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校德育是整个教育工作的首要环节。在学科教学中体现和渗透德育内容,教师必须改变以知识传授和空洞说教为主的陈旧模式,在充分研究教育对象的基础上,以平等、理解、尊重的态度,构建起适合青少年身心特点的德育实践模式,创造青少年道德成长的有利条件,使学生在互动对话的课堂上萌动、思考;在鲜活高尚的榜样前感动、明理;在真实丰富的情境中感悟、践行。情感是育人的源泉,榜样是育人的动力,情境是育人的桥梁。  相似文献   

2.
德育过程,在以灌输为主要形式的传统德育看来,是有目的、有计划地把社会主流意识转化为学生思想品德的过程;以交往为主要形式的现代德育则认为,它是道德及道德文化生成、构建与共享的过程,是师生为实现和发展自身本性而进行对话与理解的价值介入过程。  相似文献   

3.
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德育结构中它是重要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充分发挥心育在德育中的母性关怀作用有助于德育观念和模式的更新和德育整体效应的扩大,有助于完善学生的人格,实现德育目标。  相似文献   

4.
德育是中等职校开展创业教育的重要途径,其教育模式影响着创业教育的效果。为了提高创业教育中的德育实效,针对创业教育的要求,借鉴现代素质教育的科学成果,创业教育中的德育可采用如下三种模式。一、对话式德育“对话是一种人际发生的过程。对话的本质并非是用一种观点来反对另一种观点,也不是将一种观点强加于另一种观点,而是改变双方的观点,达到一种新的视界。因此,真正的对话关系总是蕴含着一种伙伴关系或合作关系。”(王成兵译,《后现代精神》)对话式德育就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直接的对话交往,达成彼此沟通、交流,实现互相理解、尊重、欣…  相似文献   

5.
杜威的德育方法对我国当代德育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万成 《前沿》2005,3(1):171-174
本文对杜威的探究式讨论提高法、活动式训练教学法、德育与各学科有机融合等德育方法进行了探讨 ,并结合我国的国情提出了转变德育理念 ,真正实行“以人为本”的人性化德育 ;进行教学改革 ,由灌输模式变为平等对话的模式 ;将德育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的始终的德育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6.
随着课改的深入,当我们走进用新理念打造的课堂,你会体验到教师的角色正在悄悄地转变着,新课程倡导的先进理念正在影响着教师的行为,并使教师的教学实践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课堂教学更具有了民主性、开放性,学生的学习变得更为丰富并具有个性,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正在建立。本文试图颉取政治课教学的几个片断,感受一下在新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的新变化。对话中的新型师生关系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这种交往互动是通过沟通、对话实现的,它是建立在平等、民主基础上的。“对话”式教学,教师作为一个引导者,既保持了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周斌 《传承》2008,(6):52-53
在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改革中采用"课程模块化"设计范式,它能够改变传统课程原有的单元式课程设计范式所固有的封闭性缺陷,不仅使学生在课堂上把学与做结合了起来,而且也使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程的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德育教师和班主任教师有机地联系起来,有利于发挥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性功能。  相似文献   

8.
张革华 《前沿》2002,(7):71-73
德育科学化 ,是指按照科学理论、原则和方法来做好大学生德育的工作 ,使之符合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以便最有效地实现学习的目的和任务。为了实现大学生德育科学化 ,本文认为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一、确立德育遵循客观规律的指导思想大学生德育全面地遵循客观规律是实现大学生德育科学化最基础的要求 ,是大学生德育科学化实质所在。因此 ,在搞好大学生的德育时 ,首先要确立这样的指导思想。那么 ,学生德育应遵循哪些客观规律呢 ?一是要遵循上层建筑、特别是意识形态的发展规律。这是因为 :德育是上层建筑、意识形态领域的一项工作 ,它…  相似文献   

9.
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课程的目标是"旨在促进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虽然安排了道德、心理、法律、国情四块内容,但它作为德育课程,首先肩负着品德教育的任务与功能,情  相似文献   

10.
在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改革中采用"课程模块化"设计范式,它能够改变传统课程原有的单元式课程设计范式所固有的封闭性缺陷,不仅使学生在课堂上把学与做结合了起来,而且也使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程的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德育教师和班主任教师有机地联系起来,有利于发挥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性功能.  相似文献   

11.
多年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教书有路“趣”为径,学习无忧“乐”作舟。一、转换角色引起兴趣教师在课堂上所扮演的角色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为了便于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在平时教学中十分注意自己角色的转换:常常以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参与者和促进者的身份出现,教学过程始终体现出是一种师生平等对话、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二、语言技巧激发兴趣思想政治课的感召力、说服力与教师的语言技巧、语言风采有着直接的关系。因而在教学中,适时地运用一些风趣幽默、耐人寻味、内容深刻、饱含哲理的语言,能使学生…  相似文献   

12.
感悟之一,积极介入。对话是一种态度,它要求参与对话的各方都要积极参与。在对话的课堂上教师不仅仅充当“导演”,还应该充当演员”;学生的活动再不能是少数尖子生当主宰,而应面向每一位学生。感悟之二,平等关系。对话是一种关系,它要求参与对话的各方在地位上是平等的。对话的主体是一种“我———你”的关系,对话过程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自我实现”的过程;也是师生在充满着民主精神的氛围中,共同探讨,共同商谈未知领域的过程。感悟之三,知识创建。对话是一种认识方式,但它并不是对知识进行简单地、机械地重复与再现,而是要体现生产性…  相似文献   

13.
知就是认识,行就是实践。德育的知行统一,指教育者通过德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使受教育者达到在内心世界对德育有一定程度的自觉认知和接受,并在实践中能达到不断身体力行之目的。实现知行统一是德育工作的内在要求,努力使学生做到道德知行统一,是德育的根本目标。在德育实践活动中,作为德育工作者经常遇到学生的德育实践与德育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学生知道什么行为是不能为却偏偏为之,我们称这种情况为学生的"知行不一"。  相似文献   

14.
历史唯物主义德育观与自然主义德育观有着深厚的渊源。卢梭和马克思在对现代化引发的道德危机进行回应和解决的过程中,再现了自然主义德育观和历史唯物主义德育观自身的内在逻辑,实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德育观对自然主义德育观的全面超越。在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和经济出现新常态的背景下,自然主义德育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德育观的"对话",对于解决我们当前面临的道德问题,重塑道德权威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姜献生 《传承》2008,(24):64-65
德育是高职院校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主动施教与学生被动受教过程、学生主动寻教与教师引导服务过程、德育效果反馈过程相统一的动态的循环发展过程。这种模式的根本特点在于充分肯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并要求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作用,从而达到教育的最佳效果,这符合以人为本的现代社会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16.
《现代领导》2011,(2):F0003-F0003
上海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根据以学定教的现代理念,构建了“适应教育”模式,通过“教”对“学”的主动适应,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使学生获得全面可持续的发展。学校的生活德育回归并尊重学生的道德生活经验,扩大学生生活的社会范围并提升道德行为的理性层次,其中“走进社区、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为作为个体实践性知识的教师,教育目的是教师对各种相关文本与话语进行建构的结果,在制度化学校教育下,教学目标游离于教师教育目的之外,与教师教育目的的长期缺失并存;与此同时,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系统和实现模式都离不开教师教育目的的参与。最后本文试图建构教师教育目的的模式——交往对话模式。  相似文献   

18.
德育是高职院校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主动施教与学生被动受教过程、学生主动寻教与教师引导服务过程、德育效果反馈过程相统一的动态的循环发展过程.这种模式的根本特点在于充分肯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并要求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作用,从而达到教育的最佳效果,这符合以人为本的现代社会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19.
切实提高中学德育实效性是教育工作者十分关注的问题。为了努力实现中学生思想道德认知和行为的统一,探讨改进德育工作方式十分重要。本文拟介绍三种取得初步实效的形式与途径。一、寓德育于各科教学之中在各科教学中,教师除培养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知识外,还需将教学中的思想道德教育内容通过教师授课时真挚的情感感染学生,把传授知识与陶冶情操结合起来,要努力使思想道德知识与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发生共鸣,学生才能对此知识坚信不移,变成支配自己行为的力量。要寓情于理、以情感人,使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更加深化,把知识内…  相似文献   

20.
教学活动中的教与学不仅形成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也形成了学生与学生、师生与文本、师生自我之间的关系,对话教学就是在这种网状关系中进行的。正确认识对话教学的过程模式,有助于消除课堂对话教学中形式问答化、目标虚泛化、过程形式化等误区,改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独白状态,还给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本应充满生命活力的本真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