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教育的对象是人,是有思想有感情充满智慧的生命个体。教师教育的使命就是向这些生命个体传授知识、传递思想,开发其智慧,培养其人格,把他们造就成为符合社会需要,幸福与健全的人。这就决定了教师的自身素养和教师的发展在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刘菊 《世纪桥》2007,(10):37-38
家庭教育伦理建设构成教育伦理建设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体现了教育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石。目前家庭教育的现实状况却是,作为具体教育者的父母和作为抽象教育者的家长群体,普遍体现价值观定位上的偏差,存在着与教育伦理道德的不和谐。必须加强家庭教育伦理道德建设:继承中国传统家庭教育伦理精神的精华;把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作为家庭教育的最终价值目标;提高家长自身素质,掌握科学而合理的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3.
闫敏 《求贤》2009,(10):46-46
1.创新理念。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是社会生活的主体.更是和谐社会建设的主体。在确定思想政治工作方针时.首先.要把以人为本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着眼于现阶段人的特点.了解职工关注的热点和实际生活问题.充分考虑职工工作和生活的各种需求.注意关心和维护职工的切身利益.教育引导职工注重关心全局和长远利益.培养高尚人格。以正确的思想理论教育人、说服人、引导人,帮助职工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其次.要把促进人的发展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落脚点。不断充实和完善工作内容.  相似文献   

4.
湖北省大冶市实验中学左玉梅:心理教育,简称心育。它以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全面发展学生个性,培养适应现代社会要求的合格人才为目的。人的发展,不仅是身体的成长、知识经验的增长和技能的形成,而且是各种智能、需要、动机、态度、价值观、气质和性格等心理特征的全面发展。心理学把个性解释为以上这些心理特征的统一体,个性表现出每个人的独特的精神面貌,从教育心理角度看,个性的全面发展也就是人格的全面发展。开设心育课程,对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全面发展学生个性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要坚持以人为本,把科学发展的成果体现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体现在满足人民物质文化需求上,体现在人的全面发展上。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把各方面的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坚持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结合,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结合,开放兼容与自主创新结合,时代精神与文化传统结合,实现更长时间、更高水平、更好质量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明确提出建立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战略任务,把教育放在任务之首来构建反腐倡廉惩防体系。教育作为教导社会人适应社会生活的社会活动和推进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链条环节,是传授统治者阶级思想并推护其利益的有效工具。就人而言,教育就是对受教育者心理上实施的一种确定的、有目的、系统的感化行为,在受教育者身上养成施教者所希望的素质和品格。  相似文献   

7.
关注弱势群体,就是关注中国的改革和发展。全社会共同关注弱势群体,不仅有利于弱势群体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而且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只有将社会公正作为党的重要执政理念,才能妥善解决好弱势群体问题,最终实现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富裕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8.
提升学习者学习价值规范是课程思政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与价值旨归。它不仅是知识传授与价值塑造的同频共振,也是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同向同行。基于克服以单向性、程序性、功利性为主要表征的表层学习的现实审视,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塑造、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的深度学习是课程思政建设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特征,也是学习者学习价值规范的本质诉求。开展提升学习者学习价值规范的实践方略研究,突破知识学习训练观的藩篱,在价值塑造中彰显课程思政建设的站位高度,在关注学习获得感中凸显课程思政建设的理论深度,在强调学习价值实效性中体现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温度,这是在新时代课程思政建设高质量发展中协同育人之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9.
自我适应优化是指大学生在发展、培养和确立自我适应能力的过程中,充分发挥积极主动性,综合利用多种技能和环境中的有利因素,使自己对社会生活与环境的适应能力处于最佳状态,为获取高质量的生存与发展条件而采取的行动。大学生自我适应优化的基本路径主要是社会化和自觉发展,从某种意义上看,社会化是大学生个体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引导自身建立起良好的思维方式和社会生活方式,自觉发展则体现了大学生根据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对自身的思维方式与生活方式进行常态化、科学化处理的过程。自我适应优化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所谓生活方式,是人们生命活动模式的总和。它包括劳动生活、经济生活、政治生活、艺术生活、精神生活、家庭生活、娱乐生活等等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是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与体现,是社会进步的要求与体现,是人们自身发展的要求与体现。消极、颓废的生活方式,则是生产力发展的阻力,社会进步的阻力,人们自身建设的阻力,是腐朽没落阶级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体现。分清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同消极颓废生活方式的界限,有助于社会的稳定,有助于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助于改革开放的深入,有…  相似文献   

11.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研究,必须立足于人们提高生活质量和追求生命意义的内在发展向度,着眼于人与现实社会的和谐发展。从价值层面来看,它必须关注现实的人与现实的生活世界。现实生活世界一般被分解成个体生命、社会生活与生态环境三个层次,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要突破知识体系的说教,引导人的内在生命自觉,激发其对思想政治教育所传播内容的理解、认同和接受,就应当注意引导现代人对生命关怀意识、生活质量意识和生态环境意识的培养,从而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和谐发展中寻求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科学定位,在研究新问题、解决新课题中寻求理论发展的新向度。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同志《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内容十分丰富,其中关于社会实践与青少年健康成长关系的论述最为集中。这些论述发展了马克思关于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光辉思想,体现了改革开放条件下党对青少年健康成长规律的新认识,对改革和发展我国当代教育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社会实践在青少年成长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青少年怎样才能健康成长?许多学校和家庭认识上存在着误区。一些学校和家庭固守片面发展的取向,把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仅仅理解为学好知识,掌握技能;在发展方式上,忽视社会实践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价值与力量。江…  相似文献   

13.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并不意味着生活质量的真正提高。党和政府在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人民的主观生活感受,更加注重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并且把人民生活幸福上升为国家梦想。从生活水平到生活质量的历史演进过程,实质上反映的是人民对发展的新要求,也体现了中国社会发展理念的重大创新,必然在实践中推动发展方式的转变,以及发展质量、发展效益的提高,最终引领中国成为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的国家。  相似文献   

14.
科学发展观是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完整提出的,它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不仅体现了经济发展最终以人为目的和归宿的价值追求,也体现了人文精神在当代社会发展中的价值指向作用。  相似文献   

15.
《党课》2010,(14):54-55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日前在哈尔滨工业大学调研时强调,要认真贯彻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座谈会精神,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学为要、科研为基,把传授知识技能与坚定理想信念结合起来,把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把继承传统与开拓创新结合起来,大力培育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  相似文献   

16.
现代主流经济学把福利经济学纳入新古典主义的分析框架,集中于对少数社会现象的分析。森强调,经济学需要对人类福祉和社会价值判断作出回答,经济学只有与伦理学相结合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住现实中的客观经济现象。森将伦理分析方法应用于社会制度安排而提出了评估平等或不平等的新思路,包括体现"生活内容"的福利平等和反映"生活内容束"的能力平等两方面。森把促进自由视为社会发展的主导性目的,并进一步分析了功能性的能力自由和权益性的生活自由。森不但关注物质财富的增长,更关注物质财富的分配,不仅关注人的物质福祉,更关注精神需求。森关注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和社会平等问题,"能力"与"生活内容"也是其理论体系中的两个重要概念。  相似文献   

17.
职业教育是教育与现代化建设的结合点,它的任务是培养应用型、技能型、成品型的劳动者。因而职业教育的水平是我国生产力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各行各业产品、管理和服务质量的决定因素。同时,职业教育能使所有有劳动能力的人掌握劳动技能,增强就业的能力,这也是在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防止和减少劳动者分化的重要条件。 但是,传统的教育观念总是把由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作为教育的正统体系,重学术教育、轻技能教育的观念相当普遍地存在于社会之中乃至教育内部。有些人认为职业教育不过是正规教育的补充,是为那些不能升人高一级学校的学生提供一些继续学习的机会。有些人认为职业教育是低层次的教育,  相似文献   

18.
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人为本的基本内涵是:人类社会的任何活动都要以满足人的生存和发展为目的,它强调人是自然、社会、自身的主体;人是价值形态中的最高主体。以人为本观念是自文艺复兴运动兴起而出现的,但真正从哲学上把从抽象人的  相似文献   

19.
现代化的根本标志是人的现代化。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最终也体现在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和提高上。我哥们已经走过了不平凡的20年现代化建设的历程,在面临21时机的诸多机遇和挑战中,实现跨世纪的发展目标,关键是全面发展和提高全体人民的素质,包括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人的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最终归宿,因此必须在现代化建设中牢固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把发展和提高人的各方面素质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  相似文献   

20.
河姆渡文化与越国经济发展有一定的渊源关系。这不仅表现两者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有许多相似地方,而且体现在越国先民继承河姆渡人的优良传统。但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河姆渡人与越国先民经济活动都有自己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