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假象行政行为实践中容易被误认为是行政行为,但实质上未成立行政行为,仅外观上具有行政性特征。在决定以何种案件受理时,经常会因起诉者与受理者理解上的差异而出现原告投诉无门的现象,因此可以考虑将其先作为行政案件受理,以便为当事人的权利提供及时的法律救济。  相似文献   

2.
见义勇为者的行为无论是对公民个人,还是对社会和国家来讲,都是积极倡导和鼓励的行为。但是,见义勇为者在抵制违法行为的过程中自己的合法利益遭受损害,这些损害是否应用法律来救济以及怎样去救济在社会上有着广泛的争议,如何看待对见义勇为者的权益维护问题应引起我们的重视,法律对见义勇为者的经济补偿请求是否允许,司法实践中应该怎样去操作?本文试图结合我国的法律制度就此问题进行粗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法律救济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杜军 《现代法学》2000,(1):79-82
本文结合有关商业秘密的立法和司法实践 ,对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认定、举证责任的分担、保全措施及法律救济措施的适用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4.
获得救济是权利成为可能的必要因素,因而探讨环境权的法律救济方式是环境权的内在要求。本文分别从民事法律、行政法律、环境基本法角度分析了环境权的救济方式,介绍了当今世界各国有关环境权的法律规定及司法实践,认为其他传统法律部门所无法纳入的针对公共利益的救济手段,对于无确定主体的公共权利的保护,也就是环境法能够独立于民法、行政法之外,成为一个独立法律部门的意义之所在。  相似文献   

5.
国家科技计划立法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科技计划法,在狭义上指集中规定国家科技计划编制和实施的原则、程序和基本做法的综合性法律文件。科技计划法是国家在科技领域实现宏观调控的支柱性法律,从功能上看,科技计划法旨在以下领域发挥作用:克服自律失灵、市场失灵、政府失灵、系统失灵。在我国现行科技计划立法及实施中,虽然很早就认识到了计划在科技领域中的重要作用,积累了大量经验,但无基本的法律依据;现行科技计划众多、分散,内容集成性、效力协调性和程序统一性都相当缺乏,亟待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6.
校企合作、工学交替这种实践性学习造成的实习伤害事故时有发生,由于现有法制不健全,受伤害学生的权益很难得到有效保障。“统保示范项Ig”是根据职业教育特点为保障学生实习安全量身定做的项目,不是单纯的商业保险,而是具有“市场运作、政策引导、政府推动”的公益性保险产品。它对保险责任范围、投保主体和保障对象、投保方式、统保费率和保险机构做了统一规范。  相似文献   

7.
行政指导作为一种新型的非强制性行政行为,已成为政府积极管理和引导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手段。行政指导体现了现代法治行政和服务行政的特色,体现了行政关系的平等化和国家干预的必要性及限度,因此,它将在我国行政管理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行政指导绝不是离开法治的任意指导。现阶段特别需要加强行政指导的基础理论研究,从而促进行政指导走上法治化的发展轨道。本文拟就行政指导的涵义及其特征、行政指导的法律救济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8.
在科技项目招投标过程中,寻租行为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科技资源配置的无效率,基于此,防范好科技项目招投标过程中的寻租行为有助于实现我国科技资源的有效配置。  相似文献   

9.
法律规定的缺失导致大量行政事实行为造成的损害不能得到及时的救济。本文指出为了适应宪政发展的要求,应将行政事实行为纳入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将合法行政事实行为侵权和与职权相关行为侵权的赔偿纳入国家赔偿的范围中,从而更好地保护相对人利益。  相似文献   

10.
就业歧视在我国的就业领域大量存在,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就业歧视扩大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弱势群体的利益诉求很难通过常规渠道表达出来,转而通过一种极端的方式宣泄,进而增加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因此,加强对就业歧视的法律规制是必要且迫在眉睫的。本文主要通过借鉴国外关于反就业歧视的相关法律规制,以及对我国就业市场特殊性的分析,因地制宜地提出完善我国反就业歧视的法律救济。  相似文献   

11.
死刑核准权归位是解决死刑核准权异化,根除下放所造成的立法矛盾和实务问题的惟一选择。死刑复核程序的诉讼化改造要求贯彻书面审和开庭审相结合,事实审与法律审相结合,书面审则实行阅卷与提审被告人相结合;立法应当明确赋予死刑复核程序中被告人的律师辩护权和当面陈述权;死刑复核程序仍然应当明确时限规定;检察机关有权对死刑复核程序实行法律监督,监督的方式是抗诉和检察建议;我国死刑复核程序不宜实行三审终审制改造,也不宜只实行法律审。  相似文献   

12.
论技术理性与当代中国科技立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现代社会 ,法律作为社会关系的调整器 ,应体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结合。既顺应技术发展潮流 ,吸纳技术发展成果 ,适时对技术进步带来的社会关系的变化进行调整 ;同时又高度重视对人的存在价值的关怀 ,关注人的发展的长远利益。应当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当代中国科技立法的核心理念。  相似文献   

13.
The U.S. President's Commission on Law Enforcement and Administration of Justice added a Task Force 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 somewhat of an afterthought because there had then been very little interaction betwe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the criminal justice system (CJS). The task force focused on the CJS as a whole and interactions among its parts, with an important emphasis on analysis of the operating systems and on the important potential role of information systems as the technology advanced. The potential applications of contemporary information and electronic technologies is considerable, especially for assessing risk and needs of identified offenders and for providing relevant information wherever needed. There is urgent need for scientific evaluation of many of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aspects of the operation of the CJS and of the potential for new technologies.  相似文献   

14.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理念重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及其体制重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有稳定、持续的改革理念的价值指引和支撑。行政机关只有深刻认知、真正确立起权力有限、行政公开、诚实信用、正当程序、便民、高效、公共服务、责任政府等基本行政价值理念并以之为改革的理论指南,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才有可能取得预期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调整外资并购的法律体系不够完善、法律层次较低,尤其是审批法制问题很多。从外资并购审批体制方面看,多头审批、审批机关间的审批权限不清等问题严重,已经很难适应外资并购现状的需求。明确划分审批权限、建立跨部门的联合审批机构已经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6.
建设工程的招标行为应是要约邀请而非要约 ;而投标行为应是要约而非承诺。因而中标通知书不能意味建设工程合同的成立 ,但因现行立法的缺陷 ,从应然意义上 ,中标通知书应导致建设合同的成立。故相关立法应作修改和完善  相似文献   

17.
2004年国内法律史学的新进展,一是法律史学的机构设置与开展重要的学术活动;二是最新法律史料、教材、论著、译著的出版与简介;三是法律史学的热点问题研究与理论深化。从中可见法律史学在回应社会与学术挑战方面的活力与价值,也可见法律史学人的努力与贡献。  相似文献   

18.
“退学处理”的法律性质及其救济途径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因高校的“退学处理”决定而引发的诉讼屡有发生。由于在国家立法的层面对于“退学处理”制度并未作出明确规定,从而导致了各高校在作出该行为时的混乱性和随意性,同时,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在现有的救济途径下也难以得到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19.
中国法史学基础问题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现代法律史学是在传统法律史学和外来法律史学的双重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正确认识中国法律史学的学科性质,对完善这门学科的独立品格,促进这门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运用现代法学理论,特别是运用部门法理论去分析中国传统社会的法史材料,是中国现代法史学研究方法形成和发展的主要标志。但不应简单地用部门法理论、现代法理学的一般概念去比附评论中国传统法史材料,使中国法史学研究带上过分浓厚的现代色彩。应重视法史学研究的学术批评问题,提倡既非庸俗吹捧也非恶意贬低的高水平的独立评论。  相似文献   

20.
舒国滢 《政法论坛》2022,(1):147-160
法学的实践性实际上是与法学的科学性联系在一起的.在历史上,有学者(比如冯·基尔希曼)认为,法学作为"科学"从理论上说是无价值的,它并非"科学".应当看到,法学是一门以"问题-决定"为中心、以某个特定的在历史上形成的实在法秩序为基础、采取诠释-评价的论证方式来探求法律问题之答案(解决法律问题)的(实践)规范性诠释科学,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