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阳光灿烂的5月,一个鲜花盛开的季节。恰逢《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30周年之际,国家主席胡锦涛即将踏上日本国土,对日本进行正式访问。毫无疑问,胡锦涛的此次访问必将在两国关系发展史中翻开新的一页。那么,如何理解胡锦涛的此次访日活动?如何更加理性地看待中日关系的现状?如何对中日关系的未来有一个更加准确的把握呢?  相似文献   

2.
过去两年中日关系的变化是国际社会十分瞩目的。2006年10月,当时的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对中国进行了“破冰之旅”的访问,结束了中日之间5年政治僵冷的局面。去年4月,温家宝总理成功地对日本进行了“融冰之旅”的访问。去年12月底,福田康夫对中国进行了“迎春之旅”的访问。中日关系转圜后开始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在刚刚结束的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  相似文献   

3.
《友声》2023,(2):7-8
3月31日,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林松添在日本访问结束前接受日本TBS电视台独家专访,就新冠疫情对中日关系影响,未来中日关系的看法,中国与非洲、中东的关系等回答了记者提问。  相似文献   

4.
日本新任首相安倍晋三在去年10月上任伊始就访问了中国,从而打破了中日关系的坚冰,因此国内外的媒体都称此举为“破冰之旅”。今年4月中旬,温家宝总理回访了日本,取得巨大成功,海内外媒体对此次国事访问的评价为“融冰之旅”。这“一破一融”,实在是意味深长。为了能进一步理解此次温总理访日的重大意义,我们有必要概观地了解一下中日关系的历史和现状。  相似文献   

5.
《时事资料手册》2006,(6):37-37
10月8日-9日.日本新任首相安倍晋三对中国进行了访问。这是安倍担任首相后的首次出国访问,也是5年来日本首相对中国的首次访问。 在过去5年多的时间里,日本前首相小泉纯一郎顽固坚持参拜供奉有二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严重伤害了13亿中国人民的感情。损害了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导致两国领导人交往的中断。  相似文献   

6.
李伟 《统一论坛》2013,(2):60-62
在日本“国有化”钓鱼岛闹剧上演,两岸的中国人共同保钓、捍卫中国领土主权,中日关系紧张而微妙之时,民进党主席苏贞昌于2月上旬率民进党籍民意代表访问日本。苏贞昌访日时的言行,彻底撕下了民进党‘爱台湾”的遮羞布,其出卖民族利益,取悦、讨好美日,甘做洋奴的猥琐形象赤裸裸地暴露出来。  相似文献   

7.
张振兴 《友声》2007,(6):13-14
应日本中国文化交流协会邀请,陈昊苏会长率对外友协代表团于7月2日至7日访问日本东京、新渴等地。代表团拜访了日本外相麻生太郎,“中日文化体育交流年”日方组委会委员长、日本经团联会长御手洗富士夫,日中文化交流协会会长辻井乔及新渴县知事泉田裕彦等日本各界人士,就巩固当前中日关系发展的良好势头,进一步加强两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深入交换了意见。  相似文献   

8.
一年之计在于春。对于中国外交来说,2007年的春天是浓墨重彩的。3月26-28日,胡锦涛主席访问俄罗斯,就中俄战略伙伴关系提出五点新内涵;4月11-13日,温家宝总理对日本进行"融冰之旅",就中日新型战略互惠关系明确了具体内涵。俄日两国既是地区大国,也是我周边邻邦,中俄、中日关系的新发展,举世瞩目。中俄关系下一个十年怎么走?"融冰"之后的中日关系会不会有倒春寒?这些问题,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9.
《友声》2005,(1):51-51
2004年10月27日,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会见应中日友协邀请访问北京的日中友好会馆名誉会长、日本前副总理后藤田正晴及其一行。贾庆林主席高度评价后藤田作为日本著名政治家长期为发展中日友好关系作出的宝贵贡献。对后藤田不顾90高龄,仍为两国友好事业劳碌奔波表示赞赏。贾庆林回顾了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经过中日两国政府和民间的共同努力,中日关系取得的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10.
2004年6月5日和6日,日本大相扑中国表演在北京隆重举行。社团法人日中友协代会长、日本前驻华大使佐藤嘉恭先生随同前首相村山富市先生作为代表团贵宾访问北京并观看了大相扑表演。佐藤先生十分关心中日关系,回国后在社团法人日中友协机关报《日本与中国》上发表了此文。现译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1.
近来,在应对中日关系、联合国安理会扩大以及中欧、中美纺织品贸易问题上,中国的一招一式都非常惹人注目。5月中旬,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受命访问日本。由于四年多来中日关系一直处于冰封期,吴仪此行一定程度上被外界视为中日关系的破冰之旅。然而,就在访日期间,包括小泉在内的一些日本高级官员相继在二战历史问题及中日领土纷争问题上发出强硬表态,挑战中国外交忍耐极限。作风硬朗的吴仪断然决定取消与小泉的会面,提前回国。一些海外媒体把吴仪此举称为“多年来中国外交罕见的鹰派作风”。围绕联合国安理会扩大问题,中国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  相似文献   

12.
耿葆 《探索与争鸣》2002,(10):39-40
为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30周年,“构筑面向未来的中日关系”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2年9月14—15日在上海同济大学召开。此次研讨会由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同济大学亚洲太平洋研究中心、日本日中关系学会主办,日本早稻田大学亚洲太平洋研究中心、早稻田大学中华经济研究所、日本霞山会、日本亚太论坛、香港亚太二十一学会协办。来自日本的近20位国际问题专家及上海各高校和研究机构的100多位专家学者在两天的讨论中,围绕“亚太地区中的中日关系”、“中国的经济发展与中日关系”、“构筑面向未来的中日关系的建议和设想”…  相似文献   

13.
日本政局的前景与中日关系李长久新年伊始,日不首相村山富市突然宣布辞职,被树为自民党内“政策通”的桥本龙太当选为日本新首相。日本政局如何演变、中日关系如河发展,引人关注。夺回权力自民党目1955年起一党执政长达38年。1993年3月,小泽一郎和羽田孜退...  相似文献   

14.
现在,中日关系是人们普遍十分关心的问题。这是因为中日关系正处在一个严峻的时刻。因此,我不禁想起一个伟大的名字:徐福。我的故乡在江苏省赣榆县北部地区,那里一直流传着秦始皇授命徐福率500童男童女东渡日本,在日本生儿育女、繁衍生息的故事。徐福,字君房,别名市,著名方士,生于公元前255年,战国时期齐国琅琊人。可是,在我国  相似文献   

15.
《观察与思考》2006,(8):12-13
若不改善中日关系,日本就别想成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  相似文献   

16.
中日关系自1972年复交以来,风风雨雨一路走来,走过了友好蜜月期,也经历了政冷经热期,如今正进入一个全新的时期。影响中日关系的因素很多,一定程度上日本的国民性对日本的外交取向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本文从分析日本的国民性入手,深入剖析日本对华外交的内在文化动因,并提出了积极发展中日关系的一些针对性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东瀛归来记──访问日本印象之一──交通秩序文/杜明山西省社会经济学界访日考察团一行5人,于1994年2月底至3月初访问了日本。时间虽短,但感触、收获颇多,我先说说对日本的第一印象─—交通。我们从上海乘坐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的飞机抵达大阪,然后由大阪乘日本...  相似文献   

18.
张家虎 《友声》2013,(4):46-46
<正>日本奈良丝绸之路参观团于7月24日至30日访问新疆,先后在乌鲁木齐、库车参观考察,拜会了自治区文物局和新疆对外友协。7月29日晚,新疆对外友协会长穆扎帕尔·米吉提会见代表团一行时指出,日本奈良丝绸之路参观团是在中日关系处在低谷期来访的,实属难能可贵,此访对于促进奈良与新疆的民间交往、增进两地民众间的理解与信任,无疑具有积极意  相似文献   

19.
当前,中日关系陷入了1972年两国邦交正常化以来从未有过的困境,这个局面令很多关心中日关系发展的人感到痛心。其实,2013年9月,出席G20圣彼得堡峰会的习近平主席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短暂的站立会见时就曾说过,“近来中日关系面临严重困难,这是我们不愿看到的。”为什么说“不愿看到”?我的理解是,中日关系这种局面不符合习主席的外交理念。  相似文献   

20.
事实上,如果真要把当前的中日关系进行类比的话,二战后的日本恰如一战后的德国,今天的安倍酷似当年的希特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