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广南县杨柳井乡宝月关村公所牙电冲村瑶族妇女韦庆芬,变卖嫁妆支持同是瑶族的丈夫———民办教师盘天斌建学校,被当地群众传为佳话。盘天斌从小患小儿麻痹症,走路全凭拐杖。八岁时,他由父母送到宝月关完小就读。他自己拄着拐杖,一瘸一瘸地在10多里的山路上艰苦地跋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1976年7月,他终于以坚强的毅力念完初中毕业回乡。当时,村里的学校还没有办起来,村里的孩子要到十多里外的村子去上学。由于山高坡陡,孩子上学要途经一条小溪,洪水季节到来,家长就不放心。加之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不读书也吃饭、生意买卖也是人”,“生女…  相似文献   

2.
一进入农历腊月,过年的气氛就越来越浓,可以说在所有节日中春节是花费最大的一个节日。亲戚得探,朋友得访,还不能亏待了自己,怎么也忙乎一年了,于是一个问题浮出水面,究竟得花多少钱打理这个年?高兴归高兴,过年不要忘了做好自己的财务预算。  相似文献   

3.
我也没有忘记一个孩子——一个漂亮而不幸的小姑娘.十五年前的那个下午,我第一次到这园子里来就看见了她,那时她大约三岁,蹲在斋宫西边的小路上捡树上掉落的“小灯笼”.那儿有几棵大梨树,春天开一簇簇细小而稠密的黄花,花落了便结出无数如同三片叶子合抱的小灯笼,小灯笼先是绿色,继尔转白,再变黄,成熟了掉落得满地都是.小灯笼精巧得令人爱惜,成年人也不免捡了一个还要捡一个.小姑娘咿咿呀呀地跟自己说着话,一边捡小灯笼;她的嗓音很好,不是她那个年龄所常有的那般尖细,而是很圆润甚或是厚重,也许是因为那个下午园子里太安静了.  相似文献   

4.
正"你做的灯笼很漂亮呀!以前做过吗?"在贵港市港北区中里乡坦阳村的一个工厂里,记者询问正在编织宫灯灯笼的村民李宣环。"以前没做过,韦总回来办厂后,专门办了培训班教我们。"李宣环一边忙手里的活一边回答。李宣环是中里乡六台村的贫困户,因为孩子都小,要在家里带小孩,只能靠丈夫一个人到广东打工的收入支撑家庭,生活过得很拮据。现在,她到厂里打工,每个月都可以领到2000多元工资,加上丈夫打工  相似文献   

5.
《新东方》2005,(10):51-51
孔子的学生子贱有一次奉命担任某地方的官吏。当他到任以后,却时常弹琴自娱,不管政事,可是他所管辖的地方却治理得井井有条,民兴业旺。这使那位卸任的官吏百思不得其解,因为他每天即使起早摸黑,从早忙到晚,也没有把地方治理好。于是他请教子贱:“为什么你能把该地治理得这么好?”子贱回答说:“你只靠自己的力量去进行,所以十分辛苦;而我却是借助别人的力量来完成任务。”  相似文献   

6.
“小小读书郎,假前还贷忙”,临近寒假,校园里却出现了一个怪现象,孩子们相互还平时借的零用钱,且要支付高出50%左右的利息。一位冯姓家长说,自己的孩子从家走时要了10元钱,说是学校在假期里有活动,但说话时孩子有点吞吞吐吐,于是,这位家长给学校打了电话,结果学校根本没有收什么活动费,待孩子中午回家时询问才弄清实情,原来,孩子在这个学期里,买吃的或坐车时,手里没钱就和带钱的同学借,借钱时就说得很清楚,借一元还一元五或两元,要不然没人借。冯姓家长说,孩子要的10元钱就是平时从三位同学手中借了五元钱,但不敢和家长说,学期最后一天了,没…  相似文献   

7.
铁子探亲就要回来了,同寝室的哥几个甭提多高兴了。每年一次的探亲假对于思乡心切的我们来说,尤为珍贵,所以无论谁回家都带回好多的家乡特产,大家有福同享。而每到队友回来这一天,队里就如同过节一样充满欢声笑语,吃是次要的,感受天南海北的乡土气息聊慰思乡心绪才是真的,仿佛自己也回了趟家一样。当铁子真的被盼回来时,我们却失望了。铁子把重重的一个包锁在了柜子里,而且每天都不去食堂吃饭,等大家都去吃饭后,自己一个人偷偷地躲在寝室里吃。气得哥几个背后都说他差劲,表面上也渐渐疏远了他。有一天,铁子出去执行任务,哥几…  相似文献   

8.
尽管早有思想准备,但是徐洪荣真的与自己三个孩子的父亲李志华解除同居关系时,仍然忍不住流下了悲伤的泪水。她后悔地说:“我若是早听人劝补办结婚证,就不会落到这个地步了。”徐洪荣是江西省铜山县人,1986年11月,她年仅18岁,在亲邻的撮合下,与本村同龄青年、从小青梅竹马的李志华拜了天地。从此,小两口恩恩爱爱,一个和田做家务,一个打石头跑运输,日子过得红红火火。他们买了台拖拉机,一女二子也先后落地,小徐脸上整E挂满了笑容。当乡里还顿户口,村干部劝他俩到乡里)领结婚证时,小徐不假思索地回绝了:“孩子都二三句了,…  相似文献   

9.
<正>莫言说,谈高考,人人痛恨,但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考上好大学。莫言在《陪女儿高考的这一整天》一文中,写高考这天女儿的心情:"从7点开始,女儿就一趟趟地跑卫生间。我想起了我的奶奶。当年闹日本的时候,一听说日本鬼子来了,我奶奶就往厕所跑。解放后许多年了,我们恶作剧,大喊一声:鬼子来了!我奶奶马上就脸色苍白,提着裤子往厕所跑去。"对于高考,莫言只能感慨地说,高考很坏,但没有高考更坏。余华参加了恢复考试制度后的第一次高考,不过落榜了。对于自己的高考,余华在《十九年前的一次高考》一文中写道:"高考那一天,学  相似文献   

10.
赌债妻还?     
云鹤 《中国保安》2009,(2):62-63
案例:"这是你老公打的欠条,现在他人找不到,你就得把这个钱还上,否则我们就给你搬家!"李秀云家突然来了三个不速之客,几个人都膀大腰圆,一看就知道不是正经人。对于这样的场面她已经不是第一次看到,李秀云的老公何云山曾是一家物业公司的老板,因为赌博把自己的公司都给输掉了。即便如此,何云山还是戒不了赌,而且一赌便几个晚上不回家,老婆孩子根本不管。经常有人找上门来要赌  相似文献   

11.
每个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出类拔萃。但是一个优秀的孩子不在于他会什么乐器、他有多么优异的学习成绩,而在于他有完善的人格和一颗美丽的爱心。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小男孩在他七岁生日宴会上,恰好与另外两个过生日的孩子在一家酒店的餐厅相遇。偶遇让孩子们快乐无比,父母们也高兴地让三个小寿星坐到了一起。酒店的老板兴致勃勃地提出要给他们赠送生日礼物,但前提是孩子们必须展现自己的才华。酒店老板拿出了礼物,其中一支漂亮的玩具枪吸引着三个孩子的目光。老板提出,他要问一个问题,回答得最好的孩子将优先挑选礼物,因为三个礼物中那…  相似文献   

12.
地瓜进行曲     
黄大刚 《今日海南》2011,(12):46-47
亚江要回村里竞选村长的消息传出后,村民觉得很难理解。村民都知道,亚江在城里开了家饭店,生意红火得很。村里外出打工的人中,就亚江赚到了大钱,盖起了小楼房。在外面干得好好的,却要回村里当村长,简直不可思议。有人疑惑不解,有人便自我解答:"你不懂有钱人的心态,有了钱,就想得到地位,咱们村哪个位置最有地位?当然是村长了。"老村长听说亚江要回来竞选村长,心里很高兴。  相似文献   

13.
赵九开业     
赵九找不到四子,却偏碰上了吴老太。他觉得近段时间霉透顶了,便连吐了几口唾沫。吴老太是城南派出所的退休民警。有一次,赵九跟四子竟偷到了吴老太家。从此,吴老太便跟苍蝇一样地盯上他们。赵九听父亲说过,五六十年代,吴老太名气很大,不仅因为她人长得漂亮,而且因为她办案屡建奇功,还到  相似文献   

14.
“正点“     
我是一个难得早起的人。妻子随团到江浙旅游,顺道回武进探望我的老母,弟弟在头天(10月26日)晚上打电话来,说已把嫂子送上火车,让我明早去接站。他特意关照了一句:“正点是七点整抵京。不过,到常州就误点了三十分钟。你不必大清早就起床,我估计车到北京站,少说也得晚点个把小时。”这趟列车是从苏州开出的 T86次,到常州仅是第二站,怎么会晚点半个小时呢?我怎么也想不明白。但是我不敢晚起,心  相似文献   

15.
申隽 《台声》2018,(16)
正我们大陆姐妹,离乡背井,远嫁宝岛,什么都要靠自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辛酸和不易,我也有一路走来的辛酸历程。我来自贵州,为了不与先生长期两地分居,我放弃了大陆公务员工作,带着美好的憧憬嫁到台湾。我和先生一起经营大理石生意,因为齐心协力,重诚信,业绩蒸蒸日上,一家三口过得还算美满。天有不测风云,第二个孩子的到  相似文献   

16.
番批     
符史辉 《今日海南》2010,(11):45-45
琼人昔日称域外为番。历史上有众多的琼人,漂洋过海,到域外谋生。从那儿寄的家书,也就叫番批。曏候海外交通,主要靠火轮。番批也就由火轮传递。它是由一个叫批局的机构代理的。火轮好久才开一趟,番批也就得等着一批批捎回来。过去的番批业甚旺,一个大埠,就有十多家批局。番批一回,批局又分发到县城。那儿设有分理处,这么一级级地送到收方手里。送批人叫批客。有批定有钱,那钱叫"压批脚"。批客靠脚力吃饭,但在人们的心目中,却被视为财神,获得尊敬。  相似文献   

17.
最美的嫁衣     
那一年我去辽西山区搞社会调查,这是学校给我的任务。那是大山深处极贫困的一个小村子,几乎与世隔绝,我主要是调查那里的教育情况。正赶上村里学校的一个老师生病,我便代他上了一个月的课。学校只是一间摇摇欲坠的土房,学生也只有十几个。村上让我吃派饭,就是挨家挨户地吃。我知道每一家都很穷,便跟村长说不必另做,他们吃什么我就吃什么。我去的第一家姓张,他们家有个孩子在我代课的班上读书,他家住的是一间小小的石头房,院子里打扫得干干净净,推门进屋,屋里的墙上棚上是用报纸新糊的,地面也是纤尘不染。炕上坐着一位老奶奶,我的学生张梅告…  相似文献   

18.
二叔(小说)     
二叔自幼患小儿麻痹症,有一条腿明显地瘦下去,细得如同麻杆,要靠一根拐杖才能走路。到了28岁上,二叔才娶了缺了一条胳膊的二婶,俩人一个缺一条腿一个缺一只胳膊,谁也不嫌谁,凑合成了一家人。村里有人说,两口子缺胳膊少腿的,这日子可咋过呢? 也是二叔命好赶上了好时光,结婚不久,便有那部据说是对残疾  相似文献   

19.
颜穑 《就业与保障》2008,(12):16-18
印记:休息与劳动同等重要 市民老陈清楚地记得,实行双休日以前,一到星期六下午下班就猛踩自行车往父母家赶,星期天一天就洗衣服、做家务。一天半的休息时间就是用“忙碌”来形容,周末过得比上班还要忙。老陈说,“当时哪里想到什么每年有假期可以出门旅游。也只有老师有寒暑假,很多人都羡慕。”  相似文献   

20.
魯迅早在一九一九年就寫過一篇题爲《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的雜文,收在《魯迅全集》第一卷中。我現在借來做這篇短札的题目,是因爲我覺得這個問题似乎又成了一個值得全社會來思考的問题了。天下父母沒有不愛子女的。這是我終於也當了父親之後才真正體會到的。但是怎樣愛自己的孩子,特別是怎樣爱自己的‘獨苗’,確是當今年輕夫婦們颇感難辦的問题。鄰家一對年輕夫婦,有一子(恐怕將來也只能是有一子),還算聰慧,兩人决心培養。於是,把自行車、手錶賣了,給孩子買了架小鋼琴。聽說‘蜂王漿’對孩子大腦發育有好處,兩人節衣縮食,保證給孩子天天供應充足的‘蜂王漿’。最近那主婦大哭了幾次,緣由是要擠進一家據說是很高級的幼兒園,未果。爲此事,三十多歲的爸爸,作揖、磕頭都幹了,還是不行。心一横,那主婦竟退職回家了,要親自教育孩子。看來,小兩口是不惜以自己的青春年華爲孩子鋪路了。教育,我是赞成的。使自己的子女上個好幼兒園、好小學、重點中學、名牌大學,也是我所神往的。但以爲只有如此方能成才,我是懷疑的。據我所知,那所據說很高級的幼兒園的孩子,未必個個都是神童。該幼兒園在不久前的一次智力比赛中,位居第五,便是明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