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有组织犯罪的心理成因与相应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邬庆祥 《政法学刊》2004,21(2):79-81
为了遏制我国有组织犯罪增长的势头和从根本上铲除有组织犯罪赖以滋生的土壤,必须要对有组织犯罪的成因进行深入的研究。在有组织犯罪的诸方面成因中,心理成因是最容易被忽略,而又是起着动力性作用的根本因素。其主要有:有组织犯罪群体成员追求犯罪行为结果“相乘效应”的心理、成员个性差异的“互补效应”、成员间个人境遇的相似性、“罪责扩散感”和“法不罚众”的观念、对主流社会和个人处境的不满、对首领的崇拜和畏惧,以及盲目参与者的个性弱点等。我们需要在掌握有组织犯罪心理成因的基础上采用相应的措施,预防和减少有组织犯罪群体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刑事错案产生的心理偏差主要包括因惰性、经验等感情因素而导致的心理偏差和因错误的价值取向导致的心理偏差。这些心理偏差分别表现在侦查阶段、检察环节和审判阶段,并导致刑事错案的形成。校正刑事司法中的心理偏差,应当更新侦查机关侦查思维,转变检察机关审查逮捕理念及方式,转变审判机关的审判理念,并弱化外部环境对司法人员心理偏差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有组织犯罪是当前学界探讨的热点问题之一,刑法学、犯罪学、刑事诉讼法学等学科对此问题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使之成为了一个新的学术增长点。本文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含义、特征和类型,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心理矫治对策。分析了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产生的社会、经济、历史和文化原因,认为社会控制弱化和腐败,社会贫富悬殊、两极分化,以及历史和文化的影响是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产生的主要原因。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打击必须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在严打的高压下,要通过进一步加强心理矫治工作,对那些初陷泥潭、涉恶未深的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分子进行帮教,引导他们重回社会,是预防犯罪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5.
马皑 《法律与生活》2009,(12):19-19
李群案的特殊性之一在于,案件的主角是一位女性。但是,经济犯罪不仅发生在男性身上,同样会发生在女性身上。媒体和公众应该关注的是引发腐败的体制,而非具体犯罪人的性别。  相似文献   

6.
人们常说,鸡蛋,从外面打开是食物,从里面打开是生命。遭遇心理危机时,人就像被困住了一样。努力自我成长,就是用内力突破困住自己的壳,获得一种更有生命力的人生状态——心理力量,使自己更加强大,对生活更富有激情。如果在困境中裹足不前,随着主观体验到的外界压力不断增加,鸡蛋壳会因为越来越承受不住压力而破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