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达斡尔族在内蒙古自治区俗称“三少民族”。在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新形势下,如何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是三少民族现阶段面临的首要问题。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三少民族的共同特点是:人数较少。2000年底,全区鄂伦春族人口3800多人,鄂伦春自治旗有2221人;鄂温克族人口26001人,鄂温克族自治旗有9647人;达斡尔族人口73818人,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有28900人。三个民族人口在全国56个民族中实为少数中的少数。三少民族历史上都居住在深山老林,信息闭塞,交通不便,生活条件差。原…  相似文献   

2.
一、基本情况内蒙古自治区现有55个民族,其中蒙古、汉、回、满、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朝鲜为世居民族;境内有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3个少数民族自治旗和以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满族、回族、朝鲜族、俄罗斯族为主体成立的18个民族乡。据2010年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区常住人口总数2470.63万人,其中汉族人口1965.1万人,占79.54%;蒙古族人口422.6万人,占17.11%;其  相似文献   

3.
吴学忠 《今日民族》2005,(10):40-41
布朗族是古代“濮人”的后代。唐时称“扑子蛮”,元、明、清时称“蒲蛮”。布朗族的自称和他称很多,住在勐海一带的自称“布朗”,住在镇康一带的自称“乌”,在澜沧一带的自称“翁拱”,住在双江、云县、墨江一带的自称“阿娃”等;汉族和其他民族通称他们为“濮满”或“濮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大多数人的意愿,统一称为“布朗族”。布朗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勐海县的布朗山和西定、巴达、打洛山区,其余的散居在临沧、思茅等地。云南省澜沧江和怒江一带是布朗族聚居地之一,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邦丙乡生活着67…  相似文献   

4.
布朗族     
布朗族共四万五千余人,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的布朗山、西定和巴达,临沧地区的双江、镇康、云县、耿马、思茅地区的澜沧、景东、景谷、镇沅等县也有部分散居。布朗族人民居住的山区和半山区,气候温和,土地肥沃,雨量充沛,适于农作物生长,森林资源和地下矿藏都很丰富。过去,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布朗族自称“布朗”,临沧地区镇康县的自称“乌”,思茅地区澜沧县的自称“翁拱”,双江、云县、耿马、墨江等地的自称“瓦”或“阿娃”。邻近的其他民族则通称布朗族为“濮曼”。解放以后,根据本民族人民的意愿,统一称为布朗族。  相似文献   

5.
伊金霍洛(汉意为“圣主的苑囿”)旗地处鄂尔多斯高原东南部,总面积5600平方公里,辖7个镇138个行政村,现有总人口159752人,少数民族11923人,占全旗总人口的7.46%,其中蒙古族11426人,满族、回族、土家族、壮族、彝族、苗族、朝鲜族、达斡尔族、水族、白族等16个少数民族共497人,是典型的多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少数民族地区。  相似文献   

6.
布依族古代史上的若干问题,目前,在学术界存在着各种不同的意见,笔者拟就讨论中的两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一、布依族的族称、族源布依族这个族称,是解放后一九五三年由本民族代表商定,报请中央批准定下来的。“布依”这个名称,是本民族中绝大多数人的本民族语的自称  相似文献   

7.
中国有五十五个少数民族,族名各异.其由来大致可分为几种情况: 一、源于本民族的历史传统.如西北的柯尔克孜族,族名是四十个姑娘的意思,传说他们的民族源于四十个姑娘;而哈萨克族的族名是白天鹅的意思,传说白天鹅是他们的始祖. 二、反映他们所从事的生产事业.如拉祜族曾经以狩猎为生,拉祜就是火烤虎肉之意.生活在东北深山密林中的鄂伦春族,鄂伦春意思是使用驯鹿的人;而同一地区的达斡尔族,族名意为耕耘者,反映他们从事农业生产的悠久传统.羌族的羌,意为牧羊人.  相似文献   

8.
布依族是贵州的世居民族之一,其在秦汉以前自称“濮越”或“濮夷”,东汉六朝称“僚”,唐宋称“蕃蛮”,元代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时期称“八蕃”、“仲家”、“侬家”、“布笼”、“笼人”、“土人”、“夷族”等。1953年,在征求本民族人民群众意愿的基础上,经国务院批准,统一命名为布依族。  相似文献   

9.
《传承》2016,(2)
民族形成的标志,历来众说纷纭。比较汉族族称演变和壮族族称演变历史,可知族称作为民族形成标志具有其合理性,但也存在使用族称作为民族形成的标志必须是本民族内部的自称,一些民族没有自称的族称记载,没有统一族称的民族也可能已经形成等局限性。反映自我民族意识的族称是民族形成的标志,但并非唯一的、必须的标志。  相似文献   

10.
红河州金平县金水河镇中越边境地区生活着一个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群体——布朗族莽人支系。他们自称“莽”,意为高山上的人,在汉文史籍记载中属于“百濮”族群。2009年5月,经国家民委批准,正式归属为布朗族。  相似文献   

11.
2003年夏末初秋,我赴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石头坡村进行有关撒拉族的民族调查,所见所闻,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青海省是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循化县也不例外。这里主要居住着撒拉族、藏族,还有部分汉族,早在元朝时,撒拉族先民—中亚撒玛尔罕人经新疆长——途跋涉迁徙到循化,后与周围的藏、回、汉、蒙古等族长期相处,逐渐形成了撒拉族。自称“撒拉尔”,“撒剌”、“沙剌”、“萨拉”、“撒拉回”等是汉人对他们的称谓。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人民的意愿,正式定名为撒拉族。任何民族的生活方式都是与其生活环境息息相关的。撒拉族先民之所…  相似文献   

12.
毛艳 《今日民族》2004,(10):37-41
今这个村子有着一个“名不符实”的名字——哈力。在达斡尔语中,“哈力”的意思是“山谷”。然而这个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西部的自然村却坐落在依山傍水的平川上。村子的西面是向东南蜿蜒流去的诺敏河,村东是“敖包提敖拉”(有敖包的山)。听村里的老人介绍说,这个名称并不是因为该村现在所处的地理位置而得名的。1923年由嫩江东岸东布特哈地区哈力村的十几户郭姓达斡尔族居民迁到此地建村,他们把原有的村名也带到这里,嫩江东岸的哈力村建村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因建在“那音库谟”的山口而得名。据说达斡尔族的本意是“打虎…  相似文献   

13.
京族--与海为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京族是我国惟一的一个以海洋渔业经济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东兴市,主要分布在东兴市江平镇的山心、尾、巫头三个海岛上,这三个海岛又被称为“京族三岛”。京族过去称为“越族”,也称“安南人”或“唐人”,1958年根据本民族的意愿,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定名  相似文献   

14.
布依族现有人口254万(据1990年普查统计数字),主要分布在贵州省黔南、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安顺地区,贵阳市郊区。其余,散居于贵州各地及邻省云南、四川的部分地区。 布依族的族称是根据这个民族多数人的自称“布依”定名。按布依语,“布”是人们共同体的意思,也包含“民族”的意思。“依”即“夷”,“布依”意即夷族,源出“南夷”。 布依族旧称“仲家”,这是从另一部分布依族自称“仲布”的汉译得名。“仲家”族称见载史乘始于《元史》。鉴于民国年间个别方志对“仲家”释名含侮蔑之义,引起部分地区布依族群众对“仲家”族称反感,该族称现已废止不用。  相似文献   

15.
伊金霍洛(汉意为“圣主的苑囿”)旗地处鄂尔多斯高原东南部,总面积5600平方公里,辖7个镇138个行政村,现有总人口16.6万人,少数民族约1.29万人,占全旗总人口的7.62%;蒙古族约1.18万人,占全旗总人口的7.24%,满族、回族、土家族、壮族、彝族、苗族、朝鲜族、达斡尔族、藏族、锡伯族等17个少数民族,共616人,占全旗总人口的0.37%,是典型的多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少数民族地区:  相似文献   

16.
【背景资料:金平苦聪人】 新中国建立前,苦聪人在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各民族中是经济文化最落后的民族,分布于中越边境高寒山区的原始老林,其社会经济尚处原始游耕的状态。1957年,苦聪人才走出原始森林,逐步过上定耕定居的生活。 苦聪人现有6000多人,主要居住在勐拉镇、金水河镇和者米乡,以者米乡为最多,有30个村寨。1985年 10月 ,根据本民族的意愿,苦聪人恢复拉祜族的族称,有“拉祜纳”(黑拉祜)、“拉祜西”(黄拉祜)、“拉祜普”(白拉祜)三种自称,以白、李、杨普姓较为常见,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  相似文献   

17.
覃世进 《当代广西》2008,(16):34-34
壮族原为僮族,1965年改为壮族。僮族世居岭南,在古代汉文文献中相继被称为“西瓯”、“骆越”、“乌浒”、“俚”、“僚”等,宋代开始称“僮”。僮族人口众多,分布广泛,支系繁杂,各种自称达数十种。1949年后,经过深入调查和进行民族识别,人民政府把广西及广东、云南等地自称“布僮”、“布土”、“布侬”、“布泰”、“布沙”、“布陇”、“布衣”、“布越”、“布寮”、“布雅依”、“布曼”等等的人们统一称为僮族。僮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方块壮字),有独具特色的生活和风俗习惯,保存了显著的民族特征。  相似文献   

18.
《思想工作》2009,(2):21-21
一是文化外宣工程。立足自然、历史、民族、地域等资源优势,依托蒙古族、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等多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利用大媒体,宣传民族文化。中央四套走遍中国《地标·物语》栏目展示扎兰屯柴河天池群自然风光和“三少民族”的古老习俗,中央十套《绿色空间》栏目展示了扎兰屯柴河大自然风光以及鄂温克等少数民族风情,提升了扎兰屯市的美誉度和知名度。建立了扎兰屯摄影风光网站,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以山林为家,靠一人一马一枪,过着原始游猎生活的鄂伦春族,近年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同中国其他民族一样,过上了富裕文明的生活。他们的历史文化、生活风情只能在一九九一年十月一日落成的“鄂伦春民族博物馆”中才能找到。鄂伦春是中国人数最少的民族之一,全国现有六千九百冬人(五十年代初不足千人),主要分布在中国北部内蒙古自治区的大小兴安岭和黑龙江省的黑龙江流域。族名“鄂伦春”的“鄂伦”,意为“山岭上”,“春”即“人”。这支“山岭上的人”有本民族语言,但无文字,直到本世纪五十年代初,仍过着  相似文献   

20.
《精神文明导刊》2006,(8):F0003-F0003
阿荣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得名于境内的阿伦河,阿荣是满语“清洁、干净”的意思。阿荣旗背倚大兴安岭,面眺松嫩平原,总面积13641平方公里,居住着汉、蒙古、鄂温克、达斡尔和朝鲜等19个民族,人口32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