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现状与就业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基本情况改革开放以来,大量农村劳动力从农村转移出来,进入城镇务工就业。根据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系统30个省近2万农户的调查监测,2004年全国外出就业的农村劳动力达到10260万人,比上年的9820万人增加了440万人,增长4.5%。近几年来,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呈现出以下特点:(一)外出就业总量出现平稳增长态势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规模不断扩大。特别是1992年之后,农产品供求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加上政策环境逐步改善,外出就业的农村劳动力迅速增加。预计今后几年,每年劳动力转移新增人数将维持在400~500万人左右,增长…  相似文献   

2.
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我国跨地区流动就业的农村劳动力已达3000万人,比去年增加20%左右。同时,由于一些劳动力输出省区遭受自然灾害,还将导致大量新的农村劳动力外出谋生。此外,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的门路有限,也会有相当数量的农村劳动力不断涌入城市。面对如此数量巨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民工群体就业存在着结构性矛盾,即就业需求和就业供给不匹配,一方面是用工地区愈演愈烈的"民工荒",另一方面是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赋闲在家,工作难觅。究其原因,主要有:城乡分割的制度体系,使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长效机制难以形成;农村转移劳动力的素质越来越难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工资福利等就业环境落后致使务工缺乏稳定性;新生代农民工成为主体,其诉求多元化;农业剩余劳动力由无限供给到有限供给转变,劳动力成本上升;中央惠农政策和中西部地区的发展使农民工外出成本增加,区域用工竞争加剧。  相似文献   

4.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劳动力也迅速向二、三产业部门转移。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因素很复杂,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劳动力不平等就业依然存在,如何逐步破解和消除,政府部门的决策和引导发挥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5.
李鹏 《理论视野》2009,(6):61-62
新疆农牧区的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数量少,重要原因在于就业观念保守、语言障碍、技能落后、创业意识落后,促进农牧民劳动力转移就业必须开发和利用农村的人口红利。  相似文献   

6.
如何保护民工合法权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家计委、农业部等七部门最近决定,进一步开展农村劳动力开发就业试点,并联合提出开展城乡统筹就业,选择一些中小城市或县城,逐步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据介绍,此次提出的城乡统筹就业不只是指导思想,而是作为一个明确的目标,就是要打破农村劳动力和城市劳动力在政策上、制度上的界限,一视同仁地管理,一视同仁地服务,真正做到城乡劳动者面向一个市场,取消身份界限,平等就业。  这一举措能给千千万万的民工带来福音吗?国农业富余劳动力已达15亿人,其中相当一部分离乡进…  相似文献   

7.
关增社 《求知》2005,(3):28-30
西青区中北镇共有23个行政村,农业人口35567人。耕地9742亩,人均耕地仅有0.27亩。由于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和国家项目的征地等外部因素的影响,耕地面积呈现持续缩减的趋势,产生了大量的富余劳动力,就业压力不断加大。近几年来,该镇领导班子,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新挑战,不断探索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的新途径。在实践中,他们通过打造建档案、送技能、建载体、送岗位、给优惠5个平台,较好地解决了失地农民和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社会劳动力在产业、地域间的转换和流动日趋广泛而频繁,农村外出流动党员的数量也随之不断增多。传统的党建工作模式中工作运行指令化、工作关系单向化、工作形式简单化的状况已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农村外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矛盾问题尤为突出。新形势下如何切实加强和改进农村外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保证这支队伍的先进性,已成为党的先进性建设中一个亟需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9.
劳动力流动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一种重要机制。然而,人们在中国的改革过程中,却观察到劳动力流动和城乡收入差距同时扩大的现象。劳动力流动没有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主要原因在于工业发展排斥就业的倾向、农业和农村发展不足、城市劳动力市场歧视等。要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就必须进一步调整发展战略和转变增长方式、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提高农村人力资源水平。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分析金融危机背景下孝感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问题以及制约因素,认为在金融危机背景下要真正实现农村劳动力有效转移必须充分挖掘农村内部就业空间,加强技能和素质培训,加快发展小城镇,提高乡镇企业和第三产业的吸纳能力,建立和完善城乡统一平等的劳动力市场,同时应充分发挥政府服务和管理职能,营造良好环境,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  相似文献   

11.
当前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多重因素影响下,如何妥善安排劳动力就业,特别是有效解决初级劳动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和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已成为我国经济工作的重点之一。在简要回顾我国劳动力就业压力及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的基础上,从三次产业视角探索了促进劳动力就业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突破农村劳动力转移瓶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缺乏就业技能、市场渠道狭窄是目前阻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制约因素。在山西等地,通过发挥技校的培训作用,壮大县域经济创造就业岗位,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瓶颈的有效之举。  相似文献   

13.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既是我国实现经济持续增长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也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本文的理论模型表明,就业风险是影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因素,且创新性地发现就业风险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影响的传导机制是间接的;基于调查问卷的实证分析表明,自身能力、就业环境和就业条件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有显著影响。总体来看,目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风险较大,形势不客乐观。我国需要尽快建立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长效机制,改善城镇就业环境、提高农村劳动力的自身素质、降低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风险,以保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有序性、平稳性和持续性。  相似文献   

14.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量存在, 是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问题。本文根据我国现阶段正面临着沉重的城市就业机会的压力和我国经济创造就业能力下降的实际, 指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途径: 一是向农业开发的深度和广度要就业; 二是培育农村集镇、发展乡镇企业来消化劳动力; 三是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跨地区和跨国流动; 四是加强青少年教育来降低劳动力的供给; 五是投入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15.
由于农产品价格弹性较高、政府对农民的转移支付及农村公共产品的投入等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度较小,因此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成为减少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及缩小城乡差距的有效途径。但是,金融危机的发生凸现出我国农民工在转移就业市场中竞争力低下,对外部因素的抵抗能力极为脆弱。因此,在金融危机这一特定背景下,必须以新农村建设、国家相关工程建设及产业结构的调整与转移为基础,重新构建有效的农民工就业模式,才能进一步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相似文献   

16.
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如何让更多转移到城镇来的农村劳动力实现稳定就业,是一项艰巨任务.从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非农就业问题着眼,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存在诸多缺陷,建立城乡一体化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具有紧迫性与可行性.应重点从法制建设、资金投入、效率提升、技术支撑四方面推动我国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7.
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创业是就业的倍增器我国是世界上劳动力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最大的新兴市场经济国家。我国将长期面临劳动力供给大于需求的局面。新成长劳动力、农村富余劳动力、下岗失业人员"三峰叠加",导致就业矛盾更加  相似文献   

18.
基于城镇拉力视角,运用2007—2009年2291份调查问卷所建立的固定效应Probit模型及实证分析显示:城镇生活适应性、技能型收益和精神收益等非经济因素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决策有显著影响,是促进或制约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因素。而非经济因素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决策的作用,依赖于城镇务工收入水平、教育和年龄等交叉变量,且不同个性特征的农民工,在外出务工决策上表现出较强的异质性。研究同时发现:2008年金融风暴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仅是一次短期波动,并没有改变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内在机理和长期趋势。文章的最大局限在于,受问卷设计和数据可得性的影响,没有充分考虑户籍制度、子女教育及医疗保障制度等非经济因素。该研究对于揭示"民工荒"的成因,保持农村劳动力有序、平稳、持续地向城镇转移,乃至对于农村劳动力从"候鸟式"转移到"生根式"迁移的本质性转变,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韩俊 《理论视野》2001,(2):20-23
一、农民就业与农民收入增长 我国农业资源短缺,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在于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第二、三产业收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过20多年时间,已有近2亿农村劳动力通过不同方式解决了就业问题,这在发展中国家是了不起的巨大成就。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改善了劳动力的利用状况,提高了利用效率,而且提高了农村劳动者的素质,对农村社会的发展乃至整个  相似文献   

20.
统筹城乡劳动力就业工作,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劳动力市场,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迫切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城乡一体目标取向,深化农村就业制度改革,促进劳动力在城乡之间自由、公平、有序的流动,实现城乡劳动力的公平竞争和有效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