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政治学者塞缪尔·亨廷顿曾言,“对于美国来说,一个理想的敌人就是在意识形态上与美国敌对,在种族和文化上与美国相异,在军事上有足够能力对美国的安全构成实实在在的威胁”。可见,在意识形态上对美国构成威胁是成为美国“理想敌人”的首要条件。  相似文献   

2.
利益集团是美国政治制度的产物,是美国权利结构的组成部分,也是影响美国政治和政府决策的重要力量。由于美国的大国地位及美国对外政策对特定国家和地区的影响,在对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政策制定过程中,外国(或地区)政府也仿效美国利益集团,通过游说影响美国对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政策。冷战结束后。台湾当局在谋求“独台”、“台独”的同时,加大了对美国的游说力度,争取美国的支持。本文根据有限的资料.就台湾当局通过游说影响美国对台湾地区政策的途径、手段、效果进行一些分析。以期对这个问题有一个较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像其他外交政策一样,美国对华贸易政策建立在国家利益基础之上。那么,什么是美国的国家利益?美国资本主义多元民主政治,美国社会各阶层、各种政治、经济、文化利益集团的政治博弈又是如何在美国的对华贸易政策中表现出来的呢?  相似文献   

4.
在新闻媒体方面,美国长期以来把自己标榜成客观、公正的典范。但实际情况是,美国的媒体并未走出受制于政府的阴影。媒体是美国国家利益的代言人,是美国国家总体利益的组成部分。一般情况下,美国政府对媒体的管理是采用一些主动的方式进行的,如召开新闻发布会、实施新闻审查等。在美国人中有这样一种传说,即“战争是新闻自由的最大障碍”。  相似文献   

5.
一个国家的崛起,根本上是思想的崛起,特别是理论的发展完善程度,对于一个国家能否真正实现崛起具有决定性作用。在美国的崛起过程中,思想动力和智力支持都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最初,美国对崛起的理论准备,是紧紧围绕美国面临的现实政策问题而展开的。围绕“如何处理美国与世界的关系”问题,美国提出了与国内政治哲学相一致的国际政治哲学,确立了推动建立以自由民主原则为基础的新美利坚帝国外交大战略,形成了一个内部充满竞争又有机统一的美国国际关系理论体系。尤其是美国战略界关于国际管制模式的现实主义理论设计,以摩根索、凯南、基辛格、布热津斯基等人为代表的一批国际战略家敢于直面美国国际政治现实,从美国大战略的高度为美国规划未来,为美国崛起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同时,美国将理论研究纳入制度化轨道,先后建立了公共智库制度、情报制度和政策顾问制度,为美国理论的战略与政策转化提供了可靠的支点。因此,美国的经验在于一个大国崛起,必须在国内和国际问题上确立一个内在价值和外在制度相一致的大战略理论及其制度体系,使之成为世界强国的理论支柱。  相似文献   

6.
“9·11”事件以来,美国把反恐战争作为其实现美国价值观全球化的重要手段。美国主张的理由是维护世界和平、正义、自由等现代价值观,这是根植于美国历史传统和美国精神的。但美国如果把它的价值观上升到一种对外行为的目标和行动指南,就面临理论上和事实上的问题。理论上而言,它的主张不具备普世主义的性质,而在国际层面,不仅在被推广的地区,本土文明反而被激励起来反对之,而且西方社会内部也存在对美国式现代阶值观向全球推广的深刻反对。此外,美国能否走出帝国循环的规律,也是需要审慎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一直是世界上的头号武器销售大国。当今,美国武器贸易额占全球军火贸易总量的43%,加之美国是世界上拥有海外基地、海外驻军和海外预置武器最多的国家,这使得有美国标识的各种武器充斥世界各地。随着美国全球战略重心“东移”,美国武器“海外存在”在全球的布局呈现出一系列值得关注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8.
不能简单地说美国衰落,也不能轻言或断言美国是一个正在衰落的国家。美国的相对衰落以及一段时期的力不从心,并非美国真正的衰落,是美国在此时期内的全球部署和影响力受到掣肘。无论从科技、经济、军事、对外运筹、制度框架以及国民素质等方面看,美国毫无疑问依然是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这一地位至少今后几十年难以发生根本性变化。从历史记录看,美国一次次通过自我创新和修复,走出困境,取得新的发展成就。  相似文献   

9.
在巴列维国王时期,伊朗是美国在中东地区的最好盟友和波斯湾的宪兵。但是,1979年初,霍梅尼领导的伊斯兰革命推翻了巴列维政权以后,美伊交恶至今已近30年。伊朗先是扣留美国人质,废除1959年签订的伊美安全条约,接着又取消了美国控制伊朗石油的特权,把美国看做“大撒旦”(大魔鬼)和死对头。美国则冻结了伊朗在美的120多亿美元资产,接着又在8年的两伊战争中大力支持萨达姆进攻伊朗。“9·11”事件后,美国出于控制波斯湾地区石油和反恐的需要,大力推行“大中东民主计划”,先后打垮了阿富汗的塔利班和伊拉克的萨达姆政权。  相似文献   

10.
袁征 《当代世界》2010,(1):49-52
奥巴马上台以来,迫于经济状况的不佳和承担义务的压力,美国在全球范围内不断调整战略。与在全球采取收缩战略不同的是,美国在亚洲地区却采取了积极参与的态度,引人关注。“重返亚洲”的口号表明亚洲事务将成为美国对外战略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1.
2009年2月15日至22日,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相继访问了日本、印度尼西亚、韩国和中国,这是她作为新任国务卿的首次出访。美国国务卿的首次出访历来都被视为美国新领导团队外交政策的风向标。此番希拉里将首访地确定为亚洲,表明亚太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提升,美国新政府在外交上日益重视亚洲并希望加强与亚洲国家的关系,也初步表明了奥巴马新政府的整体外交战略和思路。  相似文献   

12.
贾科 《当代世界》2009,(3):33-35
美国是当今世界的教育强国,世界上众多国家经常借.鉴美国发展教育事业的经验。美国又是一个十分年轻的国家,仅有二百多年的历史。美国教育何以会在如此短暂的时间里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回顾美国教育的历史,可以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从1950年美国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开始,台湾即被正式纳入美国的全球战略,成为其手中的一颗棋子。1979年中美建交后,美对台政策虽有所调整,但作为美国在亚太地区的一个战略据点,台湾仍是美国遏制中国的一张牌,其棋子价值一直随着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中美关系的波动而变化。美国的台海政策服从于其总体战略目标和对华政策,尽管不同阶段表现有所不同,但目标始终指向争取美国国家利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4.
美国“公共外交2.0”: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历来重视公共外交。在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接近尾声时,美国政府推出了“公共外交2.0”,旨在利用现代技术推动美国公共外交的进一步发展,改善美国在全球的形象。  相似文献   

15.
伊朗曾是美国在海湾地区的重要盟友。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之后美伊关系迅速交恶。美国视伊朗为“无赖国家”、支持恐怖主义的国家、邪恶轴心国家,伊朗也同样视美国为最大的敌人和“大恶魔”。1980年美伊断交后,美国开始对伊朗进行经济制裁。伊朗核问题突显后,美对伊朗政策日趋强硬,不仅扩大了对伊制裁范围,还以武力相威胁。面对美国等西方国家的重压,伊朗在抗争中寻求外交突破。  相似文献   

16.
皓月 《法制博览》2009,(16):6-6
生活在美国,常常可以在媒体上看到有关“中国威胁”的论调,比如中国的纺织品出口,中国的石油进口,等等。我常常在想,到底美国政客们的内心深处,对中国所谓威胁的“畏惧”是什么?我最近回了次国,所见所闻,对美国人内心真正的畏惧,开始有了点了解。  相似文献   

17.
按理说,人民币在中国应当比美元在美国值钱才对,才符合经济学理论。因为中国的人均收入,哪怕以人民币计,都远远低于美国的人均收入的绝对数。  相似文献   

18.
美国是当代西方国家中宗教最兴盛、最活跃、势力最强大、教派最多,也是影响最广泛的国家。在美国,宗教与政治联系密切,“宗教是美国民族的精神源泉,世俗化了的宗教是美国国家政治的基本依托。美国宗教与政治的关系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一定还是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19.
美国全球战略重心“东移”亚太,或者说美国“转身亚太”(the pivo tto Asia)是目前国内外学界、战略界热议的战略性话题。在美国搞战略东移已经从战略计划转变为政策现实的情况下,搞清楚美国战略东移的性质或者说战略本质,就成了搞战略分析、尤其是分析亚太战略态势以及中美关系性质及其形态的起点和首要问题。只有搞清楚美国战略东移的性质或者说战略本质,才能澄清美国战略东移引起或折射出的一系列战略表象以及美国对华政策趋向,妥善谋划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20.
高娓娓 《法制博览》2010,(18):60-60
如果你懂如何在美国生活,懂美国法律法规,你可以拿到很多免费的东西。 按美国政府规定,如果你的收入在贫困线以下,你可以申请补助,包括房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