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我国就业增长、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昊 《前线》2011,(2):42-43
就业弹性系数是指就业的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之间的比例。通过对我国历年就业弹性系数的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把握就业增长和经济增长以及产业结构之间的内在规律。  相似文献   

2.
王光栋 《求实》2005,(11):37-39
促进中部地区就业增长是缓解中部地区就业压力的根本。从实现就业增长的路径选择来说,中部地区一是要采用依托外源型发展模式,培育和完善外源型增长模式的市场经济环境,加快中部地区经济发展;二是要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升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三是通过教育培训改善劳动力素质和技能结构,提高本地区跨区域就业劳动力的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扩大跨区域劳务输出的规模。  相似文献   

3.
2003年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在受到SARS冲击的情况下仍然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据统计,2003年1—6月,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完成50053亿元。同比增长8.2%,比上年同期加快0.4个百分点,是1998年以来同期增长较快的时期之一。但是。值得引起注意的是,上半年经济的快速增长,并没有带来相应的就业增长,就业难的问题愈发突出。  相似文献   

4.
衣明鑫 《奋斗》2009,(2):57-58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不断发展,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不仅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而且成为吸纳劳动力,排解就业压力的主要经济成分。如何处理好非公经济发展与就业之间的关系,仍是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过程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统筹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是山东省在复杂形势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是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关键环节.以建设经济文化强省引领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拓展发展的新空间,提升发展的新水平,进一步扩大就业;在扩大就业的状态下,促进经济增长.把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进一步纳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6.
蔡昉、都阳、高文书撰文指出,尽管通常的计算低估了中国的就业弹性,但调整后的弹性数值仍属偏低。为什么经济的增长没有带来相应的就业增长?首先,反周期的宏观经济政策对解决自然失业是无能为力的;其次,在反周期的宏观经济政策所能调节的周期性失业方面,由于宏观经济政策所引导的投资方向往往是就业密集度较低的行业,进而导致反周期措施拉  相似文献   

7.
要把解决就业问题放在突出位置来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业问题维系着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要想尽快摆脱危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我们必须要把保持就业增长(保就业)放在突出位置来抓。  相似文献   

8.
胡磊 《唯实》2010,(1):62-66
产业升级与就业增长的可能性悖论,是指经济发展过程中无法兼顾产业升级和就业增长两大目标。产业升级与就业增长的可能性悖论的解决,有赖于:(1)辩证认识产业升级与就业增长的关系,坚持推进产业升级和扶持就业创业相协调;(2)加大人力资本投资;(3)选择好产业升级的路径和时机;(4)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促进产业升级与就业增长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9.
蔡昉  都阳 《学习月刊》2009,(11):16-17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周期性波动是一个难以避免的经常性现象。一般来说.政府在应对经济危机时首先关注的问题.就是尽可能解决经济危造成的大范围失业。因为失业对人民众的生活会造成直接影响.剧烈的外冲击引起的群体性失业还会造成社会不稳定。恢复经济的政策如果忽视就业增长,就容易造成所谓的“无就业的复苏”。其典型的特征就是经济增长率有所回升.但失业并没有减少。例如.美国经济1990~1991年衰退之后.长的“无就业的复苏”。就经历了比较漫因此.尽管当时的经济增长率回升.大多数民众仍然觉得济衰退在延续。直到90年代中期,就业势好转,才实现真正的经济繁荣。  相似文献   

10.
目前,国际金融危机使我国原本就存在的突出性就业问题雪上加霜,进一步加剧了我国劳动力供给与岗位需求之间的失衡。因此,必须采取各种措施以解决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的就业问题。一是认真落实国家促进经济增长的宏观经济政策,正确处理好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的关系;二是解决好大学生就业问题;三是解决好农民工就业问题;四是解决好城镇低学历青年的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11.
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搞好民营经济发展,可以有效加快经济的增长速度,可以大大缓解劳动就业的压力,可以明显提高经济发展的效益,可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因此,为保持国民经济较快增长,必须加快发展民营经济。  相似文献   

12.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从前三季度的宏观经济数据看,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仍面临巨大压力。在长期经济走势中,通货膨胀、就业压力和人民币升值预期可能成为常态,而世界经济低迷则成为不可忽视的外部背景,在此基础上,中国经济增长面临更加复杂的局面。因此,有效的宏观经济政策是对我国政府宏观调控能力的巨大挑战。  相似文献   

13.
中国经济增长的外部不经济及其解决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尽管近几年中国经济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但经济的快速增长却掩盖不了“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难循环、低效率”等外部不经济性。我们通过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投入效率、能源消耗、污染排放的分析,得出的一个基本判断是:增长方式粗放,存在不经济性。为此,必须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促进增长方式转变,这是解决经济增长外部不经济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4.
传统经济增长理论完全排斥产业结构升级。结构主义认为产业结构的变动会影响经济增长,现代经济增长方式实际是以产业结构变动为核心的经济增长模式。我国新一轮经济增长的过程实质是产业结构剧烈变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文化在其中所起到的价值整合作用越来越突出。文章以山西区域经济发展为例,提出文化的整合功能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提高城市品位;提升商品的附加值;挖掘人的经济品质;增加社会凝聚力;使区域经济在发展过程中深深打上文化的印记。因此,文化与经济的整合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新方向。  相似文献   

16.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发展经济学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世界经济处于脆弱的复苏期,这对于经济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的中国来说既是挑战,也是进行结构调整,加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机遇。要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良性转变,实现经济平稳增长,需要重新检视有关经济增长与发展的观念、政策,科学有效地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7.
我国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的经济增长,是比较典型的投资拉动型经济增长。现阶段的经济增长,主要属于体制转换、制度创新和结构调整推动型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8.
经济增长理论的演进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为历史起点,经济增长理论经历了从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到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演进历程,学者们对经济增长源泉探求的视野也从资本、劳动扩展到技术、人力资本、知识资本、制度等要素。认真研究和分析这一过程,对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本的作用、加大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力度、促进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宁夏党校学报》2012,14(6):77-81
实施重点项目建设,不仅要发挥固定资产投资推动经济快速增长,促进国民经济综合平衡发展的作用,更要着眼于提升就业水平。提高就业水平是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也是实现宁夏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20.
粗放增长方式是落后的生产方式,它大量耗费资源,严重损害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经常违背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不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已成为我国当前一个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我国经济增长方式难以转变有体制、思想和历史等方面的原因,应在科学发展观统领下,加大改革和机制创新力度,迫使经济增长方式尽快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