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善良的种子     
那是很多年之前,福州农村的一对年轻夫妇,怀抱着他们奄奄一息的孩子,辗转到了上海。这孩子因为出生的缺陷,如果不尽早接受器官移植,不久就要天折。之前在农村,一次又一次无效的治疗已经耗尽了他们微薄的家产。后来,在仁济慈善基金的资助下,孩子接受了他母亲的部分肝脏、做了亲体移植手术。那时候儿童肝脏移植在中国还刚刚起步。  相似文献   

2.
美国学者艾恺在他研究梁漱溟的著作中,称其为"最后的儒者"。其人奇事少年梁漱溟体弱多病,6岁开始读书时还不会穿裤子,课堂上显得很愚钝。他自己曾回忆说: "小时候是一个瘠弱而呆笨的孩子。"直到9岁,才在父亲的诱导下从糊涂和混沌中醒悟过来。梁漱溟两度进入私塾,13岁考入顺  相似文献   

3.
2003年11月,美国女律师琳达为给身患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女儿凯丽寻找配型相合的骨髓再次来到中国。6岁的凯丽是琳达五年前在湖南常德收养的一名弃婴。为了挽救凯丽,琳达夫妇先后向新西兰、日本、英国、德国、韩国和中国、中国台湾、香港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求助,在数百万骨髓捐献者当中配型。许多读者为琳达对女儿的爱而感动,其实,在美国有许多收养中国孩子的家庭,他们还成立了一个名为FCC的组织。这些中国孩子在美国父母的呵护下,幸福地成长。  相似文献   

4.
"把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特别是中国医学的精妙传达给西方,是北京传统医学交流中心主任万苏建的理想。道家文化与传统医学相结合9岁那年,当同龄的孩子还在街头玩木头手枪、玻璃球时,万苏建已经开始跟着父母学习针灸了。  相似文献   

5.
他,鲜为人知。一位看起来再平凡不过的青年职工,却在一位8岁的维吾尔族孩子不慎落水,年幼的生命危在旦夕的紧急时候,毫不犹豫地跳进湍急的水渠,舍己救人,献出了他年仅31岁的生命……于是,一个被人们敬重并缅怀的闪亮名字——朱丰儒,不胫而走,四处传扬。诗人臧克家有句名句:“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相似文献   

6.
案例:叶峰所在的小区最近经常发生小孩被骗的事件,这让当保安还不到一个月的他,已经被队长批评过多次。据了解,小区内由于相对封闭和安全,因此许多家长都允许自家七八岁的孩子独自在楼下的花园里玩。小  相似文献   

7.
<正>沈开未常年欠债却帮扶了无数困难群众的先进典型事迹,已经开始逐渐为人所知,但他身后,病弱的妻子,残疾的孩子,却还仍然像是一个沉默的影子。我一直记得我和沈开未一家吃的那顿饭。当时,他的儿子沈华希已经13岁了,但2009年的一场车祸,让他的智力严重受损。他不懂得掩饰自己的任何反应。在座的每一个人都在给他夹菜。但饱餐过后,他仍然挥舞着小勺子,坚持要把每一道剩菜打包。他的右手使不上  相似文献   

8.
徐征 《半月谈》2003,(2):53-55
中国向来不赞同个人英雄主义,但是在2002年许多中国人都在为一个人而兴奋,他就是姚明——一个以拍着皮球往篮圈里扔为生的年轻人。只要在著名的搜索网站google.com上输入姚明的名字,你就会得到超过195000条的结果,在新浪网,有关姚明的新闻也达到了2万多条,而且,这些数字每天都在以上百条的速度增加着。这个22岁的上海小伙,在篮球运动的圣地NBA甚至还没有露面就受到媒体的追捧,一场球未打就当上了状元秀;当上状元秀没几天就有美国球迷办起了“yaomingmania.com(为姚明疯狂)”这样的网站;江泽民主席在美国访问时接见了他;上海市长陈良宇在他临行前也谆谆叮嘱他要打好球,做好人;还有人说,姚明是中国近几年来最大的一宗“出口”。不管如何描述姚明,他都已经超越了一个普通运动员的价值,成为推动美国人了解中国和亚洲的一面镜子,他的文化意义将远远超过体育本身。  相似文献   

9.
中国有了“博士后” “博士后”制度起源于美国。 1876年,美国霍普金斯大学设立了一项研究基金,用以资助优秀的青年学者在较好的研究条件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由于在最初基金资助的 20人中有 4人已经获得博士学位,故人们称之为“博士后”。一百多年来,作为一项培养高级人才的制度,它为全球大多数国家培养了一大批青年精英。 中国“博士后”制度的发展,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世界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先生。自 80年代后,我国派出的留学生在国外读完博士学位陆续回国工作,国内培养的博士也逐渐增多。如何有效地培养和使用这批人才,使他…  相似文献   

10.
微观     
《小康》2017,(25)
<正>@鞋贩:看到这种孝顺老人的孩子,就会莫名地感动。感觉懂事的孩子最可爱了。安徽13岁少年丁晨心疼生病后的爷爷上下楼梯很吃力,于是,在老师帮助下,他发明了一款"爬楼神器":一只手握着助力器,就能轻松爬楼梯。今年6月,该发明在美国匹兹堡国际发明展上获得金奖。点评:少年强则中国强。  相似文献   

11.
正对于初到美国的中国家庭来说,校园霸凌可能是移民家长们最为担心的问题之一。和其他孩子不同的黄皮肤、黑头发,还有初到异国因语言不通造成的障碍,让歧视的爆发有了随时都会燃烧的火药引线。笔者的朋友F同学在10岁时随父母从中国来到一个偏僻的美国小镇上生活,他曾经这样和笔者描述初到美国的那一两年的生活:因为语言不通,在学校没有朋友,瘦瘦小小的他常常有浓浓的区隔感,偶尔看到那些强壮的高年级学长们莫名其  相似文献   

12.
资料卡片     
学会承担责任一个12岁的少年,在院子里踢足球时不小心把邻居家的玻璃打碎了。邻居要求按照原价赔付125美元。当时是1920年,125美元可以买125只鸡。回到家,父亲问明原因后说,自己打碎的就得自己赔。因为孩子自己没有钱,这位父亲就先借给他125美元,并约定一年后还。在接下来的一年里,这个孩子靠擦皮鞋、送报纸打工挣钱,终于把125美元还给了父亲。这个孩子长大后成了美国政坛上的风云人物,他就是里根。假设类似的事情发生在我们身边,为人父母者或许会有这样几种处理方式:有的出于对孩子的过分疼爱,及时替孩子赔付玻璃钱;有的则可能将孩子狠狠地…  相似文献   

13.
快乐的钥匙     
孩子很开心。期末考试发挥得很好,今天他将领到成绩单,妈妈已经许诺给他哈根达斯。他10岁了,从来没品尝过哈根达斯,只是听同学讲过。  相似文献   

14.
《福建通讯》2002,(11):30-30
17年前,在福建师范大学读完硕士研究生的林先生,与妻子双双赴美国攻读博士研究生。到了美国,发现中国与美国相比,在各方面的差距相当大。因为当时家乡确实落后,所以他夫妻俩给在美国出生的孩子讲中国时,免不了流露出那么一点惭愧。今年初,这对夫妻去美国后第一次回到家乡时,他们俩不仅感叹中国变化真大,而且连他们的孩子在莆田梧塘镇生活十多天后,也说出了这样的话:老家并不穷。  相似文献   

15.
我结婚的当天就做了母亲。我的大女儿叫柏青,这个名字还有点来历,她父亲在美国读书时和许多爱国的,在美国出生的台湾或香港同学一起办了一本杂志——《柏城青苗》。有一段时间,他负责编写《柏城青苗》。所以他给女儿取名“柏青”。当时,没有几个学生有孩子,大家都视柏青为自己的孩子。  相似文献   

16.
从越战老兵到参议员 68岁的哈格尔出生于美国中西部大平原上的内布拉斯加州。身上有德国、波兰和爱尔兰多国血统。他是家里7个孩子中的老大,因此在16岁父亲去世后就早早承担起了家庭责任。  相似文献   

17.
在感恩节那天,学校的很多人都带了自己的爱人及孩子。其中,一个美国孩子竟然带了个陀螺,我眼睛一亮。没错,是陀螺,虽然他的技术还不熟练,但却勾起了我儿时的回忆。  相似文献   

18.
期刊选粹     
《时代》周刊华尔街的中国争夺战近几年,世界各大投资银行都纷纷看好中国巨大的资本市场。西方投资银行将获准管理中国企业的养老基金,为数量庞大的中国储户提供金融服务,并在中国的证券交易所买卖债券和股票。美国的摩根士丹利公司已经成为中国建设银行在香港上市的主承销商,并成为2005年在中国业绩最  相似文献   

19.
初见燕立波,更多的感觉是内秀,并不健谈,你不会相信他是一个销售高手。2002年,26岁的燕立波从中国药科大学研究生毕业,进入一家央企工作,年年都是销售标兵,曾连续几个月进入中国西成药出口个人前三甲。 简单了解—下他的履历,你可能认为他只是一个研究人才,一个医药信息学的博士,根本不会相信他的创业野心。早在读研究生期间,他就拉了20万元风投基金创业搞网站,起步甚至比阿里巴巴还早。  相似文献   

20.
王恩良是《中国残疾人》杂志在1990年第一期报道过的人物。那时候,他一边开公司,一边兼着北京市西城区残联名誉副主席,40多岁,正当壮年,当时他说,希望为残疾人事业留下一些足迹,如今他已经70岁了,这足迹还在继续。这20多年他经历了种种变故,有过辉煌的业绩,也有过惨痛的失败,但他的身上似乎有一种精神一直没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