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阅读农民     
牟丕志 《中州统战》2002,(12):38-39
农民大多是老实巴交、诚信善良的人,他们耿直、勤劳、认真、朴素。和农民交往就像饮一杯陈年老酒,芬芳淳厚,沁人心脾,那感觉令人回味无穷。 农民心实,他们直来直去,最不善使用诡计和心机。我二姑就是一个这样的农民。一年春节我和妻回老家,遇到了二姑,她邀请我和妻到她家去做客。我和妻不假思索地说:“行啊,到‘五一’,我们就去看你。”二姑高兴极了。可到了“五一”,我和妻都把这事儿忘了。几年后,表弟来我家。讲起二姑时,他说老人的腿摔伤了,行动不便,只能拄着棍儿挪  相似文献   

2.
追忆中山游     
一九八五年四月底,我先向我在美国德州工作的图书馆请好了假,便经旧金山和东京去北京看古迹;五月十日才从广州流花路的东方宾馆包了一部车子回中山石岐故乡。这一天是我将近四十年来第一次回乡的日子!我最心急去石岐看我的二姑姐刘蕴碧,她是我爹爹刘崇龄唯一的妹妹。我的阿爷(祖父)、阿嫲(祖母)在台湾先后逝世时,我爹爹在灵堂一再许愿要照顾他那穷困无依的亲妹妹,可是台湾海峡硬将他们隔开半个世纪之久。  相似文献   

3.
易靖茗 《台声》2014,(3):79-83
与任文杰的台湾太太DUCK第一次见面,便引为知己。之前一直电话联络,她甜甜、软软的声音早已吸引了我。本来在月初就已约好采访时间,可因为感冒在身,怕传染她刚出生的小BB,第二天又要赴台参访,时间紧得不行,只好改时间,电话里我满口歉意,她却反过来安慰我。  相似文献   

4.
《台声》2017,(23)
<正>在十九大第一天的"党代表通道"中,一位靓丽的台湾女代表十分抢眼。面对媒体的提问,她的回答更是让人拍手称道。"大家好,我是复旦大学外文学院的卢丽安。我研究英国文学和女性主义,我生长在宝岛台湾,我以台湾的女儿为荣,我以身为中国人为傲。爱台湾、爱大陆,就像爱自己的爸爸妈妈。"作为十九大党代表中唯一一个土生土长的台湾人,她说,自己回到大陆定居任教已经20年了,深刻地感受  相似文献   

5.
善款要善用     
<正>没有很好管理的善款,是达不到善心期望的效果的。近日,我在上海的一个"老同学"给我打电话,说很想念我,他的表弟最近到北京来,给我带了点礼品。本来早应该给我送来,因为车祸肇事,所以,这一两天才能来。过一会,他的表弟来了电话,说交通队正在协商赔偿事宜,下午2点协商完后就过来。这两个电话疑点不少,但有人要来看望我,也不好拒绝。下午两点  相似文献   

6.
每逢佳节倍思亲。新千年第一个春节除夕之夜,当海峡两岸炎黄子孙共庆传统佳节的时候,台湾高雄市的刘文俊老汉拨通了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城关镇王国范老太太家的电话,满目的思念之情:“老嫂子,过节哩,多代我为老哥烧些纸钱,我在台湾想着他哩。”“你可好?周静和孩子们可好?”王国范老太太心里也惦念着台湾。“好、好,都好!我们都盼望两岸能早日团圆,咱俩家人能在一起过个春节!王国范老太太的丈夫周国邦曾是刘文俊的救命思人。如今,王国范老太太和刘文俊又是儿女亲家,周静是她的女)L。分离1946年,连绵的战火直打得家破人亡。…  相似文献   

7.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姐妹们、朋友们:我是北京宣武医院神经外科的医生,能够参加第三届海峡两岸妇女发展研讨会并在这里发言,我感到非常高兴。感谢全国妇联为海峡两岸姐妹们搭建了这样一个互相学习、共谋发展的平台。在这里请允许我代表祖国大陆的姐妹们向前来参加活动的台湾、香港、澳门的姐妹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刚才就在我走上讲台前,凤凰卫视主持人刘海若给我打来电话。她问我,如果她将来重返工作,想主持一个有关健康的节目,什么话题最适合大众的需求?她经常邀请我去香港参观一些水疗和康复中心,说这些中心对残疾人的康复特别好。她…  相似文献   

8.
堂妹的幸福     
当我接到妹夫的电话时,有些惊诧,更多的是疑惑,一个那么健康的堂妹,突然要一生待存轮椅上了,再也不可能自己走路了,甚至大小便都需要别人帮助,这对于一个曾经风风火火,来去如风的堂妹来讲,将会是多么大的打击?妹夫在电话中特别提醒我,不要把实际情况告诉她,怕她接受不了这个现实,希望我们尽全力找家好的医院给她最好的治疗,也许会有奇迹出现呢.听他说的时候,我能感受到他的泪水,而我也已经是泪如雨下.  相似文献   

9.
问:我和女朋友是一个班的,都学理科,成绩也都很好,我们约好一起考浙大的。可是她好像考得不太好,现在连我的电话也不接了,我很担心她,不知道该怎么安慰她。万峰:电话不接,还可以写信啊。邮局总没关门吧?你们这些毛娃娃,你怎么就知道现在的女朋友就一定是你以后的老婆?别说高中生了,就是大学里  相似文献   

10.
当事人:何蔚性别:女年龄:24岁身分:行政主管症状:确认癖何蔚来到我的咨询室之前,我和她在电话中已经做了一些沟通,她向我说出了几天来一直缠绕她的苦恼——何蔚:我在这个企业做行政工作,行政上的事情虽说都是小事,很  相似文献   

11.
她——酷“李安得了金熊奖报喜,林惠嘉被电话吵醒还很不爽。”“酷”是李安形容太太林惠嘉的词。他在《十年一觉电影梦》中,回忆自己第一次以《喜宴》获得金熊奖时,想着太太支持她这么多年,如今电影获奖要赶紧给太太打电话报喜才对,于是就拨电话回家。当时是美国时间早上5点多,太太被电话吵醒很不爽,“我说:‘我们拿金熊奖了’,她说:‘喔’,我说,跟内地电影一起拿的,她问:‘没有别国参加吗?’我说:‘有,有’,她就挂电话了。她就是这么酷,这么多年来,这些外在的东西对她好像没有一点影响。”  相似文献   

12.
编辑: 我有一个女朋友,在外地工作时认识了一个男孩王某。王某追我朋友,但我朋友对他没有好感。一年后,我朋友调回赣州市工作,两年多来没再与王某联系,而且她已经谈好了男朋友。可今年3月以来,她经常接到王某的骚扰电话,不是骂声就是不讲话。最初我朋友对其好言相劝,但没有用,王某还是照打不误,而且经常半夜三更打电话,吵得她全家不得安宁。现在上班时他把电话  相似文献   

13.
刘智伦 《台声》2014,(4):80-82
早晨,我被电话铃声惊醒。今天是来台湾的第二天,跟昨天一样,又有不少的行程与活动在等着我们。  相似文献   

14.
王珏 《台声》2022,(17):84-85
<正>2016年的时候,我离开家,从一个富也不富但足够安逸的江南偏北的地方,来到了中国东南的厦门,一个很靠近台湾的地方。到福建是我真正接触台湾的开始,一晃已是第6年。大学期间极其懒散,奉行万事只图“我喜欢”,也就没接触到什么。只记得有个好友去台湾交换学习,我再三叮嘱她照顾好自己,她微弱地回我“没事的,我都不敢在这里提及任何政治立场。”一番波动后再入校园,偶遇了学校里的一位台湾老师。  相似文献   

15.
法律问答     
法律问答编辑同志:我的表弟因犯盗窃罪最近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2年,缓刑3年。我表弟十分感激司法机关的宽大处理,决心洗心革面、重新做人。但听说其单位准备将他开除,表弟很苦恼。请问:被人民法院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原单位是否一定要将其开除?吴为礼吴为礼同...  相似文献   

16.
石咏琦 《台声》2011,(11):45-45
最近接到一个电话,发话人是台湾来的老友建平,他说这次主要是到石家庄和天津视察业务,在京停留短促不能见面很遗憾,但要通个电话彼此关心问候。电话末了,他很兴奋的告诉我说,经过诸般努力他终于考上厦门大学的博士班。我替他高兴。不久之后,我又有一个台湾企业家朋友拥有大陆博士学位了。  相似文献   

17.
何平 《前进论坛》2009,(9):44-44
阳春四月,草长莺飞,浸透在喧嚣城市生活中的我突然接到远在枞阳的表弟打来的电话,他说家乡现在非常漂亮,特色农业发展红火,成了远近闻名的示范新农村。现在又是映山红盛开的季节,力邀我回去欣赏风光。  相似文献   

18.
表弟打电话来,说他乔迁新居。这消息好令我激动。想想前几年,表弟第四次高考落榜的,其情绪低落到了最低点。为了驱散表弟心灵的阴霾,我特意把他从农村叫到我家。表弟在我这书生的小家里.书也看不下去.默默地过了两天.便再也挽留不住。临走.他不无遗憾地说:“高考这路行不通,只能走另一条路啦…”表弟于是走了一条经商之路。传眼几年过去,表弟以一千多元作底,从一个小商贩,到如今的时装个体户.委实“混”得不错了。他不但找了一个地道的城币小姐做老婆,最近又在城里买了一套近100平万米的单元房——表弟实实在在地被城市接纳…  相似文献   

19.
许家齐  陈萍 《台声》2022,(21):76-79
<正>我来自台湾,是一名“80后”青年。25年前,父亲生意发展到上海,我因此来到上海读幼稚园,从那时起便爱上了大陆。12年前,参加高考时,我特意报了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并顺利被录取。毕业后回到台湾读硕士,偶然机会认识了一个美丽的武汉女孩,初次见面便一见钟情。为了能和心爱的女孩经常见面,我在服兵役期间想方设法留在台北。后来她要回大陆发展,我又果断离开台湾的亲人,陪她一起回到大陆。经历了6年恋爱长跑,  相似文献   

20.
受编辑部之托,要写一篇反映人大女代表生活的报道,挑来选去,我决定去采访来自葛洲坝集团公司的老水利专家陈笑霖代表。对于陈笑霖,我是早闻其人未谋其面,只知道她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水电专家,为我国的水电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电话打进了湖北大厦陈笑霖代表的客房,接电话的正是陈笑霖代表。"我没有什么好报道的,请找别的代表谈谈,她们比我更值得宣传。"未等记者把话讲完,电话那头已经传来了陈笑霖谢绝采访的声音。当然,陈笑霖最终架不住记者的嘴皮功,她友好地让步了。记者如约而至。开门的是一位60多岁、衣着朴素、留着一头传统短发的老人。说她像水电专家,不如说她更像农村妇女。如果不是有约在先,很难让记者相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