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中心论点:法治与德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文章在对法治、人治、德治等概念的关系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两个价值层面对法治与德治的关系作了具体论证。作者认为,在目标价值层面上,法治属于政治文明范畴,德治属于精神文明范畴,二者的关系应被视为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在手段价值层面上,二者的关系应被视为法与道德的关系。因此,法治与德治应相互结合。  相似文献   

2.
德治是法治的基础首先,从立法上看,先进的道德规范总是催生先进的法律规范。纵观人类法制史,历代统治者总是在立法时把符合统治要求的道德规范挑选出来,再通过一定程序上升为法律,其道德规范相对先进,其法律规范就相对先进;反之,就相对落后。封建社会为维护“三从四德”的道德规  相似文献   

3.
浅谈德治与法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江泽民同志提出了“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强调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200年5月,他在四川考察工作时又指出:“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都有自己的重要作用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同时要充分发挥以德治国的重要作用。法治和德治是一个紧密结合的整体,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在新的历史…  相似文献   

4.
陈卫东撰文认为江泽民同志“以德治国”重要思想的提出,明确反映了我们党“法治”与“德治”并行的基本治国方略。 道德与法律作为社会规范,它们都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社会调整系统、尤其是社会主义社会调整系统中二者的联系极为紧密。法律包含了立法者关于正义与非正义、善与恶的价值判断,它不可能脱离道德,而社会主义法律以保护人民权益、为人民谋取最大利益为基本原则,更必须包含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精神,社会主义道德原则恰恰是决定法律的面貌和内容的最接近的基础,法之所以为法,而不是“任意的立法”,不是“纯粹的法律”,就在于此。 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中,我们必须充分利用这两种不同的社会规范,充分发挥它们各自的社会调整功能,力求使社会秩序达到最佳的协调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德治与法治的关系,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侧重,就其本质和主流而言,是德主刑辅关系,德本刑用关系。从发展轨迹和具体模式看,是对立统一关系,尊法重德关系,德主刑辅关系,相互依赖关系和实际并用关系。  相似文献   

6.
法治与德治     
<正>法治应当成为现代社会治理的基本方式,德治不是与之并行的治理模式,而是一种辅助手段。本世纪初,哈佛法学院两位著名法经济学家Louis Kaplow和Steven shavell发表了《公平与福利》一文,对法律和道德的关系作了深入讨论。他们认为,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常常是重合的,法律规范反映了道德规范。这主要是因为,道德规范体现了特定人群在特定社会的生活经验。这些经验蕴含了人们构建良好社会秩序的智慧。将这些道德规范上升为法律,将有利于利用道德的教化力量,  相似文献   

7.
法治与德治的关系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集中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法治与德治是相互联系的,法治与德治虽然范畴、内涵不同,但二者是紧密联系、辩证统一的。首先,从法治与德治的性质和地位看,二者都属于人类文明这个总范畴。法治属于政治建设、政治文明;德治属于思想建设、精神文明。二者虽然有别,但在根本性质上,在更高层面上是统一的,即都属于人类文明。其次,从法治和德治的功能看,二者都对社会成员行为起规范作用。法治以权威性、强制性法律手  相似文献   

8.
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指出:“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和再就业,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内容。要把减员与增效有机结合起来,达到降低企业成本、提高效率和效益的目的。”因而,正确认识和处理减员与增效的关系,对于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减员增效是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战略举措。富余人员过多是长期困扰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企业外部环境发生急剧变化,使传统体制下造成的原生性的隐性失业显性化;科技的进步、经济增长方式逐步向集约型转变,使劳动…  相似文献   

9.
现在,全国上下都很关心抑制通货膨胀问题。有一种说法认为,近年来通货膨胀与基本建设有关。其实,基本建设与通货膨胀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比如说,50年代簿一波同志主张从占国民经济40%的积累中取出30%作为财政收入,从财政收入中取出20  相似文献   

10.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这个问题的核心,是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对计划与市场关系问题的认识,我们大体上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把二者对立起来、割裂开来的“姓社姓资”阶段。认为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东西,计划经济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最典型的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把市场经济和商品视为资产阶级法权残余,就连农村老太婆喂养的鸡,也规定不得超过几只,超过了拿到市场上去卖,就是资本主义尾巴,就要“割掉”。第二阶段是“主辅”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在不断取得巨大进步的同时,社会公平问题也变的日益突出,从而使一部分人的心理出规严重失衡。因此在新形势下,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采取多种措施,合理调整收入分配格局,缩小收入差距,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2.
1996年,我国“九五”计划提出了“依法治国”,今年年初,在制定“十五”计划时,江泽民总书记又提出了“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的方针。这意味着法德并用将成为新时期的治国之道。 众所周知,道德先于法律而产生,其覆盖面又广于法律,道德在人类社会几乎可说是无处不在。因此,“德”的制约面比“法”的制约面更大。一个有秩序的法治社会,需要人们遵纪守法,法的社会没有德的支持,是不能真正建立起来的。法治属于政治建设,需要文化基础、道德基础,德治属于思想建设,精神文明,法治和德治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在今年召开的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指出: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应始终注意把法制建设与以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法治与德治并举是我国治理国家的重大方略.  相似文献   

14.
姚柏林撰文认为,现实生活中,人们的社会关系和行为是多种多样的,调整这些关系和行为的规范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法治与德治,从本质上讲,都是治国的基本方略和调整人们行为的重要的、基本的规范。法治,是以权威性的强制力规范社会成员的  相似文献   

15.
展丽新 《世纪桥》2002,(4):11-12
关于法治与德治关系问题,是江泽民同志在2001年1月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提出来的,尔后,又在“七一”讲话中作了进一步阐述。他说:“把依法治国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为社会保持良好的秩序和风尚营造高尚的思想道德基础。”这是我们党第一次明确提出法治和德治的关系问题。它既是对  相似文献   

16.
张宝祥 《新长征》2008,(3):9-10
党的十七大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召开的一次历史盛会,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十七大报告描绘了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为各项事业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我们长春市南关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工作,必须以十七大精神为统领,以“三产立区、城建强区、和谐兴区”为总战略。  相似文献   

17.
《党建》1994,(6)
正确认识和处理四个关系安徽淮北市委常委、宜传部长王於胜宣传部长谈宣传一、抓大事与具体工作的关系改革开放不仅使宜传工作的无地越来越宽,而且任务越来越重。工作千头万绪,只有抓住了大事,才能做到提纲挈领,忙而不乱,效益显著。调查中发现,在抓大事的问题上,一...  相似文献   

18.
法治与德治的关系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集中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法治与德治是相互联系的,法治与德治虽然范畴、内涵不同,但二者是紧密联系、辩证统一的。首先,从法治与德治的性质和地位看,二者都属于人类文明这个总范畴。法治属于政治建设、政治文明;德治属于思想建设、精神文明。  相似文献   

19.
康祥生 《求实》2001,2(11):8-11
道德和法律、德治和法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本文从道德和法律的性质、内容、功能等方面论述德治和法治辩证统一的依据 ;从立法、执法、守法等方面论述德治是法治的基础 ;从加强道德的强制性、提高道德的自觉性、强化道德的扬善抑恶作用等方面论述了法治是德治的保障。  相似文献   

20.
当今世界,科技发展与伦理道德之间已形成了相互依存又相互冲突的复杂关系。如何正确认识科技发展与伦理道德的关系,提出解决两者矛盾冲突的思路与途径,使之能够协调发展,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