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十年来,土地流转作为促进农民增收、发展区域经济、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方式,各地迅速推进,呈现出实施时间早、项目多、规模大、流转形式多样化、流转主体多元化等特征。但这些土地流转,由于流转政策笼统,缺少管用细则,又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加上操作过程中,把关不严,急功近利,各地土地流转操作中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导致农民与业主维权难、产业发展持续难、农村土地和生态保护难等一系列不良后果的出现,甚至引起地方社会不稳定,既有现实问题,更有未来风险。各区县相关部门及乡镇需深入调查研究,强化政府及部门的监管职能,充分履行职责,创新办法措施,有效解决问题,化解防范风险。  相似文献   

2.
罗迈钦 《求索》2014,(6):77-80
基于湖南旨60县、1500乡镇、4500个行政村、225792个农户土地流转情况的调查发现,制约农地流转的瓶预主要是:农地流转服务平台缺位导致的信息不对称;缺乏新型土地流转主体导致的农地流转需求不足;农地流转价格机制不健全导致的农民利益受损;农村社保体系不健全导致农民无法解除后顾之忧;部分农民就业渠道狭窄导致对农地的过度依赖。要破解这些瓶预必须打造农地流转服务平台,培育新型土地流转主体,建立价格评估机制,完善农村社保体制和增加农民就业机会。  相似文献   

3.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农村经济的飞跃发展和农村城镇化建设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土地在农民家庭经营中的地位发生了变化,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在各地展开。但由于管理和制度等方面的不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规范化、法制化是目前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农用地流转有效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永中 《中国发展》2008,8(4):67-69
有效的农用地流转机制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突破口。该文肯定了农用地流转的意义,分析了农用地流转与耕地保护之间的矛盾冲突,并在此基础上借鉴一些地方的特色土地流转模式,探讨了农用地流转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5.
王继兰 《群众》2011,(10):49-50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长期以来,扬中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着力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6.
李飞 《新重庆》2007,(10):20-23
加快农村土地流转促进规模经营.是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内容。三峡库区贫困县受其地理环境、产业空虚等因素制约,土地流转尚处于零星、分散的阶段。主要表现为流转规模小、数量少、范围窄.主体不活,形式不多,机制不完善,行为不规范,保障不到位。因此.要加快库区贫困县的土地流转,以促进其适度规模经营.就必须要加强和加快对土地流转的引导、完善和规范。[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孙家坤 《群众》2009,(7):55-56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作出了鼓励农村土地流转的重大决策,有力地推进了农村土地流转向纵深发展。前一时期,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总的情况是好的,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与不足,制约了农村土地流转的进程。一是未批先用,以租代征现象比较严重。二是强迫命令,征地补偿不到位。三是协议混乱,流转程序不规范等等。出现这些问题,究其原因,不外乎这样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土地流转视阈下的“空心村”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多村社出现的“空心化”现象,使得乡村社会发展陷入一种治理性困境。人力资本空心化、土地抛荒化、村庄空心化、家庭空巢化、集体空壳化、科技空心化以及公共服务空心化虽对新农村建设产生许多负面影响,却为农村土地流转与农业规模经营提供了有利契机。因而以充分保障农民的承包经营权益为前提的土地流转,为“空心村”的治理和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新的路向。  相似文献   

9.
《公安研究》2009,(6):91-92
胡建锋在《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9年第1期撰文认为,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前后,原本就备受关注的农村土地流转问题迅速升温,成为各方讨论的焦点。对三中全会提出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政策,各方的理解也不一致。农村土地流转是关乎农村发展和稳定的重大问题,急切冒进,有可能造成严重后果;消极回避无助于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0.
程薛 《广东民政》2011,(12):60-61
泉(一)泉水流淌,它穿过眼睛的石头.让耳朵的山花开满形象的溪涧;思想的风泛起寥廓的潮气,万物生长,四季流转……它的上游是蜿蜒的黄昏吗?那里归巢的鸟鸣正啼啭,它每天流过世界的脊背,云和缸液的树丛起伏着波澜,  相似文献   

11.
2009年,浙江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007元。从统计数据看,浙江农民收入的80%以上来自二、三产业,而转移性和财产性等非经营性收入也逐步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股份合作、房屋出租等成为增收的重要渠道,包括土地在内越来越多的农村资源开始向资本转变。这部分收入尽管只占了全部纯收入的10%,但它表明“沉睡的资本”正在被唤醒。  相似文献   

12.
农地流转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与引导,作为重要的推动者,政府应承担起保护稀缺土地资源、维护农民利益、做好农地流转服务工作的任务。实践中,政府存在缺位、越位等失范行为。鉴于此,应准确定位政府角色,转变服务理念和政府职能,积极引导规范农地流转、提供完善的服务,健全监督约束机制,以实现农地流转的规范化、法治化。  相似文献   

13.
春联     
山水逶迤。古老的柳江波澜不惊缓缓流着,穿越了千万年的历史,向不可知的未来流去。在象州县石龙镇岭树重遮的娘娘村下,江流转了一下身,便形成了一道湾,把江之精魂天地之灵气凝聚、沉积在这里。地势钟灵,所以毓秀——偶一抬头,便看到一位端庄秀丽的大美人,正仪态万方风情万种向我们款款走来。  相似文献   

14.
沈素素 《湖湘论坛》2021,(1):107-114
“反租倒包”流转农地相比其它农地流转模式具有独特的优势,科学防范“反租倒包”模式中的风险,对于促进农地健康流转具有重要意义。从理论上来说,“反租倒包”流转模式存在着承租方经营风险、承租方破坏农地风险、侵害农民权益风险、承租人故意拖欠流转租金风险等。从湖南省Z县S村集体“反租倒包”农地流转模式实地调查情况来看,这些风险真实存在,并可能导致农地非农化、非粮化风险,以及触发社会不稳定因素。因此,在充分利用“反租倒包”这一农地流转模式的同时,应采取有效措施防范风险。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决了亿万农民的温饱问题,但长期以来我国农村生产效益低下,无法实现农民增收致富的愿望,面对农村生产经营的困境,甘肃省庆阳市宁县焦村乡任村于2008年成立了民生农民专业合作社,以村民自愿把土地经营权入股合作社的形式,对任村土地进行流转,形成和发展了具有一定特色的农村土地流转模式,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从任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来看,进一步搞好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工作,需要解决好土地流转过程中合作社村两委的关系,完善和落实土地流转制度,培养合作社需要的各类人才,为合作社农业生产提供相应的保险,为流转出土地的村民提供基本的社会保障,有效解决合作社生产经营中所需资金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协商论坛》2011,(9):21-22
为促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更好开展,推进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全面推进现代化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宜阳县政协近期组织部分委员,对全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情况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调研。通过深入部分乡(镇)村走访基层干部和农民,  相似文献   

17.
提倡农村土地流转,一直是中央农村政策的重要内容。在深刻理解中央关于农村土地流转“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以及对土地经营的稳定性的基础上,还需要赋予农民完整意义上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培育和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市场以及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相似文献   

18.
农村宅基地历来是农民安身立命之本,是国家赋予农民的一种社会保障与福利,其流转事关全国九亿多农民的切身利益。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对宅基地流转的态度并不明确。然而,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户籍改革的深化以及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现行宅基地流转制度在实践中遇到了诸多挑战。因此,有必要反思我国的宅基地流转制度,在确保宅基地使用权社会保障功能的前提下,构建宅基地使用权附条件的转让制度,给予农民更完整的作为用益物权的宅基地使用权。  相似文献   

19.
【本刊讯】由泰宁县政协“全县农村土地有序流转”专题调研提出的提高农民对土地流转的积极性等五项建议,经县政府采纳后,已于今年收到了成效。今年全县土地流转总面积近4万亩,比去年翻了1倍多,有力保障了烟叶、茶叶、蔬菜、食用菌、水产品、花卉苗木等多种经济项目的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20.
农地流转是保障国家粮食充足、实现农业现代化、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举措。然而,农地流转存在土地所有权主体虚位、土地流转程序不规范、土地市场中介组织不完善等众多障碍。因此,采取完善农地产权制度、规范农地流转行为等一系列措施将有效健全农地流转制度,推动农地合理、有序流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