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文章阐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探索历程:突破大一统的无所不包的计划经济的传统观念,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理论;突破社会主义与商品经济根本对立的传统观念,提出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理论;突破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根本对立的传统观念,提出并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  相似文献   

2.
工业时代建立的科层官僚制难以适应信息时代要求,重塑政府的呼声越来越高.奥斯本提出的企业家政府理论.主张借鉴企业的经营精神和机制来重塑政府.该理论反映了当代行政改革的一些趋势,推动了美国以及西方国家的政府改革,并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果.尽管其自身存在一些理论上的缺陷,在实践中也引发了一些新的问题,但他为当代行政改革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路径.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提出的要利用商品生产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搞经济建设要利用价值规律,不能剥夺农民等一系列商品经济理论,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在大力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的过程中予以坚持和继承。毛泽东商品经济理论中的历史局限性部分则是弥足珍贵的历史教训,启示着我们必须尊重经济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提出了社会主义时期发展商品经济的一系列理论。这些理论,指导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伟大成就,同时也为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创立、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目标的确立,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的更新起着承上启下、开拓探索的先导作用。毛泽东商品经济理论中的正确成分,应该在当前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中很好地坚持和继承,其不完整性、不彻底性部分是弥足珍贵的历史教训,当代人必须引以为戒,与时俱进地加以发展,以永葆毛泽东思想的鲜活生命力。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特别是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与完善的过程中,政府与市场都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党的十八大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正确认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澄清人们的模糊认识,更好地发挥好两者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的作用,在理论与实践上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7.
市场扩张与政府监管改革——危机中反思监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监管是市场经济能够有效运行所必需的制度条件,必须随着技术进步和市场竞争格局实时调整。对于中国而言,推动现代监管体系建设的过程就是廓清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明确政府职能、改进政府行为和提高市场效率的过程。建立有效的监管体制是建设中国特色市场经济和现代国家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8.
全民所有制 ,作为演绎于马克思恩格斯的某些经典论断 ,形成于斯大林时期 ,曾被视为社会主义财产制度根基的计划经济体制核心范畴 ,它在理论上缺乏充分的科学依据 ,既与市场经济范畴不相容 ,也不等同于国家所有制。产品经济、计划经济体制、全民所有制三位一体联盟的解体 ,使全民所有制范畴失去了逻辑支撑 ,它不可能独立存在下去。澄清全民所有制方面的某些理论认识 ,对于建构科学的财产制度基础 ,开辟通向未来的发展之路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我国传统的管制型政府正面临着危机,服务型政府的选择将成为必然。(一)由管制型政府到服务型政府的必然选择我国管制型政府是在长期的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它以政府全能主义和权力本位为特征。政府处于整个社会的中心,对社会和经济生活进行大一统式的管制。虽然,管制型政府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曾发挥过巨大作用,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管制型政府陷入困境,各种弊端逐渐暴露出来。如政府机构膨胀、行政效率低下、官僚主义作风盛行、管理成本不断增长、贪污腐败现象屡禁不止…  相似文献   

10.
西方经济学在分析政府与市场关系存在两张皮的问题,因此,有必要从马克思经济学出发,重构资本循环理论,建立新的分析框架分析两者关系。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本质是建立在强制基础上的服务与被服务关系。政府提供服务的目的具有多样性,提供服务的手段具有差异性和层次性,提供服务要讲究效率。以此为基础,指出我国政府与市场关系是四元条件下的政府与市场关系。政府必须在统筹协调各方利益的基础上推进我国经济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1.
政府、市场与经济法的定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中美关于中国加入WTO谈判的结束 ,中国加入WTO已经提上了议事日程。中国加入WTO肯定是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局面。如何利用机遇、迎接挑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问题。WTO以国际经济自由化为其宗旨和目的。经济的自由化 ,其实质就是消退市场中政府行政的权力 ,强调市场的自由竞争 ,限制政府的干预。我国加入世贸之后 ,我国所承担的作为WTO成员国的义务肯定会对我国现有的经济、法律体制产生巨大的冲击。而这一切的中心问题是政府与市场的重新定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本文阐述“市场即治理”的思想.治理问题属于交换范式,而不是价值范式,要研究治理问题,应重构以价值范式为基础的政治经济.根据交换范式,“市场治理”与“组织治理”不是替代关系,相反,市场治理以无数自主的、遵守一般性法则的组织为前提.科斯没有把“物”意义上的私有产权与那个自然法相联的“行动”意义上的私有产权加以明确区分,并且忽视了促使制度改善的“企业家”,这导致他的理论停留在“比较制度分析”层面,而不构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治理理论”.从治理的角度看,“市场”本身就包括了“政府”,“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应表述成“政府与其他主体的关系”.人为地把产品(服务)划分为“私人产品”和“公共产品”,相当于赋予政府提供某项产品的排他性特权.重要的不是确定由谁提供某种服务会更好,而是使未来那个能够更好地提供服务的个人或组织会“出现”.  相似文献   

13.
一、马克思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 马克思不但论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还对运作的原则进行了详细而科学的论述。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英文版序言中告诫我们:“随时随地都要从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用共产主义理论指导社会主义的实践,超越了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必然犯共产风的错  相似文献   

14.
15.
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其突破性贡献集中在三大方面,即:提出社会主义可以而且应该搞市场经济。具体又包括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相容论、计划与市场都是配置资源手段论、市场经济不具有社会制度属性论、计划与市场有机结合论;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具体又包括发展市场经济的生产力标准论、发展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论、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论、通往富裕和繁荣之路论;论证了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自己的特色,具体又包括公有制经济占主体论、分配制度上的共同富裕论、更有力有效的宏观调控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政治保证论。除此之外,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创新成果还包括形成了新的所有制结构理论、初步形成了新的分配理论、初步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理论、初步形成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理论。等等。  相似文献   

16.
兴起于90年代初期的治理理论,是补充政府管理和市场调节的不足应运而生的一种社会管理方式,给长期以来的政府与市场之争摆脱其两难困境,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及方向选择,可谓是二者之争的解救药.本文从这一视角出发,综述当今治理理论的基本内容并进一步论述治理理论是如何解决政府与市场之间的选择争论的.  相似文献   

17.
兴起于90年代初期的治理理论,是补充政府管理和市场调节的不足应运而生的一种社会管理方式,给长期以来的政府与市场之争摆脱其两难困境,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及方向选择,可谓是二者之争的解救药。本文从这一视角出发,综述当今治理理论的基本内容并进一步论述治理理论是如何解决政府与市场之间的选择争论的。  相似文献   

18.
更好地发挥政府职能是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只有结合国内外经验、重新定位,合理转变我国政府经济职能,才能保障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以经济学理论和世界经济发展进程为主线,梳理了在不同历史阶段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最后得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几点启示,即:经济活动不能完全依靠市场,也不能完全依赖政府,必须是市场与政府相结合,关键在于要结合发展阶段和发展形势,动态地确定政府的边界;要科学认识和把握当前经济体制改革所面临的形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虽日臻完善,但计划体制的影子和影响依然存在,要切实化解政府"越位"、"缺位"、"不到位"的问题;各级地方政府要在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中敏于行,改革需要顶层设计,更需要基层探索,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构建服务型政府。  相似文献   

20.
产生于19世纪西方国家建立的以低消耗的廉价政府"小政府"模式,经过历史的扬弃,发展成在权力、职能、规模上受限的政府.当代意义上的"小政府"是指机构精简、职能有限、权力受限的政府.许多对"小政府"的质疑和批判,皆源于对"小政府"的内涵误读为小政府必定不是强政府、小政府模式已陷入困境、小政府是乌托邦,没有用动态的观点去理解.只有科学理解这一模式的内涵,才能明确其对当前政府改革具有转变政府职能,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政府体制;培育公民社会,扩大社会自治能力,限制政府规模等指导意义.当今,政府有效性成为人们关注的核心,有效政府成为"小政府"模式发展的向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