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丹  莫税英 《传承》2011,(8):42-43,62
祖国传统医学是用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文方法实现科学精神的经验知识体系,是在医学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和发展中形成的。传统医学人文精神中的科学精神、以人为本精神、医患和谐精神不仅为现代医学人文精神的回归和重建提供经验,也为医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丁霞 《理论月刊》2008,3(5):35-37
科学精神是人类在追求真理过程中所创造的人类精神世界中不朽的旋律,人文精神突出了人的主体地位,揭示主体价值.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往往相伴相随,认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过程中普遍存在的认识误区,需要进一步认识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在多层面的结合,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是共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也是互补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既以实践为基础,也表明了实践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3.
公安院校人文精神教育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文精神是人类优秀文化凝聚、孕育而成的精神。公安院校人文精神教育应该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为指导 ,以公安特色为立足点 ,以文化修养为主体 ,以崇高信念与优良道德为核心 ,弘扬融文化修养、道德修养、科学精神于一体的精神。  相似文献   

4.
合并高校人文精神除具有高校人文精神一般所涵盖的民主精神、自由精神、科学精神等内容之外,更具有被强化了的改革精神、整合精神和创新精神的独特内涵。合并高校的这种人文精神,可以通过科学规划和持久努力的组织来予以分类、落实。一是建构合并高校生活中的人文性,尤其是从整体上建构教育教学改革的人文性和从局部上建构课程设置,课堂教学中的人文性;二是师生的人文精神的建构。  相似文献   

5.
作为人文社会科学的一个重要门类,文学在主导人类精神层次发展的同时,又和主导人类物质层面发展的科技有着密切的关系,追古抚今,文学以其特有的方式,一直从多个层面影响着科技的发展:为科技的兴起和发展提供精神动力;为科学新思想提供源头动力;为科技成果提供孕育的摇篮;为科学思想传播提供媒介。文学以其人文精神影响着科技发展,而具有人文精神的科技则决定着一个民族的命运。  相似文献   

6.
“将科学精神注入我们的文化”是很重要的话题,与此相应,“将人文精神注入我们的科学”也是很重要的话题。因为目前我们的文化中确实需要更多的科学精神,而目前我们的科学中也确实需要更多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7.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分裂,阻碍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一致,体现了人类所追求的客观合规律性与主观合目的性的统一。二者的融合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且具有一定的现实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8.
康薇 《传承》2014,(7):80-81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作为人类认识活动的两种方法,各自从不同的维度来解释和改造着世界。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融合与分离也经历了多个阶段,在新的世情国情背景下,必须在人的全面发展的视域下坚持以科学精神为认识基础,充分发挥人文精神的引导和核心作用,继而把两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9.
科学发展观与科学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与社会建设的总纲领,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键所在。科学发展观体现了科学的求真求实精神,体现了科学服务于社会的目的和精神,体现了科学不断创新和勇于开拓的精神。科学发展观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融合、相作用的必然结果,科学发展观的贯彻也对中国当代科学精神的演化起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在物理学史中的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玉华  ;姚朝文 《求索》2008,(9):54-57
文章回顾了人类经历过的几个主要时代特征,简要评述了物理学史所蕴涵的丰富资源。文章梳理了物理学史的人文精神:以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挑战权威的精神等三大精神。文章进而分析了物理学史的人文精神。文章最后得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要在物理学史中融合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论现代民法的人文精神与市场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庆吉 《前沿》2012,(1):88-89
民法的人文精神是对人类理性之人文精神的继承与矫正,自始至终伴随着民法的发展历程,其以关心人的需要,尤其是精神层面的需要;尊重人之为人的价值,特别是人作为精神存在的价值为出发点。民法的人文精神体现私权神圣与私法自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民法人文精神强调人性关怀、自由平等的价值,这与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准确契合。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源泉的河洛文化,是中华5000年文化宝库中的绚丽瑰宝,其内涵博大精深.源于河洛文化的周易文化,就其人文精神而言,其核心精神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周易文化的核心精神体现了河洛文化的人文精神,为河南创业文化的重新塑造提供了宝贵资源.  相似文献   

13.
王士恒 《传承》2010,(12):36-37
人文精神和文化品味,是一个城市的根基与灵魂,是城市发展的原动力。人文又好又快发展是城市建设的终极目标,要坚持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坚持人文的资源观、价值观、标准观。只有把城市发展建立在人文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上,才能实现人文、科学、自然、社会真正趋向和谐,城市完美人格才有可塑造的自由空间。  相似文献   

14.
从人文视野审视科技发展的历史,科学精神是科技史所蕴含的最基本的人文精神,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具有高度的统一性;"天人合一"的和谐观是科技发展的理想追求;推动社会进步的价值取向是科技发展的源泉;恪守科技伦理是引领科技发展方向的关键。在高职院校的科技教育中,知识教育、技能训练与人文素质培养的有机统一、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良性互动,有利于塑造高职生的职业素质尤其是创新素质,从而促进高职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人文精神和文化品味,是一个城市的根基与灵魂,是城市发展的原动力.人文又好又快发展是城市建设的终极目标,要坚持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坚持人文的资源观、价值观、标准观.只有把城市发展建立在人文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上,才能实现人文、科学、自然、社会真正趋向和谐,城市完美人格才有可塑造的自由空间.  相似文献   

16.
人文精神是构成民族特性的核心内容。抗击非典的斗争,为新时代的民族精神和人文精神增添了新品格。抗击非典的实践,给我们开展人文教育提供了宝贵的启示:世界万物,以人为本;平时与危难,人文关爱都重要;我国的人文教育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7.
论科学理性与人文精神的相互整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理性与人文精神既相互促进 ,又相互限定。作为人类精神的两个侧面 ,它们在本质上是和谐、统一的。这种统一在早期是一种原始的、朴素的、未经分化的统一。到了近代 ,由于启蒙主义精神与科学理性传统相互促进 ,两者和谐发展 ;然而在此后相当长的时间里 ,由于片面强调科学理性的作用 ,又产生了两种对立的观点———唯科学主义与反科学思潮。进入 2 0世纪以后 ,随着对科学理性认识的进一步深入 ,出现了科学的人文化趋势 ;2 1世纪 ,科学理性与人文精神必将在新的基础上重新融合。  相似文献   

18.
我们究竟需要怎样的人文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中国人文精神的探讨中,我们发现存在着以下三种畸变现象:一是古代中国人文精神的完美化,二是现代中国人文精神的神秘化,三是当代中国人文精神的宗派化。而最近发生的"张悟本事件"、"李一道长事件"和汪晖涉嫌抄袭事件中的"联合签名声援信"等现象,正是中国人文精神畸变的典型表现形式。通过对这些畸变现象的批判性考察,我们应确立真正的或理想型的中国人文精神,这一精神以平等、理性、科学、真理、人格、个性和公平作为自己的基本观念。  相似文献   

19.
传统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与模式面临着挑战,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状况不容乐观,导致部分大学生人文精神缺失。高校人文教育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贯彻现代教育理念,引入精神动力学说,精神动力的内涵是指精神因素对人从事的一切活动及社会发展产生的精神推动力量,本质是指导和推动人们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的精神能动作用的集中表现,探讨人文教育与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关系,探索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的方法与途径,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质,进而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20.
李国良 《传承》2009,(4):110-111
物理学中蕴含着丰厚的人文精神:物理学发展史是沟通科学与人文之间的桥梁;物理学中蕴涵着人文精神的科学美;物理学的教学过程中充满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