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在西部大开发进程中 ,内蒙古要合理开发比较优势明显、市场前景良好的资源 ,积极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 ,构筑具有自己特色的支柱产业体系。我区地域辽阔 ,人口不算太多 ,中心城市分散 ,自有市场狭小 ,对市场的外向依存度高 ,如果不能建立强大的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 ,缺乏特色和优势 ,便没有竞争力和生命力 ,也就不可能有大的发展。然而 ,我们的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如果回报丰厚 ,赢利可观 ,处在市场“高利润区” ,而又难以垄断 ,那么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别的省、市、自治区 ,特别是拥有资金、技术和人才优势的沿海发达地区 ,照样可以利用内蒙…  相似文献   

2.
经济全球化和加入WTO,给中国经济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也将使内蒙古经济在更大范围和更高程度上融入世界经济体系。面对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和变化,我们如何适时调整发展战略,确定发展重点,这是社会各界都非常关注的重大理论和现实课题。为此,本刊编辑部与内蒙古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内蒙古经济信息网网络中心联合组织了本期专家笔谈,从经济、社会、文化等不同的角度对此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3.
龚武生 《新湘评论》2006,(12):23-24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以解决危害群众健康和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环境问题为重点.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剂、环境友好型礼会。这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则。永州是典型的丘陵山区市.也是一个经济欠发达市。近几年来,我们按旦镬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积极创新发展理念.确立发展生态资源效益型经济的总体思路,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夯实发展基础上.放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上,放在增强可持续发展卜,逐步走出了一条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具有本地特色的经济发展的路子.  相似文献   

4.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区能不能最终实现“走进前列”、“成为支点”的宏伟目标,关键取决于能否形成较强的区域竞争力。培育和提升内蒙古区域竞争力,尤为重要和迫切的是培育和提升内蒙古企业竞争力、产业竞争力和制度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李祖高 《学习月刊》2009,(16):51-51
武汉市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位于有“九省通衢”美誉的武汉市城区东部.以中国最大、最美的城中湖——东湖为核心.涵盖周边景区和城乡.区域面积辽阔、水土资源丰富、环境清爽宜人、文化底蕴浓厚.具有发展旅游观光及其配套服务产业的良好基础、区位优势和广阔前景。经过多年发展.尤其是2006年风景区管委会成立以来.管理体制日趋成熟、机制改革不断深入、旅游品牌显著提升、重大项目陆续启动.全区以旅游产业为核心的特色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随着国家中部崛起战略和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不断深入.一批国家重点旅游项目落户东湖.为全区加快发展以旅游休闲产业为龙头的区域特色经济提供了良好契机。  相似文献   

6.
熊智勇 《新湘评论》2006,(12):47-47
县域文化作为在一定区域内经过长期积淀、传承而形成的独特的地域文化,与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密不可分,互为支撑。在靖州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我们立足文化和经济的“互恋”关系,充分绽放县域文化的独特魅力,培育经济发展的弹跳点。  相似文献   

7.
巴嘎那 《理论研究》2004,(11):19-21
牧区是个特殊的区域 ,其经济能否快速发展 ,必然关系到内蒙古城乡能否协调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近些年来 ,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牧区经济发展缓慢 ,牧民的收入增加减缓甚至下降。因此 ,研究解决“三牧问题” ,在经济、政治、生态等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宋有 《奋斗》2009,(5):55-56
黑龙江科技学院是一所具有矿业特色的普通高等学校,学校因煤而生,依煤而长,在62年的办学过程中始终坚持特色兴校战略.在服务煤炭工业和区域经济发展中求生存、求发展。在矿业学院更名为科技学院、办学主体由煤城鸡西迁到哈尔滨的情况下,坚持“更名不改姓”、“迁校不拔根”的思想,  相似文献   

9.
于光军 《实践》2013,(2):29-30
2012年,内蒙古自治区围绕主题主线,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位置,采取了抓大项目、抓重点产品生产等措施,全区经济发展实现缓中企稳、稳中有进,经济增长、财政收入等主要指标都达到了年初确定的目标。2013年内蒙古自治区再次将"稳中求进"确定为新一年经济工作的核心。在未来的日子里,内蒙古经济运行将会面临新的形势,其中既有新的机遇,也有巨大的挑战。如何判断我区经济发展的环境和基础,如何在这个"重大转折时期"的  相似文献   

10.
实现内蒙古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我区面临着较好的发展机遇,发展势头强劲。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实现我区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必须进一步完善发展思路,实施符合实际的区域发展战略。笔者认为,明确确立、实施和完善资源转换、工业强区和制度创新三大战略,应是我区经济发展的基本经验和出路。  相似文献   

11.
怀柔,人称九分山水一分田,是个地理条件较为复杂的县。全县分为三种不同类型的地区:南部为平原,西部为丘陵,北部为高山。这个地理特点决定了怀柔在发展商品经济中,应该采取一些不同于平原县的做法。改革10年来,在党的改革、开放、搞活方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同志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增订本)一书中,把马克思主义同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相结合,科学地阐明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历史经验、客观依据、奋斗目标、根本政策等问题,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认真学习这本书,深刻领会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科学结论,有利于我们提高执行三中全会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把改革开放搞活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13.
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报告》在确定"坚持科学发展,推进富民强区"中心任务,明确未来发展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的同时,提出了"全面提高经济综合发展水平"的重点任务。这是基于内蒙古未来发展面临难得机遇与严峻挑战而确立的战略取向,也是实现"繁荣富裕、和谐美好"宏伟蓝图的有力支撑。完成好这一重点任务,需要我们全面分析当今国内外经济环境的重大变化,准确把握自治区改革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和阶段性特征,深刻理解未来内蒙古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与重点工作。  相似文献   

14.
侯丽清  姜明 《实践》2006,(7):43-44
草原文化是历史上曾经生存、繁衍在蒙古草原上的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总称。内蒙古各族人民是现代草原文化的主要载体和承传者。草原文化中的生态伦理思想、诚信伦理思想,不畏困难、积极进取的民族精神,为内蒙古以牛羊肉、奶等畜产品为主的特色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提供了持久发展的精神内驱力。在崇尚绿色、天然和环保的今天,人们讲究绿色、无污染的消费观念,为内蒙古特色经  相似文献   

15.
西部大开发战略启动时 ,西部地区包括了西北、西南的 1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随后 ,内蒙古和广西两个自治区也加入了大开发的行列。这样 ,西部大开发实际上涵盖了 12个省级行政区 ,国土面积占全国的 71% ,人口占全国的 2 8% ,而GDP仅占全国的 17%。在这样一个地域广大但基础薄弱的范围内实施大开发 ,既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宏伟大业 ,同时也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事业。从区域经济学的角度来看 ,西部广大地区的省情、区情各不相同 ,各具特色 ,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也有着明显的差异。就新疆而言 ,要想在大开发中有一番大的作为 ,就应当…  相似文献   

16.
沙湾县是新疆天山北坡经济带上的一个重要节点,在天山北坡经济带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沙湾县发展特色经济具备自己的优势,可依托多种资源发展多种产业。  相似文献   

17.
社会现代化的主要标志是工业化和城市化 ,实现社会现代化必须推进城市化。我在《内蒙古的社会现代化之路》① 一书和《内蒙古城市化的趋势和特点》② 等多篇文章中提出 ,内蒙古的城市化应当走重点发展大中城市的道路 ,或者说 ,内蒙古的城市化模式应当是以积极、优先发展大中城市为特征的。这个观点提出后 ,有许多人赞成 ,有些人不赞成。看来 ,有必要把我为什么主张内蒙古应当重点发展大中城市的道理详细讲一讲 ,以期在讨论中深化我们对内蒙古城市化道路问题的认识。需要指出的是 ,我所说的“内蒙古应当走重点发展大中城市道路”的完整意思 ,…  相似文献   

18.
培育产业集群是提升内蒙古区域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集群是提升内蒙古区域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影响内蒙古产业集群形成的主要因素有产业集群发展的制度环境不理想、不重视产业链整合与产业集群规划、观念落后、缺乏龙头骨干企业、服务体系支撑软弱。培育产业集群,促进内蒙古区域经济进一步发展需从转变工作作风、转变观念、培育和壮大龙头企业、积极改进软件要素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9.
发挥经济哲学富含哲学思维和人文精神的特点,充分考量中国区域经济政策。建国以来中国区域经济政策走向呈现出从平衡到不平衡的演变、从经济增长极到与功能主体结合的演变、从单一主导到复合关系的演变。面对缩小区域发展差距、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协调区际关系的现实挑战,区域经济政策目标应趋向于公平与协调,标准应趋向于合理与实效,制度安排上应趋于系统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发展县域经济需要走特色经济之路,更需要走特色文化之路。特色经济的特色是在特色文化的背景下展开显现的,因此,发展特色经济离不开发展特色文化,地方特色文化是县域特色经济发展的底蕴,地方特色文化是县域特色经济跨越的支点,突出地方特色文化,是助推县域特色经济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