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夜之间,“弱势”这个昔日遭人嫌弃的苦主标签,突然就变得炙手可热,人人都争着往自己的身上挂。只不过乾坤倒转,昔日的强者用它来“示弱”,原先的弱者则用它来“逞强”。  相似文献   

2.
“科教兴昌”─1989年,京郊昌平县在全国率先提出这个口号,并宣传得家喻户晓。自此,1352平方公里的昌平涌动科教热潮。“科教兴昌”-1999年,在昌平县,这已经不仅仅再是口号,而是活生生的现实。50万昌平人走上了兴县富民之路。十年磨一剑。昔日的昌平,在人们的心目中是农村。昔日的农村,在人们的心目中是农业。昔日的农业,在人们的心目中是白马牙、金皇后、多穗高梁大黄豆。总之,昔日农村在世人心目中就好像是贫穷和落后的代名词,总离不开那些老牛破车疙瘩套.窝头咸菜土坯房。“科教兴昌”的利剑,斩断了昌平农村传统农业的羁绊…  相似文献   

3.
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91年苏联解体,中苏关系经历了“过热”、“反常”、“极端反常”和“正常”4个阶段。  相似文献   

4.
《前线》2011,(5):10-10
本刊讯 日前,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了“苏联解体2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与会国内外学者认为,苏联解体是20世纪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并将继续产生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5.
“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出门看‘三堆’,吃的是锈水。”这几句民谣形容的是昔日的辽中县冷子堡镇社甲村;“说理村人不说理”说的则是昔日的冷子堡镇说理村。  相似文献   

6.
《四川党史》2002,(4):48-48
1991年8月19日,前苏联发生了震惊世界的”8·19”事件。9月6日,苏联国务委员会无奈地宣布“承认波罗的海三国独立”从而拉开了前苏联解体的序幕。12月25日总统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入主克里姆林宫,标志着苏联正式解体。  相似文献   

7.
泽民同志提出“三个代表”的重要论断,有着深刻的国际和国内背景。从国际方面来看:第一,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政治、经济、外交形势发生了极为广泛而深刻的变化。美国利用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有利时机,不遗余力地谋求全球霸权,妄想建立一个以美国为首的单极世界,但遭到世界各国、包括美国昔日盟友的强烈反对,尤其遭到中国、俄罗斯和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的反对。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多极化的世界格局正在逐步形成。中国做为其中的一极,其影响力和作用正在迅速扩大。中国只有加快改革和发展的步伐,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才会在21世…  相似文献   

8.
李昌禹 《学习导报》2013,(19):43-43
历时十余年,《通用规范汉字表》终于与公众见面了。“喆”“淼”等一批昔日的“黑户”汉字也喜迎“转正”,跻身规范字的行列。  相似文献   

9.
最近媒体频频报道,今年秋天中俄将在昔日陈兵百万的边界举行“友谊-2005”军事演习,届时俄方将有大型的战略武器参加军演。这虽是中俄第一次高规格联合军事演习,但并没有让人感到意外。许多分析家认为,这次军演只不过是冷战后中俄关系不断攀升的“副产品”。1991年12月25日,苏联国旗从克里姆宁宫降下,原苏联宣告解体。俄罗斯全面继承了原苏联的政治遗产,中苏关系结束,中俄关系宣告诞生。1992年,俄总统叶利钦对我国进行了首次访问,明确双方保持“睦邻友好关系和进行互利合作”;1994年,双方的提法是保持“建设性的伙伴关系”;1996年,双方宣布…  相似文献   

10.
2002年10月下旬 ,我浙江行政学院赴欧洲考察团在完成各项考察任务之余 ,顺路拜访了马克思的故乡———德国特利尔市与恩格斯的故乡———德国武珀塔尔市。作为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者 ,我们是带着近乎“朝圣”的心态来寻根的 ;但另一方面 ,也带着进一步探求真理的意愿来求取对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新答案。尽人皆知 ,自从苏东解体以来 ,昔日被称为“正统的社会主义”陷于低潮 ,我国国内许多人也由此引发了“马克思主义是否过时”的疑问。在马克思与恩格斯的故居前 ,我们亲眼目睹了络绎不绝的与我们怀着同样情怀的访问者 ;观看到那用不同文…  相似文献   

11.
1991年8月19日,前苏联发生了震惊世界的”8·19”事件。9月6日,苏联国务委员会无奈地宣布“承认波罗的海三国独立”从而拉开了前苏联解体的序幕。12月25日总统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入主克里姆林宫,标志着苏联正式解体。“对苏联解体这个最后结局,我还是感到非常遗憾”早在“8·19”事件发生之前,波罗的海三国去意已定,时任总统的戈尔巴乔夫原打算在1991年8月20日签署新联盟条约,把苏联由紧密联合变为松散联合,给予15个苏联的加盟共和国更大的自治权。不料,就在签署这一新联盟条约的前…  相似文献   

12.
2000年5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主办的“苏联解体的原因和对欧洲的影响”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保加利亚科学院副研究员米哈伊尔·基列夫作了《苏联解体的原因》的发言。他认为,苏联解体的“第一个主要的和基本的原因”,是1956年以后形成的“赫鲁晓夫修正主义路线”。在具体分析这一路线的各种消极后果以后,基列夫指出,正是这一路线成了后来戈尔巴乔夫推行的“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路线的前提。在分析戈尔巴乔夫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科学社会主义运动的背叛时,基列夫引用了戈尔巴乔夫1999年在土耳其首都安卡拉美国大学一次讲话中的一些话,并当众出示了一份复印件——登栽在一家名叫《对话》(DIALOG)的捷克报刊1999年第146期上的一篇报道。会后,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陈之骅向基列夫索要了这份材料,并请外交学院周尊南教授全文译出。现予刊布,供读者参考。从中可看出“隐匿真实目标的改革”,其真实目标究竟是什么,从而提高我们的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13.
苏联解体后,美国启动了“支持新生独立国家”的计划。近年来,美国坚持不懈地借用各种机会,通过各种渠道,利用各种方式对这些“新生独立国家”进行全方位的渗透,要把它们打造成符合“山姆大叔”利益的“新型民主国家”。  相似文献   

14.
昔日的传奇人物褚时健又啊来了。出狱之后,75岁的他二度创业,曾经的“烟王”变身“橙王”。85岁高龄的他,借道电商进京卖“褚橙”,引发热议。  相似文献   

15.
张树华 《党课》2014,(20):107-112
1991年苏共垮台,苏联解体。20年前的苏东剧变给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带来了严重挫折,改变了世界政治版图。历史表明,苏联解体是苏共后期丧失党魂、蜕化变质的结果。而戈尔巴乔夫盲目的政治改组和匆忙的民主化正是这一过程的加速器和导火索。2009年,美国苏联历史问题专家、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拥趸者史蒂夫·科恩在《苏联的宿命与失去的抉择:从斯大林主义到冷战》一书中写道,戈尔巴乔夫在苏联进行的“民主化改革”,最终导致了国家解体和政权的瓦解。  相似文献   

16.
《廉政瞭望》2012,(8):14-17
王昌宏失踪怏5个月了。期间,湖南省郴州市农机局为这名前副局长成立了“寻找小组”,写下了《寻找副局长目记》,并在党报上刊发了“寻人启事”。3月9日,这名昔日的农机局“第三把手”被免职并“双开”。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水电气”由于其行业所处的垄断特性,非议多于喝彩,人们习惯地称之为“某某老虎”,言下之意曰“老虎”的屁股是摸不得的”,然而,记者近日有幸到潼南县自来水公司采访,耳闻目睹的,却是昔日“老虎”如今变成了造福人民的“孺子牛”。  相似文献   

18.
谭健  王勉 《当代党员》2011,(10):24-26
2010年11月22日,黔江舟白机场“首飞日”。川航3U8641次航班,飞临黔江上空。俯瞰黔江城,乘客感叹:“昔日的小县城,现在终于有了中心城市的模样!”  相似文献   

19.
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解体至今已经22年了,对于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原因和教训的研究仍在继续。尽管存在诸多不同观点,但在笔者看来,苏共领导人戈尔巴乔夫推行的一条背离科学礼会主义基本原则的“民主的人道的社会主义”路线,是苏联解体的直接的和主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杨兴武 《求贤》2009,(10):27-27
大港油田数万,几代石油人,前赴后继,发扬“铁人”精神,艰苦卓绝,不懈努力,历经四十余载,昔日的“六四一”发生了沧桑巨变,城区由油田开发初期简陋的片片“干打垒”,嬗变为如今鳞次栉比的花园式楼房社区。回首往事,不禁感慨万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