之入骨,必欲除之而后快。于是指使凶手于1925年8月20日,在国民党中央党部门前暗杀了他。出事地点是今越…  相似文献   

12.
今年一月,适逢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六十周年,也是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六十周年.这是值得我们纪念的.因为这次大会制定了一个反帝反封建的纲领,确立了孙中山先生提出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革命政策,承认共产党员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员以个人资格加入国民党,改组国民党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四个阶级联盟的统一战线的组织  相似文献   

13.
史学界在研究和评述第一次国共合作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中,对某些问题存在着有违史实或不切实际的说法。对此,本文就其中的几个问题提出质疑。 一、关于国民党“一大”前的国民党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组成人员问题 孙中山在确立了联俄联共的方针后,为了准备国民党的改组事宜,亲自委任一些人组成国民党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史学界在对这一机构的表述中,有的只记载其中的几个人,如《中国现代史大事纪事本末》说:“孙中山委任廖仲恺、胡汉民、谭平山等9人为国民党临时中央执行委员”。①有的记载有误,如《中国国民党“一大”史料专辑》、  相似文献   

14.
刘加洪  曾宪恒 《传承》2008,(14):8-9
广东革命政府的两次东征,不仅消灭了军阀陈炯明在梅州的势力,而且宣传了革命思想,促进了人民的觉醒,促进了工会农会的建立和发展,支持和发展了农民自卫军,帮助改组了国民党,组建了地方党团组织。  相似文献   

15.
上下求索1897年农历正月初一,王枕心出生于江西省永修县。1913年7月,孙中山领导国民党发动了反对袁世凯专制的“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被迫流亡日本。1914年孙中山召集旧部组建了中华革命党,国民党人从失败中振作起来,集结在中华革命党的旗帜下,投入新的战斗。王枕心1915年参加中华革命党。中华革命党只是一个几百人的秘密组织,远不能担当巩固共和的重任,孙中山决定再次改组。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给孙中山极大启示,孙中山于1919年10月将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王枕心1918年东渡日本,在东京农业大学研究生部读书。1922年学成归国,…  相似文献   

16.
广东革命政府的两次东征,不仅消灭了军阀陈炯明在梅州的势力,而且宣传了革命思想,促进了人民的觉醒.促进了工会农会的建立和发展,支持和发展了农民自卫军,帮助改组了国民党,组建了地方党团组织.  相似文献   

17.
赵文花 《乡音》2013,(7):41+44
杨亦周(1900~1969),第二、三届河北省政协副主席。历任华北纺织管理局副局长、天津市副市长、河北省副省长。曾任全国人大代表,民革天津市第一、二、三届委员会主委、民革河北省委员会第二届主委,民革第三、四届中央委员,第二、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一至第四届天津市政协副主席。杨亦周是河北行唐县人,1928年北伐军占领天津时,曾任国民党天津市党部委员兼组织部长,后任常务委员。1929年因国民党天津市党部改组被免职,后因反对蒋介石独裁被国民党开除。此后去日本明治大学政治经济学部和伦敦政治学院学习,1934年回国,  相似文献   

18.
为宪法流血,公真第一人 ——摘自孙中山《悼祭渔父之诔词》 在桃花源这块被称为“仙源乐土”的地方,曾经在中国近代史上出现过一位风云人物,他就是国民党创始人,第一个为“宪法流血”的宋教仁。 他从小聪颖好学,尚武经文,排满倒清,嫉恶如仇,立志报国。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他出任法制院总裁,5月,出任北京政府的农林总长。同年8月,他改组同盟会为国民党,任代理事长。1913年春,国民党  相似文献   

19.
台湾航空工业始建于六十年代末,它是在国民党军方的主持下,依靠引进美国的航空生产技术而逐步发展起来的。进入八十年代以来,台湾当局为摆脱在军用飞机更新换代方面所遇到的困难,对航空工业进行了改组和调整。本文拟就台湾航空工业的发展历程、现状及其前景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20.
徐嘉 《北京观察》2016,(z1):66-71
廖仲恺是中国国民党内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杰出的民主革命家和国民党左派的光辉旗帜。他1877年出生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三藩市)一个华侨家庭,青年时期便踏上为振兴中华而从事民主革命的征途。他追随孙中山革命22年,是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群众的好朋友、孙中山的亲密战友以及晚年最得力的助手。他“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鼎力襄助、积极拥护、坚决执行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至死不渝;他顶住国民党内右派分子压力,积极协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