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20世纪 ,广大第三世界曾先后出现过多种“第三条道路”的主张。它们与当代西方正流行的“第三条道路”思潮 ,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具有自己的特色和风格 ,其实质是发展民族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2.
吉登斯提出第三条道路理论,促进了英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我国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文章从社会平等、责任与权力、可持续发展、全球化等方面提出了见解,为构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3.
社会民主主义经过不断调整和更新,逐渐演化成一种新的资本主义的“第三条道路,,的国家学说。“第三条道路”包含新型的民主国家理论、社会投资型国家理论、治理理论、全球治理理论等新主张。本文对“第三条道路”的国家学说的产生背景、发展演化、主要观点及其理论实践等方面进行探讨,并在最后做出简要的评析。  相似文献   

4.
税收是国家凭借其政权力量强制取得的收入,这种收入的单方面转移,必然会造成对经济主体自身利益的影响.税收是企业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纳税筹划也就应运而生.纳税筹划不是单纯地减轻企业税负,更不是偷税、漏税等违法行为,而是企业管理更加有条不紊,更有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的纳税行为.  相似文献   

5.
6.
“第三条道路”是吉登斯的重要理论。它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的欧洲,既是一种新的社会思潮,也是被欧洲各国竞相采用的政治策略。本文通过对“第三条道路”发展脉络的梳理和对其理论内容、实践政策的回顾,解读“第三条道路”并非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尤其是在当前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奉行“第三条道路”的社会民主主义者们必须提出相应的应急政策,才能度过难关。同时得出结论,任何一种政治思潮、政治力量,能否生存和发展,能否对现实社会生活产生影响和影响力的大小,取决于它能否制订和推行与其自身价值和政治取向一致并与特定环境条件相吻合的理论纲领和政策策略。  相似文献   

7.
随着形势的变化,欧美主要国家中的左翼政党纷纷上台执政,出于政党利益与解决国内矛盾而提出“第三条道路”。该理论着眼于社会经济问题,但同时也是一种政治理念。在对外关系上,美欧北约国家借“第三条道路”,以“人权”为幌子,鼓吹西方的“民主”和“自由”,对主权国家实行新殖民主义政策,以求“共同价值观”的国际化,从而继续谋取对全球的主控地位。这种以“第三条道路”为理论背景的西方“价值观”的国际化与当前全球化趋势的本质要求是相背离的,须引起世人关注。  相似文献   

8.
英德第三条道路有两个思想来源:伯恩施坦的修正主义以及悉尼·韦伯的费边主义。当代第三条道路承袭了伯恩施坦的实用主义、兼收并蓄为我所用的改良思想;同时也借鉴了韦伯的社会有机体论中的合作协调思想。在当代欧洲,英德两国分别产生了以布莱尔和施罗德为代表的第三条道路思想,两者具有很多共同点,但在对待福利国家的问题上却存在较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是与英伦政治思想传统中自由放任成分较多,而德意志在当代世界最先创立福利模式以及传统自由主义影响较弱有关。  相似文献   

9.
"第三条道路"是西方左翼政治力量的政治思想,它提出的一系列基本理论观点是时代的产物,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的实践,成功地解决了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许多问题。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当前我国面临的许多问题与西方国家遭遇的问题具有某些相似性,因此"第三条道路"思想对当代中国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90年代在英国兴起的"第三条道路",是西方左翼政党及其领导人为解决资本主义国家内部出现的新问题和一系列社会矛盾而提出的一种新的政治理论与社会实践模式。"第三条道路"的理论和实践效应更应该追溯于深刻而复杂的理论背景。作为一种理论,它具有进步性,但从理论到实践的历史过程中,它无法摆脱自身的局限性。作为一种发展的实践模式,"第三条道路"对中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并不适合中国的国情,中国只有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才是最佳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1.
“仁”的基本含义是“仁者爱人”。“孝悌”和“爱众”是它的第一要义。恭、宽、信、敏、慧是“仁”的五种表现形式,忠恕之道则是实行“仁”的理想方法。孔子“仁”的思想可以为当今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董仲舒是西汉一代重臣,他在为官从政期间提出了较为具体的廉政思想,如:廉政的根本在于统治者要爱护人民;强调为政者要崇尚节俭廉洁,反对侈糜奢华;重视“义’’在廉政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今天,学习、研究这些思想,有助于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认清自己肩负的责任;有助于各级领导干部强化自律意识和为官从政的官德;有助于在全社会形成廉洁朴素的社会风气。  相似文献   

13.
在刑法解释中,客观解释、实质解释、目的解释、实质推理及司法能动主义等各种法律方法无不充斥着实用主义精神。总的来看,实用主义刑法解释观催生出几个统一,具体包括法律规则与生活经验的统一,法条主义与实用主义的统一,系统性后果与个案性后果的统一。实用主义解释观滋生负面效应:实用主义刑法解释观蕴含反动因素、缺乏民主约束、容易滋生犬儒主义。对实用主义刑法解释应从事前预防与事后救济两个层面进行完善,以保障解释结果的合法、合情、合理。  相似文献   

14.
司法解释正当性的困境及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法解释正当性的困境在于司法解释权力合法性的缺乏、内容上规范性解释的越权、法律效力上的无根据性等.为消除这种困境,需在制度上加以重新设计,包括其司法解释权力的授予、司法解释的权限以及其法律效力的制度认可.  相似文献   

15.
在现代经济社会,不可兑换的信用货币体制和政府财政权的扩张导致了纸币的持续超发,也肇始了愈发严重的金融危机或经济危机接踵而至,进而侵犯人民的财产权利,而需要在宪法位阶上对中央银行的货币权力进行合理的制度规范。货币权力的宪法规制不但要赋予中央银行独立行使职权的法律地位,还应当通过对中央银行的货币权力予以宪法性约束,使其权力运行真正能够受到民主监督的制约,以期实现对人民基本权利之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16.
当代犯罪的文化学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作为“社会有机体”中的软件,“与犯罪的关系深刻而又密切”。它不仅具有弥漫性与潜移默化性,对犯罪具有超越一定时空范围的强大浸染力、吞噬力和解构力,而且还具有明显的相对独立性和持久性,能够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规定着犯罪的原因、动机和手段。从类型学的角度看,文化可分为主文化、亚文化、反文化、大众文化等多种不同形态。这些文化形态与犯罪交织着十分复杂的关系,必须审慎地加以甄别、判断和对待。从文化作用于犯罪的机制看,它不仅通过决定社会主导型价值观影响着犯罪的总体水平,而且,一定的文化背景条件还规定着不同类型的犯罪在整个犯罪结构中的比重;另外,文化还影响到国家的刑事政策走向———不同的文化有着不同的犯罪惩罚观和犯罪预防观。  相似文献   

17.
就形式而言,哲学是一门学科体系,这种学科体系的特点是研究事物的一般性和普遍原则;就内容来看,哲学体现为人类观念活动的最高层次,即思想建构。哲学的本质是一种思维方式,其基本功能是:现实之批判,理念之引导,文明之提升。在当代,哲学应该立足本分,有所为有所不为。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刑法立法上,伪证罪的法益已经从公民人身权利向国家司法利益转变。刑法理论界存在的“复杂法益说”观点是旧刑法“人身权利说”的变种。伪证罪侵害的具体法益应当理解为“言词证据的司法运用”。据此,对伪证罪的构成要件可以作如下解释:在主体要件方面,将被害人解释为伪证罪的主体有其实质合理性,犯罪嫌疑人、刑事被告人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构成伪证罪的主体。担任言词证据记录工作的人故意做虚假记录的应当构成伪证罪;在主观要件方面。刑法对伪证罪设定的目的要求并不符合伪证罪的法益需要;在客观要件方面,关于伪证行为中“虚假”的认定,“客观说”更符合伪证罪的保护法益,刑法将伪证罪限定在刑事诉讼中,不符合伪证罪的法益内容。  相似文献   

19.
法律解释结果的多样性及其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司法实践中,法律解释出现多种结果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出于减少其消极影响的考量,我们需要确定衡量这种多样性解释结果的标准.既有的主要标准包括合法性、合理性以及其他一些标准,但是,这些标准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陷.而可接受性标准能够整合以上各种标准的优点,应当成为解决法律解释多样性问题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