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问:前不久,我骑车时被杜某驾车碰倒,人未伤着但车被碰坏。杜某可能是害怕被扣分,就提议私了,说为我买辆新车,我表示同意,就没有报警。可在撤离现场后,他就反悔了,只同意负责修理。对这种出尔反尔的做法我很气愤,更想使他被扣分。请问:对这种私了未了的事故能否再请求交警部门处理?读者黄萍  相似文献   

2.
《江淮法治》2009,(22):52-52
编辑同志: 不久前,宋某饮酒后驾车,与我的车辆发生刮蹭,无人员受伤,只是我的车辆遭受损害,但比较轻微。鉴于我们双方对事实、事故成因和赔偿数额都没有异议.于是签订“私了”协议后撤离现场。后我要求宋某按“私了”协议支付赔偿款,谁知他出尔反尔,还说协议是在他醉酒状态下签订的,没有法律效力。  相似文献   

3.
《法庭内外》2006,(3):61-61
我是一名大学生,今年寒假期间我把自己的手提电脑交给同宿舍的李某保管,并同意李某可以在寒假期间使用电脑。没想到前几天李某给我打电话说,他前一天外出,门锁被撬.手提电脑被偷走了,他回来后马上报案了,同时给我打了电话。请问.如果案件一直没有破获,我能否以李某保管不当向他索赔.因为他使用了我的电脑,应该算是有偿保管吧。  相似文献   

4.
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我们难免会碰到磕磕碰碰的事。特别是在遭遇人身伤害后。到底是公了还是“私了”?不少人充满了纠结.同时也有部分人出于对维权的时间、精力、成本等因素的考量,很多时候选择了“私了”。那么,人们不禁要问,“私了”协议是否算数,“私了”到底如何了?  相似文献   

5.
评说速览     
沈逸 《法庭内外》2013,(1):39-40
"只罚款不扣分"是务实之举还是破坏法律1"合肥交警大赦违章驾驶员,被监控拍到的违章记录只罚款不扣分。"2012年12月8日,合肥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蜀山大队确认该消息属实。对此,有学者认为,此举看似人性化执法,其实对法律的破坏性更大。为督促驾驶人及时接受交通违法行为处罚,出台规定"只罚款不扣分",这种做法被不少人称之为"务实之举"。因为交通违章监控目前尚只能确定违章车辆而无法清晰拍摄到驾驶者,从而导致车主"借证扣分"现象时有发生。如果不扣分只罚钱,就在—定程度上降低了买卖分的可能性。"只罚款不扣分"是不是一种相对人性化的处罚方式呢?如果从严格执法的角度看,合肥交警或是安徽省交警总队恐怕都无权出台"只  相似文献   

6.
潘家永 《江淮法治》2009,(12):52-52
丈夫和我结婚后不久露出了真面目,自私、酗酒,举止粗鲁,动不动就发火、殴打我,刚开始殴打我之后,还向我道歉,到后来就肆无忌惮了,经常把我打得伤痕累累。我对他彻底绝望了,提出离婚,可他不同意。我到公安机关请求警察管管丈夫,最好对他治安处罚,可公安机关要我提交相关证据。请问,我应当如何收集丈夫实施暴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7.
“私了”问题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私了”,是指本该由政法巩关按照法定程序审理的案件,却由有关当事人以背地交易的方式私下了结的行为。其处理原则不是以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为基础,而是从双方当事人的个人利益出发,采取的是当事人自己认为合适的方式。其结果有可能是一方满意,另一方无可奈何,也可能是双方‘都满意,但却损害了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他人利益。而“私了”往往使一些犯罪行为隐藏在民间,不为公众所知;违法者没有被揭露,可能继续作恶。为社会留下了隐患。这种做法破坏了“违法必究”原则的贯彻实施,是对法律的藐视和挑战,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相似文献   

8.
《法庭内外》2007,(5):60-60
法官: 13年前,我被张某收为养子,如今我已结婚。在照顾好养父的同时,我还经常关心生父母的生活。养父去世后,我继承了他的所有财产。最近,我的亲生母亲又因病去世,在分割其遗产时。我提出要继承生母的部分遗产,但我的同胞哥哥却不同意。他说我已继承了养父母的遗产,所以就不能再继承生父母的遗产。请问,被收养人继承了养父母的遗产后,还能继承生父母的遗产吗?。  相似文献   

9.
《法庭内外》2010,(2):58-59
我丈夫婚前有一栋2层小楼,结婚后一直空着。我看房子闲置着挺可惜,就建议租出去。得到丈夫同意后,我主动帮他上网寻租,结果很快有人找上门来,经过协商,签了年租金5万元的租赁协议。房屋出租一年的时候,我和丈夫的婚姻走到了尽头,我要求楼房的5万元租金也纳入分割范畴,丈夫不同意,说房屋是他结婚前就有的个人财产,他出租个人财产所得,理应属他个人所有。请问:出租婚前房屋的租金,是丈夫的“私房钱”吗?  相似文献   

10.
某地一幼女被强奸,回家向父母哭诉,父亲想去报案,又怕女儿丢丑,于是找到强奸犯家,经强奸犯一再求饶,赔了一些钱了事。该强奸犯尝到了甜头,继续作案,过了几年终于被绳之以法,并供出了那次犯罪经过。受害者的父亲只好出来作证,”丑事”没有瞒住,已成长为少女的孩子从此抑郁成疾,造成了一场私了未了的悲剧。类似怕丢丑而私了,怕耽误功夫而私了,在城里有,在农村更多。犯律者应受到惩处,因为“私了”而遥遥法外,必然助长坏人的气焰,损害了法律的威严。“私了”成风,国家制定的300等部法律岂不要束之高阁,成为空文?还有什么…  相似文献   

11.
潘家永 《江淮法治》2014,(16):52-52
编辑同志: 我孩子是某民办中学初三毕业生.今年中考时以总分全市第三的成绩考入市某重点中学。该民办中学为扩大招生.将我孩子的大幅照片以及该校如何将他培养成为成绩优异学生的信息张贴在学校门前的宣传橱窗内.以宣传自己的办学成绩。我对此提出异议.学校却认为这对孩子并不造成损害.而且学校宣传的都是事实.不同意撤掉该信息。请问,学校的这种做法合法吗?  相似文献   

12.
艾展刚 《法制与社会》2013,(31):116-117
刑事案件的私了从形态上分,可以分为司法体制内的私了和司法体制外私了.司法体制外的私了分为合法私了与非法私了.而本应被追诉的刑事案件当事人选择私了就是所谓非法私了.随着中国社会发生的巨大的变迁,非法私了的社会现象也愈演愈烈.历史文化传统和现实因素是非法私了现象存在和发展的根基,危害巨大,必须通过多种手段和方法才可以避渐使其走向消亡.  相似文献   

13.
随笔     
(一) 官员同学来访,我在大酒店宴请他,并找数友相陪。宴毕,我起身结账,却被同学一把按住:“你别管!”我说:“那还行,你远道而来,还能让你埋单?”同学语气加重:“让你别管就别管!”我仍不同意:“今天这东我做定了,一顿饭还请不起吗?”说完迅速把钱塞到服务员手里。同学立刻脸红筋胀,对我忿忿然.  相似文献   

14.
七七 《江淮法治》2011,(2):60-60
《让子弹飞》是一部让我备感幸福的电影.就像饿了好多天之后突然吃了一顿麻辣火锅一样,幸福的倾诉欲急剧上升.但又被辣得说不出话来。这种幸福感源于对姜文的信任,尽管《太阳照常升起》的晦涩难懂透支了一部分人对他的信任,但是《让子弹飞》向这一小部分人声明:“你们现在回来还是来得及的”。  相似文献   

15.
《江淮法治》2012,(14):56-56
编辑同志: 我与丈夫李某现在所居住的二居室是李某婚前所买,婚前,他同意将房屋赠与我一半,并签有赠与合同,但没有变更登记,现在我要求李某变更登记.李某反悔了。表示不再赠与我了。请问李某是否能反悔.该房屋还有我的一半吗?  相似文献   

16.
本文背景早在2003年4月15日,北京市交通管理局就宣布,如当事各方对交通事故事实无争议,可自行协商解决赔偿事宜。这种被称为私了的方式当时在全国属于首创。2007年7月1日,北京开始实施交通事故快速处理办法,为驾驶员自行处理交通事故提供了更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法庭内外》2011,(9):57-57
我父母就生了我这一个女儿,我结婚后,因与丈夫感情不好,他提出了离婚要求。然而,那时我父亲刚确诊肠癌晚期,为了不让老人临终再多一份牵挂,我求他再忍耐一时,等送走老人再说。半个月前,父亲走了,办完丧事的第二天,他就来催问什么时候去办离婚手续。我也同意离婚,我知道,我继承得来的财产,他也有权要求分割,便不想让他占这个便宜,准备放弃继承,请问法律允许吗?  相似文献   

18.
一、基本案情 2007年10月20日9时许,刘某枢伙同王某基等人带着16张面值1000元(共16000元)的秘鲁币在五华县县府广场,准备用秘鲁币实施诈骗犯罪活动.此时,以摩托车载客为业的被告人李某红、周某富等5人发现刘某枢等人有诈骗犯罪嫌疑,即向他们包围过去.企图控制他们.刘某枢等人见势头不对,立即分别驾摩托车逃跑.李某红、周某富等人驾驶摩托车紧紧追赶.将刘某枢抓获,并从其摩托车上搜获16000元秘鲁币,并对刘某枢讲:"是公了,还是私了?"("公了"指移送公安机关处理."私了"指拿钱给嫌疑人),刘某枢就同意"私了".王某基则逃脱.  相似文献   

19.
“私了”案件是指刑事案件中的被告人或其家属,以给予被害人一定的经济补偿为条件,而要求被害人不报案或不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情况。目前,案件“私了”在农村比较突出。案件“私了”,在一定程度上使当事人的私权得以充分的发挥,减少了司法机关的工作,避免了司法资源的浪费。同时,案件“私了”也产生一些弊端,如对依法应当公诉的案件,当事人双方通过“私了”解决,势必丧失了国家公权力的保护,缺乏法律的保障,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法律的尊严。可见,案件“私了”和公诉权的行使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司法实践中如何认识和处理好二者的关系,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20.
《法庭内外》2007,(4):58-58
法官:我是一家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最近,我得知公司董事长在去年私自以公司名义为另一企业担保,造成了公司158万元的损失。此前.公司其他股东都不知情,他的这个行为严重违反了公司章程的规定:必须经全体股东同意公司才可担保。请问.作为—名股东。我是否可以以个人名义状告董事长,要他赔偿公司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