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前大学生群体的心理状况存在问题,可分为三个层次:心理缺陷、心理不健康、心理障碍。无论是心理问题较轻的心理缺陷,还是心理问题较重的心理不健康和心理障碍,都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应当引导学生加强自我保健,采取必要措施确保大学生走向心理康宁。  相似文献   

2.
做好心理问题的早期识别与干预工作,是预防大学生心理问题恶性发展的有效措施。以中国海洋大学新生心理普查和心理危机排查活动为例,通过较大规模的实证调研,试图发掘心理筛查与自杀预防的内在联系,探讨如何把大学生心理问题筛查、干预、跟踪、控制一体化,减少学生因心理危机带来的生命损失。  相似文献   

3.
杨慧 《青年论坛》2007,(5):45-47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自我封闭、孤独寂寞、自卑感、逆反心理、沉迷网络等方面.对这些心理问题可通过政策指导、提高学生工作者的心理指导能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多种类型的心理咨询服务以及充分利用意见箱邮箱、QQ等信息工具,或定期与学生座谈的交流方式等对策来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4.
钱荣 《传承》2014,(4):136-137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点,高职院校学生是心理危机的高危人群,因此,研究心理危机的预防和干预策略显得非常重要。高职院校学生心理问题情况增多,需要及早准确把握需要心理救助的对象,有针对性地采取防范措施,做到早识别、早预防、早干预。  相似文献   

5.
如何面对和认识青少年中存在的心理偏差问题,引导中学生走出心理困境,笔者认为学校教育是不可忽视的重要途径,教师是矫正学生心理问题的最好医生。一、思想教育法1.强化理想教育。首先,传统的理想教育有许多合理之处,但从现在的社会及学生情况看,必须强调让学生清楚社会和个人现实,明确自己未来的人生价值取向后,再去确立远大的理  相似文献   

6.
进入高三后,学生学习这根弦越绷越紧。这其中承载了太多的责任,既有学生对自己美好未来的憧憬,又有社会、家庭、教师对学生寄予的种种厚望。这不仅影响到学生的心理状态,而且还影响到学生的未来。高度紧张的学习,已使高三学年成为学生心理问题的高发期。因此,高三教师如能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并适时指导学生采取相应的方式方法自觉进行心理调适,必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考试成绩,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7.
陈小娜  魏晓玲 《人民论坛》2012,(36):100-101
就业模式转轨过程中,配套制度不完善造成了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心理偏差,给大学生自身和社会造成了负面影响。大学生就业心理偏差导致了焦虑、抑郁和患得患失等情绪心理问题和从众心理、攀比心理、嫉妒心理等社会心理问题。应从社会、学校、家庭以及大学生自身四个方面应对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引导大学生顺利就业。  相似文献   

8.
一项对全国22个省市的调查显示,我国青少年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为12.97%,在人际关系,情绪稳定等方面的问题尤为突出。有焦虑不安、恐惧、神经衰弱和抑郁情绪等问题的人数占青少年总数的16%以上。中国科学院心理所历时多年对北京500多个班、两万多名学生进行测试所得出的结果表明;当今中学生三个人中就有一人存在各式各样的心理问题。测试结果显示,中学生问题最多的要数学习压力感,有1/3的学生存在这方面的心理问题。这些学生感到负担太重,这也是导致其他心理问题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教育的根本目的直是提升人的生命质量,让人成长为自由的、全面的、大写的人。其中幸福感是最重要的要素。  相似文献   

9.
本文所指障碍型大学生群体是指在大学校园环境中有生理缺陷的学生群体和出现心理适应问题和心理障碍、心理疾病的学生群体。据调查,有生理缺陷的学生相对较少,但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不适应和心理障碍的学生大约有25%,其中约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障碍是造成大学生留级、休学、退学、死亡的重要原因,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业、生活与人格的健康成长。因此,如何提高障碍型大学生群体的心理素质,预防和矫治各类心理疾病,促进其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成才,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调查显示:人际交往问题是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一个主要原因。进入大学,人际交往面拓宽了,复杂的人际关系往往使学生不知所措。有很多学生因此而影响学业和身心健康。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聂振伟老师组织的这堂心理辅导课,旨在通过游戏,角色扮演、讨论、分享感受,互助互动的方式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了解自我、关注他人,减轻社交焦虑,突破社交障碍、学会表达自己并用合适的方式与他人交往。这篇课堂纪实,或许能给读者一些帮助和启迪。  相似文献   

11.
农村留守青少年心理问题与心理援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留守青少年最突出的问题是心理问题,主要表现有:孤独无助、焦虑不安、人际敏感、自卑自闭、逆反敌对和早恋倾向等。造成农村留守青少年心理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多方面对他们的心理忽视。农村留守青少年最亟需的援助是心理援助:重塑留守青少年家庭心理环境,强化学校对留守青少年的心理关爱,整合社会对留守青少年心理援助的力量,使家庭、学校、社会对留守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产生合力效应。  相似文献   

12.
在高校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 ,学生的心理问题应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因为这一问题已成为影响大学生健康成才以及高校稳定的突出因素。本文将就心理教育在高校德育工作中的重要性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3.
刘宗粤  杨志清 《前沿》2012,(11):21-23
新媒体时代的来临,对青年的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媒介认知上,青年如果不能正确对待,就容易滋生网络心理问题。这些问题根源于新媒体的特性、不良社会环境的影响以及青年自身心理矛盾的发展。加强网络机制建设,提高青年网络心理素养,建立有关网络心理辅助机构,是解决青年网络心理问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4.
<正>中学生心理障碍问题已成为当今的社会问题之一,媒体对此已多有报道。近几年来,不少中学生因学习压力过大、家庭期望过高等原因,对父母和教师产生了抵触情绪,父(母)子(女)关系、师生关系紧张,出现了严重“高焦虑”症状,不能适应正常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的变化,在人际交往中不能和他人和谐相处,在生活中不能忍受和战胜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可见,关注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培养其健康心理已十分必要。如何正确认识、对待和调节各种心理问题,使学生进入一种舒适的心理区域,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呢?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引起教育者以及全社会的重视。学校里,升学的压力、考试的紧张、作业的繁重、成绩的优劣以及老师的批评、同学间的交往使他们感到苦恼,形成沉重的心理负担。一些心理问题导致学生学习和精神状况向不良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时丹 《传承》2009,(22):88-89
随着高校的扩招,高职艺术类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在高职艺术类学生中开展心理测试,是为了了解高职艺术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心理特点,分析影响其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以便更有效地开展教学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7.
王春强 《前沿》2013,(2):180-181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学生步人了大学的殿堂.然而,随之而来的大学生心理问题也越来越多,有的甚至已经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进一步的发展.本文主要从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人手,分析了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并提出了一些相关措施来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以期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开展提供科学的依据,同时也为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心理支持,并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提供心理依据.  相似文献   

18.
《会计基础》是技校会计专业的入门课程,要想让技校学生学好这门课程,就必须从技校类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用风趣、通俗、幽默的语言表达讲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要注重实际操作,通过讲、看、做结合,不断让学生熟悉知识,熟悉岗位,掌握过硬的账务处理及相关技能。  相似文献   

19.
时丹 《传承》2009,(11)
随着高校的扩招,高职艺术类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在高职艺术类学生中开展心理测试,是为了了解高职艺术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心理特点,分析影响其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以便更有效地开展教学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20.
民族院校以民族学生为主,民族学生的民族心理关怀是民族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区别于其他院校的重要特征。在实践教育工作中,民族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尊重民族学生的民族心理差异,以民族心理为出发点,把思想政治教育和民族心理恰当结合起来,基于民族心理客观事实展开工作,形成与民族心理实际相一致的工作方式方法,以民族心理问题解决为工作目标,不断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