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共物品是社会协调发展的物质基础上海大学陈宪公共物品是相对于私人物品而言的,它是指居民和企业不愿意生产或无法生产而必须由政府提供的产品和劳务,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两个显著特性。公共物品是协调发展的物质基础。就一个城市而言,良好的治安、优美的环境、便...  相似文献   

2.
国家主权平等是近代以来国际政治中最根本的原则之一。二战之后,国际社会再次确立了国家享有至高无上的主权权利,并发展出了自然资源的永久主权原则。但随着科技的发展与人类活动影响范围的扩大,自然资源的全球公共物品属性日益突显。自然资源的公共物品属性与国家对自然资源的永久主权原则之间存在紧张关系。在仍以主权国家为主要行为主体的国际政治中,各国要顺应自然资源的全球公共物品属性,对传统的主权原则进行重新思考。  相似文献   

3.
李乐军 《人民论坛》2010,(5):168-169
新生代农民工日趋强烈的市民化愿景,促使城市公共物品供给出现对象泛化、需要两极化和市场化走俏等新变化。新生代农民工在就业、住房及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物品方面得不到充分保障。当前,急需创新城市公共物品管理模式,优化政府投资,加大公共物品供给力度,充分保障新生代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4.
正2016年7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唐山调研考察时指出:"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这是一个基本国情。"将我国自然灾害严重视为基本国情,对中国综合防灾减灾具有标志性意义。既然自然灾害严重是基本国情之一,那么笔者认为综合防灾减灾应当是基本国策之一。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防灾减灾救灾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社会和谐稳定",这是向全体人民提供最大的也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和公共安全,是各级政府必须履行的基本职能之一,需要运用各种公共财政、公共资源、公共力量全力完成和保障。实际上,国家"十一五"期间制定的相关规划中确定的十一个主要公共服务领域就包括了"防灾减灾",公共财政预先安排的十七个领域也包括了"防灾减灾",中央政府投资支持的十三个重点领域还包括了"防灾减灾"。国家减灾委员会还制定了国家层面的综合防灾  相似文献   

5.
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特点使得公共物品的供给成为政府的专利,然而信奉个人主义、经济人假设和市场交易原则的公共选择理论则打破政府的“神话”,政策分析学派主张公共物品可以由市场和非营利部门来供给。与多中心治理思想相呼应,在公共物品供给机制上,悄然形成了政府、市场、非营利组织多中心供给机制,三者之间的合作供给机制扩大了公共物品的供给主体范围,丰富了供给方式和途径,提高了公共物品的供给效率。  相似文献   

6.
许惠超 《当代广西》2010,(15):44-45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其现代产业的发展是建立在不发达的农业等第一产业的经济基础之上。中国所面临的经济发展任务与西方发达国家的一个主要差异,就是中国在急需发展现代产业的同时,又必须发展农业等第一产业和基础产业,这往往使得中国投资结构的选择陷入两难境地。  相似文献   

7.
梳理总结风险治理视角下城市公共物品韧性功能演变历程,剖析需求侧到供给侧的城市公共物品韧性功能属性,并从城市公共物品韧性功能供给的需求系统、运作系统、支撑系统和目标系统四大系统构建分析框架,探索公共物品韧性功能供给的内在机制和综合影响。从理念嵌入、能力型塑、手段多元、管理协同、平台融合、制度保障六个层面提出城市公共物品韧性功能供给的推展路径:以韧性思维嵌入供给链;以风险干预规避能力为目标提升韧性绩效;以立体格局打造软硬复合矩阵;以主体关系整合为中心重构运作模式;以信息综合服务平台推动主体无缝对接;以防灾减灾为核心完善法律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8.
何文炯 《中国减灾》2012,(11):20-21
为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提高全社会的生活质量,必须把防灾减灾作为灾害管理的重点,建立有效的机制,实现防灾减灾资源优化配置,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用,提高灾害管理的效率。防灾减灾资源及其配置原则防灾减灾需要动员全社会的资源,而这些资源的利用必须与防灾减灾的绩效相联系,因而需要有正确的理念、原则和措施。  相似文献   

9.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带来的人口流动增加,致使地方性公共物品在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出现超地方化问题。瑞安的“就学阳光政策”的困境就是这一问题的典型例证。解决地方公共物品的超地方化问题各级各地政府负有重要的责任和义务,寻求消解的对策应该考虑由中央统一供给,增加对公共物品的投入;改变公共物品的供给方式,寻求制度创新;加强地方间的合作,推进地区经济均衡发展;以及通过民营化方式增加公共物品供给等。  相似文献   

10.
《公安研究》2010,(9):92-92
杨飞虎在《学术论坛》2010年第1期撰文认为,公共投资项目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为了推进公共投资项目决策的透明化、科学化、民主化进程,必须加强和完善我国公共投资项目决策公众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11.
我国地方公共物品多元化供给的困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20世纪70年代末西方各国地方公共物品供给多元化浪潮的兴起,如何改革我国地方公共物品供给模式,实现地方政府公共物品多元化供给已成为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由于我国的国情和现实基础不同于西方国家,因此在实现我国地方公共物品多元化供给的改革过程中存在着许多制约因素,我国地方公共物品供给的改革和创新必须从自身的运行机制和制度性创新这两个方面进行,也就是从转换地方政府角色定位,建立有效的政治沟通制度出发,使公众更好地参与到地方公共物品的供给过程中去,并建立有效的制度体系,保障地方中介组织在公共物品供给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思羽 《西部社会》2002,(3):21-22
农业产业化是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在我国目前条件下,尤其需要政府行为的支持与干预。政府所应充当的基本角色是公共物品的提供考、宏观经济运行的调控者、外在效应的管理者、利益分配的调节者市场秩序的维护者。  相似文献   

13.
灵璧县位于安徽省东北部,总面积2054平方千米,全县总人口119万人,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人口大县。由于灵璧县地处南北冷暖气流交汇地带,天气变化快,自然灾害时常发生,尤其是洪涝和风雹灾害出现频繁。该县针对实际情况,在全省率先成立县级减灾委员会,修订完善了切实可行的救灾预案并覆盖到乡村,建立健全救灾减灾制度,规范救灾工作程序,使全县救灾减灾工作提升到新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4.
加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公共物品由于其独特的性质需要由政府提供,农村的公共品更是如此。农村经济的发展依赖于农村私人产品的产出效率,而农村私人产品依赖于农村公共品的有效供给。要实现农村公共品有效供给,必须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拓宽地方公共物品的融资渠道。  相似文献   

15.
农村公共物品供给视角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严重短缺 ,已成为农民收入增长和城乡协调发展的重大障碍。其形成原因主要是城乡“二元供给体制”、政府职能残缺、融资体制障碍等。文章通过建立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与农民收入增长的实证分析模型 ,论证了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不足降低了农民收入水平 ,并据此提出协调城乡经济发展 ,保障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对策设计。  相似文献   

16.
增强减灾能力发展“两高一优”农业郭振德,李正墨(山西省科协,山西省气象局)高产优质高效是农业发展的方向,而多种自然灾害,是不容忽视的制约因素。加强减灾工作,增强防灾抗灾能力,对发展“两高一优”农业,具有重要作用。1灾害对发展“两高一优”农业的影响发展...  相似文献   

17.
试论“无农不稳”与农业致富谢玉华“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早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基本思路而深入人心。在人们的观念里和现实中,农业是保持社会稳定的产业,不能致富;要致富,就要发展工商业;全国富裕农村的典型都是工商业致富。农业仅仅是保稳定的产业吗?农...  相似文献   

18.
李萍 《中国减灾》2013,(6X):34-35
<正>在自然灾害日益频发的今天,人们不同的道德行为将直接影响防灾减灾的实际效果,因此,人们有必要去反思和探求在防灾减灾中所应遵循的伦理原则,从而有效应对自然灾害。一、"尊重自然"是预防自然灾害的首要原则随着生态环境危机的扩展和加剧,人们开始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作为生态危机主要表征的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更使人认识到重建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因为如今的"天灾"八九是"人祸"造成的,即当今越来越多的自然灾害是由于人类破坏自然环境引起的。因此,要减少自然灾变和自然灾害的发生,就必须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也是人类防灾减灾过程中最紧要、最根本的问题。当然,我们谈当今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主要由人类改造自然的活动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对农业“公共物品”属性的认识和对WOT农业政策的研究 ,提出在我国农业发展中政府和农户担当的不同角色。同时 ,对有关农业发展的制度建设问题也提出了一些主张。  相似文献   

20.
农村初中教育应全程渗透职业技术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荣章 《创造》2003,(4):45-45
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业县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途径。结合实际,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要遵循几个原则。市场导向原则。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就要将产业发展放到大市场的背景中去考虑,而不能把目光局限于本地的和眼前的小市场。同时,市场供求时时都在变化,要把握市场规律,发现潜在需求,开拓市场空间。从而做到生产围着市场转,以销定产,按需生产,使产品适销对路。因地制宜原则。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要兼顾当地自然条件、原材料资源、劳动者素质、交通情况、市场距离以及企业自身的投资能力等,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