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2013年5月18日至19日,由浙江省儒学学会和中国孔子基金会联合主办,浙江省儒学学会秘书处、杭州市萧山区儒学学会、浙江惠明集团·文澜书院联合承办的"全国首届省级以上儒学团体负责人联席会议"在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东方文化园举行.这次由全国38家省级以上儒学团体负责人出席的联席会议在全国来说尚属首次.会议前还成立了全国首家县区级儒学学会——杭州萧山区儒学学会.会后又以倡议的方式通过了两项重要决议:一是决定举办每年一届的中国儒学年会,二是通过了联席会议倡议书.  相似文献   

2.
固原一中始建于1891年(清朝光绪17年),初称五原书院,属宁夏最早建校办学的百年老校之一。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被确立为自治区重点中学  相似文献   

3.
文化资讯     
《共产党人》2009,(14):22-22
宁夏美术界总动员冲刺“中国美术奖”;隆德梁堡发现保存完整明朝古城堡;沙坡头实景演出自创刷《驼铃声声》;第七届银川赏石旅游节开幕;中国音乐金钟奖宁夏分赛区开赛;  相似文献   

4.
江西是书院大省,从唐朝书院萌芽时候开始,江西的书院无论从时间还是数量上都领先全国。江西最早也是全国首批具有教育功能的书院是桂岩书院,属于幸氏家族书院。江西家族书院以完善的制度建设和较大的社会影响促进了中国书院的发展成熟,在书院发展的早期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焦淑娟 《世纪桥》2007,(4):99-100
书院在我国历史上存在达一千年之久,书院的存在和发展打破了单纯的官办教育系统,开启了书院教育与官学相并行发展的双轨教育体制,这是以前的社会所没有的。官学的衰落和科举的腐败是书院发达的直接原因,但是在封建社会高度专制的制度下,书院兴起和发展的原因就不仅仅在此。本文试图探讨在我国古代封建专制制度下,书院这一特殊的教育组织形式、这一相对自由的教学组织形式仍能存在并发展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有效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为摆在各个高校面前的紧迫任务。随着高校书院制改革的不断推进,书院制模式下学生社团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越来越受到关注。文章从书院制模式下学生社团的特点入手,探讨学生社团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而对书院制模式下学生社团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优化提出针对性对策。  相似文献   

7.
刘建明 《党课》2014,(18):106-107
刘宗周,字起东,别号念台,浙江山阴(今绍兴)人。生于明朝万历六年,24岁中进士,官至仪制主事、右通政使、顺天府尹、工部左侍郎、左都御史,先后在万历、天启、崇祯三朝为官。他学识渊博,气节高尚,是明朝著名的儒学大师,蕺山学派的创始人,对明末清初的启蒙思想兴起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书院制模式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价值意蕴。书院制模式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创新在社区模式构造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育人环境、多元主题活动满足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多维需求、专职思政工作者生活化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三个层面达成了可能性。因此,书院制模式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从坚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标线,将拓展主题活动与发挥仪式育人相结合;坚持以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主线,将文化育人与涵育文化自信相融合;坚持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为引线,将书院闭环教育与网络开放空间相接合等方面进行路径创新。  相似文献   

9.
<正>2010年,绍兴文理学院以参与浙江省教育体制改革试点为契机,开始了书院制改革的探索与实践。2011年,试点建设以绍籍名人命名的阳明书院、东山书院、羲之书院,探索符合学校实际的学生书院制管理模式。2012年6月,学校成功承办浙江省高校寝室卫生管理和文明建设现  相似文献   

10.
书院作为教育的特殊组织形式,在宋朝非常兴盛.究其原因,既有社会环境的推动作用,又有文人群体的不懈努力和开拓.在这两方面力量的共同作用之下,宋代书院呈现出了一个辉煌发展的局面.宋代书院的发展与壮大对我国当下的教育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这就是:必须保证教育的适度优先发展;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真正实现教育家办学.  相似文献   

11.
2013年6月1日至2日,由尼山圣源书院、台湾高雄孔孟学会、中国实学研究会联合主办的"2013海峡两岸儒家精神与企业经营"研讨会在位于山东省泗水县的尼山圣源书院举行.此次研讨会的指导单位为国际儒学联合会、中国孔子基金会,协办单位为中华经贸暨学术交流学会、中华社会教育学会、高雄市产业发展协会、泗水儒商联合会.参加研讨会的有来自台湾高雄的儒学组织、高等院校、企业界人士20多人,大陆方面则有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山东大学、中央党校、国防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市委党校、宁波市委党校的专家学者以及企业界和政界人士近40人.两岸学者和企业家共同探讨了儒家思想与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关系,就儒家精神对于企业文化建设、企业家修养所具有的意义和价值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  相似文献   

12.
四川教育起步很早,兴学传统源远流长。早在西汉景帝时,蜀郡太守文翁就在四川兴起重视教育和文化的高潮,创办最早的官办地方学校———“文翁石室”,史称“文翁兴学”。从此,四川的教育事业发展很快。唐初遂宁的张九言书院是中国开办最早的私人学校之一;宋代蒲江的鹤山书院藏书多达十万卷,超过当时的国家图书馆崇文院的八万卷;清代成都的锦江书院和重庆的渝明书院享誉全国。进入20世纪,四川的教育事业先后有了几次大的发展,到了21世纪,四川已经成为中国教育大省,正在向教育强省迈进。教育起步20世纪初,清王朝在内忧外患中不得不实行所谓新政,…  相似文献   

13.
万宇  徐雁平 《唯实》2014,(5):84-86
<正>中国书院是一种历时近千年的独特教育机构,始于藏书之所,之后自然成为读书之处。在士人们聚而读书,相互质疑问难,释疑解难的过程中,讲学之风勃兴,读书讲学、教授课徒,逐渐发展成为书院。清人有言:"交友以自大其身,造士以求自身之不朽。"交友造士的适宜场所首推书院。两宋时期见诸于史载的书院有203所,可谓书院的始兴时期。自宋以后,历元、明、清三朝,书院不断得到发展。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清廷明谕"改书院为学堂"。在近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制度完备、影响深远的中国书院  相似文献   

14.
《共产党人》2009,(17):I0006-I0007
固原一中始建于1891年(清朝光绪17年),初称“五原书院”,属宁夏最早建校办学的百年老校之一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被确立为自治区重点中学,2003年与固原民族师范重组为新的固原一中,2005年被评为自治区普通高中一级示范学校。  相似文献   

15.
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主流价值观的具体体现,也是社会主义在精神文明层面的重大理论成果。儒家思想是中华文明的核心理念,文化的继承性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儒家思想之间存在着紧密的相通性。本文通过对古代社会儒学传播方式的剖析与借鉴,拟以家礼家规、乡规民约和书院制度作为模板创新当代主流价值观的建构路径。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我们发挥济宁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富集优势,倾力打造儒学人才高地和干部政德教育基地,推动两项特色工作融合发展,实现了互促共进、相得益彰。一、充分发挥儒学人才作用,强化儒学研究传播"话语权"。发挥20余名儒学大家、泰山学者和尼山学者的作用,围绕"四个讲清楚",产生了一批影响广泛的研究成果。支持省特聘儒学大家安乐哲开展"翻译中国"活动,对《论语》等儒家经典进行外文编译;由省特聘儒学大家陈来领衔举办专题讲座,在山东教育电视台播出,促进儒学研究成果向民间传播。引导儒学人才将儒家文化精髓融入干部政德教育课程设计,新打  相似文献   

17.
《党课》2009,(10):119-119
这几年,在中国的东西南北,书院这种古老的教育形态再次兴起。在山东,山东省作协主席张炜创办了“万松浦书院”,另外还有“尼山圣源书院”;在陕西,有陕西作协主席陈忠实领头的“白鹿书院”;在天津,市文联主席冯骥才开办了“北洋书院”;在贵州,学者蒋庆创办了“阳明精舍”;在江苏,南怀瑾的“太湖大学堂”更是声名远扬:而在长沙,唯一绵延至今的中国古代四大书院(另三个为白鹿洞书院、嵩阳书院、应天书院)之一的岳麓书院的讲坛热度同样是有增无减。  相似文献   

18.
张羽琼 《当代贵州》2013,(17):62-63
自中原文化进入贵州以后,以儒学为核心内容的形式化教育与少数民族原始形态教育的碰撞、交流与融合就一直成为贵州教育发展的主线。贵州建省六百年来,中原大传统文化与区域小传统文化碰撞交融,儒学教育与少数民族原始形态教育并行发展,构成了贵州教育多元发展的区域特色。  相似文献   

19.
吴忠礼 《共产党人》2006,(13):45-46
儒学教育的兴起春秋战国时代,随着奴隶制走向崩溃,封建制度逐渐形成,出现了新的社会阶层——士。士把宫廷文化和官方教育带到民间,引起中国古代学校教育的一次重大变革——私学教育的兴起。孔子就是儒学私学教育的创始人和代表人物之一,他提倡“有教无类”和“学而优则仕”的教  相似文献   

20.
新加坡华人以集资办校兴学的方式传承儒家思想,发扬了中华民族崇文重教、作育英才的优良传统。早期华校是方言性的私塾、书院,大都附设在庙宇、宫观、祠堂之内,形成了儒学在新加坡传播的一个重要特征——融儒学教化于民间信仰。后期新式华校以华语教学并通过校训来灌输儒家思想,表现在用儒家思想为学校命名、以儒家精神来办学,且结合生活实践和社会现实对儒家价值观作出新的诠释。海外华人之所以如此重视办校兴学和传承儒家思想,原因在于这既是他们漂泊心灵的安顿之处,也是他们生活创业的精神源泉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