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4月18日,下午的阳光透过窗户照进房间,温暖而惬意。记者和莆田市城厢区人民法院院长姚丽青坐在茶几前,她动作娴熟地泡了一壶红茶,我们的访谈就这样在浓浓的茶香中开始了。  相似文献   

2.
涉台民事审判工作涉及两岸关系,事关祖国统一大业,是政治性、政策性很强的一项审判工作。近年来,福建省各级人民法院从“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祖国”的大局出发,认真贯彻执行最高人民法院《处理涉台刑事申诉、民事案件座谈会纪要》(下称《纪要》)和马原副院长新闻发布会讲话(下称《讲话》)的精神,既严格依法办案,又实事求是,充分考虑海峡两岸长期隔离的特殊情况,积极、慎重地审理了一批涉台民事案件,依法保护了两岸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对加强两岸的经济贸易和人员往来,促进祖国和平统一,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陈苇  段伟伟 《河北法学》2012,(8):27-28,29,30,31,32,33,34,35,36,37
通过实证调研,其结果显示家庭暴力的发生率仍然较高,并且当事人呈现出性别、年龄、职业等方面的特点。人民法院在涉家庭暴力案件的审理过程中,既有家庭暴力认定、举证责任分配、人身安全保护裁定送达、调解方法上的有益经验,也面临着防治家庭暴力立法及反家庭暴力联动机制不完善、人身安全保护裁定的局限性、取证难等一些困境。建议我国尽快制定一部统一的"家庭暴力防治法",在加强防治家庭暴力宣传的同时,明确规范各相关部门的职责与责任,加强各部门之间的联动协作。  相似文献   

4.
夏正芳  陈丽 《法律适用》2013,(1):105-109
关爱老人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人类进步社会科学发展的前提。《宪法》第49条明文规定: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禁止虐待老人、妇女和儿童。《婚姻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法律对此也作出了相应规定。如何把法律对老年人的关爱落到实处,江苏法院近几年作了积极的探索。为了解实践中涉老民事纠纷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一步维护老年人合法  相似文献   

5.
近十年来,家庭暴力在我国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根据分别针对成年人和未成年人的专门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绝大多数人知道家庭暴力,并对此持明确否定立场,但大多数有所认识的家庭暴力是身体暴力;逾六成的成年人有被动经历家庭暴力的经验;近四成夫妻有婚姻暴力经历,夫妻冲突行为的频率受城乡、教育程度和婚史的影响,五成半的夫妻通过自身和解化解冲突。三成至六成的成年人有遭受过父母一方或双方暴力的经历。家庭暴力的后果从身体伤害到精神障碍、绝望等,相当严重;但是,绝大多数受害者顾及孩子等因素不选择离开施暴者,而寄希望于对方改正错误。诱使家庭暴力产生的原因,既有社会因素,也有个人原因。父母间频繁的婚姻暴力对未成年人的自我认同有一定影响。制定家庭暴力防治法、采取具体措施救助受害人等才能减少家庭暴力,有效地保护受害人,减轻家庭暴力的社会代价。  相似文献   

6.
家庭暴力不仅损害受害人的身心健康,而且严重影响家庭的和睦和社会和谐,是诱发违法犯罪的一种原因,已成为各界关注的热点社会问题.近年来,家庭暴力的发生呈明显增长趋势,且造成的后果也日趋严重,手段也更加的多样化.2001年婚姻法修改后首次将家庭暴力问题纳入到法律中,从国家基本法的高度明确“禁止家庭暴力”,体现出家庭暴力问题不再只局限于“家务事”,也表明了我国对家暴现象频繁发生的高度重视.但是对家庭暴力没有一套完整的处遇配置措施,也没有一部专门针对家庭暴力的法律,实践中可操作性欠缺.2014年8月17日,深圳举行了深圳反家庭暴力立法研讨会,将深圳经济特区针对家暴的专门立法推向高潮.  相似文献   

7.
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展的股份制改制,由点到面,在全国大多数省市展开,由于各省市做法不一,加之缺乏法律的规范,所以,纠纷逐渐显现。笔者总结审判实际,对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对策进行了探讨,以期对股份制的完善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关于民事诉讼中精神病当事人,人民法院以何种方式结案,民事审判实践中有不同做法:一种是以调解方式结案,这在民事诉讼中是大量的,如我们查阅了某县今年来审结的精神病当事人的民事案件,全部以调解方式结案;一种是以判决方式结案,这是少量的。到底哪一种方式结案为好,还是两种方式都可以?  相似文献   

9.
10.
浅析军事法院的角色定位——以民事案件的管辖权为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军事法院试行审理军内民事案件,引发了一些争议。从军事法院的职能看,军事法院审理军内民事案件是可行的。但是,不宜将审理军内民事案件作为军事法院的主要职能。为了突出专门法院的特点,有必要对军事法院的角色进行重新定位,以实现司法资源的优化配置。建议将军事法院现有的一般审判职能向地方人民法院转移。具体而言,在平时,或者撤销军事法院,将其现有审判职能完全转移至地方人民法院;或者军事法院专属管辖军事行政诉讼案件。  相似文献   

11.
几年来,我市法院本着积极、慎重、实事求是的原则,及时地审判了一批涉台民事案件。有效地保护了海峡两岸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增进了台胞对大陆法律、政策的了解和信任。我们的做法是: 对去台人员在大陆的民事权益受侵害,由在大陆的共有人作为原告起诉,法院予以受理。 我们认为,去台人员与在大陆的共有人的民事权益受到侵害时,在去台人员回大陆诉讼或提供证明文  相似文献   

12.
刘瑞刚  陈杨 《法制与社会》2010,(25):147-147
目前,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未能对被害人权利保障给予充分的关注和救济,不仅对原告人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对方当事人的范围和诉讼请求的范围有不适当的限制,割裂了刑事与民事法律适用的统一性和确定性,而且民事诉讼程序与刑事诉讼程序的冲突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协调,忽视了附带民事诉讼救济的独立性,导致在司法实践中,对刑事附带民事案件审判具体操作适用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对刑事附带民事案件审判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对司法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习近平在福建工作期间,以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在地方立法领域开展了近10年的实践探索,形成了坚持党领导立法工作,坚持立法以民为本,坚持从实际出发、突出地方特色,坚持问题导向、注重实效等指导思想,通过系统的地方立法统筹推进了福建改革开放、社会民生、文化事业、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积累了深厚的立法实践经验。这些立法理念和实践经验体现了与习近平法治思想一脉相承的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为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形成奠定了重要思想基础和实践基础。习近平法治思想在福建探索和实践的启示包括:以系统的法治思维探索深化改革,以求真务实的法治方式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科学的法治理念推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检察机关涉法涉诉信访总量居高不下并呈上升趋势,闹访、缠访、集体访等非正常访亦呈多发之势。究其原因,主要是群众的维权意识在不断提升、法律的修订赋予检察机关更多职责任务、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机制的改革和对违法上访行为打击不力等因素导致。应完善审查受理机制、案件办理机制和息诉化解机制,建立信访依法终结机制和国家司法救助制度,同时还应强化源头治理,切实预防和减少涉法涉诉信访案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老年人离婚案件是指一方或者双方当事人在60周岁以上的离婚案件。笔者通过对广州市荔湾区人民法院2003—2007年期间审理的112件老年人离婚案件进行比较分析、调查研究,剖析老年人离婚案件的情况、特点及老年人离婚的原因,并从构建和谐社会角度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6.
针对妇女的家庭暴力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在社会的健康,文明发展中,减少或消除针对妇女的家庭暴力是十分迫切的。本文在介绍针对妇女遭受家庭暴力的特点和突出危害的基础上,对针对妇女的家庭暴力从女性主义的相关理论与社会工作专业的对策介入的关系进行了尝试分析,提出了社会工作在反对针对妇女的家庭暴力方面的介入对策。  相似文献   

17.
钟砷当前执行联动机制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安区人民法院通过完善相关立法规定、强化党委在执行联动工作中‘颂头羊”地位、健全科技化信息共享机制以及设立以财政保障为依托咆执行救助机制等措施建设起了科学有效的执行联动机制。  相似文献   

18.
鲁琳  汲长彪 《法制与社会》2011,(16):259-260
近年来,涉诉信访数量居高不下,本不应该成为法院工作主要内容的涉法涉诉问题浪费了大量的司法资源。对于涉法涉诉问题从表达自由的角度进行分析后,发现很多本不应该属于涉法涉诉的信访问题被归于涉诉信访,造成了严重的后果。信访是当事人民主自由权利的一种表达方式,从根源上解决涉诉信访问题,将涉诉信访变为当事人行使自由表达权的一种补充渠道,进而规范治理涉诉信访。  相似文献   

19.
程序正义和权利救济是刑事赔偿程序的理论基础。在“涉财赔偿归责原则”上,既要保留现有的“违法归责”和“结果归责”原则,也应加强对查封、扣押、冻结实体违法的审查和刑事司法监督。在财产侵权刑事赔偿范围方面,国家赔偿应坚持“应赔尽赔”的机制理念,适当明确和拓宽刑事赔偿范围。在赔偿义务机关的确定上,侵犯财产权案件可以考虑引入赔偿义务机关后置原则,但应对查封、扣押、冻结等影响财产权刑事强制措施规则进一步修改明确。在涉财刑事赔偿程序与刑事诉讼程序的衔接方面,不应随意启动“刑事案件案外人或被害人以外人员”的刑事赔偿程序。刑事案件被害人以财产未返还要求国家赔偿的,应在刑事诉讼程序终结后提出。  相似文献   

20.
于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的第十八届四中全会,习近平主席的讲话中提出: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那么法律如何才能成为全民自觉的信仰呢?要让人民相信法律就要让人民看到法律所彰显的公平、正义,司法公正首先需要司法的公开,这就使法院的司法公开变得迫切而必要,司法公开同时也是这次司法改革中提出的一项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