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预审工作是公安机关的一项专门业务,是公安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刑事诉讼程序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预审中发生的各种关系,实际上是刺激和反映的关系,且主要是预审员和犯人的关系。所谓预审心理策略就是预审员用以促进预审中各个体的心理活动向有利于预审活动的方向发展和转化的能普遍适用的具体的心理对策。正确运用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对预审活动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有助于准确及时地查明被告人的全部犯罪事实,追查其它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人,保护无罪的人不被冤枉或诬害。本文试就预审中的有关心理策略问题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讯问是预审的基本活动,在这活动中,预审员与被告人是相互对立的两个主体,两者之间存在着尖锐复杂的面对面的交锋,从某种意义上讲,讯问是一场斗智斗谋的心理战,斗争的结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被告人的前途和命运。因此,被告人在接受讯问的过程中,他的心理无时不受各种因素的刺激,而预审人员做为国家法律的执行者,对被告人犯罪的处理有着举足轻重作  相似文献   

3.
审讯是一项复杂的心理交往活动,但这种交往又不是一般的人际交往,是审讯人员同犯罪嫌疑人带有心理冲突性的交往。本文从审讯活动心理准备阶段和展开初期入手,对审讯双方心理关系尤其是对犯罪嫌疑人心理状态及其特点进行了探讨.拟为审讯计划和审讯对策的制定提出心理学依据。进而增强审讯人员的实战水平和能力,实现审讯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一、预审立法制度的形成预审制度是关于预审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和。“预审”是同“审判”相对仗又联系的一个法律名词,原意是指法院开庭审判前对被告人的预备性审理,或称事实审。预审制度规定为诉讼程度,最早见之于成文法的判前对被告人的预备性审理,或称事实审。预审制度规定为诉讼程序,最早见之于成文法的是公元1808年的《拿破仑刑事诉讼法典》。我国预审制度的雏形始于奴隶社会的鞫狱方式。人民民主专政的预审制度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关于处理反革命案件和建立司法机关的暂行程序》的训令中提出建立司法预审程序。抗日战争时期的《…  相似文献   

5.
法国的预审制度与纠问式诉讼相伴而生,而非资产阶级大革命的产物。法国的初级预审既具有侦查性,亦具有司法裁判性;既是侦查程序,又是起诉审查程序。侦查是法国预审法官的重要工作,但这种侦查具有启动的被动性,预审法官在侦查中居于中立地位,其侦查活动带有明显的司法性。研究法国的预审制度,对重构我国的预审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领导活动是人类的一种重要社会实践活动,领导活动的主客体都是特定的人.领导活动的效果与领导活动主客体及其相互作用而产生的若干心理规律、心理效应等密切相关.科学实施领导活动,决定了领导要正确认识、掌握并灵活运用心理效应.  相似文献   

7.
试论检察机关预审的地位和任务丁慕英修正后的刑事诉讼法第90条规定:“公安机关经过侦查,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的案件,应当进行预审,对收集、调取的证据材料予以核实。”预审,作为刑事诉讼活动,已被我国法律得到首次确认为一道工序。该刑事诉讼法的“侦查”一章...  相似文献   

8.
预审人员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是有计划、有步骤开展讯问的重要前提。临战前的准备工作如何,直接关系着讯问活动的成败。讯问前的准备,包括组织预审力量,全面熟悉、掌握案件情况,仔细研究被告人心理和认真研究、制定讯问对策等诸项内容。有些预审人员在完成上述讯问准备工作时,对犯罪有关现场痕迹、物证的复查和研究重视不够,准备不足,往往导致某些案件审理时出现种种困难,甚至出现漏掉罪行、同案犯或错定案件性质等严重后果。不  相似文献   

9.
对网络犯罪案件的预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犯罪是一种新型的高智能型犯罪,特别是近年来此类犯罪呈高发态势,能否把握此类犯罪案件的预审,是公安机关的一项迫切而重要的任务。本文试从网络犯罪案件的范围界定、主要特点入手,梳理出对此类犯罪案件预审的基本要求和基本要领,希冀能对公安实践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军事科研活动本质上是一种科学活动,而科学活动是一种生产知识(特别是理论知识)的活动。这种活动由于其基本目标、基本原则、基本矛盾均与其他社会活动不同,因而构成了一种特殊的活动领域和活动体系。当今时代,军事科研要取得大发展、新突破,必须适应时代需求,加强重大科研课题的协作攻关。  相似文献   

11.
一、心理对抗的理论范畴 1.对抗心理与心理对抗 预审学中通常所谈的对抗心理,是指被告人抗拒审讯,对审讯采取对立态度的一种不良心理状态。对抗心理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被告人的反社会心理;仇视社会主义制度,仇视共产党的反动立场;或者由于曾经被公安机关处理过而产生对立情绪等,均可能发展形成被告人的对抗心理。由此可见对抗心理是基于  相似文献   

12.
革命根据地时期是刑事预审制度重新确立并独立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的预审规则是我国现行侦查预审最重要的制度来源。综观这一时期预审的文本规定和实际运行,革命政权确立的预审制度虽然具有区别于以往制度的鲜明特色,但其内在的结构性缺陷导致程序的侦查功能过度强化、诉讼性和独立性较差,缺失制衡诉权、保障人权等现代性精神。这一状况的形成与特定时期的文化理念、法律渊源、体制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语境化解读根据地时期预审制度,对推进现行预审制度的改革完善不无助益。  相似文献   

13.
预审中深挖犯罪就是在预审这个专门阶段和专门业务的活动中。要及时查明同案犯,深挖余罪,追清犯罪线索,查破积案,扩大战果。这是预审工作中一项艰巨而又紧迫的任务,对贯彻“除恶务尽”的精神,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预审实践表明:当前集团、团伙犯罪增多;流窜犯、惯犯、累犯增多,这些案件的特点就是犯罪成员多,连续、多次作案,这就为预审工作中深挖犯罪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因此,预审工作中,许多案件都是由甲挖出乙;由乙又审出丙;  相似文献   

14.
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对安全生产有积极的作用;反之,对安全生产会造成负面影响。在安全生产活动中,侥幸心理就是一种典型的不良心理,是安全生产的大敌。纵观各类安全事故,除了一些不可避免的客观因素外,很大程度上与管理者、参与者的侥幸心理有关。  相似文献   

15.
文章对预审程序与公诉权的关系 ,预审程序的性质和功能及当代世界各国的预审模式等几个基本问题进行了分析 ,认为预审程序是对公诉权滥用的有效制约机制 ,它本身不是裁判权 ,而是一种司法审查权 ;起到了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基本人权和分流案件及提高诉讼效率的作用。研究预审程序有助于完善我国的诉讼机制 ,使刑事诉讼朝民主、经济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现代管理心理学的研究表明:积极性只有与能力相结合,才可能成为“生产力”,产生工作绩效。预审人员工作能力的提高与其整个成熟过程有密切的关系,特别是职业成熟。因而,将管理心理学中的成熟理论运用到预审领域,分析预审人员的成熟度,依其成熟度进行培训,目的在于培养预审人员过硬的本领,以适应日益复杂、艰巨的预审工作,其意义显而易见,当然,对预审人员的培训,不仅是组织学习  相似文献   

17.
一、公安机关侦查工作和预审工作在衔接和配合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危害(一)目前,有的侦查部门交付的案件不符合预审部门受案条件和标准,硬交付预审部门,预审部门不受理,让其补充侦查。有的侦查部门不满意,不愿补充侦查,或找领导出面协商,使预审部门勉强受害。由于预审部门人手少,或对案情不能熟悉,加上有些案件由于时过境迁,失去继续收集证据的条件,致使有些案件无法结案,影响对犯罪嫌疑人的处理。(二)我国刑事诉讼法之所以规定办理刑事案件要经过侦查和预审两个阶段,其目的就在于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确保办案质量,防止放…  相似文献   

18.
预审民警应在政治、业务、文化、身体、心理等方面具备较高的素质,但目前预审民警的素质还普遍不高。在侦审合一的新形势下,提高预审民警的整体素质可从七个方面加强工作:一是在政治思想教育方面要从增强三个意识抓起;二是在业务方面加强在岗培训;三是利用多种培训形式提高文化素质;四是创造条件增强身体素质;五是畅通人员进出渠道;六是加强管理,从严治警;七是提高领导干部素质。  相似文献   

19.
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对现行的刑诉法作了重大的修改和补充,修正案充分肯定了预审制度的法律地位,并通过完善立法使预审制度的法律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加强。一、预审法律地位的现状就全国范围而言,预审作为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的最后一道重要程序.在查明案件事实,打击犯罪,保护人民,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法律意义。现行刑诉法立法时,充分认识到预审的价值,对其法律地位在法条第三条的重要位置加以,确认,规定预审和公安机关的侦查、人民检察院的审查起诉、人民法院的审判一样.是刑事诉…  相似文献   

20.
1997年侦审体制改革后,预审制度规则体系出现重大调整伴随预审名称、组织、工作程序、具体职能的变化,预审运行机制也发生了显著改变:预审原来承担的大部分侦查职责被归还于侦查人员,而以审查、核实侦查案卷证据、批准、决定报请逮捕、移送起诉为主要内容。但在目前行政化的侦查体制框架下,预审权力位于阶梯式权力结构的基层,预审程序也更加封闭,甚至被法制部门的行政性审批所同化作为一种内部监督机制,现行预审与现代预审制度着重防范、控制强大的侦查权过于自由裁量的要求有较大差距,而这是我国预审制度完成现代化转型必须面对和克服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