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国政治文化对国家对外决策有不可忽视的影响。美苏政治文化中相互冲突的部分对两国战后初期外交决策以及冷战爆发产生重要影响,国家间的政治文化沟通对处理国家间相互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历史的继续:冷战后的主要国际政治矛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刚刚两年,凯南就指出了二战后的主要国际政治矛盾是意识形态对立,而且这种认识很快就被东西方两大阵营的领导人所接受。而如今,冷战已结束10年了,人们虽然普遍认为冷战后主要国际政治矛盾与冷战时期不同,但国际社会却仍对什么是冷战后主要国际政治矛盾莫衷一是。针对这个问题,本文将从讨论主要国际政治矛盾的判断标准入手,论证三个观点作为答案:1、主要国际政治矛盾在冷战期间曾发生过重大变化,由意识形态对抗转向美苏争霸;2、冷战后主要国际政治矛盾转变为美国称霸与部分国家反霸;3、中国作为反霸力量之一,在主要国际政…  相似文献   

3.
冷战期间美国对东南亚政策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 1 945年到 1 991年 ,在长达半个世纪的美苏冷战中 ,双方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和对峙。东南亚地区就是美苏角逐的一个重要舞台。整个冷战期间 ,东南亚国家在内政、外交、军事、经济等方面无一不深深地打上了美苏冷战的烙印。美国对东南亚的政策有一个演变的过程。从二战胜利到冷战完结这段时间 ,可以划分为五个时期。一第一个时期是 40年代后半期 ,即从二战结束到朝鲜战争爆发。在这段时期里 ,美国在远东的利益和政策核心主要是中国 ,东南亚在其外交天平上相对较轻。美国一直忙于帮助国民党打内战 ,对东南亚地区较少顾及 ,对东南…  相似文献   

4.
变动的地缘政治与中东欧地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论是麦金德的"心脏地带"说,还是策源东进的德国地缘政治学研究,都将中东欧地区视为控制欧亚大陆,甚至整个世界的关键.在冷战时期美苏对峙的格局中,这一地区也被视为处于两极潜在冲突最前沿的重要地带.冷战结束后,中东欧地区的地缘战略意义又发生了新的变化.中东欧地区地缘政治价值不仅充分反映在不同的地缘政治学说中,也在现实的地缘政治格局中得到了印证.  相似文献   

5.
美国亚太战略刍议池元吉以苏联解体为转折点,历时近半个世纪的以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军事对峙、军备竞赛和军事扩张为基本特点的冷战时期基本结束,开始了以和平和发展为主旋律的新时期。在这个时期开始的几年里,世界明显地出现了政治多极化、经济区域集团化、国际关系协调...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冷战后的中亚为背景,运用国际关系的软实力理论,详细论述了中亚软实力的现状和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适时制定中亚软实力的战略设计与对策选择,即通过加快中亚政治体制改革,着力打造中亚民主政治新形象,增强各国的政治公信力;加速中亚经济建设步伐,不断提高地区经济的整体实力;加大各国政府的投入力度,调动社会各界捐资出力的积极性;努力建构中亚国家文化外交战略,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提高地区软实力的层级水平等,全方位、多层次地进行软实力建设,使地区软实力迈上一个新台阶,但从长远看仍面临挑战,需要中亚国家和人民来共同应对.  相似文献   

7.
1995年的东南亚地区形势发生了许多的变化,其特点十分明显。 一、以越南加入东盟为标志,一个“扩大的东南亚联盟”已成雏形 东盟成立于1967年,自称是一个为促进东南亚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组织,但实际是冷战时期的产物。东盟成立之初,其政治主旨在对抗越南等“有共产主义色彩的印支国家向东南亚的渗透”,是多个弱小国家在冷战时期为保护自己、加强实力而结成的联盟。 在东盟成立后的20余年间,越南与该组织的关系因越南战争和越南入侵柬埔寨等原因而处于对抗状态,整个东南亚地区也处于东盟和印支两个集团对峙的局面。冷战时期,这两个集团分别代表着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在该地区的势力。随着世界政治格局出现的变化以及1991年政治解决柬埔寨问题的巴黎和平协议的签署,东盟同越南的关系开始缓和,越南也改变了对东盟的态度,调整了其对外政策,并迅速向这个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影响不断扩大的区域组织靠拢。随后,越南在1992年  相似文献   

8.
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美苏对峙的两极结构不复存在。学术界对于冷战后国际政治结构的判定存在着分歧。本文试图从阐述肯尼思·沃尔兹(K enneth N.W altz)的结构现实主义理论入手,再以结构现实主义为理论基础,对冷战后的国际政治结构作出判定。一、结构现实  相似文献   

9.
自20世纪50年代人类开发利用太空以来,太空威慑作为美国与苏联战略博弈的手段之一就已经出现.冷战时期,太空能力的进步先是作为美国政治和技术实力的标志成为国家整体威慑战略的一部分,其后又与核威慑紧密结合,在美苏“相互确保摧毁”和“相互确保生存”的威慑态势中发挥作用.冷战结束后,太空威慑逐渐与核威慑战略分离,成为独立的威慑手段.1996年,美国克林顿政府的《国家太空政策》明确提出太空威慑的概念.  相似文献   

10.
冷战时期,两种异质意识形态激烈对抗和冲突,美苏均以在世界其他地区复制自身模式作为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的根本路径。思想文化和价值观的影响与控制构建起来的冷战宣传和心理战形成一条冷战主脉。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外交上对苏联的"一边倒"迫使美国利益防线从中国大陆向边缘撤退,对华全面遏制和抵制共产主义扩张彰显出东南亚华人群体的重要地位,一场针对海外华人群体的以图书为宣传武器的心理战拉开帷幕:一方面遏制共产主义在东南亚的发展态势;另一方面在输出西方思想文化和价值观的基础上汇聚一股"亲西方"的社会潮流并加强之。两相融合在思想和心灵上产生的无形影响力,推动着美国冷战战略在具体层面的实施,维护美国在东南亚地区的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11.
80年代末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一方面,世界的几个“热点”普遍降温,另一方面,东欧局势迅速变化。美苏既想推动欧洲局势演变,但又担心失控,因而急于要寻找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办法。为此,美苏两国首脑在马耳他举行了“非正式”会晤,讨论了当前国际形势和双边关系中的一系列问题。双方在会晤后用统一的语调宣布:东西方“冷战时代结束”,美苏进入一个“相互迎合”与“合作”的“全新时期”。  相似文献   

12.
二战以来形成的美苏互为对手的国际冷战格局,随着苏联解体、东欧的剧变、德国的统一以及东西方关系的缓和而打破。这无疑将对当前的世界形势产生重大的影响。本文试就国际格局变化的影响与东南亚地区政治安全形势出现的新变化作些分析探讨。一、美苏在亚太降低军事对抗水平,大大地改善了东南亚地区的安全环境  相似文献   

13.
二战结束后,美国北极战略经历了从冷战时期的雏形阶段,到后冷战时期前20年的成型阶段,以及奥巴马时期的确立,并伴之特朗普时期的新发展阶段变化。本文认为二战后美国北极战略的三阶段变化,不仅源于北极地区自然环境和政治安全环境的变化,更源于不同时期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变化;而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变化,则基于国际政治变化导致美国对国家安全威胁认知和判断的变化。通过研究美国国家安全战略中的北极战略,本文认为不同阶段的美国北极战略具有各自不同的鲜明特点,包括第一阶段因美苏争霸需要而呈现军事化的特点、第二阶段因冷战结束和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而呈现出合作应对非传统安全挑战的特点、第三阶段因强调地缘政治博弈甚或大国竞争而呈现“回归”传统安全乃至军事化的特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拜登政府国家安全战略兼具“回归”国际合作和“延续”大国竞争的双重特点,美国北极战略因而呈现出既寻求合作应对非传统安全挑战、又继续军事化乃至“高边疆化”的双重特点。  相似文献   

14.
论后冷战时期的国际危机与危机管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国际危机与危机管理是后冷战时期国际政治中的重要问题。本文在界定国际危机这一概念的基础上 ,探讨后冷战时期国际危机的成因与后冷战时期危机管理中的新特性。  相似文献   

15.
克林顿对南亚三国的访问,提升了美印关系,加强了与孟加拉国的经济合作,并逼迫巴基斯坦军政府还政于民。以克林顿南亚之行为起点,美国南亚政策也从“平衡外交”调整为“重印轻巴”,通过提升美印关系;开展战略对话,拉拢印度,以期借重印度实现美在南亚和印度洋的主导地位,将南亚纳入其全球战略框架。一、历史回顾美国南亚政策的制定和调整主要是根据其全球战略的需要,受美苏在南亚地区角逐的影响和制约,按不同时期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冷战时期,“拉巴抑印”。这一时期,东西方冷战,美苏为争夺世界霸权在全球范围内展开激烈斗争。在南亚,苏联…  相似文献   

16.
地缘政治是国际关系研究中的一个经久的话题.随着美苏冷战的结束,意识形态的对抗模式渐渐淡出了历史舞台,一度沉寂的地缘政治思想又回到了国家战略思维的前沿.在一个不再以意识形态划线的时代里,基于地缘的战略思考成为国家制定其大战略的关键.正是在这种前提下,本文试图对冷战后美俄关系进行再思考,从乌兰克大选的视角审视美俄间的地缘性冲突及双边关系未来的可能性走势.  相似文献   

17.
论朝鲜半岛多边安全合作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时期 ,朝鲜半岛形成了美苏之间军事和意识形态上两极体制上的对立。但随着冷战的结束 ,韩俄、韩中、美俄、美中等国家间实现了政治上的和解。东北亚地区的安全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出现了多样的国际行为体 ,形成了多元化的结构 ,致使这一地区内国家间各种合作的重要性也在不断加强。在变化了的安全状况下 ,会产生建立多边安全合作机制的要求。面向 2 1世纪 ,多边安全合作机制对于保障国家安全、地区稳定以及东北亚和平与繁荣有着重大的影响 ,也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论中美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美苏“三角关系”,曾给“冷战”时期国际关系格局带来举足轻重的影响。冷战结束后,中美俄关系呈现出新的形态,再用传统的“三角关系”概念审视三国关系已不合时宜。进入新世纪,我们应“与时俱进”,努力推动并行不悖的中美、中俄“双边”关系,以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美欧俄三边关系:能否超越地缘政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前 ,美欧俄三边关系与冷战时期美苏欧三角关系相比 ,有许多显著的新特点。美国作为当前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 ,自然成为美欧俄三边关系中矛盾的主要方面 ,而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这一关系的性质。布什政府的全球战略实际上是世界帝国战略 ,受新保守主义理论和进攻性现实主义理论影响最大。它与欧盟和俄罗斯的战略在目标、重点和手段上都有很大的不同。在冷战时期 ,美苏欧三角关系的互动模式主要是地缘均势模式 ,“零和”游戏规则在其中起主要作用。而在当前美欧俄三边关系互动中 ,虽然还存在地缘政治模式 ,但已出现地缘经济、国际机制、“共赢”等三种新的模式。美欧俄实力的消长、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发展将决定三边关系的互动模式。每一对双边关系中将是多种互动模式共存 ,美欧俄三边关系在一些重要领域互动中也是多种模式共存。在今后若干年美欧俄三边关系将处于十字路口。  相似文献   

20.
美苏两极世界格局的瓦解从根本上动摇了美欧之间在冷战中形成的联盟关系基础,同时为亚洲地缘政治力量的重组和各种重要力量之间多边关系的形成与发展创造了条件。新型地缘政治形势将对世界多极化趋势和新格局的形成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