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新刑诉法首次明确规定了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程序,这是对近十多年来我国公诉制度改革实践的一个归纳和总结,体现了我国刑事立法在不断改变传统的严厉性、机械性,朝着宽缓、理性的方向发展。文中通过探究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法律性质和面临的问题,提出检察工作中落实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
附条件不起诉制度适用于未成年人刑事犯罪的案件,完善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应从三方面入手:一是扩大适用对象,可将过失犯罪纳入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适用范围;二是在附加条件中增设积极义务;三是建立有效监督机制,完善考察帮教机制。  相似文献   

3.
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在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中规定了附条件不起诉制度,这对完善我国起诉制度、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等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但现行法律规定的附条件不起诉制度还有不足之处,如适用案件范围过窄、适用程序条件不够明确等。少年司法向来是司法制度改革的先驱和前沿,刑事司法领域尤其如此。检察机关要充分发挥法律新赋予的职权,在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这块"试验田"上改革创新,精耕细作,探索构建出完善的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进而推动立法扩大适用范围,逐步完善我国附条件不起诉制度。  相似文献   

4.
2018年修订的《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了未成年人犯罪附条件不起诉这一特别程序,为适用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撤销附条件不起诉、提起公诉以及作出不起诉决定提供了法律依据。但是如何适用,怎样能够适用,则没有具体规定。同时,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不仅涉及到法律层面的问题,还涉及到对附条件不起诉后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行为监督与考察、被破坏的社会关系的复原归位等一系列社会管理层面的问题,这都需要在法律层面和配套社会管理机制创设方面提出更加细化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5.
2013年1月1日起施行的新《刑事诉讼法》增加了“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在我国城镇化进程快速发展的今天,这一制度的确立对促进未成年人的再社会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在对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进行立法解读的基础之上,提出完善建议,同时明确了该制度和相对不起诉的优先适用顺序,并补充介绍了相对不起诉中有关未成年人的特殊规定.  相似文献   

6.
2013年刑事诉讼法专章设定了附条件不起诉制度,从原则方针到适用条件、范围、程序等方面予以详细规定。但由于该制度的相关配套措施不甚完善,使得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在基层检察机关运行中存在着缺陷与不足。文章认为,应当明确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司法定位、适用范围,丰富附条件不起诉考验期间的帮教内容,最后做好附条件考察期满后的处理工作。  相似文献   

7.
只有检察机关的自由裁量权能够在一个受控、宽泛的空间内正常行使,附条件不起诉制度才能够得以正确实施并发挥其应有效用。如果检察机关在司法实践中以此制度为依据,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可能判处的刑罚随意判定,那么,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就很有可能从保障未成年人诉讼权利的一剂良药逐渐嬗变为严重破坏司法公正的一颗毒果。  相似文献   

8.
就我国的青少年犯罪而言,未成年人犯罪率越来越高。由于未成年人具有自己独特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质,未成年人犯罪在刑事诉讼程序的构建上也应区别对待,突出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和帮教。附条件不起诉规定在刑事诉讼法未成年人特殊程序中,体现了国家对未成年人的关心,同时扩大了检察机关审查起诉环节的自由裁量权。检察机关在依法办案的同时应当寻求特殊审查起诉方式,积极探索新的方法处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建立完善未成年人专属刑事诉讼程序。随着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的实践应用,法律实务界普遍认为,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具有良好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刑事诉讼法确立了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附条件不起诉制度,这拓展了检察机关的自由裁量权,有利于节约司法成本、加强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司法保护、合理配置司法资源和实现恢复性司法。为了实现这一制度的操作性,应当逐步细化具体规则,确定其法律效力,厘清其与相对不起诉之间的关系,规定附条件不起诉决定的法律效力,明确所附条件的标准,进一步完善法律适用程序,从而在实践中最大限度实现该制度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0.
附条件不起诉决定是基于未成年人的不起诉期待性,中止审查起诉程序,启动考察期,最终所作的不起诉决定是一种相对不起诉。附条件不起诉在适用中要把握适用原则,注重解决评估机制,被害人权益的保护,强制措施变更及落实考察、制约等具体问题,以保证适用效果。  相似文献   

11.
附条件不起诉作为一项新兴的刑事诉讼制度,在提高诉讼效率、节约司法资源、恢复受损社会关系方面取得了一定效果,也引起了我国刑事司法学界的广泛关注。文章阐释了该制度赖以存在的理论基础,表明了该制度存在的独特价值,并提出完善该制度的构想。  相似文献   

12.
2012年修订的《刑事诉讼法》确立了附条件不起诉制度,是刑事司法"非刑罚化"和"轻刑化"的发展趋势,也体现了检察官起诉自由裁量权、刑法谦抑性及起诉便宜主义等法学要义。这一制度的确立,发展和完善了我国现行不起诉制度,是探索社会管理创新方式的一种体现。文章对附条件不起诉制度产生的背景及理论基础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该制度在刑事诉讼中的实行模式。  相似文献   

13.
新刑诉法规定检察机关可以在审查起诉阶段适用附条件不起诉制度,该制度是各国刑事司法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一项新兴制度.本文在阐述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渊源以及对世界范围内比较通行的做法进行比较研究,借此探讨我国的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内在价值,提出现行的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不足之处,并提出建议和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4.
不起诉听证制度是检察机关在对刑事案件拟作出不起诉决定后,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的一种内部工作机制,有利于保障当事人的程序参与权,促进司法公开公正。应从不起诉听证的适用范围、启动程序、举证质证及效力等方面入手,构建并不断完善我国的不起诉听证制度。  相似文献   

15.
不起诉决定权受到诸多限制,其功能被严重弱化,而且不起诉决定权的法律基础受到质疑。不起诉制度的现状已经有悖于诉讼经济原则、效率原则、公正原则的要求。导致其受到限制的原因是刑事诉讼法任务之间的关系不明确,审判权的存在使其受到宪法制约,不起诉决定权存在不规范使用,不起诉制度存在立法局限,舆论监督不全面。摆脱困境的途径在于将不起诉决定的性质确定为无罪决定,细化不起诉制度应当适用的基本原则与基本制度、讳出不起诉决定的程序、适用的实质性条件和辅助措施、救济手段。  相似文献   

16.
刑事诉讼法修正案确立了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完善了我国不起诉制度,扩张了检察机关的不起诉裁量权。从我国实践和理论层面对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研究出发,探讨该制度的概念以及性质定位,并对其诉讼构造进行了解析。着重对于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适用条件、考察机制以及确定力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