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法治建设成就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法治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思想体系逐步形成和完善;党的执政方式实现了向法治的根本转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普法教育全面深入,公民法律意识普遍增强;司法体制逐步健全和完善。  相似文献   

2.
党的先进性建设,就是党随着地位、任务及其所处社会生态环境的变化,不断对其理念、结构、功能进行适应性的调整、改革和创新的过程。改革开放以来,我党成功地对其理念、结构和功能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创新,取得了先进性建设的巨大成就:在与时俱进中彰显执政党意识形态的先进性;通过改革、创新构建执政党先进性的体制保障;通过转变功能体现执政党凝聚人心、构建和谐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3.
法治是政治文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标志,凝结着人类智慧,为各国人民所向往和追求.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法治在改革中行进,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已成为国家基本方略和全社会共识,依法治国已进入一个"全面落实"和"加快建设"的阶段,中国社会正在进入一个崇尚法治和实行法治的时代.  相似文献   

4.
30年的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我们进一步推动改革开放,解决前进道路中的困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更加坚定了我们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的法治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社会主义法治的文明化进程加快,特别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提出,表明我国已经进入到法治文明化的轨道.三十年来法治文明的演进表现在两个转变:从社会主义法制到社会主义法治历史性转变;从法律制度外在的强制性约束到法治理念内在的自觉性意识的根本性转变.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的法治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社会主义法治的文明化进程加快,特别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提出,表明我国已经进入到法治文明化的轨道。三十年来法治文明的演进表现在两个转变:从社会主义法制到社会主义法治历史性转变;从法律制度外在的强制性约束到法治理念内在的自觉性意识的根本性转变。  相似文献   

7.
贾程秀男 《奋斗》2008,(12):32-34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从建立健全法制的大潮中走来,沿着“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指导方针开始构筑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大厦。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经济活动的日益活跃.对法律的认识也日渐丰富。上世纪80年代初,人们对法律的认识就是惩治犯罪,维护治安。解决简单民事纠纷,这显然是片面和单一的。步入上世纪90年代,市场化的推进,带动了社会结构的改变,从传统计划经济走出来人们习惯了依靠政策而非法律处理社会事务,如何让法律成为调整社会关系的主要手段成为改革和发展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8.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适应我国经济、政治、文化  相似文献   

9.
这三十年的法治改革,走的是一条从人治到"刀"制的法制,政策之治,到法治之治转型之路.……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法治建设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这种进步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法治改变了中国。在中国,法治是  相似文献   

11.
2009年是中美建交30周年。 30年来,中美关系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从1979年建交到1989年,在邓小平主持工作的十年里,中美关系得到了比较好的发展,特点是“初步发展,打下基础”。第二个阶段是1989年到1999年,中美关系经历了令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和危机,几场危机冲击了中美关系——“八九”风波、李登辉访美、驻南使馆遭袭,但中美关系并没有倒退,度过危机后又继续向前发展,特点是“曲折发展,趋于成熟”。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云南坚决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依法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努力推进民族法制建设方面做了大量的富有成效的工作,民族法制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和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3.
和谐思想及和谐社会的治国理政理念存在于古今中外的历史典籍中.中国共产党吸收人类历史上和谐社会的优秀文明成果,创造性地提出了在社会主义历史阶段建设和谐社会的思想,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按照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对和谐社会的界定,和谐社会的实质是利益关系和谐,利益关系反映在上层建筑领域就是权利关系,因而和谐社会与法治存在极其密切的关系,可以而且应该通过加强法治建设来构建和谐社会.党的十七大报告部署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方针政策,这些政策可以而且应该从法治建设的角度,如完善社会保障和公共财政立法、加强和改进行政执法、进一步改革促进司法公正、加强基层调解等几个方面来落实.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邓小平法制建设思想形成的条件,论述了邓小平法制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指出了邓小平法制建设思想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走过了50年的光辉历程.50年过去了,兵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兵团发展壮大的历史经验表明,兵团的屯垦戍边事业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创造,兵团对维护祖国的统一、民族的团结、边疆的稳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的30年就是中国宪政建设的30年,平稳的动力机制带来了稳步推进的30年宪政建设。文章在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宪政建设的动力机制和宪政实践进行论证、总结的基础上,进行思考和展望,以期引起学术界对中国宪政建设的更广泛和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理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在对中国国情的重新认识中孕育并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概念;党的十三大系统阐述并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十三大以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进一步丰富、深化、发展.  相似文献   

18.
文章分析了公平正义的语义和内涵,认为公平主要是指地位平等、平等对待、合理决定之义,正义主要是指合理、正当、应该之义,从历史的角度考察了人类主要正义观。以亚里士多德分配正义和纠正正义的分类作为分析当代中国正义问题的基本框架,借鉴罗尔斯正义论,对转型期我国社会正义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当代中国的公平正义问题虽然主要表现为财产分配不公,但分配权利和程序不正义,法律上、政策上对分配结果正义重视不够,是内在的、深层次的原因。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就如何实现分配正义,维护纠正正义,从法治建设的角度提出了一系列对策主张。  相似文献   

19.
董必武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是新中国法制建设的主要奠基人和长期从事政法工作的国家领导人。也是党内坚决主张法治的第一人。董必武1975年病逝,其法制思想虽然未能在当时得到有效实施,但却对当代中国法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姜男 《党史纵横》2006,(5):55-55
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经历了漫长的理论与实践的探索过程。中国法制现代化道路始于1911年辛亥革命后,经历了资产阶级法制建设时期和新民主主义法制建设时期。新中国成立后,1954年宪法和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将社会主义法制的粗略模式或宏观轮廓予以确立,并形成了基本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