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加强学习,统一认识,积极宣传贯彻落实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的成功召开,第一次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深谋远虑的历史决策,是重大紧迫的战略任务,"执政能力的实质和关键是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如果违背了这一点就会失信于民,给党造成危险"。加强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对永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向前发展的生机与活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加强共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将给中  相似文献   

2.
自近代以来,社会主义与科学技术一直是两股最活跃的力量,二者又是紧密相联的。20世纪初,共产党人实现了社会主义运动从学说到制度的伟大飞跃。面对20世纪中叶以来的科技革命.如何实现科技革命与社会主义的结合,以此来发展社会主义,是执政的共产党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
覃正爱 《湖湘论坛》2004,17(6):10-11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着重讨论了执政能力建设问题 ,这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那么 ,什么是执政能力与执政能力建设呢 ?或者说执政能力与执政能力建设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这是了解和把握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必须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所谓执政能力 ,就是执政党掌握和运用国家机器 ,综合运用经济、政治、法律、行政等各种手段 ,领导、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能力。具体地说 ,十六届四中全会所讲的执政能力 ,就是党提出和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 ,领导制定和实施宪法、法律 ,采取科学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 ,动员和组织人民依…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从执政党完成党的历史任务的角度,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在新的历史时期,深刻认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全面落实全会关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各项部署,必须深刻认识执政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各项任务的关系。只有深刻把握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各项任务在我们党的执政过程中的历史地位,才能从根本上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在实践中积极主动地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5.
深化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探索属于政党文明建设,不仅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而且对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具有全局性作用。我们党在探索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过程中,提出了与时俱进、执政为民、执政兴国、依法执政等共产党执政必须遵循的规律,它们是政治文明发展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的统一。政治文明发展的内在规律,要求执政的共产党必须稳步推进政党文明建设,实现政党文明和政治文明的有机结合、良性互动,推进国家政治民主化、法制化、现代化。  相似文献   

6.
赵敏 《前沿》2004,23(11):122-125
人权内在地体现了人民利益。实现充分的人权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必须创新执政理念 ,转变执政方式 ,进一步改善人权和发展人权。  相似文献   

7.
意识形态在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党在意识形态方面正面临着和平演变、新教条主义、国民困惑等诸多严峻考验,这就需要我们切实认识反腐败的关键性作用,揭露西方发达国家的和平演变阴谋,同时要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以提高其解释力和说服力。  相似文献   

8.
对于每一个执政党来说,如何提高执政能力,以更好地巩固政权、实现政治理想,都是一个恒久的重要命题。在国际国内格局发生重大调整的形势下,中共面临着严峻考验。作为国家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党外交在国际舞台上日益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通过与其它国家各个类型的政党建立密切联系和合作,可以有效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增强党的亲和力和感召力,塑造党良好的国际形象,优化执政环境;借鉴其它国家执政党的经验和教训,探索总结政党执政的共同规律,增强党自身科学执政的能力和水平;逐步形成、完善中国特色外交理论,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9.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在论述执政能力时,惟独没有正面论及祖国统一问题。这并不是党的这一重要文件的疏忽和缺撼,而是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加强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是关系祖国完全统一的重大战略课题。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实现祖国统一的过程中,执政能力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10.
田志文 《前进》2004,(10):31-33
党的十六大报告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作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一个重要方面,这是党的建设理论的重大创新。因此,研究党的执政体系的结构及其各方面构成的功能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关系,对于深化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理论,推进新世纪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重要意义。一、党的执政体系的含义及其构成党的执政体系是指以执政主体中国共产党为核心、以国家政权为后盾、为有效管理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事务完成执政主体的治国目标而形成的关于政权、组织、制度、思想、纲领等的一整套体系。从纵向的角度来看,党的执政体系指党的…  相似文献   

11.
为了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能力的巩固与发展,十六届四中全会针对新形势和新任务,作出了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也不是一劳永逸;党既有思想观念和执政理念的不适应,也有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的不适应,还有党员干部队伍素质和能力等方面的不适应。党的建设强调以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突出解决诸多的“不适应”问题,因而这是一项系统工程,任重而道远。笔者认为,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关键在于积极推进党的现代化建设。所谓党的现代化,就是党适应客观环境及其变化的需要,适应社会现代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黄飚 《桂海论丛》2006,22(2):5-7
坚持科学发展观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内在要求和重要方面。要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就必须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3.
彭宏富 《桂海论丛》2006,22(5):8-10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关键在于搞好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为此,必须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将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核心,将推进民主执政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目标之一。这不仅表明我们党对执政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而且进一步揭示坚持人民性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根本目标。牢牢把握这一根本目标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5.
在现代社会,政府在提供公共产品与服务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需要和公民个人、私人部门以及非政府组织合作。他们之间形成了一种合作的网络,而这正是治理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管理方式之处。虽然传统管理方式在很长时期内依然占主导地位,但是领导者在具备传统的管理技术、方法和能力的基础上,还应该创建并维持适应治理模式的新的领导能力,这些能力主要包括:构建核心价值观的能力、动态变革的能力与网络管理能力。在建设这些能力方面,本文介绍了新加坡和英国的做法和经验,以期对我们能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6.
金秋10月,举世瞩目的中共十七大在北京胜利召开。这次盛会贯穿着一个主题--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我们回首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无数志士仁人为中华之崛起上下求索,力挽狂澜,在艰难、曲折、奋进的历史长河中,终于寻到了一条改革开放、融入世界先进潮流的现代化航程,那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历史的选择。恩格斯曾云,一个政党的正式纲领,就是公开树立起来的旗帜。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向全世界宣告了我们的伟大旗帜,展示了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前景。这面旗帜犹如光芒四射的一轮红日,千舟竞发的广阔大海,令众多青年学者激情澎湃,意气风发,对建设伟大祖国的壮丽明天充满信心。本期,我们特选择7位青年学者的笔谈,从不同的角度来诠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7.
科学社会主义与生态社会主义之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生态社会主义是当代社会主义运动中出现的新思潮,主要强调生态平衡、社会主义、基层民主、非暴力等方面的意义;其斗争锋芒不是针对资本主义制度,而只是反对资本主义发展中的某些弊害,并非科学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其对资本主义的批判精神、并把解决生态问题与社会主义前途结台起来,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添加了新的内容,给人们重新思考社会主义问题以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李薇 《探索与争鸣》2007,(12):61-62
党的十七大报告对文化建设问题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并提出了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战略。报告强调: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在此背景下,11月12  相似文献   

19.
刘伯贤 《桂海论丛》2006,22(2):8-10
作为党的舆论工具,党报在党的执政事业中担负着特殊使命。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对深化党报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当前,深化党报改革应着眼于促进党的执政能力的提高和执政事业的发展,着力于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不断提高办报质量,切实在增强党报的舆论引导力和市场竞争力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20.
文化安全视野下,主流文化建设具有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和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理论价值以及对文化安全战略和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的实践价值。马克思主义政党在主流文化建设中应该确立三种非对立思维,即资源意义上意识形态与非意识形态之间的非对立思维;发展意义上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之间的非对立思维;形式层面上惯用形式与民间文化形式之间的非对立思维。由此,主流文化建设的体系架构才能展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