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婴 《世纪风采》2006,(5):12-17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1920—1923年在成都外语专门学校攻读英语,1923年到上海,1927年赴法勤工俭学。1928年在巴黎完成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翌年发表后引起轰动,被视为其创作生涯的开始。1928年冬回国后,巴金先后完成被称为“爱情三部曲”的《雾》、《雨》、《电》,“激流三部曲”的《家》、《春》、《秋》,以及《憩园》、《寒夜》等小说。抗战胜利后,巴金主要在上海从事翻译、编辑和出版工作。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大概再没有哪一部丛书,能够像《星火燎原》那样传播久远、影响巨大了。这套书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如今50岁以上的人,都曾从这套书中汲取过营养,由于种种原因,比如你不爱看大部头,你可能不知道《苦菜花》、《创业史》,不知道《西游记》或者《红楼梦》,可是,只要你上过小学,你就不可能不知道《老山界》、《刘胡兰》、《飞夺泸定桥》,不可能不知道《金色的鱼钩》、《七根火柴》和《党费》……那时候,无论去哪个同学家,总会在他家的书架上看到这封面或红或棕、标有“星火燎原”4个字的套书,  相似文献   

3.
赵明 《世纪风采》2009,(6):42-44
臧克家,山东诸城人,生于1905年10月,1923年考入济南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学习,1930年考入国立山东大学中文系,1932年以作品《老马》一举成名,1937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烙印》,后出版诗集《罪恶的黑手》轰动诗坛。他的诗,富有时代精神、生活气息和民族风格。在艺术表现上,朴素、精练、含蓄,以少胜多。1929年发表处女作,这一生著有诗歌、散文、小说、回忆录、诗论集《自已的写照》、《运河》、《从军行》、《泥土的歌》、《生命的零度》、《凯旋》、《怀人集》、《涛与生活》、《学诗断想》等50余本。  相似文献   

4.
在《方志敏文集》里,我们看到方志敏的早期作品《呕血》、《我的心》、《同情心》以及白话小说《谋事》,均发表在上海《民国日报》的副刊《觉悟》上面。方志敏最早写的一首散文诗《哭声》,也在《觉悟》上发表了。为什么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方志敏几篇作品都发表在《民国日报》的《觉悟》副刊上呢?这里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民国日报》于1916年1月22日在上海创刊。五四运动期间,增办的副刊《觉悟》,其创办人聘请了当时很有名气的陈望道、施复亮等担任编辑。副刊《觉悟》宣传新文化运动,在全国影响很大,很受青年们的欢迎。1922年…  相似文献   

5.
童珮茹 《学习月刊》2012,(14):111-111
“快女微电影”系列在空间性叙事中,从“视…听”两个方面都呈现出了新的特点,能够为微电影创作带来灵感和启发,因此将其作为案例进行分析。“快女微电影”系列影片由十部微电影组成,分别名为《梦游症》、《曼陀罗》、《天亮以前》、《宝贝》、《我愿意》、《小忻黑夜》、《光明骑士》、《果20的48小时》、《在一起》和《安全感》。  相似文献   

6.
陈蔷  李庆辉 《新长征》2006,(8):8-10,63
近年来,我省电视剧创作生产取得了新的成绩。2004年电视剧《越走越好》在央视1套黄金时段播出,《种啥得啥》在央视8套播出;去年以来,有5部电视剧在央视1套黄金时段播出——《圣水湖畔》、《陈云在临江》、《美丽的田野》、《都市外乡人》、《插树岭》,约占央视1套黄金时段年总播出量的六分之一。《上海风云》在央视8套播出。《老娘泪》的主创人员是吉林省人。《施琅大将军》的编剧是吉林人。  相似文献   

7.
李记 《新长征》2009,(7):21-23
提起长春电影制片厂,人们都知道,那是新中国电影的摇篮。长影自诞生以来,作为国内规模最大的电影生产基地,向国内外观众提供了大量的高品味的艺术精品,如《白毛女》、《平原游击队》、《英雄儿女》、《甲午风云》、《我们村里的年轻人》、《刘三姐》、《五朵金花》、《人到中年》、《小字辈》等影片深受中外观众好评并多次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  相似文献   

8.
黄剑庆,1953年生,四川内江人。上世纪70年代师从梅英先生研习书画诗文,80年代以来,先后在《四川日报》、《成都晚报》、《青年作家》、上海《大江南北》、《美术报》、  相似文献   

9.
《新湘评论》在全省影响很大。说句心里话,我本人对《新湘评论》是非常感谢的。我是1980年调到《湖南日报》的,到报社之前不认识一个编辑,更没有什么靠山作推荐,就是因为这之前给《新湘评论》、《湖南日报》、《工人日报》、《解放军报》、《上海文学》等报刊写了一些文章。省内发文章当然主选《湖南日报》、《新湘评论》。  相似文献   

10.
李受恩 《实事求是》2009,(1):F0003-F0003
在新疆工作过多年(退休后定居上海)的我区著名学者、传记作家邵纯,思路开阔,思想解放,是一位学术成果丰硕的多产作家。自1993年出版第一本著作《酩酊集》以来,先后出版了《历史巨人林则徐》、《科学巨人詹天佑》、《思想巨人鲁迅》、《赤子容闳》、《大海蔡元培》、《英雄马寅初》、《本色梁漱溟》、《林则徐为官之道》、《人生楷模林则徐》、《林则徐史诗》(台湾)、《哲理文谭》等。  相似文献   

11.
《党建与人才》2002,(5):19-19
今年以来,各地党委组织部门根据全国组织部长会议的要求,结合各自的实际,围绕迎接党的十六大召开,部署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争先创优”活动。为了推进这一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上海《组织人事报》、黑龙江《党的生活》、四川《党建之声》、河北《干部党员人才》、内蒙古《党建与人才》、天津《求贤》、江西《江西党建》、甘肃《组织人事学研究》、浙江《时代先锋》、山东《党员干部之友》和贵州《党建交流》等一报十刊最近在上海联合发出倡议,在全国各级党委组织部门主办的报刊中开辟专栏,对各地组织部门正在开展的“迎十六大争先创优”…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梁平县纪委监察局采取多种形式,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优势和作用,开展党风廉政宣传教育。据统计,近3年时间里,该县就在《中国监察》、《中国纪检监察报》、《法制日报》、《重庆日报》、《当代党员》、《党风廉政》等报刊杂志用稿158篇,重庆卫视、重庆有线电视用稿27篇,其它省市级、国家级报刊  相似文献   

13.
我国当代著名作家艾煊在近60年的创作生涯中,先后发表了500万字的文学作品,著有《大江风雷》、《山雨欲来》、《乡关何处》等长篇小说和《秋收以后》等10部中短篇小说集,以及《烟水江南绿》、《金陵梦华录》、《碧螺春汛》等15部散文集,还有电影文学剧本《风雨下钟山》。  相似文献   

14.
赤峰 《唯实》2000,(5):3-7
在《德意志意识形成》中,马克思最终完成了对费尔巴哈人本主义逻辑的清算,青年马克思对费尔巴哈人本主义逻辑的递升与超越,经历了《博士论文》、《黑格尔法哲学批判》、《〈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和《论犹太人问题》、《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神圣家族》~《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形态》这样五个阶段,最终在《形态》中凸现出了其历史辩证法法的主体向度,这个过程中马克思早期理论的各个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表现。  相似文献   

15.
百年蹇先艾     
陈慧 《当代贵州》2007,(1):48-48
蹇先艾,(1906—1994)贵州遵义人.被鲁迅先生赞誉为我国乡土文学代表,代表作有小说集《朝雾》、《一位英雄》、《还乡集》、《踌躇集》、《酒家》、《乡间的悲剧》、《盐的故事》、《幸福》.散文集《城下集》、《离散集》、《乡谈集》。青年蹇先艾在上世纪30年代还网译出版过《英美短篇小说集》,出版过《国学知识300答问》。新中国成立后,蹇先艾长期担任贵州省政协副主席和史艺界主要领导职务.是贵州文化界的一支标杆。  相似文献   

16.
江玮 《党建文汇》2007,(12):19-19
近来,韩国各大电视台竞相播放以历史为题材的电视剧,如正在热映的《王和我》、《李算》、《太王四神记》、《大祚荣》,此前还播放了《李舜臣》、《朱蒙》等等。在这些电视剧中,特别是以高句丽历史为主题的电视剧存在着严重的歪曲史实现象。  相似文献   

17.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态》)中,马克思最终完成了对费尔 巴哈人本主义逻辑的清算。青年马克思对费尔巴哈人本主义逻辑的递升与超越,经历 了《博士论文》、《黑格尔法哲学批判》、《〈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和《论犹太人问 题》、《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神圣家族》、《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形态》这样 五个阶段,最终在《形态》中凸现出了其历史辩证法的主体向度。这个过程在马克思早 期理论的各个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表现,而支配这一过程的是其一贯主张的人学主 体辩证法逻辑。  相似文献   

18.
《党的建设》2011,(4):50-50
《春秋》是五经中最特殊的一本书,在流传的过程中,其独立性渐渐消失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春秋》,杂在“春秋”三传中流传。这三传是《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毂梁传》,都是后人诠释《春秋》之作,对书中的史实记载进行解释.故称之为“传”。  相似文献   

19.
由中共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北京市社科联主办,北京市中共党史学会承办的党吏期刊发展前沿论坛暨《北京党史》创刊30周年座谈会,于7月31日在北京会议中心召开。《中共党史研究》《党的文献》《当代中国史研究》《百年潮》《党史博览》等期刊代表,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谢荫明,副主任陆兵、李明圣、陈志楣,副巡视员范登生,各处室负责人,《北京党史》顾问张静如、朱成甲、张注洪、陈铁健等,以及《北京党史》编辑部新老同志共40多人出席座谈会。  相似文献   

20.
《当代党员》2007,(1):29-29
2004年以来,市委当代党员杂志社总编会根据形势发展和受众的需要,提出了“市场第一、读者优先”的理念及用生动、鲜活、有思想的新闻产品适应读者需求等重要办刊思路。经过两年多的实践,市委机关刊物《当代党员》在全市乃至全国的影响日益提高,已成为宣传重庆的重要窗口。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当代党员》已有32篇稿件被《人民日报》、《中国文化报》、《知音》、《青年文摘》等报刊转载,其中《邓书记受委屈之后》、《酒家为何”坚决不接待乡干部”》被《人民日报》转载,《让农民版画“叫好又叫座”》被《中国文化报》头版转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