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社会的公民意识逐步增强,公民要求政府在行使管理社会权利的同时,履行政府义务。政府应该依照权利义务理论,根据政府最基本的性质和目的,提高对自身权利和义务的认识,在民主政治环境下向公民负责,按照宪法和人民的要求行使自己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树立政府在社会中的权威,增进社会的福祉,满足公民对政府的需求,获得社会的认同、提高公民的满意度,增强合法性。  相似文献   

2.
高度民主是社会主义的伟大目标之一,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体现。人民是社会的主人,社会是人民的社会,这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但是,这是不是说每个社会成员要怎么办就怎么办呢?不是。世界上从来不存在什么绝对的不受任何限制的民主和权利。我国宪法第五十一条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  相似文献   

3.
现代公民就是培养依据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履行义务,积极主动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责权主体.它代表了社会公共生活中的权利和义务身份,使每一个人做有尊严的公共生活主体.然而由于历史的惯性和现实的制约,培育现代公民进而构建公民社会尚是我国亟待解决的问题.培育现代公民应该从树立公民意识、拓展公共传媒领域、培育企业公民和NGO发展及学校公民教育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4.
《国营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纲要(试行)》,把法制宣传教育作为职工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遵法守纪,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要采取各种切实有效的措施,使每个社会成员都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劳动者。我国宪法规定:“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遵守宪法和法律,不仅是我们必尽的义务,同时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标志。所以加强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一定要把法制宣传教育摆在重要的位置。无数事例说明,加强法制教育,可以极大地推动生产任务的完成。湖南有个运输站,有些职工有赌博行为,认为赌博只不过是玩玩而已,没什  相似文献   

5.
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参与是一种广泛的参与,这种参与权利是宪法赋予的,是体现公民权的重要方式。公民参与是实现公意最直接有效的一种方式。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建立体现在公民参与渠道的多样化、扩大化。作为公民社会个体的公民直接参与并表达自身意见是未来民主政治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并强调要“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增强全民的法律意识,着重提高领导干部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能力。”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第十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纵观八十年代中期以来国务院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和党的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文件,都把普及法律常识,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作为执政党和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并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做出进行“一五”、“二五”、“三五”普法的决定,中共中央…  相似文献   

7.
需要宪法做什么 ?这直接关系到宪法实施的状态。宪法规定公权力以限制私权力 ,为的是防止公民对公民的侵害 ;宪法规定权利以限制公权力 ,为的是防止国家对公民的侵害。宪法的实施就是通过建立宪政秩序以保障人权的实现 ,而宪政秩序实现的过程就是依法治国的过程。宪法发展的历史表明 ,有了宪法不等于就有了宪政。宪政的确立是一个曲折的过程 ,这在于宪法的实施要以市场经济、民主政治、人权观念为基础。为此 ,就我国的宪法实施而言 ,要通过改善党的领导、加强人大的权威、建立宪法适用机构来进行。  相似文献   

8.
社会发展要体现人民群众的利益,顺应人民群众的基本愿望和要求,就必须充分体现人民群众的利益,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人民群众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作用,是通过行使公民的政治权利来实现的,而权利行使是从公民的利益表达开始的.在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研究利益表达,注重利益表达,对于加强民主政治建设,提高政治活动的水平和效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民生保障始终是重要的社会任务。近年来,民生权作为一项新型权利被提出后,在理论界和实务界都受到了一定关注。然而,由于民生权保护的利益并不同于具体的法律权利和宪法权利,因此当民生权作为一项具体权利在适用过程中,就会面临权利定性、权利行使范围以及义务责任主体等方面的具体问题。对于民生权的性质并不应当片面理解为一种宪法权利,更不是一项部门法上的单独权利,它的运行和落实需要通过与部门法规则的衔接来实现,对民生权的适用需要加以相应限制条件,并应明确国家是民生权当然的义务主体,法人、其他组织在有规定的情况下也会承担相应的民生权义务,而个人决不能被认定为民生权义务主体,否则就会造成民生权滥用和法律规则适用的混乱。  相似文献   

10.
坚持依法执政完善领导方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依法执政,宪法是重心.宪法乃国家根本法,规定了最根本的制度,代表了党和人民最根本的利益.所以治国要以宪法为基础.依法执政,党本身要坚持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全党同志都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相似文献   

11.
政党政治研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是当代中国政党政治的一大特色。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我国现行宪法第33条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规定,赋予我国各民主党派享有与中国共产党在法律上平等的权利。这是当代中国公民的平等权在政党政治中的充分体现。民族区域自治是当代…  相似文献   

12.
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科社教研室翟桂萍撰文提出 :公民意识是包括公民权利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政治参与意识等。公民权利意识的凸显 ,使我们日益重视自身的权利和利益 ,以权利本位为主的法制民主意识逐步树立起来 ,必然要求通过法律渠道规范政府的运作和维护自身利益 ;要求政府实现精干、廉洁和高效 ;要求政府机构的设置、职权的划分 ,权力的行使都符合法律 (也就是人民的根本意愿 )的规定 ,从而促进机构改革接受人民的监督 ,使之具有更为理性的基础 ,促进机构改革的法定化。公民意识的凸显还必然要求更多的民主权利和政治参与 ,要求公民更…  相似文献   

13.
近日,中共中央印发了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加强新时代党的建设的又一项重要制度成果,是我们党在保障党员权利方面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党内法规。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政党,党员行使权利要用辩证的思想方法来对待,正确行使权利必须以履行义务、担当责任、遵守纪律为前提。广大党员要正确认识和处理权利和义务的辩证统一关系,正确行使党员权利,切实履行党员义务,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自觉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共同奋斗。  相似文献   

14.
纳税人的宪法权利是宪法确认并保护的各种民主权利,纳税人宪法权利与纳税义务绝对值相等。本文深入分析探讨纳税义务对应的民主权利的内涵及其理由,努力实现纳税人的宪法权利就是要建设宪政国家,健全民主体制,制约权力,保护纳税人权利。  相似文献   

15.
许志 《理论导刊》2004,(10):42-45
迁徙自由是近代民主宪政条件下公民一项重要的宪法权利,自近代宪法确认公民的这一权利以来,逐步得到世界大多数国家的认同。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现行宪法并没有规定这一权利,并且在现实中,这一权利还受到户籍等制度的极大限制。在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在宪法中恢复公民的这一基本权利,不仅是一种必然要求,而且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万其刚 《民主》2004,(5):14-16
1982年《宪法》在深刻总结我国民主、自由和人权建设经验的基础上,不仅规定公民享有广泛的自由和权利,而且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位置提前,放在第一章“总纲”之后、第三章“国家机构”之前,从而凸显了公民的自由权利。“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质是执政为民。中共十六大报告提出了物质文明、政治文  相似文献   

17.
合理保障纳税人权利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必然要求,是制约和监督政府权力的必然途径.从纳税人权利保障的角度出发,对我国目前的财政法律体系进行研究,发现我国的财政法律体系存在着许多问题,制约着纳税人的权利保障,如宪法对纳税人权利的规定不足、财政监督法律刚性不足、财政法律立法权不明晰等问题.保障纳税人权利,要明确税收法定主义指导思想、制定税收基本法、强化对税收执法权的监督、完善人大财政监督权.  相似文献   

18.
运用科学的比较方法,深入研究社会主义各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进程、特点、异同及其发展趋势,对于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无疑是十分必要、非常有益的.研究各国民主与法制,最为直接有效的方法无外乎是宪法的比较.众所周知,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它集中、全面而又概括地规定了一个国家的社会制度、国家制度的基本原则,国家机关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它不仅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而且也是主要的法律渊源,是制定其他法律的根本依据.朔其历史进程它是民主制度的必然产物,究其本质它是对民主事实的法律确认,是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集中表现.为深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必须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保障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权利和利益,引导公民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相似文献   

20.
在国家根本法的宪法观念下,"国家—公民"二元对立的研究立场、权利中心主义的话语模式使公民赡养扶助义务条款的立宪价值、规范性长期处于晦暗不明的状态。共同体基本规则观念的导入将家庭纳入宪法学的理论视阈中,为批判西方中心主义、非文本主义的传统研究提供了视角。在这种观念下,人的社会性成为宪法秩序的基石,义务规范作为共同体成立的基础,与权利规范具有同等价值。家庭在共同体结构中具有基础性意义,是宪法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民赡养扶助义务条款凸显我国宪法鲜明的传统文化底蕴,体现出家庭内部的自足性价值,具有巩固国家正当性的功能;是国家对次级共同体的必要调整,为实现人权保护在不同共同体之间架设起桥梁。新《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彰显了宪法的上述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