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萧红的代表作《呼兰河传》,以自传体的方式、儿童的视角以及散文式的笔法,用较长的篇幅几乎是全方面地写到了呼兰城中形形色色的事物,展现了这座小城的街市、风俗、人情以及人们的生活和精神面貌等,成为最具有东北地域特色的现代东北文学代表作之一,为东北文学注入了丰富的内涵和地域特色,奠定了萧红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萧红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极具个性的女作家,她不受任何拘束,率真而写,创造了独具一格的萧红体,《呼兰河传》就是其典型代表。这部小说具有浓郁的抒情意味,主要表现在叙述故事,在人物形象身上赋予主观情感和写景上。  相似文献   

3.
萧红以打破成规、自由创作的文体意识向传统小说发出挑战,使《呼兰河传》呈现出异样的风格。而萧红文本所独有的艺术风格又表现于其超前的叙事策略中。《呼兰河传》"散点透视"的场景性结构、第一和第三人称叙事视角的转换与"越界"、反讽的话语方式等都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4.
1968年,原北京市文联全体干部集中到北京马神庙行政干校大院里蹲“牛棚”.历史竟使三个与萧红关系密切的男人——端木蕻良、萧军和骆宾基蹲在了一个牛棚里. 三人同属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以左翼作家为主的“东北作家群”,也一向被视为这个群的主力.然而,无论是在与萧红结合之前还是之后,端木蕻良都与这个群格格不入.  相似文献   

5.
穆重怀 《侨园》2022,(5):20-21
<正>随着后疫情时代国际合作样式的改变,地域文化的域外传播成为深化国际合作和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通过地域文化的国际传播不仅要宣传推广地域特色文化,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了解,而且要打造地域文化的品牌,推动与相关国家、地区的经济、文化合作,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创新路径。站在新一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前沿的辽宁处在产业转型和发展模式创新的关键节点。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萧红,被誉为中国上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短暂的一生,留下了百万字的作品,独具风格、清新素朴、悲愁婉约、真实纯美,享誉中外文坛。但情感的路上,一生困顿,一生孤寂,她说:“我一生最大的痛苦和不幸,都是因为我是一个女人”。她在旧时代努力争取女性的权利,争取独立的人格,维护女性的自尊,累累还是为情所伤。一生身心无所栖息,“从异乡又奔向异乡”,停不住地流浪。解读萧红的三段感情,会更懂得,她悲愁的命运,不仅仅是华年早逝,“更大的悲剧是,她一生都没有找到真正懂她的爱人。”  相似文献   

7.
作为"迷茫的一代"的代言人,美国作家欧内斯特·海明威对美国文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很多作品成了文学史上的经典。短篇小说《一天的等待》尽管不是他的代表作,但是从这篇短篇小说中,海明威的写作特点,如:小说中硬汉形象的塑造、冰山理论以及他的语言特色,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本文通过分析《一天的等待》中的人物塑造方法和语言特点及变异,对海明威的写作特点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我国文艺小说的各种流派、最早要数民初时期包天笑、周瘦鹃为代表的“鸳鸯蝴蝶派”,后来有以写上海题材的一海派文学”以及以某些地域为特征的文学流派诸如山西赵树理为代表的“山药蛋派”、河北孙犁为代表的“白洋淀派”、广东秦牧、陈残云为代表的“岭南派”。近些年来又有以程乃奶、王安忆为代表的新海派文学复起于文坛。此外还有诸如“湘军”、“川军”、“陕军”、‘港军”、“滇军”、“皖军”等一批带有地方特色的青年作家群此起彼落地纷呈于文坛,着实热闹过一阵。其实在我国文学诸流派中,若论其历史渊源与文化深度,则要首推“京…  相似文献   

9.
王斐 《学理论》2009,(18):83-84
作为“迷茫的一代”的代言人,美国作家欧内斯特&#183;海明威对美国文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很多作品成了文学史上的经典。短篇小说《一天的等待》尽管不是他的代表作,但是从这篇短篇小说中,海明威的写作特点,如:小说中硬汉形象的塑造、冰山理论以及他的语言特色,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本文通过分析《一天的等待》中的人物塑造方法和语言特点及变异,对海明威的写作特点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
陈学昭于1935年获法国克莱蒙大学文学博士学位,中国第一位留法文学女博士。1921年开始发表作品,著名长篇小说代表作《工作着是美丽的》,是一本自传体小说,也是在解放区出版的第一部描写知识分子的长篇小说。陈学昭,作为共产党员,忠于信仰;作为作家,始终紧握笔杆。毛主席曾说:“既是文学家,又是教育家”。陈学昭无疑作为文学博士在文学和事业上是成功的,但她的情感故事却让人感觉凄入肝脾的痛与遗憾。  相似文献   

11.
凝练地域精神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以及地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科学凝练地域精神,应该尽可能体现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紧密联系地域经济发展实际并努力实现对现实的超越,得到本地域多元主体和其他地域民众的广泛认同,体现地域特色并处理好与其他地域精神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李忠贤 《侨园》2013,(12):64-65
<正>在锦州师院中文系就读期间,我所敬重的现当代文学史教师有两位:一位是教我们当代文学史的王科讲师,如今早已升任教授,成了著名的学者了。另一位就是本文要讲的现代文学史家、东北作家群研究的著名专家徐塞先生。初识徐塞先生,是在大三下学期,那时我选修了徐塞先生的课——《东北作家群研究》。从徐塞先生那里,我了解到许多关于萧军、萧红、端木蕻良、舒群、罗烽、白朗等30年代崛  相似文献   

13.
《瞭望》2005,(30)
国有企业是甘肃经济的支柱,这是甘肃的重要省情。甘肃工业占全省工商税收70%左右,国有企业就业人员占全省工业就业人员的70%左右。甘肃省的国有企业具有双重特色,既有东北老工业基地古老的历史和落后的现实,又有西北工业薄弱的基础和巨大的包袱,企业数量多、地域分布广。  相似文献   

14.
巴蜀地域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现阶段明显呈现出两大特色:一是民生文化兴旺发达,地域特色文化特征日益突出,二是地方艺术文化作为地域特色文化正被现实日益消解。四川农村社区是巴蜀地域特色文化传承的根基和进一步繁荣的希望所在,而四川农村文化发展的动力则来自于农民拥有的民间特色文化资源可以转化为特色文化资本和经济资本,四川农村文化发展的程度亦取决于巴蜀地域特色文化与四川新农村文化建设契和的深度和广度。  相似文献   

15.
孙其勇 《学理论》2009,(14):128-129
苏州对作家苏童的影响,已不仅仅停留在苏童是苏州人、曾经生活在苏州的这一外在的层面上了。苏州这个江南小城,已经深入到苏童的精神层面,影响到苏童长期的文学创作。苏童在20余年的文学创作过程中,他以苏州的人文景观作为文学创作的蓝本,逐渐形成了苏童特色的文学语言和文学叙述风格,形成了苏童笔下特有的具有江南风味的、有苏州特色的香椿树街系列小说,以及枫杨树乡村系列的小说。  相似文献   

16.
邢燕 《学理论》2013,(11):174-175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萧红的作品重新发掘以后,学界开始对她的作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从萧红主要作品的散文化倾向谈起,介绍她小说中的一种叙事策略。介绍了总体反讽、语言反讽和结构反讽等策略在其散文化小说中的运用,为人们认识萧红的作品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7.
莎日娜 《学理论》2011,(23):61-62
目前我国城镇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相互模仿、缺乏个性、缺失文化特色,造成千城一面的现象。在巨大的建设成就背后,隐藏着深深的危机:日渐丧失的地域文化特色和日益平庸的城镇面貌,以及随之而来的对环境的归属感的失落。因此,在民族地区小城镇的规划和建设中,如何解读地域文脉,塑造民族特色城镇,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李靖宇  刘长 《学理论》2008,(14):11-17
党的十七大阐明了全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总体战略”,特男q是指出了“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进取方向,把以老工业基地和粮食主产区为主要对象的东北优化开发主体功能区建设任务提到日程上来。所以必须对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朝着东北优化开发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大目标实现战略转进注入动力,认定深化改革是东北优化开发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基本动力;扩大开放是东北优化开发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外在动力;推进创新是东北优化开发主体功能区建设的核心动力;以人为本是东北优化开发主体功能区建设的真正动力。只有这样来确认从整体上建设东北优化开发主体功能区的动力体系。才能高扬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使之成长为现代化、国际性、综合型和具有全国意义的东北优化开发主体功能区,能够“继续成为带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和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主体区域”,承担起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所赋予的区域使命。  相似文献   

19.
东北历史悠久,民俗文化特色鲜明,其中有很多有待动画创作者发掘和开发的民族民俗资源。是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们要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以继承为起点,以创新为推动力。发展东北特色动画产业,也就是发展属于东北的文化产业,培育我们的文化品牌,将东北民俗文化特色品牌推向世界,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20.
《党政论坛》2013,(14):18-19
根正苗红的家庭出身,党、政、团的全方位历练,历经河北、陕西、黑龙江和贵州四省多个领导岗位锤炼的栗战书,2012年9月,被任命为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栗战书基层出身,在政坛上拾级而上,从政地域从华北到东北再横跨至西南,从干事到县委书记到市委书记到省委书记,这为其今日得以进入中南海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