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一九八七年九月二十日,也就是台灣《自立晚報》記者李永得、徐璐結束北京之行前往南方繼續採訪的第二天,我在北京崇文門附近的一座高層建築裏,訪問了曾經陪伴這兩位記者遊覽市容的前台灣‘國大代表’張春男先生。張先生是台灣省彰化縣人,祖籍福建泉州。他身材魁梧,著深色西裝。他爲了謀求中華民族的統一大業,於一九八六年二月攜帶家眷,從台灣取道東京來北京旅居。我們見面後,他興致勃勃地談起海峽兩岸隔絕近四十年後台灣記者第一次來訪大陸的熱門新聞。九月十五日凌晨,兩位台灣記者由東京乘中國民航班機抵達北京。張先生想他們初來乍到,不辨路徑,當天中午就趕到長城飯店去探望他們。這時候,他們剛剛睡醒。但一起床,便急急忙忙不顧旅途疲勞,要立即出動進行採訪,真是新聞記者本色。於是,張先生自告奮勇地陪他們乘車參觀了天安門廣場、故宮,遊覽了王府井大街和東華門夜市。同鄉異地相逢,自然格外親切。次日中午,張太大親自做台灣風味的菜餚,在家設宴招待了兩位遠道而  相似文献   

2.
黄河情     
黄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也是世界聞名的萬里巨川。海峽兩岸儘管人為地分割了四十年,但生活在台灣島上的中國人,一刻也沒有忘記這條偉大的母親河。近兩年來,有許多回大陸探親、旅遊的台灣同胞專程趕到黃河岸邊看望它或重溫舊夢。隨着兩岸文化交流的日趨活躍,也有不少台灣記者、作家、詩人、藝術家前來採訪和讴歌它。下面我將幾位台灣的編導、記者、藝人、詩人在河南採訪黃河景觀時的情景筆錄如下,以饗讀者。  相似文献   

3.
台灣海峽現在實際形勢究竟如何?這是舉世矚目、國人共念的大事。本刊為此特派文字及攝影記者專程前往福建沿海進行深入採訪,掌握第一手材料,从現場報道(见本期《静静的台灣海峽》一文及彩色頁)。他們結束採訪時給編辑部來信,道出了此行的觀感。現將來信刊載於下,作為編輯部對讀者的匯報。  相似文献   

4.
一九八七年十月十四日這一天,在結束台灣海峽兩岸長達三十八年隔絕的進程中,無疑是一個令人難忘的日子。台灣國民黨中央常委會於這一天上午通過了台灣居民到大陸探親的方案。該方案規定,除台灣的‘現役軍人及現任公職人員外,凡在大陸有血親、姻親、三親等以內的親屬者,得登記赴大陸探親’。台灣‘行政院’已原則上决定由台灣紅十字會機構擔任中間角色,協助島內居民辦理申請大陸探親事宜,‘內政部’並於第二天公布了實施細則。  相似文献   

5.
香港中國旅行社十月二十一日宣布,該社及其在本港十四個分社從十一月三日起爲回大陸探親的台灣同胞辦理旅行證件,提供的服務項目、接待辦法和注意事項,內容如下: 一、根據今年十月十六日中國國務院辦公廳公布的‘關於台灣同胞來祖國大陸探親旅行接待辦法的通知’,香港中國旅行社接受內地有關部門的委託,將於今年十一月三日開始直接辦理台灣同胞旅行證件(證件名稱爲《台灣同胞旅行證明》,下同)。在此之前,前往大陸探親旅行者仍按原辦法辦理。二、凡到香港中國旅行社辦理台灣同胞旅行證件者,其手續和注意事項如下:  相似文献   

6.
我和母親終於盼到了這一天:父親從台灣回來了?@一天又正好是中秋佳節——團圓節。半個月前,父親從台灣來信告訴我們,他將於這一天回鄕。這消息如同一場久旱的春雨灑進了我們母子兩乾涸了的心田;母親激動得哭了,  相似文献   

7.
楊尚昆會見台灣記者國家主席楊尚見於去年九月二十四日在北京會見台灣《中國時報》記者時說:“主張兩岸儘快統一,實行‘一國兩制’即台灣是在一個中國下的特別行政區,比內地自治區的自主權還要大,實行不同於大陸的社會制度,你實行你的三民主義,我實行我的社會主義,互不干預。台灣還可以保留部分軍隊,大陸不派人去台灣參加政權管理覀儦g迎台灣派人來大陸參加中央政府绾螌崿F‘一國兩制’應由國共兩黨平等地坐下來商談。‘三通’的目的是要逐步消除相互之間的對立情緒,增進彼此共識。目前最重要的是需要溝通,建立能代夷變方直接談判的渠道。”  相似文献   

8.
五月二十八日,從瀋陽機場出來的幾位台胞,其中有一位“常客”,他就是穿梭往來於海峽兩邊的台灣商人宋先生砸痪虐似吣晏钞斁珠_放民衆赴大陸探親以來,他二十八次往返於大陸、台灣,小生意越作越紅火。  相似文献   

9.
畫家灕江雨,本名陸俊,廣西人, 今年去台灣探親,順帶舉辦了個人畫展。他是大陸畫家繼劉篕谥嵊H赴台灣辦個展的第二人。灕江雨的作品於六月一日至十六日在台北東光百貨公司一樓碧梧精舍藝廊展出。“中視”、“華視”、“台視”均作採訪報道渲凶顬樘ū泵襟w津津樂道者,是灕江雨在六月六日現場揮毫,晝了一幅三米寬、四米高的鍾馗像,堪稱世界之最,標價兩千二百萬新台幣。灕江雨現為北京美術家協會、北京海峽兩岸  相似文献   

10.
他鄉遇親人     
那還是去年的十月,我們兄弟倆隨安徽雜技團訪問非洲。最難忘的是在尼日利亞的一天,演出前,團長藍天告訴我們:晚上有九位台灣同胞來看我們的表演,他們是支援尼日利亞的,有農業專家,也有醫學專家。聽到這一消息,我們感到格外的高興,因爲這是我們幾十年來第一次在海外遇上台灣同  相似文献   

11.
一九九○年四月一日,台灣《自立晚報》報道,臺灣當局宣布開放工商人士赴大陸考察活動,並提出組團與大陸的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進行接觸。之陵,全國工商聯和北京、上海、天津、廣州、福州、厦門、泉州等地方工商聯均先後接待了大批來訪的台灣工商社團和工商界人士。去年七月,以台灣林坤鑷先生為團長的“大陸工業考察團”一行五十二人,應全國工商聯主席榮毅仁的邀請,訪問了北京、上海、寧波、厦門和廣州。該團代表了台灣工業界中的大企業和一百五十六個工業行業,具有較强的工業實力。考察團在北京期間,國務院總理李鵬以及李  相似文献   

12.
台商在福建     
大陸的福建省與台湾省隔海相望,兩地最近的距離只有七十海里,若航线直通,無需一小時即可到達。因爲這種地緣關係,台灣人絕大部分祖籍福建,操的是閩南話,奉的是媽祖神,懷的是中國情。不到大陸他们會感到是終生憾事;若到大陸,首先要到福建。许多台商都認爲,福建是他们做生意最理想的地方。第一家台资企業 閩台行是我在福建接觸的第一家台资企業,它也是台灣商人在大陸辦的第一家公司。一九八四年黄先生經日本來榕探親,當時的福建省領導熱情地接待了他,並建議他回家  相似文献   

13.
郭萬明剛送走了幾位台灣來的客人,還沒落座,辦公桌上又響起了急促的電話鈴聲。他拿起話筒,裏面傳來瀘州市政府對台辦一位工作人員的說話聲:“我們這裏來了一位台胞,名字叫胡向余,是你們縣安南鄉人,明天回去探親。他與家裏幾十年未通過信,希望你們幫助尋親……”郭萬明放下電話,向同事交待了幾句,便怱怱出去了。在大半天的時間裏,他走訪了長寧縣的安南鄉、農勝鄉、挑平鄉、長寧鎮和宜賓市牟坪鄉,  相似文献   

14.
半個世紀來,泰華社會曾有過不少經營華文書刊的書店,其中唯有南美公司能堅持辦華文書業四十年而生存下來,幷且今天得到巨大的發展。這次來到曼谷,正逢南美公司創業四十週年紀念活動,我趁此機會採訪厂該公司的總裁陳式金先生,一位埋頭做生意的著名泰華文化商人、企業家。多年來,我與他有過多次接觸,曾想過要採訪他,對南美公司的事業作些報道;但因為聽說,他“不願出名”,曾幾次婉拒記者的採訪要求,而暫擱着。這次我又怕當面提出來使他為難,便先徵求他女兒的意見:他的女兒陳文賢帶着顧慮提醒我:“父親一般不喜歡記者採訪,但你可試試看。”  相似文献   

15.
世運和詩作     
海峽兩岸四十年來人為的隔絕狀態,讓我們讀到了無數以離鄉之戚、思親之苦為內容的詩作。這些作品或歌或泣,欲絕欲生,令人不忍釋卷而又難以卒讀。于右任先生辭世前一年,發出的“葬我於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陸;大陸不可見兮,只有痛哭”的絕唱,便是一例。難道真是“國家不幸詩人幸,話到滄蒚~便工”麼?我看古今的愛國詩人誰也不願意用祖國的不幸來鑄造自己的不朽詩篇吧。恐怕亦有感於此,台灣王先生用曲筆寫過一  相似文献   

16.
訪台歸來談     
作爲首批訪問台灣的大陸音樂界學者,福建師範大學音樂系教授王耀華及福建羣衆藝術館副研究员劉春曙從六月二十五日至七月六日訪問了台北、台中、台南等地,與台灣民族音樂理論界人士及民間藝術家、藝人進行了廣泛接觸交流。近日,筆者赴福建師範大學,孴L王耀華敎授,聽他動情地講述他們的“寶島之行”。胞誼和鄉情王敎授說,他與劉春曙應邀於六月十八日離開福州赴香港,二十五日由港直飛台灣麄円  相似文献   

17.
自一九八七年十一月二日台灣當局開放赴大陸探親以來,兩岸交流和交往的內容不斷更新和發展,因此衍生的故事迭出不窮。過去一些為人們關注的焦點也有逐漸被淡忘者,滞留大陸台灣籍老兵的問題就是如此。兩年前,為爭取他們返鄕的權利,兩岸輿論和民衆給予了很大的關注,採取了一些積極的行動褥遁浾摰膲毫?台灣當局於一九八九年三月三十一日起,有條件地同意他們返台定居。現已有近一百五十人擕同妻子、兒女返回台灣落籍?识谝话忝裥\心目中,這一問題似乎已經解决了。但實際情况却是:這一批年愈花甲的老人返台之後,幾乎都面臨着極度的生活困境:救濟補  相似文献   

18.
有一首歌曲《龍的傳人》,流傳極广。作者就是台灣校園歌曲的開創者侯德健。他已於幾年前來到大陸,現定居廣州。而他的父親侯國邦仍在台灣。他專門選在龍年請父親回家鄉——四川省巫山縣探親。龍年八月一日深夜,星光燦爛,皓月東升。壯麗的長江三峽深處巫峽西口、縣城会仙橋西邊「小洋房」的曬台上,凉爽的江風吹拂,歡聲笑語蕩漾,時而發出「叮噹」的酒杯撞擊聲。席间,侯德健與年逾花甲、頭髮花白的父親,正同侯氏親人及新結識的朋友們一邊痛飲故鄉美酒,一邊暢抒胸懷。  相似文献   

19.
採訪歸來,久久難以平靜。這位年逾古稀的學者,不僅給予我豐富的報道資料,而且他那嚴謹治學、格物致知的精神,也使人激越。慕名而访對於鄭教授,我已久仰其名;因為他是個忙人,約了一兩個月始得於登門造訪。鄭教授一九一六年誕生於福建漳州,他是清代詩人鄭開禧的後裔。早年家境貧寒。父親是讀書人,長年失業,窮窘潦倒。所以不願後代重蹈覆轍,氣憤之下,打破了他的  相似文献   

20.
台灣是中國的一個省,那裹居住着一千八百多萬中華兒女,再加上我有親属和不少友人在台灣,因此有關台灣的報道都會引起我的興趣和注意。近幾年來,大陸報刊和電視新聞報道中,有關台灣的比重明顯增加,而且日趨客觀翔實,還專門出版有文摘之類的刊物。但我更喜歡看在最權威的、日銷數百萬份的《人民日報》上每週刊出的‘今日台灣’專欄。自從這個專欄一九八一年二月七日創辦以來,我一直是它的一個忠實讀者。‘今日台灣’是《人民日報》除在其他版面中報道有關台灣的新聞之外,特闢了一個介紹台灣情况的專欄。它大約佔五千字篇幅,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