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检察资讯     
《中国检察官》2006,(10):79-80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颁布8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由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将于2007年1月1日起施行。《监督法》的制定经过了七届、八届、九届、十届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不懈努力,历时2  相似文献   

2.
热点聚焦     
监督法将于明年1月1日起施行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8月27日下午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国家主席胡锦涛签署第53号主席令予以公布,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监督法共9章48条,分为:总则;听取和审议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  相似文献   

3.
2012年8月22日,商洛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商洛市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暂行办法》。《商洛市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暂行办法》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等法律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的。  相似文献   

4.
据新华社北京8月27日电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27日下午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国家主席胡锦涛签署第53号主席令予以公布,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监督法共9章48条,分为:总则;听取和审议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专项  相似文献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以下简称监督法)于2006年8月27日由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并于2007年1月1日起施行。地方人大常委会要以贯彻实施监督法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人大监督工作。坚持依法行使监督职权,不断提高监督水平,切实增强监督实效,  相似文献   

6.
“特定问题调查”是否包括司法个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于2006年8月27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以下简称《监督法》)已于2007年1月1日起实施。此法改变了长期以来我国各级人大在其具体监督工作中无法可依的尴尬困境,为人大监督的规范化及实效化提供了法律依据与法律保障,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因此将进一步法律化、精确化。作为人大二十余年监督之正果的《监督法》将对我国法治建设产生深远影响乃无庸  相似文献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以下简称监督法)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筹备,前后历经四届全国人大的审议,于2006年8月27日顺利通过,自2007年1月1日起实施.  相似文献   

8.
2006年8月28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以下简称监督法),至此,经过20年的千呼万唤监督法终于闪亮登场。今年1月1日起监督法开始施行,这必将对各级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职权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如何确保监督法得到正确贯彻实施?各级人大常委会如何更好地依法行使监督职权?本期“实践一得”刊发的3位人大工作者的文章对这些问题作了一些思考,希望能由此引发广大读者对相关问题的进一步思考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下简称《地方组织法》)是保障全国各族人民行使管理国家权利和加强地方政权建设的重要法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第一号令,《地方组织法》自1980年1月1日起施行。过去一年中,由于贯彻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的政治路线和各项政策,全国出现了安定团结和生产蓬勃发展的大好形势,为全国各地开好人民代表大会,改组各级人民政府创造了有利  相似文献   

10.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全国各地的乡镇人大普遍开展了评议"七站八所"(即上级部门在乡镇的派出机构)工作的活动,并逐步延伸到县一级;九十年代中期,工作评议自下而上发展到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普遍推开.2006年8月27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简称"监督法"),并于2007年1月1日正式施行.至此,"工作评议"这一监督形式因没有被明确写入监督法而"遇冷",但仍有一些地方人大常委会却"热度不减".下面,笔者依据监督法等相关法律,并结合基层人大工作之实践,就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开展工作评议的合法性及相关问题,谈一管之见.  相似文献   

11.
从提出到制定出台,历经20年漫漫长路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终于于8月27日下午,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上高票通过。人们期待各级人大能够以此为契机,强化对一府两院的监督与制约。值得一提的是,《监督法》明确赋予了各级人大常委会以强有力的政令撤销权,即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有权撤销下一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作出的不适当的决议、决定,有权撤销本级人民政府发布的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依我看,这是一个非常积极的信号,一个法治与人治的重要转折点和分水岭。众所周知,我们的法律,从宪法到行政法规,目前已…  相似文献   

12.
白国华 《政府法制》2009,(11):40-41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以下简称监督法)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筹备,前后历经四届全国人大的审议,于2006年8月27日顺利通过,自2007年1月1日起实施。作为中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监督法,在诸多亮点彰显立法进步与成就的同时,由于制度、价值、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使其不可避免地影响了监督的效能,  相似文献   

13.
8月27日,备受世人关注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上获得通过。《监督法》是一部政治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很强的法律,是人民当家作主原则的一个具体体现。这部将于2007年1月1日起施行的重要法律,对于加强对权力的制约与监督,保证公共权力的正确行使,规范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用权,预防和惩治腐败,促进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监督法》的颁布实施,为各级人大常委会监督公共权力正确行使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根据《宪法》规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  相似文献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以下简称"《监督法》")于2007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监督法》是在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形成的,充分体现了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其中有关人大及其常委会对检察机关监督权的设置,对检  相似文献   

15.
(2007年2月14日国务院第169次常务会议通过国务院令第486号2007年2月24日公布自2007年5月1日起施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机构设置,加强编制管理,提高行政效能,根据宪法、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制定本条例。  相似文献   

16.
深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代表议案办理规定  ( 2 0 0 4年 8月 1 6日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公告第 1 1 4号公布 ) 为了规范深圳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议案的办理工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 ,结合深圳市实际 ,制定本规定。共二十一条 ,自公布之日起实行。2 哈尔滨市老年人权益保障办法  ( 2 0 0 4年 8月 1 8日哈尔滨市人民政府令第 1 1 9号公布 ) 为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 ,发展老龄事业 ,提高社会养老保障水平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黑龙江…  相似文献   

17.
《法治与社会》2006,(10):4-7
十届人大常委会第23次会议于2006年8月27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在规范各级人大常委会与“一府两院”的监督与被监督关系方面,作了许多制度性的创新。特别引人注目的是监督法全面和系统地规范了各级人大常委会与“一府两院”(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之间的宪法关系,这必将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 《监督法》创设了各级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一府两院”的专项工作报告制度。《监督法》建立了委托执法检查制度。《监督法》确立了各级人大常委会审查和撤销下级人大常委会及同级政府的决议、决定和命令的立法监督制度。《监督法》建立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解释的违法审查机制。《监督法》建立了各级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职权的公开制度。 总的来说,此次监督法,抓住了我国监督制度的核心环节,针对我国目前各级人大常委会对“一府两院”监督的实际情况,创设了一些具有实效性的监督形式,进一步完善了监督程序,理顺了人大与“一府两院”之间的宪法关系,对于健全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推进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开拓性的里程碑意义。  相似文献   

18.
陶涛 《检察风云》2006,(19):28-29
2006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以155票赞成,1票反对,5票弃权审议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以下简称<监督法>),并定于2007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监督法的出台,自1987年到2006年,前前后后经历了20年的磨砺,历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共收到222件关于制定监督法的代表议案,参与联名代表共计达4044人次.  相似文献   

19.
8月23日,是一个在中国民主法制建设史上值得记载的特殊日子。这一天,经过17年的调研、论证、起草,各级人大常委会、人大代表和全国人民盼望已久、高度关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监督法(草案)》,提请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首次审议。这标志着我国人大监督立法迈出了重要的一  相似文献   

20.
备受关注的《监督法》已由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于2006年8月27日通过,将于2007年元月1日开始施行。这对各级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权,加强和改进监督工作.增强监督实效,更好地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监督法》从1986年六届全国人大开始酝酿.2002年8月九届人大二十九次常委会初次审议.2004年8月十届人大十一次常委会再次审议.2006年8月27日十届人大二十三次常委会通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