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龙大轩 《法学研究》2015,(3):176-193
孝道乃数千年中国文化之精华,对传统法律制度影响至深。孝道与法律之融合,始自上古三代,经秦汉以来的努力,到唐朝终于定型为一套完整的孝道法律体系。法律制定以孝道为指导,厘定“利亲”、“善事”、“慎终”三个层次,并设计出惩治不孝犯罪的周密刑罚体系。法律运行以维护孝道为宗旨,出现“存留养亲”、“宽容复仇”等各种屈法以伸伦理的制度和惯例。孝道遂成为传统立法与司法的核心价值,形成独特而又一以贯之的孝道法文化,对古代社会的秩序构建和人性磨砺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直至清末法制改革方始解体。今日建构和谐社会,若能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进法制建设必大有裨助。  相似文献   

2.
以法律视角探析"孝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庆敏 《法学杂志》2006,27(2):95-98
传统孝道是儒家的核心内容,它只有在封建父权制度的支撑下才能得以实现,而传统的孝文化最终是为政治和经济服务的.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实现传统孝道的基础已经消失,必须以新的内容取而代之.本文详细分析了孝道内容的来龙去脉,提出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新情况下,孝道的实现除了子女外,还需要全社会来支撑.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提倡孝道有利于培养人的感恩情怀,有利于培养人的合作精神,有利于提高全民的道德素质,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等四个方面论述了提倡传统孝道伦理的现实价值,并重新审视了传统孝道伦理在我们当今社会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江璐 《法制与社会》2015,(7):209-210
传统孝道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代执政者都非常重视传统孝道在维护家庭与社会稳定方面的重要作用.当前中国正处于全面转型时期,农村孝道实现遇到了挑战,出现了一些现代伦理悲剧.本文通过分析农村孝道实现遇到的具体问题,提出在当前,农村孝道实现问题需要多方面入手才能解决.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能否树立正确的政治观,不仅关系到个人能否健康成长,还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本文客观分析了大学生政治观的重要性,并对其特性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当代大学生政治观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推进政治观建设的意见,以期为我们大力开展对青年的政治观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理想、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维护国家社会稳定、促进自身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当今世界死刑废除的潮流浩浩荡荡,因此,在中国的理论与实务界也掀起了关于死刑存废问题的争论,双方各执一词,相持不下,本文拟从传统文化的视角来研究死刑制度在中国的命运。  相似文献   

7.
卢杰  朱施琴 《法制与社会》2010,(28):239-240
社会在不断的进步,在紧张忙碌工作同时,人们也越来越重视休闲活动,因此休闲娱乐已经成为了人们社会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了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当代大学生拥有充裕的课余休闲时间,他们支配这些休闲时间也有其一定的规律和特点,其中存在不少的休闲误区。我们需要在探讨这些误区的形成原因的前提下进行一定的科学指导和教育,从而才能使大学生更完善、全面、健康地发展自己。  相似文献   

8.
论中国社会转型中的孝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文化历来有注重孝道的传统。在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孝道研究更是成为兼具理论和实践双重意义的前沿课题。根植于同质性社会形态的中国传统孝道伴随人类生活公共化与异质化的演进已失去其原有的活力,顺应现代社会的转型之势,传统孝道从封闭走向开放,构建一种顺应当代中国公民社会生活方式的孝道理论,将是本文探讨的主题。  相似文献   

9.
从政治心理角度看当代大学生政治观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心理是指社会成员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对社会政治关系以及由此形成的政治行为、政治体系和政治现象等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的一种自发的心理反映。通过分析当代大学生的政治心理,可知其与当下的政治观教育预期目标存在明显的距离。要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政治观教育的预期目标,需要改进大学生的政治观教育的理念和方式,改革政治观教育的教材和渠道。  相似文献   

10.
以敬老爱老为核心的孝道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敬养老人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主要内容。然而随着社会的变迁,孝道文化在当今社会有所弱化。本文结合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农村家庭养老故事的几个案例,从社会学的角度对传统"孝"的内涵进行了阐述和理解。  相似文献   

11.
加入WTO对当代大学生法纪观的冲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TO在推进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同时,也进一步加剧了全球的经济竞争尤其是人才竞争。而WTO的关键问题是法制问题,核心是人才的法律观念、法律意识、法律素养及法制精神问题。高校作为人才培育的摇篮和基地,既要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出发培养各级各类专门人才,又要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着力培养具有较高法律素养的复合型人才。  一、当代大学生法纪观念概况《中国汉语辞典》把“法纪”解释为法律和纪律。笔者认为当代大学生的法纪观不仅指当今大学生关于法律和纪律的意识观念,更侧重于大学生应有的法律素养及法制精神。大学生作为广…  相似文献   

12.
法律因人的需要而产生,其创设及运行都应围绕人的需要.人本法律观是以人为本思想在法律领域的具体应用,它将人视为法律的根源、主体和目的.以人为本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早已有之,它影响着司法审判活动,对当时的社会制度建设做出了一定贡献,对我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人本法律思想源远流长,其并非是现代社会亦或西方法律思想的产物,它对现代社会实现司法公正、建设法治社会和宪政国家具有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13.
优秀的传统文化有着顽强旺盛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现代社会中的许多文化,都是继承和发展了传统文化,人们在吸收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赋予了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随着我国社会的现代化转型,加强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让他们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吸取养料,对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实现人生幸福目标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林明 《法律与生活》2013,(18):39-39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重孝的传统。什么是孝,我想,大多数人都会说孝顺就地儿父母吃好仲好,农食无忧。可是,在我因犯罪被捕判刑入狱后,特别是通过“光明行”的学习,使我对“孝”的深刻含义有了更深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当代中国犯罪观的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犯罪观的发展经历了由一元化向多元化推进的过程。当代中国的犯罪观呈现多元化状况。这种多元化不仅指在宏观上多种犯罪观并存,而且指在微观上多种犯罪观也可能并存于同一个社会主体。多元化的犯罪观并存对犯罪这一复杂的社会现象形成了多角度的认识。当代中国犯罪观转变的基本脉络表现为:由绝对主义犯罪观向价值中立犯罪观转变、由科学主义犯罪观向人本主义犯罪观转变、由保守主义犯罪观向自由主义犯罪观转变、由结构主义犯罪观向过程主义犯罪观转变、由国家控制的犯罪观向社会控制的犯罪观转变。  相似文献   

16.
大学时期是青年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而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因此经过对沈阳师范大学在校生价值观情况的调查,本文总结了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形成过程中的正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7.
肖华 《检察风云》2014,(23):33-33
东晋名将陶侃在浔阳做渔梁吏,食用官府的鱼。他想到母亲还在乡下过着贫寒的生活,心里很是难过。一天,有一个部下出差,要路过母亲居住的地方,陶侃就用陶罐盛了一点鱼请他送给母亲。不料母亲不但不受,还将陶罐封上退回,并附信责备说:“汝为吏,以官物遗我,非唯不能益吾,乃以增吾忧矣!”此事给陶侃以极大的教育,也影响了他一生。  相似文献   

18.
山西省阳泉第一监狱是全国首批部级现代化文明监狱之一,是全省押犯最多、规模最大、改造任务最重的大型罪犯改造基地。建狱59年来,在部、厅、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阳泉一监几代监狱人民警察秉公执法、无私奉献,累计将4万余名国民党战犯、各类刑事犯罪的罪犯改造成为新人。新一届监狱党委组建以来,特别注重文化元素在监狱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在落实"文化立监"理念时,提出了"孝道为先,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文化在某种意义上,可谓为‘孝的文化’”。就中国法律文化史而言,西周之时道德上视“不孝不友”为“元恶大憝”,法律上实行“议事以制”;汉代统治者大张旗鼓地推行“以孝治天下”,法律上则有“引经决狱”。这也许并不是历史的偶然。“孝”在其中的作用,颇值得我们深究。  相似文献   

20.
吴昱 《法制与社会》2012,(17):126-127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邓小平政治观是邓小平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我们进行的政治观教育,中心内容即进行邓小平政治观教育。本文从邓小平政治观形成的历史条件、主要内容、重大意义等方面对邓小平政治观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