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未成年人犯罪低龄化的主要原因有四:未成年人身体发育与心理发育的不一致;闲散的未成年人增多;网络的迅猛发展;社群隔离和污名化效应的影响。遏制未成年人犯罪低龄化趋势最重要的途径是普及高中教育,使未成年人的身心发展渐趋一致,使未成年人有集体归属感,减少社群隔离给孩子造成的歧视;改革学校的评价机制,完善德育与法制教育,强化学校管理,使高中学校切实解决未成年人闲散化的问题,切断未成年人犯罪低龄化的源头。  相似文献   

2.
犯罪被害预防就是根据易被害人或称潜在被害人自身存在的个性特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他们实际遭受犯罪侵害。应惩治侵害未成年人的犯罪活动;完善监护制度,强化监护人职责,减少未成年人犯罪被害;加强未成年人自我保护教育,增强其自觉预防犯罪被害的意识和能力;消除和减少社会环境中不良因素的影响,减少未成年人犯罪被害。  相似文献   

3.
我国现行的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制度存在诸多问题,既不利于打击犯罪,也不利于对未成年犯罪人进行教育、感化和挽救。完善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法律是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根本途径。建议:健全适应未成年人犯罪特点的刑事实体法;健全适应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诉讼程序;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独立的少年法院。  相似文献   

4.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仍然呈高发趋势,犯罪类型增多,并呈现出低龄化、暴力化、团伙性、成人化等特点。未成年人身心发育不健全,对外部世界缺乏成熟的判断力,但家庭管教不良、学校教育不到位、政府管控失当、对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不完等未成年人犯罪的客观原因更需要我们重视。我国应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对犯罪未成年人以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尽量不适用刑罚手段。  相似文献   

5.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办案机制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有关刑事政策主要体现在处罚上,忽视教育、感化、挽救的过程;办案工作模式不成熟;没有建立未成年人案件独立的检察规则。我国应建立专门的未成年人案件的办案机构和程序制度,建立案前调查机制和案后跟踪调查制度,办案中合理运用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以完善未成年人犯罪办案机制。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率居高不下。未成年人犯罪与成年人犯罪相比有其特殊性,因此不论在刑罚领域还是在防控矫治机制上,均应寻求恰当的策略。未成年人犯罪有其主、客观原因,一方面由于未成年人心智尚不成熟,缺乏正确判断是非能力;另一方面,当代社会纷繁复杂,外界不良诱因太多,难以抵御,使一些未成年人走上犯罪道路。为此,对未成年人应倡导非监禁刑等轻刑化措施;依据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我国签署的《联合国未成年人司法最低限度》第21条规定,应在条件成熟时建立未成年轻罪犯罪记录消灭制度,确保受过刑事处罚的未成年人在升学、就业等方面的权益。要根据未成年人的心理和生理发育水平,对未成年人犯罪动机的矫治应采取说理式、抑制式和训练式等方法,从培养其成熟人格入手矫正其人格缺陷。即使有逮捕必要的,也应基于对未成年人权益特殊保障的司法理念,对其慎用逮捕;在继续全面实施“非羁押风险评估机制”的基础上,可以试点开展未成年人审查逮捕听证制度,创新取保候审强制措施,建立符合我国未成年人特点的“保释”制度。  相似文献   

7.
在非犯罪化思潮影响之下,未成年人犯罪领域的非犯罪化趋势在我国已经有所体现,这是对未成年犯罪人司法保护的新突破。实现未成年人犯罪领域的非犯罪化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在具体制度建构上,可以在实体法上减少未成年人罪名规定或规定未成年人特殊情形;在司法程序上,则应建立未成年人刑事和解和不起诉制度。  相似文献   

8.
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未成年人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关心未成年人就是关心祖国的未来。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复杂多样,主要表现在自身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等方面。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应该着力从加强学生自身教育、提高家长素质、完善学校教育和优化社会环境等方面入手,做好未成年人的教管工作。  相似文献   

9.
在社会多因素的影响下,我国未成年人涉网犯罪形势依然严峻。近年来,H省的未成年人涉网犯罪集中化、组织化特征明显。从整体上看,H省未成年人涉网犯罪与各市县的经济发展水平、法制宣传教育、未成年人成长经历密切相关。为遏制未成年人涉网犯罪,要重点从犯罪预防的角度出发,立足于涉网犯罪的综合治理,注重相关职能部门的分工合作与精准防控;也需从司法保护制度出发,结合未成年人群体的犯罪特点,在网络时代背景下多方面联动,加强对未成年人外部保护的同时,提高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能力。  相似文献   

10.
未成年人犯罪低龄化的主要原因有四:未成年人身体发育与心理发育的不一致;闲散的未成年人增多;网络的迅猛发展;社群隔离和污名化效应的影响。遏制未成年人犯罪低龄化趋势最重要的途径是普及高中教育,使未成年人的身心发展渐趋一致,使未成年人有集体归属感,减少社群隔离给孩子造成的歧视;改革学校的评价机制,完善德育与法制教育,强化学校管理,使高中学校切实解决未成年人闲散化的问题,切断未成年人犯罪低龄化的源头。  相似文献   

11.
考虑到未成年人犯罪与成年人犯罪的差异,为使未成年人能够摆脱前罪阴影,我国急需制定未成年人轻罪记录有条件消灭制度。  相似文献   

12.
未成年人的行为是“非人行为”,处理未成年人犯罪时应当关注的是“人”而非“行为”。所以,在处理未成年人犯罪的问题时,应当注重对未成年人的教育、改造和挽救而非简单的惩罚。因此,转变刑罚观念,进一步规范和改进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立法制度,制定一部系统的专门处理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规范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3.
犯罪被害预防就是根据易被害人或称潜在被害人自身存在的个性特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他们实际遭受犯罪侵害.应惩治侵害未成年人的犯罪活动;完善监护制度,强化监护人职责,减少未成年人犯罪被害;加强未成年人自我保护教育,增强其自觉预防犯罪被害的意识和能力;消除和减少社会环境中不良因素的影响,减少未成年人犯罪被害.  相似文献   

14.
文章首先从作案组织形式、年龄、心理特征等方面分析了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并对原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最后,从加强和改进学习教育,增强未成年人法制意识等四个方面深入阐述了如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相似文献   

15.
家庭是影响未成年人犯罪的一种更直接、更具体的微观社会原因。而良好的家庭因素能预防和控制未成年人犯罪,使未成年人产生对犯罪的免疫力。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呈不断增长趋势,对社会危害越来越大,已成为一个不可低估的社会问题。如何对未成年人的违法犯罪行为进行矫治,使其改邪归正,以达到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的目标已成为全社会十分关注的焦点。检察机关在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处理上,如何实施有效、全面的法律监督,亦面临新的问题。笔者试结合国外立法例与检察实践、就此问题略陈己见。一国外未成年人犯罪适用的特别程序简介(一)以少年犯罪的保护优先主义作为指导思想。西方资产阶级刑法或称近代刑法的刑罚理论认为:少年犯罪既要适用刑罚,也要保护、教育,并…  相似文献   

17.
探讨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探讨当前加强未成年人法制教育的做法。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恢复性司法旨在恢复因犯罪行为引起的被害人、被告人和社区创伤,恢复平等、和谐的社会关系和秩序。未成年人恢复性司法模式与我国未成年人司法“双保护”及“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原则是统一的。“双保护”原则是我国未成年人司法制度的首要原则,基本含义是未成年人司法既要注重社会的安全、秩序,也要注重保护失足未成年人,并使二者有机结合。未成年人犯罪恢复性司法矫治体现了刑法谦抑主义所提倡的“非刑罚化”的刑事政策。刑法谦抑主义包括:一是刑法的补充性;二是刑法的不完整性;三是刑法的宽容性。通过恢复性司法,犯罪人将不用承受牢狱之苦,而由其他方式如赔偿损失、社区劳动等来代替刑罚的执行。  相似文献   

19.
作为国家司法机关,检察机关应当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为取得理想的犯罪预防效果,检察机关应根据不同的未成年人群体采取不同措施。在特殊预防中,检察机关应积极履行职责,促进未成年人刑事司法活动的合法化和合理化;在一般预防中,检察机关应从文化市场、教育工作和法制宣传三方面入手,采取合理措施,为未成年人营造良好的外部成长环境。  相似文献   

20.
我国罪错未成年人司法处遇涵盖于一系列制度设计中,包括轻微罪行的非犯罪化处理、非刑罚化和量刑从宽、扩大适用非监禁刑罚执行方式、犯罪记录封存和免除前科报告义务、对未达刑事责任年龄未成年人的刑罚替代等。由于相关立法规定概括、松散而缺乏完整性、体系性,实践中在具体制度运行中仍然面临诸多困境。应当坚持儿童福利、国家亲权和恢复性司法理念;明确基于情节的罪错行为评价标准,完善未成年人轻微罪行的非犯罪化转处机制;完善未成年人减刑、假释制度,并设置专门的未成年人减刑、假释程序;将免除前科报告纳入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并明确犯罪记录封存具有免除报告、禁止查询和消灭前科的三重法律效果;参照刑事强制医疗程序之立法模式,构建司法化的收容教养程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