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庆:蒋介石尴尬地举杯假笑;毛泽东也笑了,心中暗赞李克农的情报工作。 扩日战争胜利后,中国面临两条道路的抉择。蒋介石施放和谈烟雾,连发三电,力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共商国是。中共中央接到蒋介石的邀请电后,紧张地思考着对策。在这个时候,最关键的是要明白敌人的真正企图,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相似文献   

2.
1945年8月10日,日本政府向盟国发出乞降照会。消息传到中国,万众欢腾,历经八年之久的中国抗日战争即将取得最终胜利。然而,蒋介石在日本发出乞降照会的第二天,便一连下了两个命令,妄图独占抗战胜利果实。不仅如此,蒋介石还向毛泽东连发三电,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蒋介石究竟意欲何为冲共中央接到蒋介石的邀请电后,紧张地思考着对策。李克农的情报系统被派上了用场,他们日夜监听蒋介石和其驻延安联络参谋的来往电讯,希望能从中获取信息,然而,国民党的密电无法破译I李克农下达了一定要搞到密电码,破译国民党中央与其驻延安联…  相似文献   

3.
1941年.由于蒋介石发动第二次反共高潮.李克农奉命从国统区撤回延安.任中央社会部副部长.为了庆贺李克农多年来第一次全家团聚.毛泽东在枣刚请李克农一家吃饭.朱德作陪,在吃饭的时候.毛泽东问李克农的二女儿李冰:你知道你爸爸是干什么的吗?李冰说不知道.毛泽东又问李克农的小儿子李伦.李伦也摇了摇头。毛泽东哈哈一笑.说.你爸爸是大特务,  相似文献   

4.
博览之窗     
毛泽东四次 点将要陈龙 第一次是1945年8月,蒋介石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为确保毛泽东赴渝谈判的人身安全,中央社会部部长康生和副部长李克农提出几个人请毛泽东选择,毛泽东问:“你们那里不是有个陈龙吗?”“有,就是这个同志的脾气不好。” 康生答。“听说他带兵打过仗?” 毛泽东又问。  相似文献   

5.
沈沉 《党员文摘》2003,(4):11-12
抗日战争胜利前夕,蒋介石积极准备在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后发动内战,以消灭共产党。中共中央针对此局势,准备以不变应万变。1945年8月13日,毛泽东在党的高级干部会议上作了《抗战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的报告,发表了《蒋介石在挑动内战》的声明,与蒋介石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然而,第二天即8月14日,蒋介石却出人意料地向延安发来电报,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共商国是”。为了弄清蒋的意图,毛泽东找来李克农。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成立后,没有带过兵、打过仗的李克农被毛泽东授予上将军衔.成为一名从“寂静战场”上走出来的特殊将军,并获得了红色“特工王”美名。毛泽东在一次接见外宾时说:“李克农是中国的大特务,只不过是共产党的特务。”1962年,美国情报局获悉李克农去世的消息后,欣喜若狂,宣布休假三天,庆贺一位强有力的对手消失了。李克农长期战斗在隐蔽战线上,是什么使他得到了毛泽东的赞赏。又是什么使他得到了对手的尊重呢?关键在于他具有高超的对敌斗争艺术。  相似文献   

7.
1945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后,毛泽东应蒋介石的邀请去重庆谈判,44天中与蒋介石会谈了10次。事后,陈布雷问起毛泽东,蒋介石说:“毛泽东此人不可轻视。他嗜烟如命,手执一缕,绵绵不断,据说一天要抽五十支烟。但他知道我不吸烟后,在同我会谈期间,竟然绝不抽一支烟,我对他的决心和精神不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和张治中不仅私交深厚,而且能共言天下事。在他们长达25年的交往中,有许多美好而感人的故事。 “他就是二到延安的好朋友” 建国初期,毛泽东常常这样向别人介绍张治中:“他就是三到延安的好朋友。” 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连续三次给毛泽东打电报,邀请毛泽东去重庆“共商国是”。为了揭露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阻止或延缓全面内战的爆发,尽可能地去  相似文献   

9.
1953年 7月 27日,朝鲜停战签字仪式在板门店举行。至此,长达 3年之久的朝鲜战争终于落下了帷幕。在这场特殊的战役中,有一位“隐形人物”始终坐镇幕后,运筹帷幄。他,就是中共秘密战线上的杰出代表和卓越领导人李克农。   朝鲜战争爆发不久,李克农被中央送往苏联养病。在苏联,他每天都通过报纸分析局势的发展。随着战争不断升温,李克农再也无心疗养,他迫不及待地返回北京。当朝鲜谈判的信息传来后,李克农毫不犹豫听从毛泽东的点将,抱病前往朝鲜。   1951年 7月 6日,李克农拜会金日成。经与朝鲜方面协商,李克农为中朝代表团…  相似文献   

10.
1943年10月5日,延安《解放日报》发表由毛泽东撰写的社论,透露了林彪到重庆与蒋介石会谈的消息.这件事的内幕,因为其影响甚小,所以至今知道的人也不多.蒋介石的本意,不是会见林彪,而是会见毛泽东.早在1938年12月6日,蒋介石在广西桂林约见周恩来时,就曾提出“约毛泽东会谈”.1942年8月14日,蒋介石在重庆再次约见周恩来,突然旧话重提.他说,国内问题要弄好,敌人不足惧,问题在国内,想在兰州转西安时,在西安同毛泽东谈谈问题.周恩来与蒋介石会见后,立即将会见情况和蒋要见毛之意电告毛泽东,并果断地建议“毛不 见蒋”.那么对蒋介石的邀请如何作答呢?周恩来提出了三种设想:第一,以林彪代毛泽东同蒋会面;第二,以朱德代毛泽东见  相似文献   

11.
孙戎 《党史纵览》2009,(9):8-11
李克农是安徽巢湖人,被誉为"中共谍战王".他在情报战线上功勋卓著,却鲜为人知.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也是李克农诞辰110周年.笔者特意选取李克农在1949年这一新中国开国之年所经历的非凡片断和演绎的传奇故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2.
皖南事变后,蒋介石下达了撤销八路军驻桂办事处的命令。1月20日左右,李克农奉中共中央和南方局的指示最后一批撤离桂林。撤离时乘坐的是一部十八集团军的卡车。十几个工作人员和一个警卫班随他同行,车上还带着一部功率50瓦的无线电台。赵瑛和李克农的二女儿李冰  相似文献   

13.
建国后,毛泽东在一次接见外宾时说:“李克农是中国的大特务,只不过是共产党的特务。”1955年国庆前,中国人民解放军授衔时,他戴上了金灿灿的上将军衔。他是这次被授予上将军衔的52名将军中惟一一个没有领兵打仗的将军。 美国中央情报局获悉李克农去世的消息,欣喜不已,宣布休假3天。这个举动在中央情报局的历史上是没有先例的。 历史这样说:没有李克农,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从30年代初以后可能就要重写。  相似文献   

14.
博览之窗     
晚年毛泽东和蒋介石的统一梦 70年代上半期,对于毛泽东和蒋介石来说,是他们人生的最后岁月。历史把他们的希望与遗憾、成功与失败、喜悦与忧伤交织到生命的最后。 在毛泽东和蒋介石个人之间,毛泽东早已以“老朋友” 称呼蒋。1972年2月21日,毛泽东巧妙地把蒋介石拉入中美间的历史性对话中。他握着尼克松的手幽默一语:  相似文献   

15.
1 抗战胜利后,“和平”的影子尚未闪现,紧张的气氛却随着日本的投降到来了.美国支持蒋介石“下山摘挑子”;签订了《中苏友好条约》,国民党在苏联那里有了合法政府的权利.不过,蒋介石要全盘接收日本之投降,也有一系列实际障碍.华南、华北仍被日本占领着;东北和中南,共产党人占领在铁路中间的地方.这一现实迫使蒋介石作出和平姿态,于8月14日致电邀请毛泽东去重庆谈判;20日、23日,又发两电,催促毛泽东成行.20日,毛泽东收到斯大林电:“中国再不能打内战.要再打内战,就可能把民族引向灭亡.”22日,斯大林两次致电毛泽东:“世界要和平.尽管蒋介石想打内战,消灭你们,但是蒋介石再三邀请你去重庆协商国事,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一味拒绝,国内国际各方面就不能理解了.如果打起内战,战争的责任由谁来承担?”毛泽东看罢之后,伸左手把自己的脑袋拍了两下,微笑着说:“哦,我明白了.”2 第二天,在枣园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决定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去重庆谈判.在毛离开延安期间,由刘少奇  相似文献   

16.
四 从抗战爆发到1941年,李克农奉命先后在上海、南京、桂林等地担任八路军办事处主任,卓有成效地开展了统战工作、宣传工作和情报工作。 1937年2月,李克农奉命秘密前往上海,建立半公开的红军驻沪办事处。 对于建立办事处,李克农不是“新媳妇坐轿——头一回”,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期间,李克农就利用“秘书长”的身份,根据周恩来的指示,在古城西安七贤庄组建了一个半公开的红军办事处.所以,他一到上海,利用原来的一些关系,很快就在福煦路(今延安中路)多福里21号建立了红军办事处,李克农以办事处主任的身份在这里办公。 这一期间,李克农的主要任务是:一、协助毛泽民取款;二、联络上海的地方党,审查干部,整顿组织;三、密切注视动态,做即将回国的蒋经国的工作。 3月的一个夜晚,人们已进入了梦乡,李克农还在忙碌着,译电员进来向他送上一份密码电报,内容是蒋经国将于3月25日在苏联海参崴乘船回国,一同回来的有他的妻子和两个孩子,估计4月中旬到达上海港。 李克农获得这一情报后,马上部署请曾在苏联工作过的同志准备上门,一则看望关心蒋经国的处境,二则介绍国内的局势。谁知蒋介石老奸巨滑,没等船靠岸就用汽艇在吴淞口把蒋经国一行人接走了。后来,李克农又通过其他渠道,作了一些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17.
于继增 《党史博采》2014,(12):44-49
作为隐蔽战线上的领军人物,李克夜的人生际遇要比潘汉年幸运得多。毛泽东曾说李克农对党是立了大功的,称其为党的“大特务”。李克农尤以“红色特工王”著称于世。他的一生与中共历史上的许多重大事件联系在一起,而每次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新中国成立后,没有领过兵、打过仗的李克农被授予上将军衔,成为一名从“寂静战场”走出来的特殊将军。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代表大会后,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其中一些优秀的共产党员还在国民党内当了"官",以帮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实现国共两党的党内合作。毛泽东就是其中的一位。若论他当时在国民党的职务,要高于与他同在国民党内当差且成为他后来的政治对手蒋介石。随着政治局势的发展,蒋介石在国民党内的地位直线上升,远远超越了毛泽东。  相似文献   

19.
黄瑶 《党史博览》2018,(8):40-43
正毛泽东提出和平建国路线图1945年8月28日至10月11日,毛泽东在重庆同国民党谈判。这期间,毛泽东和蒋介石会面11次,直接面对面长谈三四次,有时谈话时只有他们二人在场。经过这些超近距离的接触,毛泽东对蒋介石的观感是:我看蒋介石凶得很,又怕事得很。他没有重心——民主或独裁,和或战。最近几个月,我看他没有路线了。只有我们有路线,我们清楚地表示要和平。  相似文献   

20.
他,一生从未领兵打仗,64年的人生经历中从没有过纵横驰骋疆场的壮烈,然而,在1955年国庆前的授衔中,毛泽东亲自授予他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在共和国第一批52名上将中,他的面目异常神秘.毛泽东说:“他是中国的大特务,只不过是共产党的特务.”他,就是李克农将军.将军的一生,与中国的时代同步,三十年代后的历史大事件中,几乎都有他的身影.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就与他有着密切的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