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陈果 《政治学研究》2016,(4):91-100
网络舆情贯穿于突发性事件的始终,对我国边疆民族地区政治生态影响重大。网络舆情危机,不仅严重威胁到国家主权和意识形态的安全,而且极易扰乱边疆民族地区的正常社会秩序,对该地区政治稳定产生影响。边疆民族地区突发性事件的网络舆情传播及影响较为特殊,其产生诱因的多源头性、传播主体的多民族性、传播过程的易爆发性、传播效应的敏感性以及传播态势的不确定性都加大了危机治理的难度。因此,对边疆民族地区网络舆情危机实施有效治理,各级政府需要树立"网络边疆"安全意识,充分认识到边疆民族地区网络舆情危机治理的特殊性。在坚持"以防为主,及时预判"、"分级应对,分情处理"、"疏截并抓,以疏为主"及"多元参与,协同联动"的治理原则下,构建边疆民族地区突发性事件网络舆情危机治理的长效治理机制体系。  相似文献   

2.
文尚卿 《学理论》2009,(25):154-155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目益加深。如何应对这场危机的挑战,对各级领导干部是很大的考验。尤其对中部地区而言,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峻。中部地区要战胜危机,把危机转化为机遇,必须大力弘扬井冈山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促进中部地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3.
危机治理是政府治理的一种特殊情形,由于它不同于常规情形下的政府治理,因此政府治理效能的高低显得尤为重要和突出,这也是政府危机治理研究的必要性所在。纵观国家危机处理过程,以及危机处理实际取得的成效,只有通过政府的变革,才能使我国政府的治理能力在危机管理中得到提高。变革主要包括危机的事前、事中、事后研究与确立规范常识性的危机治理制度和机构等六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治理语义的公共危机管理:主体及其角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治理的语义出发,政府在公共危机管理中毫无疑问应发挥核心作用,并担负起科学决策者、信息发布者、主动作为者、常态管理者等角色。但除此之外,志愿组织、营利组织以及社会公众也同样应不可或缺的危机管理主体。例如志愿组织应可以承担专业咨询者、服务提供者、资源筹措者等重要角色;营利组织亦应充当社会责任履行者、贴近民心救助者等角色;社会公众则可以担当预警信号发出者、危机管理参与和信息反馈者等角色。  相似文献   

5.
东部台资面临产业升级与转移问题,而在承接台资转移方面,中部具有相当优势伴随着两岸关系新变化,台商在大陆的投资乃至更大范围内的两岸经济交流合作,开始迈入新的历史起点。在此背景下,如何评估台商的大陆投资现状,台企进一步发展遇到哪些新问题,又面临怎样的发展机遇.成为多方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行政论坛》2014,(5):42-47
比之非网络时代,网络时代的政府危机治理存在着重大差异:一是治理环境的差异,前者相对比较封闭,后者则正趋向开放;二是治理结构的差异,前者是高度同质化的行政治理,后者则逐渐具有了迈向多元化合作治理的初步特征;三是治理资源的差异,前者是典型的权威配置模式,自上而下,后者则是逐渐多元的混合配置模式,各种新型治理工具不断导入到危机治理中来;四是治理绩效认知的差异,前者侧重于应急绩效的考评,后者强调基于公共危机周期的风险管理,更具有动态性与系统性。由此可以判断,现有危机治理模式具有秩序导向的行政修复的显著特征,这主要表现为对于秩序价值的核心关注、超自主性的权威集聚、阶段汇流性的资源整合、便宜从权性的行动规范等。  相似文献   

7.
民族地区突发事件与危机管理机制研究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近年来,我国民族地区突发事件的频发度与危害的严重性均呈上升趋势,已经明显阻碍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乃至社会稳定。在对我国民族地区突发事件的表现形态、特征与产生原因等方面的特殊性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试图提出构建民族地区危机管理机制的基本思路。认为该机制的构建既需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又不能单靠外援式或政府强制式推进,而应将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高科技相结合,发挥民族文化多样性优势,发掘和利用民间传统智慧,让民族地区的危机管理成为内源式的危机管理。  相似文献   

8.
公共卫生危机治理具有全面、全程与全球治理的特征,在治理过程中主要形成了“社会隔离”“国际安全”“全球风险”“世界事务”与“全球治理”五个公共议程。在五个公共议程发展脉络中,“资金投入”“公共卫生建设”“应急管理”“全球—地方”“加快研发”成为构建公共卫生危机治理行动框架的五个维度,满足了创新性、整合性、普遍性与应用性的治理需求。为了避免回归“旧常态”,全球公共卫生危机治理需要在遵循“治理刺激—反应链”的原则下进行整合治理,以实现“更好的健康”和“重建得更好”的愿景。  相似文献   

9.
中部地区城市发展的道路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部崛起战略”为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中部城市作为区域经济竞争的主体也被推上了前沿阵地。在城市经营过程中,时刻保持动态的竞争观念,在不断打破旧的竞争优势的过程中获得新的竞争优势,才是城市经营的终极选择。土地经营的规范化、资源经营的绿色生态理念以及产业经营的循环经济道路,是中部地区城市经营的道路选择。  相似文献   

10.
杨扬 《党政论坛》2009,(9):36-38
危机治理,包括以下涵义:首先,是指政府和社会组织为了实现危机化解与规避而对市场和社会进行干预的过程。其次,是指国家协调各种社会组织和个人实现危机的控制、转化,有效维护社会秩序,推进社会和谐发展的诸多方式的总和。而这其中就涉及到三个主体:国家的行政代表——政府、社会、公民个人以及它们之间的互动关系。囿于目前政府在处理公共危机中出现的低效率和高成本问题,在公共危机管理、资源供给等方面均在寻求多元化参与主体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我国公共危机事件频发,建立一个全面整合的公共危机管理体系,提升社会整体的危机管理能力,是当前公共危机管理面临的最大挑战。因此,急需调动整合广泛的社会资源,要求政府、非政府组织、企业、社会公众的共同参与。基于协同治理的角度,阐述公共危机协同治理的内容框架,即内涵、价值导向和治理结构,并结合我国实际提出公共危机协同治理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2.
财政体制改革引发了地方政府竞争 ,地方政府竞争既极大地调动了地方政府的积极性 ,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又带来了地方保护主义盛行 ,交易成本上升 ,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的问题。中部地区地方政府在竞争中应积极地调整政策 ,深入制度创新 ,改进行政管理 ,从地区实际出发 ,制定发展战略 ,重视教育和培训 ,大力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  相似文献   

13.
我党加强公共危机治理能力建设的进程及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公共危机治理能力建设是党应对执政考验、风险社会挑战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我党加强公共危机治理能力建设,经历了一个提出、形成和完善的过程,并取得了明显成效。我党加强公共危机治理能力建设的基本经验是:公共危机治理能力建设必须增强系统性和战略性,必须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相结合,必须与加强法制建设相结合,必须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相结合,必须与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相结合。  相似文献   

14.
西部大开发的政策内涵和战略意义并不仅限于西部地区的发展。西部大开发给中部大发展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表明,中部地区应主动置身于西部大开发行列之中,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促进自身发展。增强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在明确定位的基础上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实施东引西联、承东启西战略。加快产业结构战略调整步伐。改善投资环境,积极投资西部市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5.
戴红武 《学理论》2009,(18):169-170
在公共危机治理中,政府因其权威性、资源的优越性以及自身的使命理所当然成为公共危机治理的主体。但是,日益复杂、影响日趋广泛和严重的公共危机频繁发生,使世界各国政府深感力不从心,人们纷纷把目光投向社会,希图从社会寻求力量。非政府组织因其特有的优势便悄然进入公共危机治理队列中,并日益成为政府治理公共危机的重要同盟军。本文试图论述非政府组织在公共危机治理中的角色定位以及与政府的互动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16.
魏向前 《学理论》2009,(28):44-44
民族地区政府危机管理体系的构建对民族地区政治、经济社会事业影响深远。本文结合当前民族地区实际,提出相应的构建思路及对策。  相似文献   

17.
公共危机治理的跨部门协同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受公共管理体制中传统文化、组织形态和制度缺失等因素制约,中国现行危机管理体制没有构建起跨部门协同治理机制,导致在危机应对过程中出现反应迟钝、效率低下、多元主体配合协调差等问题。为此,需要设立跨部门协同治理的决策机构,完善覆盖全过程的问责机制,搭建跨部门协同治理的信息平台,培育多元共治、合作信任的政府组织文化,实现跨部门协同治理的目标整合与资源共享,提升多元主体协同治理危机事件的整体效能。  相似文献   

18.
在公共危机治理中,政府因其权威性、资源的优越性以及自身的使命理所当然成为公共危机治理的主体。但是,日益复杂、影响日趋广泛和严重的公共危机频繁发生,使世界各国政府深感力不从心,人们纷纷把目光投向社会,希图从社会寻求力量。非政府组织因其特有的优势便悄然进入公共危机治理队列中,并日益成为政府治理公共危机的重要同盟军。本文试图论述非政府组织在公共危机治理中的角色定位以及与政府的互动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19.
制定省级生态工业园区评价指标体系是确定生态工业园阶段性发展目标、确保生态工业园地域性发展特色的有效手段。江西生态工业园的发展可以折射中部地区生态工业园发展状况,根据国家生态工业园评价的指标体系和设计原则,再结合江西经济的地域发展特色,能制定出相对完整的省级生态工业园评价指标体系,从而为中部其他省份制定省级生态工业园区评价指标体系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5,(3)
西南边疆民族地区的治理不仅关系到民族地区的稳定与繁荣,而且关系到中国梦的实现。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西南边疆民族地区有很大的发展,但是,总体而言,还很落后。这就需要:加强治理,克服传统的治理习惯和治理思想,破除传统的土司制度观念;走现代治理之道,研究和把握西南边疆民族地区的治理规律;走科学治理之道,以西南边疆民族地区人民的利益为本,走人本治理之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