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刘虎 《传承》2011,(9):68-69,83
文化软实力是凝聚民主力量,增强国际竞争力,满足人民精神需求的重要力量。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建设既取得了重大成就,同时也面临很多挑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根本,我们要努力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2.
邓红彬 《求索》2011,(7):76-77,88
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核心,一定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是国家间文化软实力区分的主要标志。当代中国的主导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价值导向;是促进社会和谐的精神力量;是社会主义文化独立与安全的根本保障。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最根本的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文化软实力竞争的核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世界,文化软实力在国家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日益凸显,逐渐成为衡量一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指标。在我国经济社会深刻转型和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的背景下,我国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着西方"和平演变"的威胁和"文化霸权主义"的冲击,人们的思想认识、价值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各种腐朽、消极的价值观沉渣泛起,这些对我国文化软实力竞争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文化软实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关键是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文化软实力效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思想基础和价值取向的文化软实力,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彰显为:思想力、理想力、精神力、规范力.而观念释放、超越自我、扩大影响等"外显"方式是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文化软实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郭晴  谢昕 《前沿》2012,(16):33-34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鲜明地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战略任务,明确了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是党的十七大从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求.在新的历史时期,要求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发挥文化软实力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互动机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发扬光大,提升文化影响力、凝聚力、生产力以及感召力.  相似文献   

6.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是解决当前社会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也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客观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处理好价值多元与价值一元、全球性与民族性、群体价值与个体价值的关系,要从坚持马克思主义主导地位、建设更加公正公平的社会制度和大力弘扬和培养社会正气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7.
管廷莲 《求索》2011,(5):58-60
政治认同是现代民主社会社会公众对某一政治共同体的感情归属感及其政治参与支持度。政治认同的确立及持续不仅与该社会政治权力分配模式相关,还与其政治权力主体的信仰言说有关。在政治认同模式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含着对于社会基本正义的承诺,它作为社会主义合法性资源结构中最为基础的成份,为我国社会制度的合法性构建提供了道义上的诠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构建,关键在于取得全体国民的政治认同,并得到全社会的自觉践行。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政治认同,需要坚持文化主导性与多样性的结合、促成社会文化资源整合与社会阶层利益整合的统一、坚持文化理念与社会制度的统一,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获得政治认同的重要保证与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成了先进文化的精髓。发展先进文化的核心任务在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目前中国存在的一些文化现象令人堪忧。因此,先进文化建设就是要抵制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腐朽文化,通过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提高人民的主体意识,推动人们社会责任意识和良好行为方式的形成,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从而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构。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文化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解析二者的内在联系,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实践运用,使我们更加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而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0.
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研究面临着新的突破,即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研究聚焦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来。这需要强化以下三个关键点的研究:研究和谐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者的联系、区别及相互关系;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聚焦点;概括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1.
地方文化资源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高校社会主义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具体而言,地方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助于丰富并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的内容,有助于坚定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信念,有助于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有助于增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相似文献   

12.
闫莹雪 《传承》2009,(2):80-81
中国五千年的悠久历史铸就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时至今日,仍对当代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作为当代文化的核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它与中国传统文化密切相联并在继承中超越,在超越中创新,成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精华。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冲突的今天,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仅有利于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更是应对不良社会思潮,发挥中国优秀传统美德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3.
延安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内涵相融相通,延安精神所体现的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在某种意义上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动力来源和理论创新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李忠华  华玉弟  张玉 《传承》2010,(21):38-39
地方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高校社会主义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具体而言,地方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助于丰富并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的内容,有助于坚定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信念,有助于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有助于增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相似文献   

15.
李明辉 《长白学刊》2012,(2):139-141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不仅能正确认识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而且能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校园文化的必要性、紧迫性和功能有更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金亨煜 《人民论坛》2010,(9):290-291
加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对于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高校要坚持正确的理论导向,确立主旋律意识与阵地意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始终贯穿价值观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和谐校园建设过程,进一步确立其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17.
从中国传统文化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五千年的悠久历史铸就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时至今日,仍对当代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作为当代文化的核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它与中国传统文化密切相联并在继承中超越,在超越中创新,成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精华.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冲突的今天,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仅有利于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更是应对不良社会思潮,发挥中国优秀传统美德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8.
上官酒瑞 《前沿》2008,(4):117-120
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对中国共产党的文化和意识形态建设具有重要启示。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共的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导权受到了挑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确立体现了中共应对挑战、重构文化与意识形态领导权的基本诉求。  相似文献   

19.
孟宪卓 《前沿》2014,(3):26-27
党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的引导下,不断总结积累、形成、发展具有稳定性的革命基调、价值观、思想观及行为方式,这些方面是马克思主义政治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展现跟延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的新时代,其核心价值系统不断形成建立,党史文化得到了丰富,党史文化的创建达到了跟时代同步的创新发展,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党执政能力的创建以及党先进性的创建。文章就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看党史文化的创新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20.
“三元”并举提升文化软实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构成了文化软实力的最高纲领,应通过纲目并举促进其建设,保持文化的先进性;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奠定了文化软实力的价值底线,应通过民族精神的弘扬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体现文化的大众性和普及性;文化民生的发展促进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和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建构,兼顾文化的先进性和普及性,又具有人文化和生活化的特征,与提升文化软实力相即相融,互相发明。通过"三元"并举、三者互动来提升文化软实力,可以成为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一个参考性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