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统一累进税是抗日战争时期我党为保证搞战需要,减轻人民负担,巩固统一战线,而在抗日根据地实行的一项新民主主义的财政经济政策,这项政策首先在晋察冀边区实行成功后,又推行到晋冀鲁豫、陕甘宁等抗日根据地,它的实行取得了巨大成就,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不仅巩固了抗日根据地,为解放战争的胜利以及最终解放全中国奠定了经济基础,而且为我党建国后从事经济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同志在《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指示中指出:“我党现时在东北的任务,是建立根据地,是在南端、北满、西满建立巩固的军事政治的根据地”。①1946年,全面内战爆发,国民党反动派为抢夺东北某结空兵,分陆海空三路向东北大学进攻,相继占领了锦州、沈阳、四千、长春等一些大城市。基于这种严峻的形势,按着“让开大路,占领两厢”的指示,我党我军实施了战略转移,在广大农村和中小城市,建立巩固的后方根据地。地处东北大后方的合江,具有建立根据地的优越自然条件。l.合江地区远离国民党进攻东北的前线。这里北以黑龙江、乌苏里…  相似文献   

3.
鄂豫皖苏维埃银行是我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建立的金融机构。它为巩固革命根据地,支援革命战争做出过重要贡献。回顾这段历史,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解,对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周榜师 《求实》2005,(2):26-29
经济斗争是井冈山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济问题一直是建立和巩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中的基本问题。经济战线是井冈山斗争时期各条战线中的一条重要战线 ,井冈山军民通过打土豪、分田地 ,开展经济斗争 ,铲除了封建剥削制度基础 ,发展了根据地的经济 ,打破了敌人的经济封锁 ,保障了革命战争的供给 ,适当改善了根据地军民的生活 ,为巩固和发展革命根据地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井冈山时期我党取得的经济建设经验对于今天的经济工作和其它一切工作仍然有着积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一、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 哈尔滨的解放,预示了我党"建立巩固东北根据地"的开始形成,它是我党我军力量强大的标志,不仅在政治、经济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对北满、西满、东满等各根据地广大军民和前线将士起着巨大的鼓舞作用.此后,我党及时制定的方针政策使这个全国解放最早的大城市,在革命和建设中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6.
土地革命时期(1927年—1937年),毛泽东总结土地革命的经验,制定出一条完整的土地革命路线。这条完整的路线,调动了一切反封建的力量,保证了土地革命的顺利进行,为建立、巩固和发展农村革命根据地作出了不朽的历史功勋。探索、研究毛泽东领导广大根据地群众进行土地革命斗争的实践活动,总结其制定土地革命路线的成功的经验,对今天我党解决三农问题仍然具有现实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工农联盟,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阶级基础。巩固和发展工农联盟,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一贯主张和基本国策。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通过土地革命实现了工农联盟统一战线,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取得了全国胜利。建国以后,我党又从农业合作化入手,引导农民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广泛团结和人民民主专政的不断加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工农联盟应如何巩固和发展,这是需要我们认真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刘小奇是我党的卓越领导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他在半个多世纪的革命生涯中、为毛泽东建党学说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抗日战争时期,从一九四○年十一月到一九四二年三月,他直接领导了苏北盐阜抗日根据地的各项建设,为巩固和发展根据地党的队伍,作了不懈的努力,从理论和实践上丰富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关于党的建设理论。  相似文献   

9.
正现在的黑龙江省在解放战争时期称为北满根据地,包括松江、黑龙江、牡丹江、合江、嫩江等地区。从1948年春天开始的北满根据地公开建党活动是前所未有的重大历史事件,众所周知,在反动的白色统治和日伪殖民统治之下,我党在东北地区的革命活  相似文献   

10.
京西抗日战地行江丽在北京西部,有一个遗迹闻名的山峰——百花山。每当春回大地,百花山上山花烂熳,异彩纷呈,一派生机盎然。在这片绚丽多姿的土地上,曾孕育了一个著名的抗日根据地,这就是抗日战争时期我党在北平地区建立最早的、持续时间最久的根据地——平西抗日根...  相似文献   

1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建立在我党对执政规律新认识基础上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巩固党执政地位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是我党对马克思主义执政理论、执政方位和执政理念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一九三五年十月十五日 )同志们 ,今天我要向共产国际的领导人报告的不是中国红军与苏维埃的发展问题。我只讲一讲红军离开中央苏区后西征的情况。我在讲西征之前 ,先要讲一讲我们党为何决定西征。我们党对苏维埃革命根据地问题的认识是正确的。巩固的根据地对红军来说是必需的 ,没有这样的根据地会给今后的国内战争带来很大的困难。还在 1 930年 ,共产国际的指示就已经指出 :建立根据地是中国党头等重要的任务。共产党过去执行这一任务 ,在今天它仍然是十分重要的任务之一。当敌人包围了我们以前的苏区 ,把我们挤到一小块地区里时 ,我党为…  相似文献   

13.
朱海波 《世纪桥》2009,(1):30-31,73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就在30年代的苏维埃政权和40年代边区革命根据地的政权建设过程中,注意到建立监督机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建立党的监督机构和行政监察机构进行了不懈的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受历史条件的制约,革命根据地政权建设的重点在于积蓄革命力量,研究对敌军事斗争的手段和方式,把巩固政权作为重点。建立监督制度还不可能上升为工作的重点,这方面的探索和实践还有某种程度的自发性,相关理论也显得匮乏。但从党领导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政权建设的历史过程来说,建立监督制度的理论与实践经历了一个从阶级本能的自发性到自觉性地转变,为建立社会主义监督制度的建设提供了丰厚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14.
张晶川 《奋斗》2011,(7):21-22
牡丹江是一座拥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旅游城市,是国内较早觉醒、较早接触马克思主义的地区,是党在东北早期活动的战略要地,是我党与共产国际联络的重要通道,曾涌现出党的早期革命家马骏,抗日名将周保中、李延禄等杰出人物。1922年牡丹江地区开始有党组织活动.1926年成立第一个党支部领导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反侵略斗争。1945年8月牡丹江解放,同年12月成立中共牡丹江市委,为建立巩固东北革命根据地、土地改革、清剿土匪、发展生产、支援全国解放战争、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改革开放以来,  相似文献   

15.
1927年土地革命初期,我党在毛泽东等领导人的带领下,于湖南、江西两省边界罗霄山脉中段处,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并在此开展了长期的工作,这段时期便是我们所称的井冈山时期。在这段时期当中,共产党初步建立、形成了群众路线思想、价值体系,对群众路线进行了深刻的研究、思考与实践,这使得井冈山时期的各项工作开展,深受群众的认可和支持,并有效地发动了群众、激励了群众,为后期革命的全面胜利,打下了稳固的基础。所以,井冈山时期党的群众路线实践经验、实践成果,值得我们加以深入的探讨、研究,这为我们今天的群众工作开展提供参考和指导。本文基于作者自身的实际工作经验与学习认识,首先介绍了群众路线的含义,然后对井冈山时期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情况进行了分析,最后主要探讨了井冈山时期党的群众路线实践对如今群众工作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6.
解放战争时期,我党领导的最大的东北根据地,为夺取全国解放,创建人民共和国做出了重要贡献。纵观东北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有几个特点是十分突出的。一、充分利用东北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创建根据地我国东北地区,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战略地区。它的总面积达130万平方公里,总人  相似文献   

17.
南靖苏区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富有光荣的革命斗争传统,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成为中共闽西党组织、q-共闽粤赣特委和中共福建省委开展革命斗争的重要区域之一,也是毛泽东、邓子恢、聂荣臻等党、政、军领导人建立苏维埃政权的实践地,在创建和巩固闽西革命根据地的艰苦岁月里,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为中央苏区的形成和发展作出过重大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8.
袁晓磊 《世纪桥》2020,(3):42-45
澎湃是我党早期的农民运动领袖,被毛泽东称为"农民运动大王"。他在早期形成的农运思想,为他在后来领导海陆丰农民运动和建立海陆丰抗日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他在实践中领导海陆丰地区进行农民运动,创立抗日革命根据地建立苏维埃政权,为我党后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和其他根据地建设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9.
<正>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用武装斗争开辟革命根据地,用革命的战争粉碎敌人的军事"围剿"以保卫和巩固革命根据地、保卫土地革命的胜利果实,用武装斗争波浪式地推进根据地的发展、扩大红色区域,是整个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我党的中心任务。围绕着这个中心任务,红军的文化建设也蓬勃地开展起来。毛泽东说过":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从秋收起义"三湾改编"之日起,党就在军队内部建立了  相似文献   

20.
王奎 《党史文汇》2003,(4):42-43
抗日战争时期,功勋卓著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总司令在统帅我八路军健儿立马横刀太行山的烽火岁月期间,曾三次抵达晋豫边敌后抗日根据地中心腹地阳城,留下了伟人光辉的革命史迹。1938年8月17日,八路军总司令朱德率千余名八路军战士由后方奔赴太行前线途间,第一次抵达阳城。那时,阳城作为我党开辟的一块巩固的根据地,抗日救亡运动如火如荼。因此,朱老总莅临阳城的消息尤如一声炸雷震动了阳城山城,县城上下顿时沸腾起来。我晋豫边党和军队以及阳城党、政、军领导、各界群众组成的夹道欢迎队伍,从县城一直排到设在县城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